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 72 章

字數:8138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農家夫婦生活 !
    此為防盜章
    在亮子那有他二兩銀子,那小子有時候手上錢不足, 會先跟他們收貨款, 到時候給他們的貨,會比平時還便宜些。
    這事說來是有風險的, 但因為合作過幾年,亮子這人信譽一直很好。
    在加上都是多年朋友,就是人家開口借的話,他要有也會借的。
    最主要的還有一點,就是他的貨都是他指定的, 要亮子單獨采買。
    所以當亮子提出這個方案後, 他當即就同意了。
    古代可不像現代,這裏情誼是很珍貴的,一旦擁有了就要好好維護。
    如果你處處算計,凡事斤斤計較的話, 沒人願意真心結交你。
    到時遇到事了,你會發現不但沒人幫你, 可能還會遇到落井下石之人。
    家裏的麥子, 應該能賣個二兩多銀子。
    一共手上就這些錢, 想著要不要弄點貨, 跑趟臨安府啊, 這樣賺的多些。
    東石縣主要的特產就是東山石,東山石是一種紋理細膩的一種石頭, 適合雕刻印章用。
    據說, 嗯, 據說哦,當朝宰相都用東山印。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反正都這麽傳。
    聽到門外有動靜了,起身開門看是錢五,叫他進來。
    兩人把糧倉裏的麥子,扛到牛車上,弄完後叫錢五等會。
    回屋把錢七叫起來,讓她把門栓好。
    等老婆把門拴好後,才跟著錢五趕著牛車往東石縣去。
    錢七回屋本想繼續睡,奈何起來就精神了。
    無奈的歎了口,這天還沒全亮呢,難道要這麽早就開始幹活。
    任命的把被子疊好,去了後院洗漱。。。
    到衙門時正好趕上人家上班,詢問了下還要等會才能交糧稅,兩人坐在牛車上等著。
    錢五看衙門前,根本沒人排隊交糧稅,心裏這個服氣。
    想想他們那時,提前一天來不說,還排到後麵了。
    等了一晚上不說,到了下午才交上。
    不過知道這事羨慕不來,他們家糧食多,肯定趕早不趕晚,要是遇到雨天,他們家可就虧大了。
    等了會就通知可以交稅了,孫保財讓錢五在外等著,牛車上還有好些糧食呢,得看著些。
    他扛起要交稅的麥子,獨自進衙門裏交稅。
    因為沒人很快就辦好了,出來看著錢五笑道:“咱倆先去吃點東西,然後在去把麥子賣了。”
    錢五自然同意,出來的早,肚子早餓了。
    兩人在附近找了個麵攤,要了兩碗麵,又在旁邊賣包子處,給錢五買了兩個大肉包。
    這家夥食量大,光吃麵的話,根本吃不飽。
    錢五看見肉包子頓時笑了,這小子心思就是細。
    吃了一個後開口問道:“你把麥子都賣了,吃什麽啊。”
    這一畝地出多少麥子,他心裏有數,他看牛車上的麥子就知道,這小子根本沒留多少。
    不留夠一年的口糧,這哪能行呢。
    農家人講究的是,除去繳納糧食的,必須留夠一家人一年的嚼用,剩下的糧食才會拿去賣。
    孫保財這是反其道而行啊。
    孫保財聞言笑道:“我和你妹妹都不愛吃麵食,所以打算賣了,買些稻米回去。”
    這話錢五聽了倒有些詫異,他妹妹不愛吃麵食,他怎麽不知道。
    一想可能是在家時,不時能吃上稻米吧,這會嫁人了,孫家又沒有水田,所以想吃稻米了,才會這般跟孫保財說的吧。
    這般想著也不在多言,反正孫保財幹啥心裏都有數,不會叫小七餓著的。
    兩人吃過飯後,牽著牛車在街上走,看到有小飯館,孫保財就會進去問問,看看他們買不買麥子。
    錢五不明白孫保財在幹嘛,剛吃完往飯館去做什麽。
