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膽子真大

字數:19057   加入書籤

A+A-




    今年, 也是很重要的一年, 王曉悅她爸王一國與王家村大隊隊長王連業商量了一下,打算悄悄把田地分出來,各家按人口劃分。

    他們家山上圈養的那些動物越來越多,已經有村民發現這事兒了。

    幸好有十幾頭野狼守著, 村民就不敢輕舉妄動, 有些心思不好得卻在背地裏說,這些動物應該上交國家,或者幹脆大家一起分了,怎麽能私人圈養?

    不過礙於王一國個人的悍名遠揚, 他們還沒那個膽子敢跑到縣城舉報。

    或者這匿名信剛寫出來, 就被截胡了。

    原因就是王一國為防止會出現此類事情,專門還跟他妹夫莫東林做出擔保, 以及透露了他計劃的一大半,絕對會保證明年糧食增產到幾十噸,這樣的誘惑, 讓莫東林不得不考慮。

    真實現了, 他肯定就能受到上麵的表揚, 甚至還關係到他的升遷。

    要是實現不了, 還被人舉報到省裏,那他們都得完蛋。

    這種危險與機遇並存的選擇,莫東林猶豫半天, 才答應王一國, 關於他所做的任何決策, 莫東林都能表示支持和幫助隱瞞。

    而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劃分田地,是為了堵住那些眼紅又嫉妒的小人之嘴。

    他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王一國繼續圈養那麽多動物,他們又分不到半點好處。

    人心是貪婪的,誰不想分一杯羹。

    肉就擺在眼前,他們吃不到嘴裏,就隻有想辦法毀了或者逼迫王一國服軟。

    王一國卻不會輕易被他們擺一道,他反要把那些人都拉下水。

    各家劃分田地,代表以後這地自己想種啥就種啥,積極性絕對比以前高。

    以前是誰幹得多,拿得多。

    事實上,這種方法,看著效率高,時間長了,各人心思多得很,這工分也不是每月拿,是到年底了,拿出記賬本結算,大家幹著還有啥動力。

    一旦這地到了自己手裏,那他們不拚命幹,來年吃什麽,喝什麽?

    雖說是王一國兵行險著,但他想全國這麽多人,肯定不止他這麽一個人做。

    大家這思想有時候是相通,為了更好生活,膽子大的人,絕對會先行別人一步。

    也為了讓大家不繼續惦記他圈養的那些動物,他自動放棄劃分田地。

    他就要他們家那座後山,那座後山是老林子,平時很多村民上山撿柴,也不敢往深裏走。

    就怕熊瞎子和野豬蹦出來,咬他們一口。

    這東西要是要是咬住你,那一條胳膊就沒了。

    他們還聽過野豬吃人的傳聞,就更不敢在樹林子瞎竄。

    便在半山腰砍棵小樹回去當柴燒,或者結伴成群地去打豬草。

    這麽一來,王家村的所有村民都傻眼了,都在心裏納悶和謾罵這王一國是不是太蠢了。

    你不要田,不要地,就要一座山有啥用。

    哪怕他在山上養那麽多東西,那賣了能換多少糧食,這還吃得飽嗎?

    有些腦子轉得快的仔細一想就明白,王一國他不要田沒關係,他們家現在都是工人,是上縣城的糧店買糧,那他要那麽多田,有啥用。家裏就他和王老爺子兩人,這得忙活多少天,才能把所有地都插上秧。

    當然他們驚歎王一國敢做出這樣的大膽決定,也並不敢效仿或跟隨。

    他們沒王一國那樣會打獵的本事,充其量就是設個陷阱,等哪隻比較倒黴的兔子或野雞被野獸夾夾住。

    他們也不能放太多野獸夾,而且就算做了標記,萬一一下雨,把標記都給衝沒了,那不就看不到,容易誤傷。

    最重要的一點是,王一國圈養那麽多動物,居然還有野狼這玩意兒。

    野狼啥東西,他們太清楚了,那東西長得凶,還喜歡成群結隊襲擊人,比野豬還要可怕。

    因此這王一國的危險程度,又在他們心中提高了一截。

    猛人啊!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

    他們除了敬佩和羨慕之外,有再多的想法,都被王一國這接二連三地大動作,給搞得必須老實憋著,一點怨言都沒有。

    後山要承包,還得向村裏交錢。

    即使王連業是他從小到大的鐵哥們,也要公事公辦,不能輕心大意。

    他還自己製定出了幾份合同,選了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見證,雙方進行簽字和蓋章。

