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殷勤拜訪
字數:470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重回大明之還我河山 !
第五八二章殷勤拜訪
“要不,再找找顧先生?”
這時,何守信嘀咕道,“興許他還能幫上忙……”
“顧先生?”
張晨楓一愣,回頭急問,“就是你說的那個……亭林先生,顧炎武?”
“是他,”
何守信笑了笑,“這次破城,這位顧先生出力最大……”
“嗯嗯,那他人呢?快去請呀!”
張晨楓謔的站起了身。
上午,何守信在介紹戰況的時候,便數次提到過此公,由此他也了解到,要不是此公及時識破了韃子的燒城計劃,恐怕這次他要麵對的,就是一座煙火彌漫的廢墟,還有滿地的難民了。
所以,他滿以為此公肯定與何守信在一起,要不是方才為糧食問題大傷腦筋,恐怕他早就開口要人了。
顧炎武的大名,在後世可謂婦孺皆知,如今有幸能夠親眼見到本尊,張晨楓對此自然也有著莫大的興趣,不,確切地說是莫名的興奮。
他知道,因林嘯多次提及,駐紮在蘇州和鬆江一帶的劉旭磊,目前正派人四處尋訪此公,沒想到他居然在揚州……
“天一亮就進城了,”
何守信卻有些尷尬,訥訥道,“已經派人去找了……”
這件事,他也很納悶。
本來,他是將顧先生留在城外,好好保護起來的,卻沒想到,天剛亮,此公不知用了何種手段,硬是甩掉了他的司務長,火急火燎就進了城。
這不,大半天過去了,這位神秘的亭林先生,卻就像憑空消失了似的,再也沒有現身。
“多派點人,一定要把他找來……”
張晨楓一手叉腰一手使勁揮舞,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樣,“不,我要親自去請!”
“可是,我去他米鋪找過了,不在……”
他這副急吼吼的樣子,讓何守信有點手足無措。
他又不知道這位顧先生竟有這麽重要,哪裏能體會張晨楓的心思。
事實上,這倒不怪年輕的何守信孤陋寡聞。
此時的顧炎武還隻是個中年人,甚至還沒到不惑之年,他的許多重要著述也尚未問世,因此,此時他的名頭和聲譽,確實還沒有達到巔峰。
“米鋪?”
張晨楓有點迷糊了。
這個顧先生,來揚州這個地方賣米?
即便要隱居,不是應該做個鹽商才更靠譜嗎?
“是,”
何守信抬頭道,“他們以米鋪為掩護,暗中走些私鹽。”
“哦,”
張晨楓恍然,隨即卻奇怪道,“他……們?”
“嗯……對了團長,”
何守信忽然目光一亮,“他有個姓王的好友是掌櫃,興許……此刻就在外麵等著呢。”
“外麵?鄉賢代表?”
張晨楓立刻反應過來。
“對,這個王掌櫃,是顧先生的得力幫手,”
何守信點點頭,解釋道,“昨晚他不但及時送出了密信,這次參與反正的米行商會,就是他暗中鼓動的,是主心骨……”
“通信員!”
話音剛落,張晨楓迫不及待地叫道。
“到!”
一名通信員立刻奔了進來。
“本城的鄉賢代表,還在嗎?”
“還在,已經等了許久了!”
“喔。”
張晨楓抬腕看了看手表,先是訝然,隨即自嘲地笑了笑。
都快四點了!這幫子鄉賢,已經等了三四個小時了。
本來,他打心底裏不待見這群人,所以有心磨一磨他們的耐心,現在一聽顧先生的得力幫手可能也在,馬上來了精神:
“請他們過來吧。”
“是!”
……
來的“鄉賢代表”共有十多人,為首的除了米行的會首程老爺,另一個正是王略。
說是“鄉賢代表”,其實這夥人中還是以米商為主,他們的實力最強。
在揚州商界,勢力更強的自然是鹽商,隻是,由於幾乎所有“德高望重”的鹽界巨梟,都早早躲去了鄉下寨子,留在城內的眾多中小鹽販群龍無首,故而隻得跟幫在米商身後搖旗呐喊了。
王略並不知曉顧炎武的行蹤,他也以為顧先生還在城外。
從昨夜開始,他一直帶著人東奔西走,到處調度壯班,協助明軍布防和撲火,一直忙到中午,他剛回到糧棧,還沒跟顧先生照麵,便被鄉賢們簇擁而來,也算是“身負重任”。
此刻,他的懷裏不但揣著一份禮單,還有一張蘇州“義興商行”上個月剛開給他們的“鹽糧販賣授權證”。
其實他清楚,這玩意,也就是個商業上的合作憑據而已。
但是,“鄉賢”們都已知曉這家“義興商行”的真正後台,一致認為這個“證”是那邊的“官頒執照”,多少能以此攀附一下關係。
揚州的“鄉賢”們,對這支“王師”的真實情況所知甚少,但是有關的傳聞卻都聽說了一點。
現在,討虜軍進城之後的表現,也或多或少的印證了過去的傳聞,是以,他們此刻的心情,已經不像今早那麽惶恐忐忑。
雖然最大的幾個富戶沒敢親自來,但是,包括逃到鄉下寨子去的縉紳鹽梟在內的各家大戶也都派了人,來的至少也是近支宗親,或是掌櫃代理……
王略很清楚,鄉賢們如此殷勤拜訪,目的就是急於弄清楚,“王師”此番究竟有何打算——是待在揚州不走了,還是想弄點鹽,打個照麵就跑。
畢竟,以他們的見識,目前的揚州局勢還十分凶險,根本談不上穩定。
雖然馬進寶跑了,可洪大人的十數萬鐵騎還在附近環視,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按常理,雙方起碼還要來回拉鋸幾次,才能分定勝負。
另外,如果王師打算長期待下去,那麽他們這些地頭蛇,究竟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
目前看來,第一點似乎是不必懷疑了。
此番大軍興師動眾,連揚州帶淮安一口吞了一大片,看起來不像打完就走的架勢,尤其是揚州,其重要性稍有些地理概念的人都看得明白。
所以,他們更關心第二點。
客軍入境,無論正邪,本地大戶們都要破費一二,這是自古以來的鐵律。
前些年,史閣部督師抗清,調集了不少諸鎮兵馬前來“聯防”,沒成想,這些客軍打仗不行,搜刮內鬥卻一個比一個凶狠,直把揚州全境搞得雞飛狗跳、怨聲載道。
至於後來史閣部兵敗殉國,獲得慘勝的韃子兵,那是幹脆把揚州來了個一鍋端。
這番王師又殺了回來,軍紀誠然不比以前,但財主大戶們自忖,那也得自己有眼力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