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短訓

字數:475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重回大明之還我河山 !

    第六二三章短訓

    事實上,對當地百姓來說,變化遠不止於此。

    在胡顯祖的影響和帶動下,前來範公堤營地賣蔬菜的農民,一天比一天多。

    為了保證一線民工的營養,林嘯在公用夥食費方麵一點都不吝嗇,除了大米飯管夠,每天用於買菜的預算,也參照作戰部隊的標準,非常充足。

    另外,還在蛤蜊港的時候,林嘯就把他們第一個月的薪酬發了下去。

    手頭有了零用錢,便有了購買一些私人日用品的需求,漸漸的,各式各樣的小販都被吸引過來了。

    起先,農民賣的隻是一擔蔬菜、一隻雞、一隻鴨或者幾斤雞蛋,漸漸的,便有趕著一頭豬來的,甚至女人自己做的幾雙鞋、自己織的幾匹布,都拿來兜售。

    民工們都是苦過來的,交易時,一般都童叟無欺,糾紛極少。

    他們給的價格,比一般的行情要略高,而且付賬的時候,用的大多是品質較好的銅錢,這讓大家更趨之若鶩了,來的人越來越多。

    賣貨的人中,手裏賣得了錢,也要買些東西回去,於是,銷售農具、餐具的,被褥、蚊帳、鞋襪等家常用具的,甚至梳子、皂莢、胭脂、水粉之類的小販也漸漸雲集過來。

    一來二去,來的人一多,便有人在大堤上搭起了棚子,支上爐子,賣些素食茶水,甚至有人帶的貨多,晚上幹脆就住下了

    誰都知道,這裏是討虜軍兵爺的臥榻之側,安全方麵,絕對有保障。

    經翟家莊一案,這夥兵爺的厲害早已盡人皆知,別說當地士紳無人囉唕,就是各路土匪強人,等閑也不敢過來。

    見來的人越來越多,沙成哲他們,便有了在此建一個交易市場的想法。

    不過,狹窄的大堤顯然已經施展不開,他便跟各隊長商議了一番,在西落湖營地的旁邊,專門開辟了出了一塊空地,作為農貿和日用品市場

    不過,這也都是後話了,因為,那個時候,林嘯早已離開了此地。

    “爺,機炮二連快到了,還有三十裏,”

    剛吃過早飯,司徒正就來報告,“他們的尖兵已經來了。”

    “哦,”

    林嘯正望著灘塗上勞碌的民工們出神,隨口問,“要他們采辦的施工用具,運來了吧?”

    “都運來了,”

    司徒正應道,“為此,他們還帶來了二百民工,所以走得不快,耽誤了些時間。”

    “嗯,好。”

    林嘯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

    這次,他把段正宏的機炮營一起帶了出來,其中的一連,去支援騎兵團作戰了,三連卻留在了蛤蜊港駐防,眼下,他手頭隻有這個二連了。

    “爺,”

    司徒正見他這般神情,建議道,“這家新鹽場,您給取個名字吧。”

    “什麽?”

    林嘯回過神來,笑了笑說,“取個名字?”

    “嗯,”

    司徒正點點頭,“這是第一家國營鹽場,您親手開辟的,不值得紀念嘛?”

    “哦,那我想想”

    林嘯撓了撓頭,沉吟半晌,道,“就叫勝利鹽場,怎樣?”

    “”

    司徒正翻了翻白眼,無語。

    想了半天,就取了個這土裏吧唧的名?沒文化,真可怕!

    “怎麽,不好聽嗎?”

    林嘯卻自我感覺良好,心說,你懂什麽,這可是來自後世的靈感,預示著勝利,勝利,再勝利。

    “還好吧,”

    司徒正咧咧嘴,“那您再動動筆,索性給提個字唄?”

    “不!那不行!”

    一聽要他題字,林嘯卻麵色一板,一本正經道,“留墨題字那一套,老子才不幹!”

    在後世,某些高官寫的字連小學生都不如,卻最喜歡揮毫潑墨,到處留下“墨寶”,一想起這事,他就一陣惡寒

    “好吧,”

    司徒正點點頭,又猶豫著問道,“那二連到了,我們還往前走嗎?”

    “不走了。”

    “額”

    司徒正不解地看了看他,前麵,一直到通州,像白駒場這樣的鹽場,可還有許多呢。

    “揚州光複了,前麵各州縣,就由騎兵團接手吧,”

    林嘯指了指灘塗,笑道,“我們的民工都留在這兒了,沒有了人手,再往前去也沒什麽用了。”

    “可是”

    司徒正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想的什麽,”

    林嘯擺了擺手,“前麵那麽多鹽場,麵臨的問題,跟白駒場都大同小異,不過,我想換一種方法。”

    “什麽方法?”

    “我想,辦一個短期培訓班,培養一些鹽民骨幹,”

    林嘯思忖片刻,說,“再派他們去各鹽場你看怎麽樣?”

    “好啊!”

    對於侯爺的這個見解,司徒正倒是讚成。

    確實,揚州光複後,各地的治安問題不用擔心了,鹽民們受剝削的問題,也必將有所好轉,剩下的,就是如何盡快出鹽,以及拋開場商,公平買賣這些事了。

    “那,幹脆就讓那個沙成哲,做識字先生吧,”

    他附和道,“他是讀書人,可以給他們掃盲,還能給孩子們當先生。”

    “掃盲?”

    林嘯一愣。

    他給這個培訓班的定位,隻是一個基礎的鹽場幹部培訓班,參與的對象,也隻是民工中的骨幹分子。

    在後世,這種臨時性質的短訓班,先輩們在農村工作中,經常采用。

    在土地革命早期,先輩們經常通過這種方式,培養一些積極分子,提高他們的覺悟,教會他們工作的方法,並增強其組織紀律性,最終成為無數基層組織中,驅動群眾的傳動齒輪。

    既然要向各鹽場選派幹部,那就必須先培訓一番。

    當然,這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效果如何,他心裏也沒底。

    在相當封閉、保守的傳統農村社會,要想迅速打開局麵,是很困難的,因此,這個辦法,也隻是權宜之計

    看來,司徒正顯然想岔了,沒明白自己的意思。

    不過,他的話倒是提醒了自己。

    哪怕隻是幹部培訓,確實也不能落下村民,尤其是村裏的民兵,問題還很大。

    但是,要是再考慮到孩子們的讀書問題,就不是短期能解決的了。

    “你的意思”

    他皺了皺眉,問,“把大人和孩子一鍋燴?”

    “額”

    司徒正不知道自己哪裏說錯了,猶豫道,“您不是說過的要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