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待你見解成熟

字數:4316   加入書籤

A+A-




    朝堂上,順風順水,陛下把期望都放在了董仲舒身上,儒士們都羨慕不已,他也本以為自己會受重用,但是,當任命的詔書下來後,他並沒有像所期待的那樣留在皇上身邊,而是做了江都王相,而同時接受策問的王臧、趙綰卻做了京官。

    董仲舒內心很清楚,隨著竇嬰、趙綰等人的任命,標誌著“黜百家,尊儒術”的諫言已獲得皇上認可。

    至於是什麽原因讓陛下將自己冷落到一邊,他說不清楚,也不敢去打探。他隻有打點行裝,鬱鬱登程。臨行前,他多麽想借向陛下辭行的機會,把對大漢的一片赤誠悉數捧出。可陛下沒有給他這個機會,隻是讓丞相衛綰傳來他的旨意,要他在江都國盡責盡力,安一方百姓。

    “此去一路車馬相送,陛下待我已夠好了,兩位仁兄還請回去吧!馳道黃沙漫漫,久在此處,怕粘了灰塵,見陛下時會失儀表。”

    董仲舒再拜了拜趙綰,王臧,遂上了車駕。馭手一聲鞭響,那馬蹄霎時在東去路上敲出“嘚嘚嘚”的節奏聲。

    他們倆同樣不知道,昨日相談甚歡的董夫子,為何今日卻便派往地方。

    是冷落,

    抑或者是,

    朝堂上的壓力?

    侯王貴胄橫插一扛?

    讓陛下緩了步伐?

    “趙兄可知道陛下是何目的?”實在想不出來,兩個學儒的悶葫蘆忍不住了,王臧率先開口問道。

    苦笑不已,趙綰偏頭道:“我還想問你來著,唉,聖言難測嘍!”

    “陛下這麽一出,大家可都有些不解,這是要擱置麽?”王臧疑問道。

    “能將禦史大夫之位交付我手,你認為陛下這是要告一段落?隻怕是等一個時機,再推儒家了!”趙綰這時候也反應過來,猜測道。

    劉徹自然不知道這兩人在揣測自己,此刻,他正在宣室殿與衛綰談論國事,交換理政的想法。

    能保住這個丞相位子,衛綰也知道劉徹的苦心,太皇太後極力推薦自家人竇嬰為丞相,可陛下視若無睹,即便是竇嬰更果斷,還曾經當過陛下的夫子,給他講過學。

    “丞相可有心事想問朕?”察覺到衛綰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舉止,劉徹疑惑不解道。

    衛綰目光一閃,這才把心中問題說了出來,“陛下聖明,幾度策問,聚天下英才於京都,凝賢良智慧於朝綱,此乃我大漢中興之舉!

    臣隻是不解,皇上既然以董仲舒最為傑出,為何不留他在京城,以備大用?而那個略遜一籌的王臧,反倒被擢升為中大夫呢?還有趙綰,怎麽做了位列三公的禦史大夫?”

    劉徹犀利的目光朝門外望了望道:“朕至今仍然以為,在策問中,董仲舒以理論深刻,言辭嚴謹,思慮縝密而居於賢良之首。

    但丞相沒有看出他的書生意氣麽?按他的說法,凡是失於古之道者,就是違背了天人感應之理。這不是要朕對舊製不能有任何變革麽?這樣看來,卻是隻能用其策,而要暫緩用他這個人。朕之所以要他做江都相,就是要他到郡國去曆練曆練,好讓他少些自以為是,多些可堪一用,經得住考驗的學說!”

    “那趙綰與王臧又何德何能受陛下欣賞?”

    “他們能夠從朕最關心的現實切入。譬如趙綰,他策對中所言關乎明堂和皇帝獨立主政的議論,都是朕眼下思考的問題。”劉徹直言道。

    沉默半晌,衛綰才低頭苦笑道:“那臣也沒有解決讓陛下關心的問題,又哪裏有真才實學,能夠當著三公之首?”