    等這事兒終於塵埃落定,沒什麽幺蛾子之後。

    王一國就在山上搭了一個棚子,有時候動物生崽,他就住在山上,方便照顧它們。

    家裏大人和孩子誰有空,也可以上山給動物們喂食,打掃衛生,輪流幫忙。

    不過大家都沒想到,一直在備戰高考的王成遠,居然想留在家裏幫王一國做生意。

    不想去讀大學了,這……這突如其來的決定,讓眾人都驚呆地站在原地,看著他。

    “成遠,你是不是擔心考不上?沒關係的,你去試一試,不成咱再另說,好不好?”李華蘭語氣溫柔地開口,想要盡力說服他。

    陳老太這次倒沒急著出聲,她先聽聽其他人的意思和建議。

    “是啊!成遠,你媽說得對,你總得去試過才下決定。”徐春花嫁進老王家的時候,王成遠已經兩歲,算不上多白嫩可愛,可好歹是一說話流利,討人喜歡的小團子。

    她還幫著李華蘭帶了好多次成遠。

    自然感情深刻,不得不說幾句,讓王成遠考慮清楚。

    王成遠不為所動,堅持道:“媽,二媽,我真的想好了,考大學對我來說,隻是一道門檻,我不想邁進去,我想跟著爸幹,我不想在大學裏麵白白浪費時間。”

    “傻孩子,什麽叫在大學白白浪費時間,這大學的知識豐富著呢!當年我和你爸都沒那個機會和條件可以考上,我們遺憾了這麽多年,你不能跟著我們遺憾?”李華蘭是真覺得自己沒上大學,是一件特別讓她可惜的事情。

    她當年成績不弱,想考大學,無奈她當時已經被學校分配到工作單位,工作單位不放她去參加高考。

    王一國不考大學,是約好了跟他三弟王一民一起去當兵。

    到時在部隊考軍官大學就行。

    寧將軍都把他的規劃給做好了,結果陳老太不同意。

    這事兒就沒成,再加上當時王一國年紀不小,再不結婚,他的三個弟弟都要被耽誤。

    無奈之下,王一國就放棄考大學,專心走人際關係,打點這,打點那,就是想將來孩子長大了,能多個朋友多條路。

    “媽,您別說了,我心裏有數,我不是讀書的那塊料。”王成遠其實心思真不在考大學上麵。

    哪怕他成績很好,很有機會考上大學。

    他都不想再逼自己,他發現大學裏的生活,他一點都不期待。

    反倒在山上看著那些動物,照顧它們時,他才有了真正為自己將來的設想和畫麵。

    很久之前,巧巧問他想幹啥的時候,他嘴上是說先考大學,心裏咋想的他很清楚。

    他想做生意,當老板。

    聽起來是挺可笑,目標和願望遠遠不及他幾個堂弟實在。

    然而他真的都想好了,再加上他爸王一國今年做出了讓村裏人都咋舌的舉動。

    他就全身上下,熱血沸騰,恨不得和他爸王一國立馬做出一番大事業。

    至少現在他可以確定自己想做什麽生意,從哪開始,從哪起步。

    不像原來那樣,沒絲毫頭緒。

    “噗~”王成遠這話說完,王和仁和王和川兩兄弟就忍不住笑了。

    徐春花和王一偉恨鐵不成鋼地給他們一人一個白眼。

    這倆不省心玩意兒,笑什麽笑。

    王成遠說自己不是讀書的那塊料是謙虛,他們倆說這話才是真正讓人可信。

    咋有臉笑他們堂哥?

    王和仁和王和川被父母使了一個閉嘴的眼色後,互相對視了一眼。

    他們突然笑出聲,還不是因為覺得王成遠在睜眼說瞎話,他們兩兄弟拚命學習,成績都上不去。

    王成遠上課態度那麽散漫,都能拿高分。

    說這話,難道不是故意惹他們發笑,或者膈應他們兩兄弟天生蠢材。

    可不管咋樣,他們是真考不上大學,到那時就不用擔心會被三堂會審。

    弄不好他們連中專都搞不進,那就丟他們父母的臉了。

    李華蘭真沒料到自己兒子為了找借口不上大學,連這種鬼話都說得出來。

    他從小成績咋樣,她都看在眼裏。

    根本不存在他說自己不是塊讀書的料,分明就是他想逃避,隨意編造的謊話。

    “成遠,你要想清楚,我們這麽勸你,你不聽,將來你後悔,那你怎麽辦?”李華蘭這些日子為了能督促和監督王成遠學習,花了多少心血和時間。

    大家又不是看不見,自是最氣憤王成遠做出這種讓人無法理解和不能挽回的決定。

    旁人瞧著,都感覺這王成遠不理智,太衝動。

    他知道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麽嗎?

