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大赦天下

字數:3885   加入書籤

A+A-




    君王會用大赦天下來彰顯治內百姓的安居樂業,對於現在的西漢初年來說,劉啟也的確有這個資本。盡管官員機構還有些混亂,但百姓的生活早從秦時的荒涼轉向正途,勉強過的下去。

    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已豐滿起來了,府庫裏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

    輕徭薄賦這一手好牌,讓文景之治在文帝的奠基下,愈發燦爛,打擊豪強,與民休息的無為勝過有為。

    見此狀態,劉啟動心思了,他想大赦天下。

    說幹就幹的漢景帝讓小黃門拿來筆墨,便寫起了詔書,他打算先起草完,再在早朝的時候征求一下大臣們的意見,這樣大臣們便沒什麽反應的餘地了,幹幹脆脆的最讓人舒服。

    上朝之時,群臣早已經在未央宮前殿候著了,他們可不敢讓皇帝等臣子,幾十年前有臣子這麽幹過,然後,他死了……

    劉啟來了之後,並不說話,隻是示意小黃門把詔書先給大臣們看一遍再談別的。

    站在高處的漢景帝神色不變,但下麵的一大群人就不一樣,首先丞相劉舍看過後麵色猶豫不定,眾臣子心下好奇。當所有人都看完後,場麵開始變冷,眾人一言不發,都在思考著詔書的可行性。

    赦天下在幾年前,劉啟就幹過了,現在又來這麽一回,理由還更充分了,劉舍想了想早幾日在民間的訪聞,心下一定,他決定,不遺餘力的支持陛下。

    皇帝年邁了,就喜歡見到普天同慶的畫麵,文帝給景帝的底子很足,景帝也不能顯得很小氣,幹過一回就不能再來一瓶麽?

    正閉目養神的劉啟,聽到小黃門的小聲回話,眼睛才張開了,大聲道:“眾卿家以為如何?”

    “立皇子舜為常山王,封十侯,郝天下,陛下此番作為是皇室之和治,萬民之福澤啊,臣以為詔書一頒布,必定是四海升平!”劉舍率先走出一步回道。

    劉啟並沒有飄飄然,朝劉舍點點頭後,又朝禦史大夫衛綰道:“繩侯可覺得此恩澤行否?”

    “皇子舜性情驕縱怠惰,恐提早立王有失允當,其餘封十侯,郝天下之舉,臣並沒有什麽意見。”衛綰應道。

    “你呢,安陽侯怎麽看?”

    不滿意於衛綰的回答,劉啟又朝禦史中丞周左車詢問道。

    “臣察百官各司其責,總體也還盡如人意,郝天下與封侯之事,臣與衛大人相同見解,可要論及皇子舜,臣以為皇子年幼,年紀尚小,孩童總歸是調皮好動,常山王之封並無不妥!”周左車有條不紊的道。

    這才是劉啟想要的回複,他大笑道:“既然如此,這詔書就該頒發了,若是眾臣子探討一番,再沒別的意見,就這麽定下了!”

    台下眾臣開始討論了起來,聲音也不大,隻是絮絮叨叨的一句接著一句。

    周左車朝衛綰笑了笑,靠過來道:“大人不怪我吧,你也知道,陛下不滿意的話,也隻能改動改動。”

    “怪什麽?同事一主,該當如此啊,集思廣益不對麽?”衛綰爽朗一笑道。

    一刻鍾過去了,

    眾臣的聲音漸漸沒了,

    第二天一早,詔令就頒布出來了,百姓盡皆歡騰……

    大郝天下最受益的就是那些刑犯了,國家依法減輕或免除刑罰,也就意味著本就是死刑或是監禁的他們,不必去死或者是無罪釋放。

    除了罪大惡極的犯人,像朱元璋給了免死鐵券還要殺的那種,其他犯人多多少少都受益了。

    減稅減多了,偶爾免免稅,百姓同樣很受用,劉徹走過幾條街去看人們的反應,得到了一個結論:大郝天下都是皇帝給自己鍍金的做法,事實上,影響並沒有想的那麽大,開心開心表示一下就可以了,大肆宣揚皇恩浩蕩,想多了……

    劉徹最終還是繞不開進宮,常山王劉舜不僅是他弟弟,還是他姨娘的兒子,王兒姁是他母後王娡用來穩固王家地位的助攻,兩人是同母的姐妹關係。

    這對好姐妹把漢景帝的心成功的留住了,平日裏自然是相處和睦,要不然還真不能如償心願。

    換了身衣服,劉徹就跟著母後派來的人進了宮門,去向他的姨娘,他的弟弟道喜去了。

    關鍵還真不是因為這個名頭,

    而是母後硬要他進宮,好讓她在妹妹麵前漲漲臉……

    要不然,簡簡單單封了一個王,

    還不至於讓劉徹妥協,

    冒著被父皇奚落的危險,

    去一趟椒房殿。

    王兒姁長的還真有點像他母後,隻不過比他母後要年輕許多,姨娘笑臉相迎,端莊賢惠的舉止,讓劉徹把心裏麵的抱怨給淨化了。

    好歹是親姐姐的兒子,不論是身份還是地位,都足以讓王兒姁對劉徹更加親切。

    把劉徹拉了過來,比了比他的身高,王兒姁抿嘴輕輕笑道:“徹兒現在比姨娘都矮不了多少,身子也壯實,相貌堂堂,妹妹有些羨慕姐姐了呢!

    快給姨娘說說,徹兒你是不是夢裏見神仙了,這兩次造福天下,不僅讓萬民歸心,更叫姨娘驚嚇呢!”

    “妹妹你可別這麽說,舜兒這不是封王了麽,都有封地了,今日應該慶賀舜兒的吧!徹兒這孩子生性膽大,可讓姐姐操心十幾年了呢。”王娡歎道。

    撓撓頭,

    劉徹拿過長桌上擺放的糕點,

    吃了一口道:“姨娘,徹兒隻是小打小鬧而已,比起父皇的治世,四海昌盛,可不足為道。”

    雖是這麽說,劉徹並非這麽想的,四大發明占了一半,這可不是不足為道,文景之治是一時的功績,而造紙術印刷術是留傳千古,延用今日的大作為。

    “咦,舜兒那小子去哪裏了?怎麽還不來見哥哥?”王娡問道。

    “別提了,光顧著玩去了,那孩子驕氣的很,有事沒事總不讓我省心,那像徹兒這麽膽大心細,姐姐你一喚就回來了。”眉頭一皺,王兒姁苦笑道。

    握著妹妹的手,王娡安慰道:“舜兒還小,不礙事的。”

    忙活建造府邸,都比坐在椒房殿與母後姨娘聊家常有意思。

    但兩雙眼睛的緊盯下,

    劉徹隻好乖乖的,

    聽講,然後發言……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