    這般想著等孫保財從飯館出來後,就把疑惑問了出來。
    孫保財聽了笑著解釋:“我去問問這些小飯館要不要麥子,這麥子賣給糧鋪,得少賣不少錢呢,賣給飯館的話,比糧鋪便宜些,他們也願意買,剛剛問的兩家,有一家掌櫃不在,做不了主。還有一家剛買了。走,咱往前麵在看看。”
    賣糧鋪也就能賣個一兩多銀子,賣給這些小飯館就不一樣。
    這賣的算是零售價,隻要每斤比糧鋪便宜個一文錢,隻要缺的基本都會要。
    這一斤少一文,十斤就是十文,一百斤呢這差距就大了。
    至於為何不找那些大飯館,那些大飯館買糧,糧鋪本身就會給優惠,而且那幫人殺價太狠,所以他才找這些小飯館的。
    大景朝是沒有直接賣麵粉的,想吃麵食都是用麥子,自己用石磨磨。
    這些小飯館裏都有專門的石磨,頭天晚上會把第二天用的麵粉磨出來。
    錢五聽了恍然,原來可以這麽幹啊。
    那他家的麥子是不是也可以啊。
    這般想著就把這話問了出來。
    孫保財聽了笑道:“我家麥子少,我才這麽幹的,要是多的話,我還是會賣給糧鋪,因為我沒有那麽多精力去慢慢賣。”
    他手上還要顧及其它生意呢。
    “不過你倒是可以試試,你家有牛車拉糧食也方便,就是把天氣看好了,別淋著雨了,每次少拉些出來賣,賣完就回去。”
    “你想想,就算不是賣自家的糧食,在村裏收些糧食這麽賣,隻賺個差價,是不是也比給別人打短工強多了。”
    說完看前麵有家小飯館,徑自走了進去。
    錢五聽了孫保財這話,不由陷入了深思,越想越覺得這還真是個營生。
    孫保財進去後找到掌櫃,跟他說了麥子的事,掌櫃看過麥子確實是新麥子,當即要了三石。
    錢五幫著把麥子抗進去,心裏還在嘀咕,原來真的能這麽容易賣出去啊。
    又走了幾家小飯館,把剩下的麥子都賣了。
    帶著錢五去找何二,這個點應該在餛飩攤了。
    到了後看還沒上人,何二在那坐著,笑著走過去:“二哥好悠閑。”
    何二聽了笑著回道:“拿哥開涮是不,你小子可算出來了,這段時間兄弟們,總問怎麽沒見你,還說是不是娶了媳婦,不想出來了。”
    說完又跟錢五打了聲招呼,讓兩人坐下聊。
    孫保財聞言微一挑眉:“這可是冤枉我了,你又不是不知道,這段時間農忙,我這是剛忙完,這不,忙完就來找你了。”
    兩人又互相調侃了幾句,孫保財才問亮子回來了嗎。
    何二笑道:“回來了,讓你進城後去他那拿貨。”
    因著他有別的來錢道,這事他也不參與,就是在中間傳個話。
    孫保財聽亮子回來了,笑道:“那你下午有空沒,跟我去一趟啊。”
    他的貨都是放在何二家的,下午去的話,正好運回他家,到時明天他在來找買家賣了。
    這次他讓亮子幫他帶的貨是墨條,墨條他是每隔兩月進一次貨。
    因賣了三年墨條了,手上有些固定客戶。
    都是些私塾的夫子和他們的學生。
    一條質量中等的墨條,在東石縣的書肆鋪子裏賣二十文一條。
    而他在亮子那裏拿貨價才十二文,這還是給他的價格,亮子進貨的價格肯定更便宜,估計也就在十文左右吧。
    他賣給私塾裏的學子是十九文,夫子是十七文。
    但很多私塾的夫子,會直接幫學生代買,所以這墨條,他也就一條賺五文吧。
    這也是當初,他為何製定這個價格的原因,讓這些夫子給學生些人情,這是他們雙方都樂意的。
    而他嘛,也變相的做了回好人,把這些夫子籠絡住了,所以他的客戶群一直很穩定。
    文房四寶他隻做墨條生意,其它的不做。
    墨條是消耗品,這東西進價相對其它還便宜些,好保存。
    他都是每隔兩個月左右,給客戶送一次貨。
    何二點頭笑了表示有空,兩人又說了會話,約定下午一起去的時間,才去忙了。