    “昔日高祖曾有言,與項羽爭奪天下,他老人家靠的就是識人,以及用人的本事,各人有各自突出的才能,衛綰你沉穩而又踏實,能夠幫朕穩固著江山,好讓朕放下心來,去幹別的事情,這又哪裏不好呢?”

    這些個老臣,還要自己去哄,劉徹沒招了,隻好給他服一顆定心丸。

    深感於馬蹬馬鞍的重要性,見上林苑馬匹身披粗製木質馬鞍,皮製馬鐙,劉徹開始著手去按照記憶,試著去製作更完善的,能讓騎兵馬匹壽命,耐用度提高的優質金屬馬鐙。

    原始純木質馬鞍和用皮革、麻纖維製作的馬鐙(或者說隻是一種“綁帶”而已),甚至是後來使用木製而無金屬外皮的馬鐙,都是極易腐朽而難於保存至今的,即使能夠保留下來,那些外表僅僅是一條麻布、皮帶的物品,這就是漢代馬鞍、馬鐙的雛形。

    鞍鐙的實物不易保存是客觀現實,而且在當時,隻是配備著馬匹初步使用,所以劉徹並沒有看到漢代的雕塑、繪畫等藝術作品中有它們的影子。

    或者說,在曆史傳統中,一件新物品投入應用後,經常可能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在美學上被人們——尤其是藝術工匠——所接受,在此之前製作的很多作品都仍然會保留它出現前的樣子。

    高橋馬鞍和馬鐙這兩項對騎兵來講至關重要的發明,在兩漢時代仍然應該是已經投入應用的。

    正是它們使匈奴成為草原霸主,也正是它們傳入漢朝,推動了漢帝國在政治、軍事上的大幅度擴張,隻是在劉徹看來,麵前兩樣東西還是太粗糙了,不說比不上匈奴人,就是投入使用發揮的作用也不會太大。

    高橋馬鞍的改裝很簡單,讓韓嫣找了一些木匠,按照劉徹的描述,不久後就做出來了,難做的是馬鐙,不過幸好鐵器已經初步成熟,塗塗改改好幾天,劉徹終於畫出了模具樣子。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由騎者踏腳的部分,即鐙環;二是將馬鐙懸掛在馬鞍兩側的鐙柄或鐙穿。

    在鐵匠的多番嚐試下,也慢慢走上正軌,做出來也是時間問題,畢竟微小的細節,還要去慢慢完善,適合戰馬所用。

    既然做了這兩樣東西,那麽馬蹄鐵,劉徹也不打算放過。

    馬蹄鐵是一種光滑的鐵盤,在每端彎成環。顯然它是係在馬蹄上,無疑是用於保護馬蹄的,也能幫助馬抓牢沙土,可被用於其他坎坷的地麵。

    這個新奇玩意不同於馬鐙,鐵匠拿到劉徹文字描述加圖紙刻畫,覺得很棘手,所幸陛下不急著要,他們也就嚐試著去製作……

    “陛下,這馬鐙用鐵做多浪費啊!粗麻繩子不一樣用麽?”

    “哼!萬一將士們踏斷了呢?”

    “這……很少發生吧!”

    接過韓嫣手中的馬鐙殘次品,劉徹摸了摸,神情開始低落,歎息道:“那你說為什麽人們要用鐵做鼎而不是木頭呢?”

    “因為鐵做出來的東西結實耐用!”

    “你都這麽說了,還不明白麽?征戰中,鐵做的馬鐙結實,也就意味著將士可以隨心所欲施展手腳!”

    這個解釋讓韓嫣無法回答,習慣限製了他的想象力……

    “那個叫馬蹄鐵的又有什麽用呢?”本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韓嫣又問道。

    “你不穿鞋麽?”

    “啊?穿啊!”

    搖了搖頭,劉徹扁扁嘴道:“那給馬穿鞋很奇怪?”

    “這個,不奇怪麽?”

    “在朕這裏,給馬穿鞋,也就是馬蹄鐵,可以減少馬蹄趾的損耗,便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劉徹回複道。

    抓抓頭,撓撓臉,韓嫣又提出新的問題,然而劉徹並不想理他,直接吼了一聲:“給朕走!自己想去!”

    求韓嫣心裏陰影麵積大小、、、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