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 104 章

字數:766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農家夫婦生活 !
    此為防盜章
    她是上個月才嫁到桂花村的新婦, 對於桂花村的一切都不太了解。
    剛剛王二嬸子說錢家那個好吃懶做的七丫頭要說親的事。
    王二嬸子聞言頓時來了精神, 滔滔不絕的把錢家七丫頭的事又說了一遍。
    “那可不, 那丫頭呀,小小年紀就趴私塾的窗戶看書生呢,這事當年被我婆婆親眼看到的,那可是真真的。”
    要說這紅棗村還未出嫁的女孩子哪個名聲不好, 那就隻有錢家的七丫頭了。
    小時候趴私塾窗戶, 長大了還好吃懶做, 就算長得還行,別人家也不願意要啊!
    她可是聽說了有幾家的男娃子樂意, 都被他們爹娘給收拾了。
    這農村娶媳婦要娶個能幹的, 娶個繡花枕頭有什麽用。
    話又說回來這紅棗村裏的男娃娃, 除了老孫家的三娃子, 其他真是都不錯。
    想到老孫家的三娃子不由想到, 三娃子和錢家七丫頭這名聲倒是配了。
    這麽想著眼睛一亮,這事倒是可以去說和下,要是成了倒是可以賺些媒人錢。
    越想這事越成, 他們正好一個好吃懶做名聲不好,一個整日出去胡混,兩人正好配成一對,省的他們在去禍害其他家, 多好。
    匆匆的把衣服洗了洗, 抱著盆子匆匆走了。
    弄的其她人一頭霧水, 這是幹嘛去啊, 剛剛可沒說有事啊!
    葛望媳婦疑惑的看了眼王二嬸子匆忙的背影,壓下心底的疑惑,繼續跟其她人說話。
    錢家在紅棗村算是人口大戶了,早年錢老爹在東石縣做過幾年生意,賺了些錢回村裏蓋了房。
    現在錢家的房子,正房和東西廂房加起來有十間房,這在村裏也算是頭幾份了。
    錢家還有二十畝水田三十畝旱地,按說就這條件,日子過得應該寬鬆才是。
    錢七深深地歎了口氣,唉,關鍵是錢家孩子太多了。
    她上邊就有六個哥哥,從她九歲開始,他們家是一年辦一場喜宴,今年終於六個哥哥全部成親了。
    這六個哥哥娶親可把爹娘的積蓄掏空了。
    在加上這六年她又添了四個侄子三個侄女。
    他們家現在能每天吃飽飯就不錯了。
    這不哥哥們都成親了,家裏就剩她了,所以她娘又把目光盯上她了。
    想到這裏不由皺起了眉頭,她在村裏的名聲她知道。
    當年她剛到這裏不久,她爹娘還在東石縣做買賣時,為了以後能說識字,故而每日到家附近私塾外麵聽課。
    這事被村裏好事之人看著了,就說她小小年紀不安份,整日趴私塾窗戶。
    她當時才五歲,哪裏知道這裏連五歲的孩子都要這樣編排。
    這事她娘也沒想到村裏會傳成這樣,在家衝著她發了好一通脾氣。
    這事她娘現在想起來還會罵那個嘴碎之人。
    至於好吃懶做的名聲她也很無奈。
    誰讓她嫂子多呢,家裏活多人也多啊。
    她娘這人特別會管家,把每個嫂子的工作崗位都安排好了。
    她是幺女輪到她時,自然沒啥活讓她做活了。
    結果就是她在村裏的名聲是越來越差,這真的很莫名奇妙。
    她是在這個身體五歲時穿過來的,到這裏整整十年,越對這裏了解越無奈。
    這裏是大景朝,一個在曆史書上從未看到過的王朝,這是一個架空的朝代。
    跟華夏的古代社會一樣,這裏對於女子來說有著諸多限製。
    想到這裏不僅又歎了口氣,就像她想晚幾年成親,可惜不行。
    紅棗村的女孩都在十五六就嫁人了,有的可能還早些。
    更別提不想成親的事了,那完全行不通。
    手托腮趴在桌子上,想著今後的路該如何走時,聽到外麵有吹哨的聲音,清秀的臉上漾起無奈之色,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這家夥這時候來找她幹嘛,心裏雖然不情願,但還是起身走了出去。
    順手拿起個竹筐,衝著娘的屋子喊了聲:“娘我出去打些豬草。”
    說完就出門往紫霞山上走,她們家就在山腳下,去紫霞山最方便。
    孫保財在錢家的院子外探頭探鬧,看沒人趴在錢家的東牆根打了個口哨。
    趴在牆上聽到裏麵有動靜後,連忙往紫霞山上跑。
    董氏和何氏這會正在廚房,看小姑拿著竹筐出去,還說是打豬草。
    兩人互相看了看,笑笑沒吱聲,兩人心裏明白這是在房裏呆夠了,想出去散散心。
    對於小姑在家裏的地位,她們也不會不開眼的去得罪她。
    孫保財搖頭笑道:“沒有,我剛剛不是去村長家問地的事嗎,他跟我說了那片荒地的情況,所以回來跟你商量下。”
    接著把村長跟他說的情況敘述了一遍。
    錢七聽後知道為何孫保財回來找她商量了。
    這就是塊雞肋,食之無肉,棄之不舍啊!