    孫保財看還有一個時辰呢,跟錢五去了趟糧鋪,買了些稻米。
    又去了打鐵鋪,跟鐵匠師傅定了幾樣東西。
    交了訂錢約定三日後來取。
    錢五在外麵等著,看孫保財出來了,才好奇問幹嘛去了。
    孫保財笑道:“你妹妹讓我定幾樣做菜的東西。”
    說完看錢五沒在追問,他也就沒在解釋。
    兩人看沒啥事了,重新回到何二家的餛飩攤,要了兩碗餛飩邊吃邊等著何二。
    回屋後叫上老婆,兩人一起去了錢家,。
    這半個月錢七都在錢家呆著,畢竟修院牆時,都是一幫男人幹活,確實很不方便。
    嗯,這裏人講究這個。
    孫保財跟去,是昨天嶽父聽了他要用糯米,說給他兩袋,讓他今天去取。
    兩人到了錢家,跟嶽父說了會話,錢老爹讓錢五幫著把糯米扛過去。
    等把他們送走後,錢七才被王氏叫過去。
    王氏看著閨女問道:“聽說你們把東邊那五畝荒地買了。”
    昨天這丫頭走了,就有人來家裏說這事。
    言辭間都是在說她閨女女婿不會過日子,那地怎麽能買呢。
    聽著她這個難受,當即就被她懟回去了。
    她女兒女婿有錢,愛買啥買啥,管你們啥事,又沒有花你家錢。
    錢七聽了,把買地的說了一遍。
    王氏聽了直點頭:“買地是對的,就是買的那地不太好,下次有錢了,在買好地就是了,你和三娃子經過這事,也有經驗了,下次買地時,拿不定主意的話,問問我們這些長輩,我們經驗比你們足。”
    買都買了還能說啥,在說三娃子有銀子沒胡花,而是選擇買地,那也是知道會過日子了。
    錢七聽娘這般說,笑眯眯的挽著王氏的胳膊,她娘有時候也滿講道理的。
    孫保財和錢五把糯米扛回去,放到廚房裏,謝過錢五讓他先回去。
    他這裏都是師傅們幹活,他也沒啥事,一會打算回屋把書抄完。
    找到老杜跟他說了糯米放在廚房了,要做糯米漿時,讓他們自己去廚房做就是。
    老杜笑道:“行,我知道了,有事我會去找你的。”
    孫保財想了下出聲問道:“你們中午吃什麽啊。”
    當時談的時候,說好不包吃的。
    他家就倆人,做飯確實不方便,他也不想找別人來幫忙。
    所以當初談活時,談的就是不包吃的價格。
    現在想想確實有些欠考慮,這些人都是縣城來的,一出來就是一天,這中午要是不包飯的話,他們吃什麽。
    老杜聽了笑道:“我們都帶幹糧了,到時喝井水吃幹糧就行,我們總在外麵幹活,都這麽吃的。”
    大家都自己帶饅頭或者餅。
    孫保財聽了,忍不住皺起了眉頭,這哪行啊。
    吃幹糧喝井水。
    嗯,這不得鬧肚子。
    雖然老杜說常年這麽吃。
    想了下出聲道:“這樣吧,我也不怎麽會做飯,幹糧你們自己帶,以後中午我給你們做個雞蛋湯吧,你看這樣行不。”
    雞蛋湯裏打幾個雞蛋,在放些小菜和鹽。
    這樣怎麽的也比喝井水強。
    老杜聽了後連忙出聲道謝,這吃饅頭喝涼水,誰吃誰知道。
    現在孫家這般仁義,他們能回報的,就是好好把活幹好了。
    孫保財笑了笑示意老杜不用客氣,才往屋裏走。
    中午的雞蛋湯裏,放了五個雞蛋兩顆白菜,他看人多就做了一大鍋。
    按照每個人兩碗的量做的,做好後跟老杜說了聲,他們吃飯時自己去廚房盛湯,別剩下就行。
    他自己吃了些剩飯,就開始翻譯書。
    農桑通決他已經翻譯完了,現在在翻譯百穀譜。
    他和老婆商量的結果是,先嚐試一下稻田養魚。
    畢竟這個在現代農業裏,做的還是很成功的。
    雖然他們不知道具體怎麽做,但是看過農桑通決裏的養魚篇,決定一試。
    關於怎麽養魚,他們已經有概念了,剩下的就是嚐試了,在實踐中摸索經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