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金釵之年
字數:3654 加入書籤
陸漫給老太太施了針,又溫言細語地勸解了一番。
三月初十,是丁玉盈回娘家的日子。她已經了,晚飯會來東輝院吃。
盡管薑展唯覺得丁玉盈的想法頗有些怪異,娘家還可以換來換去。但看到陸漫極其有興致地準備,也就沒有多話。
東輝院像過年過節一樣張燈結采,又把許多好擺件擺了出來。廚房也在忙碌,做丁玉盈、宋明、宋默一家人喜歡的飯菜。
薑展魁去了薑展玉前院書房學習,他要在本月的十三、十六兩參加府試。
午時初,宋默來了。他,“我跟父王和母妃一起出的門,他們去了丁家,我來了這裏。”
陸漫笑道,“家裏來了一個新成員,你還習慣吧?”
宋默笑起來,道,“很好。母妃很有趣兒,除了昨他和父王起來得晚些,今卯時三刻就派人把我叫起來,去正院跟她一起練武呐。我父王雖然沒練,但饒有興致看著我們練。祖母私下怎麽有女人喜歡練武,父王還母妃是巾幗英雄,女中豪傑,還身體好才能有多多的子嗣,讓祖母體恤她……”
看來,宋明把這個媳婦放在心裏了,這再好不過。
晌飯前,何承和劉惜蕊就來了。
大概未時,宋明就領著丁玉盈來了。把他們請進正房,上茶,落座。
宋明的笑容如旭日般和煦明媚,渾身散發著濃濃暖意和喜悅。丁玉盈則神彩飛揚,美目流盼,哪怕朱唇未啟,也能看出桃腮帶笑。
他們兩人偶爾相視一眼,眼裏的情愫能讓旁人一個激靈。
寒暄幾句後,陸漫就把丁玉盈帶去了側屋。問新婚情況,是出嫁閨女第一次回門,娘家女長輩必須做的事。
陸漫把側屋門一關,就盯著丁玉盈打趣道,“看你們肉麻麻的,我身上的雞皮疙瘩抖落了一地。”
丁玉盈咯咯笑道,“想看我害羞臉紅,是不是?可惜了,你看不到。”
陸漫拉著她一起坐上炕,又八卦地道,“你是我妹子,按慣例,我得問問,他對你如何?”
“如何”兩個字放著得很是曖昧。
丁玉盈瞥了眼關緊的門,對著陸漫的耳邊道,“都第一次很痛,我怎麽沒感覺到呢?隻是有些發脹,過程還是很美妙的。”又道,“不是處男也有好處,有經驗……嗬嗬,我家明哥唯一的缺點,也被我否了。”
她的話讓陸漫無語。自己還沒問得這麽露骨,她把什麽都招了。
陸漫用指頭戳了一下她的腦袋,輕聲道,“不害臊。前世,那什麽什麽是感情的催化劑。看看你們兩人,真是。”又問,“你的保守版比基尼穿了嗎?”
丁玉盈笑道,“我昨就穿了,我家明哥眼睛瞪得牛眼大……”
兩人了一陣悄悄話,就聽見院子裏熱鬧起來。是薑展舉夫婦、薑展玉夫婦、薑展昆夫婦,隔壁的劉世子夫婦來了,他們是薑展唯請來陪客的。
本來還請了趙亦、何氏、魚兒幾人,但魚兒有些不好,他們來不了。
男人們在廳屋裏閑話,女人們在側屋裏聊。
吃過晚飯後,才把宋明和丁玉盈送走。宋默依然不走,明早上再回去。
忙完了這件大事,就開始忙碌薑展魁的事了。雖然陸漫幫不上多少忙,但每的營養餐她都要親自過問,甚至親自去廚房做。
三月十三那,不僅是薑展魁府試的第一,也是兄妹十二歲的生辰。
十二歲,在前世還是上學六年級的年齡,可在這個時代對女孩子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就是金釵之年,該打扮了,該相看人家了。
清晨,薑展唯在外院打回拳回屋,看見陸漫正把一套漂亮的襦裙放在炕上,旁邊還放了一套涉芳齋的胭脂水粉,以及一套翡翠頭麵。頭麵不複雜,隻有一長兩短三隻釵,兩朵珠花,外加一對珍珠耳墜和一對翡翠鐲子。
看到這些東西,薑展唯似才覺得自己的妹妹已經長大了,該婆家了。恍忽道,“妹妹晃眼長這麽大了。”
陸漫看到他愣愣的眼神,嗔道,“哪裏是晃眼,是一一慢慢長大的。你忙忙碌碌,心都沒用在孩子們身上。”
薑展唯很是慚愧,笑道,“還好弟弟妹妹有你這樣的嫂子……”
陸漫笑笑,就帶著拿著衣裳首飾的丫頭去了晨軒。
薑玖已經起來了,正穿著中衣中褲坐在床上。她今要送哥哥去考府試,所以早早起了床。她也知道今嫂子會親自打扮自己,所以洗漱完坐在床上等嫂子。
陸漫笑道,“玖兒生辰快樂!”
然後,把衣裳給她穿上,丫頭給她梳了頭以後,陸漫又親自給她化了一個淡妝,再把首飾戴上。妮子亭亭玉立,明眸皓齒,如一朵剛剛打開花苞的蓮花,清新得讓人挪不開眼睛。
陸漫有些感動,這是她一手養大的女孩。原來那個膽懦弱,瘦弱得一陣風就吹倒的女孩,已經長到這麽高了。
妮子看到鏡中的美兒,眼睛亮晶晶的,抿著嘴直笑。
姑嫂兩人手牽手去了餐廳,薑展唯和薑展魁,以及老駙馬都等在這裏。
看到如此的薑玖,三個男人的眼睛都瞪大了。
老駙馬笑道,“玖兒漂亮,隻比唯唯媳婦差一點點了。”
陸漫嗔了他一眼,老孩子不會話。
薑展魁趕緊道,“祖父沒對,妹妹和嫂子一樣漂亮。”
陸漫又笑著糾正道,“玖兒年紀,比嫂子更漂亮。”
薑玖一點都不生老駙馬的氣,笑道,“在我的眼裏,嫂子永遠是最好看的女人,誰都比不過。”完,她的眼圈有些紅了,也把陸漫的胳膊摟得更緊了。
薑展唯哈哈笑道,“大姑娘了,還跟嫂子撒嬌。來,吃飯,晚上給你們慶生辰”
飯後,薑展唯去衙門,陸漫牽著薑展魁去府試考場,老駙馬和薑玖把他們送到垂花門口。他們來到前院,一身紅的薑展玉又等在這裏了。
薑展魁過去給他躬了躬身,兩人上了同一輛馬車,陸漫上了另一輛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