    昨晚兩人算了家裏的錢,家裏有十兩銀子外加五百個銅板。
    孫保財說在外麵還有二兩左右,這要是買五畝荒地,一下就去了七兩半銀子。
    想了會抬頭看著孫保財道:“你既然來問我,是不是你有意買啊,沒法下最後決定,讓我幫你下啊!”
    孫保財這人要是不想買,會直接做決定的。
    這會既然回來問她了,說明他有八成想買的意願,隻不過出於尊重她會來詢問她。
    孫保財聽了嗬嗬笑道:“還是老婆了解我,我想著這地始終是挨著咱家的,不管怎樣買了就算將來用不上,咱就搭個七兩半銀子,但是地還不是咱們的嗎,最主要衙門主動改成園地,這是不收費用的,以後也不用繳納田稅,就放著唄。”
    末了開玩笑道:“不管怎樣,這也是塊不動產,留著以後咱倆研究種果樹用也行啊!”
    錢七聽了白了孫保財一眼,拿那塊荒地研究,就他倆這水平。。。
    不過這地老公想買,她當然不會擋著了,於是問道:“想買就買吧,買了地修院牆的錢還夠嗎。”
    她對這裏的物價很多都不了解,不知剩下的錢夠不夠。
    孫保財聞言笑道:“修院牆連工帶料,我估計也就二兩銀子就能下來了,那我去找村長了,今天爭取把這事弄完。”
    一兩銀子等於一千文錢,雇一個人的人工費,一天也就二十文,他主要是想找包工包料的,這樣可能會多花些,但是也省了不少事。
    錢七點頭叮囑道:“那你快去吧,早去早回。”
    再次把孫保財送走後,回到院子裏繼續晾曬肉幹。
    其實剩的肉也就五斤左右,做成肉幹主要是為了以後隨時吃方便些。
    紅棗村除了過年前有人家殺豬外,平時是買不到豬肉的,想買豬肉要到集市才能買到。
    集市每月十五在大石鄉那裏,從紅棗村走路過去要一個多小時。
    她嫂子們每到集市日,都會拿著做的鞋和一些荷包等去賣。
    這些東西賣了錢,都可以自己留著,所以她嫂子們每個人對於集市都特別熱衷。
    那時她會留在家裏幫著她們看孩子。
    她跟娘去過幾次就沒興趣了,又沒有錢啥都買不了,去了就是遛腿去了。
    還不如在家裏逗逗小朋友呢!
    孫保財到了村長家,跟村長表示五畝荒地要都買了。
    田村長聽了心頭一跳,好家夥!這倆娃子商量的結果,竟然是都買了。
    花那麽多銀子,買那塊種不出啥東西的荒地。
    不由看著孫保財道:“三娃子這事你要不要問問你爹娘的意見啊!”
