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攬下罪責

字數:4216   加入書籤

A+A-




    到了這種地步,每走一步都是艱難的,唯一的目標,就是堅持。

    李廣的吼聲如雷發出,可在風中傳播,又顯得是何其的微弱:“軍令如山,違令者斬!”

    一聲一聲,

    倔強……

    大軍頂著沙塵飛舞,就此跋涉一夜,艱辛地行走,在黑夜中匍匐前進,直到第二天黎明風沙漸漸平息的時候,才發現他們又回到了胡楊林的邊緣。

    沙塵太猛烈了,

    昨天他們宿營的地方,早不見了當初的模樣,到了這時候,已經隆起一道新的沙梁,沙梁挺立,而那片胡楊林也遭遇了重大打擊,現在隻剩下一半還屹立不倒。

    事實上,他們一整夜都在原地打轉,很明顯,大軍是迷路了。

    李廣急忙喚來了前軍司馬,並且要他派人沿著來路,尋找趙食其的隊伍。

    一支隊伍走散成兩支,這很麻煩,聚集起來需要時間。

    這一趟下來,忙過來忙過去,又過去了整整三天,所以當李廣終於與趙食其的隊伍在漠北和漠南的交界處相遇時,誤了時間,早已過了會師的日期。

    這時候,衛青已在做南撤的準備了,而負責斷後的曹襄一見麵就告訴他們,伊稚斜逃了。

    伊稚斜逃了,是他命大。

    而自己迷路,頓時陷入了險境,李廣唏噓不已。

    李廣和趙食其也都明白,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麽。

    “此次貽誤了軍機,其主要歸咎在老夫身上,老夫已決定向大將軍請罪,你的路還長著,不需要擔這個罪。”

    李廣道。

    他說的是真心話,他決定把所有的失誤承擔起來,這樣可以為帝國保護人才,何樂而不為。

    他已經老了,

    而趙食其還年輕。

    趙食其十分清楚劉徹要的是什麽,因為失期而走了單於這又將意味著什麽,兩者相較,說起來這根本就不是誰能承擔的問題。

    即使李廣把所有的罪名都背起來,也無法減輕自己的罪責,哎,罪過推得掉麽?老將軍何苦呢。

    趙食其望著李廣的背影,一時不知道該用什麽話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真是個苦命的人。

    他雖然是第一次與李廣共事,可關於他的人生遭際,趙食其在長安就知道不少,這些也不是什麽秘密。

    他知道上天對李廣何其的不公,論戰功,趙周不能望其項背,可趙周現今是丞相,論資曆,石慶不能比其十一,可石慶現在是禦史大夫。

    所有人加官疊爵的時候,李廣隻能巴巴地望著……

    他心裏有怨,他本來是個前將軍的,本來就不需要找向導,突然要找,怎麽找得到?大將軍臨時換將,他隻能帶著沉重的心事踏上征程。

    可如今,

    他卻要將一切責任承擔起來。

    他這一輩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可上蒼啊,為什麽忠烈之士,總是命途多舛呢?趙食其不敢再往下想,再想下去就是偏執了,偏執的後果就是不妥協,可人生那裏可能事事圓滿?他急忙追了出去。

    ……

    李廣沉沉地睡去了,隻有在夢中,他才能忘記掉痛苦的存在。

    直到李曄到了營外,他的從事中郎才喚醒了他。

    “你幹什麽?”

    他很不高興地瞪著這個年輕人。

    “老將軍,李曄大人來了。”

    從事中郎盡量把聲音壓得很低。

    可是李廣卻不那麽在意,自己至於活得那麽卑微麽?說話仍然聲若洪鍾,大著嗓門喊道:“來了就來了,慌什麽慌,他還會吃人不成?”

    李廣用冷水擦了擦臉,然後走出了營帳,四處張望卻不見了李曄的人影,隻看到留有一封信劄。

    打開信劄,一看那熟悉的筆跡,就知道這是衛青寫的。

    除了開頭禮節性的問候外,整封信的言辭都充滿著責備,信的最後規規矩矩寫道:“將軍失道,誤行期,致單於遁逃,本將欲上書報天子失軍曲折,請將軍見信後,速到幕府對簿,想陛下念舊,不會重責,將軍放心。”

    李廣將信劄扔在案頭,訕笑著自語道:“事情都明擺著,還對什麽簿?放什麽心?要追究就追究麽,來那麽多曲曲折折做什麽,真是多此一舉……”

    話還沒說完,他就不耐煩地對帳外高喊道:“備馬!本將要出營了!”

    就在第三天,暮色剛剛才降臨草原的時候,李廣回來了,而司馬們還沒有等他來到營門前,就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

    “將軍回來了?”

    “回來了。”

    “大將軍怎麽說?”

    “能怎麽說,老夫都已將事情經過稟報給大將軍,失道之責,盡在老夫,諸位無罪。”

    “老將軍……”

    司馬們不約而同地道,“大將軍明知道東道無水草,卻硬是要分道,豈有此理?如今把一切推到老將軍頭上,這公平麽?不行,我等不能妥協,咱們這就去大將軍處對簿吧,去為老將軍討個說法。”

    司馬們便要打馬離去,卻被李廣厲聲喝住了:“回來!快回來!你們以為這樣就可以救老夫麽?

    糊塗!你們如此魯莽,隻會加重老夫罪責,殃及數千部屬,孰輕孰重,你們不難明白,回去!你們這就回營去!”

    “走呀!你們要氣死老夫麽?”

    “走!一群傻子……再不走,休怪老夫無情了。”

    李廣說著,

    便抽出箭矢,拉開了弓……

    看著大家散去,李廣對從事中郎道:“今晚你就辛苦一下吧,老夫累了,想一個人靜一靜。”

    說罷,便進帳去了。

    跟了李廣這麽長時間,從事中郎多少也摸著了他的一些脾性和嗜好,在臨行前,他沒有忘記叮囑衛士為李廣煮一些酒。

    雖說是三月半了,可草原的夜間仍是冷冰冰的。

    從傍晚開始,風兒就在帳外拉著哨子般地鳴叫,這聲音讓遠離故鄉的人心中徒增寂寞和傷感,隻有滾燙的酒暖著身體,暖著漫漫思緒。

    可這酒能給李廣帶來了什麽呢?那是漫過心頭的感恩情緒。

    他怎能忘記呢?當年當今還是太子時,就不斷在大臣中打聽他,而那時候他還在邊陲擔任太守。

    陛下登基那年,隔著千裏,他卻聽見了陛下的呼喚。(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