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使割據一
字數:1199 加入書籤
(度使成為固定職銜是從睿宗景雲二年(711)四月以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開始的。)
第一階段從唐代宗李豫初年到唐德宗李適末年(762~805),是割據形成發展時期。
代宗廣德元年(763),安史之亂以史朝義自縊,其黨羽紛紛投降唐朝而告結束。但朝廷無力徹底消滅這些勢力,便以賞功為名,授以節度使稱號,由其分統原安史所占之地。
計有李懷仙為盧龍(又名幽州或範陽,今北京)節度使,統治今河北東北部;
李寶臣為成德(又名鎮冀或恒冀,今河北正定)節度使,統治今河北中部;田承嗣為魏博(今河北大名北)節度使,統治今河北南部、山東北部;
薛嵩為相衛(今河南安陽)節度使,統治今河北西南部及山西、河南各一部,共四鎮。其後相衛為田承嗣所並,則成為三鎮,即河北三鎮,這三鎮名雖服從朝廷,實則獨立。軍中主帥,或父子相承,或由大將代立,朝廷無法過問。
與此同時,淄青(又名平盧,今山東益者)鎮大將李正己逐節度使侯希逸,唐亦授以節度使稱號,統治今山東地區,世襲相承達三代四人。
在今湖北,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襄陽)節度使梁崇義也實行割據,統治今湖北西北部達十九年。建中二年(781),梁崇義被消滅,三年,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節度使李希烈又據鎮反叛,自稱建興王,並聯合已稱王的淄青、魏博、成德、盧龍四鎮節度使抗拒中央。唐德宗調集淮西鄰道兵攻討李希烈,諸道兵都觀望不前。四年前,又調涇原(今甘肅涇川北)兵東援,十月,該軍路過京師時,發生叛亂,擁立留居長安的前盧龍節度使朱泚為秦帝。德宗出奔奉天(今陝西乾縣)。興元元年(784)正月,李希烈稱楚帝,改元武成。二月,入援朝廷的朔方(今寧夏靈武)節度使李懷光也叛亂,德宗又奔梁州(今陝西漢中),唐朝政權處於最危險的境地。同年六月,平定了朱泚,貞元元年(785)八月平定李懷光,二年四月,李希烈為部將所殺,河北、山東四鎮也表示重新服從中央,表麵上又歸統一。德宗經過這場恐慌之後,轉為執行姑息政策,求得暫時安定。但也做了一些削藩的準備工作,一是加強禁軍(神策軍),二是充實府庫。不過,這兩方麵都造成了另一後果,即宦官進一步控製中央政權。
進入章評(0)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