    還是年輕啊,所以不由出聲提點下。
    這要是錢根生和劉氏知道了,絕對會阻止的。
    孫保財聞言笑了:“不用,我們都分家了,我家我做主。叔跟我去趟東石縣城吧,今天爭取把這事辦完了。”
    村長啥意思他明白,這事要是讓他爹娘知道了,一準反對。
    所以今天必須把這事辦了,要不然等他娘知道後,估計還得費一番周折。
    田村長聽了不由笑了,他做主。
    剛剛是誰要回家商量的。
    看三娃子執意要買,也不在勸阻,這事說白了,還是對他有好處的,隻不過同村之人他會提點下。
    想罷對著孫三娃笑道:“那你等會我回屋拿點東西。”
    回屋拿了要用的東西,跟家裏人交代了聲才出去。
    孫保財等村長出來後,兩人到官道攔了輛牛車去了東石縣城。
    到東石縣城已經中午了,這會衙門午休時間也不辦公,索性先去找下何二吧。
    這般想著對著田村長道:“村長,這會去衙門也得等著,咱先去找我朋友,他娘支了個餛飩攤位,咱們先去吃點東西。”
    田村長自然不會反對,兩人來到餛飩攤子,看何二在忙著,跟他打了聲招呼,要了兩碗餛飩和兩碟小拌菜。
    何二把餛飩和菜端上來後,坐下納悶的看著孫保財道:“你小子昨天剛成親,今天就往出跑!”
    有啥事不能等兩天在辦,這要是他絕對要守著媳婦幾天。
    孫保財聞言白了何二一眼,當他聽不出他話裏的怪味嗎。
    看著何二道:“你不是去我家看了嗎,你看我家那院牆,你說我以後總往出跑能放心嗎,所以想找幾個泥瓦工,把我家院牆重新砌高些。”
    又跟何二介紹了田村長,並且說了下,下午去縣衙辦買地手續的事。
    話落看著何二道:“我來找你想問問,有沒有熟悉的泥瓦工,我想把砌院牆的活包出去。”
    之所以來找他,是知道他人麵廣,什麽樣的人都認識些,而且何二介紹的人可信。
    何二聽了笑道:“有,我去讓人把他叫過來,到時你們聊,你們先吃吧,我去幫我娘忙會,下午我跟你去縣衙,我找找人最起碼你們不用等著了。”
    衙門這幫人辦事不給點好處,都是拖拖拉拉的,他去打個招呼能快些。
    孫保財聽了笑道:“那感情好,謝了,你去忙吧。”等何二走了,才開始吃餛飩。
    田村長坐在旁邊聽了兩人的對話,得知三娃子要修院牆,心裏還是蠻驚訝的。
    這院牆要是修下來在加上買地錢,還不得小十兩銀子啊。
    這錢就是整個孫家都不可能有,村裏人的習慣是手裏有餘錢夠買地的了,都會買田地。
    手裏不可能有這麽多錢,不說別人家就是他家,也不會留這麽些銀子的。
    那這些銀子,都是孫三娃自己賺的了。
    這般想著倒是對三娃子徹底改觀了,這小子在外麵混的挺明白啊。
    心裏越發感慨這謠言真是一點都不可信。
    老杜聽何二找他,知道這應該是有活給他介紹了,飯都沒吃直接來到餛飩攤找何二。
    他家兒子多,雖然有泥瓦手藝,但是這縣裏幹這個的也多,平時活計不多。
    他家跟何二是鄰居,有時何二會介紹些活給他。
    他看這孩子雖然名聲不好,但是有本事能賺錢。
    本想把自家閨女嫁給何二的,奈何被婉言拒絕了。
    何二看老杜來了,笑著過去:“杜叔我朋友家想砌院牆,想把活包出去,我帶你過去,你倆聊聊吧。”
    老杜聽了應了聲:“行,二小子,要不是你時不時介紹些活,叔家的日子可就難了。”
    四個兒子一個閨女,忙了這些年,終於把兒子的婚事都解決了,這家底也被掏空了。
    今年又添了孫子,開銷更大了。
    唉,這人多了,都聚在一個小院子裏,矛盾也多了。
    想著家裏整天吵吵鬧鬧的不僅一陣頭痛。
    何二把老杜帶到孫保財麵前,介紹道:“我家鄰居杜叔,他幹泥瓦匠都二十多年了,經驗足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