第70章 買院子

字數:3777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農門喜事:夫君,來耕田 !

    李海棠進了院子,當即就喜歡了,深秋時節,樹木枯黃,很可能因為房主不在,庭院沒人打掃,地麵鋪著一層厚厚的黃葉。

    正房高大氣派,門前還做了回廊,上麵掛著幾盞風燈,庭院中間,引用上河村的活水,改造成一個小池塘,中間還有涼亭,夏日看雨,冬日看雪,很能附庸風雅一番。

    價高有價高的道理,一千二百兩,值得了。

    “姐,這也太貴了。”

    李金琥內心糾結,他和他姐現在都要依附姐夫生活,他還小,念幾年書,賺不到銀子,買這個大院子,不是一千多兩能解決的。

    之前他姐把陳家都帶過來,李金琥很不認同。他也不是嬌生慣養的大少爺,需要人伺候著,他來書院,是為寒窗苦讀,隨便吃點什麽湊合一頓就行。

    而且,他姐忽略一個重要問題,麓山書院收人,要經過層層考核,全部合格才能準許進入。

    “金琥,你別給自己那麽大壓力。”

    李海棠看出自家小弟的心事,摸了摸他的頭,“麓山書院進不去也沒關係,鹿城還有很多學堂。”

    在鹿城安家,一部分是為李金琥的學業,兩頭跑畢竟不方便,二來,也是為將來和蕭陵川的兄弟走動。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穿越而來,無依無靠,李海棠深刻認識到朋友的重要性,家人靠不住,隻能在朋友上下功夫,有誌同道合的人,偶爾相聚,呼朋引伴,冬日裏煮酒飲茶,讓日子更多彩一點。

    “如果定下這套小院,何時能與房主交接?”

    李海棠辦事麻利,她進房間裏看了,對布置相當滿意,幾乎可以拎包入住。

    房間內先是鋪一層青磚,青磚上又奢侈地鋪著樟木地板,家具擺設錯落有致,帶著淡淡的書香氣息,無處不彰顯房主的品味。

    “房主說,這一套山水花鳥的屏風,他不帶走,就當個添頭。”

    房主有事已經走了,全權委托黃記牙行,房契都在黃記,隨時可以到衙門上檔子辦過戶。

    “小娘子,你看庭院之間的池塘,房主在裏投放不少小魚苗,又在兩邊做了細鐵絲網堵截,魚跑不出去,你們住進來就能撈魚吃。”

    在鎮上,能有這樣設計的,僅此一家。鹿城冬天嚴寒,水麵結冰,在冰上留個大窟窿,魚死不了。

    年夜飯,家家戶戶都得買魚,賣出去,還能賺一大筆銀錢。

    在大齊,士農工商,商排最末,商人被認為追逐利益,錙銖必較,一身銅臭味。

    不過房主不同,他有功名在身,開個筆墨紙硯的鋪子,就被認為是儒商,地位和普通商人有明顯的差距。

    “我跟著夥計走一趟,去衙門上檔子。”

    蕭陵川讓李海棠簽訂契書,堅持寫她的名字,家裏的錢財,全部上交。

    錢財是身外之物,他一點不看重。二人成親了,他以後隻負責賺銀子,至於怎麽花出去,不歸他管。

    “主家,這院子,太氣派了,給我們一家幾口找個小房子擠擠就成。”

    陳二嬸抓著衣擺,滿臉的不自在,她以為住在村裏就很不錯了,沒成想,李海棠出手就是千兩,可見真人不露相,是家底厚實的。

    “你們住在一進的門房。”

    李海棠剛剛進門看到了,門房旁邊有車馬房,正好可以添置一輛馬車。

    門房也有三間正屋子,後麵是廚房,連接二進的垂花門。

    二進屋子的後麵,有池塘和小亭子,其實占地麵積不算太大,但是布局合理,顯得緊湊。

    書房在二進,和臥房是套間,旁邊還有兩間屋子,正好歸李海棠和蕭陵川,家裏人口不多,住得下。

    “娘,我能有自己的屋子嗎?”

    陳大丫幾乎不敢置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門房去看,狗蛋人小,不敢進門,隻在門口探頭探腦。

    陳家破舊的被褥,棉花都打結了,冬日蓋著不保暖,李海棠打算帶著陳二嬸到街上采買。

    想要住進來,還得置辦不少東西,光是被褥,床品,廚房用的米麵油鹽,就足足花費幾十兩銀子。

    花錢的時候爽快,過後,陳二嬸很是心疼,那一床棉被,就要四百文,足足是她以前洗衣兩個月的工錢。

    “陳二嬸,這個銀子可不能省。”

    便宜的棉被有二百文的,但是冬日肯定會冷,萬一蓋著受風,感染風寒,喝湯藥也是要花錢的,還得遭罪。

    “回頭我研究幾個食譜,到時候你換著做,給狗蛋也補補腦,沒準以後也能考個功名回來呢。”

    家裏地方還算寬敞,陳二嬸把家裏養的兩隻母雞帶來了,留著下蛋,李海棠又買了幾隻。

    鎮上像這等條件的人家,庭院都是栽花種草,不像李海棠,用來養雞種菜,收拾的勤快點,家裏髒不到哪去。

    在鹿城安家,零零碎碎的雜事,李海棠親力親為,忙了兩天。

    期間,小弟李金琥通過麓山書院考核,收拾包袱,帶著四喜住到山上。她不放心,就留了兩日,等四喜回來取飯傳消息。

    “少爺學問好,先生誇讚他底子不錯。”

    四喜回來送東西,說書院的情況,書童每天隻能下山一次,一次不超過兩個時辰,去和回都要領對牌。

    飯堂大娘凶神惡煞,隻會做清水白菜片,蒸出來的饅頭比石頭還硬,噎得四喜翻白眼。

    每人都有單獨的屋子,茶水間的柴禾,還得靠自己解決。

    小弟金琥能適應麓山書院的生活,李海棠也就沒了牽掛,她從孫鐵頭家拿到豬耳朵和亂頭發兩樣藥材,準備啟程回邊城給春娘送藥。

    中間耽擱了幾日,農曆九月中旬,李海棠出了熱孝,她和蕭陵川商議,成親就不辦什麽儀式,隻通知下好友即可。

    沒了李金琥在中間調節氣氛,二人總有點尷尬,尤其是晚上,夫妻分房而居。在一起相處,李海棠能看出,野人夫君很是克製。夜裏,她聽見好幾次水聲,偷偷出門,看到他光著上半身,衝著冷水,頭發濕淋淋的貼在臉頰,多了幾分狂野和野性,讓她忍不住春心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