    但也有人支持王成遠,比如他四爸和四媽,他們想得開,就算孩子不上大學,隻要肯奮鬥,不待在家裏遊手好閑,那他們沒意見,保持中立。

    王成遠曉得他媽為自己操心和付出太多,她一直都想自己考上大學,為他們圓夢。

    現在他做出這樣的決定,著實很傷他媽的心。

    他隻能愧疚地低著頭,堅持己見,盡力安慰道:“媽,我不會後悔的,您別勸我了。還有巧巧她成績那麽好,將來一定能考上最好的大學,為您和爸,還有爺爺奶奶爭光。”

    王曉悅正默默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想讓話題扯到她的身上。

    最後還是沒逃過她二哥的嘴,尤其她二哥用一種可憐巴巴和祈求的眼神看著她,她就沒辦法繼續站在一邊看戲。

    反倒要滿臉自信心十足地站出來,大聲說道:“爺,奶,爸,媽,我會和洋洋考上大學,我們不會像二哥那樣騙你們,我們發誓。”

    說著,她還牽著洋洋的小手,一起抬起胳膊,攥成拳。

    表示自己有多麽堅定,有多麽不可動搖!

    “好,乖孫女,乖孫子,你們有這個誌向,爺爺心裏高興。”王老爺子一向尊重兒女後輩自己的決定。

    他不開口,是因為王成遠的這個想法,並沒大礙,他隻是不上大學,又不是做出啥大不了的舉動。

    而此刻王曉悅和洋洋有這樣的目標,他是發自內心的想要支持和鼓勵。

    陳老太責怪地斜睨了王老爺子幾眼,這老頭子,該讓他開口時,他不出聲。

    眼下大家都為王成遠這件事著急,他就把重心轉移到她小孫女巧巧和小孫子洋洋的身上。

    真是狡猾!

    李華蘭被自己小閨女和小兒子這一番動作,給感動得十分欣慰。

    她大兒子去當兵,二兒子不想考大學,想幫他爸做生意。

    目前能指望的就是小閨女和小兒子,他們倆的學習天賦確實是與生俱來。

    入學至今,從未考過九十九分以下的成績。

    王家村誰不曉得她小閨女和小兒子是神童,將來注定是要比他們小姑王美麗出息。

    兩個金疙瘩,押誰都是寶。

    “巧巧,洋洋,那你們說得話都要記住了,別跟你二哥學,他就是一個腦子犯抽的人,有好前途他不走,非要跟著走那麽危險的路子。”李華蘭不是不清楚王一國做得那些事兒。

    隻是單獨拎出來,哪一件不讓人擔心。

    萬一王家村明年的糧食沒增那麽多產,那她男人不就完了,是要被抓起來審判。

    她這心裏無時無刻不再擔憂,雖然王一國不做沒把握的事兒,可到底是有風險,沒太多保障。

    王一國聽這話,就知道自己媳婦不僅對他們二兒子有抱怨,對他也是有一定小意見。

    他必須得給自己媳婦吃一顆定心丸,讓她別老是為他各種擔心,免得他心裏過意不去。

    “華蘭,孩子這決定沒啥問題,你放心吧!我走這條道,也是跟寧叔通過氣的。他告訴我,其實上麵已經有人決定這麽改革,隻是還需要時間,需要有人做出成績和鼓舞,他們才敢實行。”王一國不是愣頭青,不是做事不考慮後果的人。

    首先,他得為這個家,為自己爹媽,媳婦和孩子著想,不能一味地想幹什麽,幹什麽。

    不能以一己之私害了大家不是?

    李華蘭側過頭,認真又埋怨地看著王一國,“那你這話不早說,你是不是不知道我們到底有多為你擔心?”

    “不是,華蘭,我錯了,我對不起大家。我可以向你們保證,我做的那些決定絕對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和機會能成功。”王一國擲地有聲。

    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力量和信心。

    讓人聽了,能馬上卸去心中部分憂愁。

    王成遠越發篤定自己做的沒有錯,機遇已經擺在他眼前,再不抓在手裏就要溜走了。

    陳老太對大兒子做出的每個舉動,都心中有數。

    他們要是不這麽做,麻煩會更大。

    萬一被村裏人舉報成功,那他們家不得受一些影響和議論。

    以前的一舉標語說得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到真下定決心做出決定的時候,千萬不能退縮,一退縮,那真是把所有的滿腔熱忱都給拋棄了。

    “老大媳婦,別說了,先讓成遠跟著他爸幹唄!萬一幹不好,嫌累得慌,還是有機會選擇去考大學,時間來得及,讓他折騰去。”陳老太一發話,李華蘭什麽意見都沒了。

    她聽婆婆的,婆婆咋說,她咋整。

    不能把嘴皮子磨幹,還要勸她二兒子,那樣的話,倒激起了他的反叛之心。

    王曉悅和洋洋自從說了這話,那真是半點餘地都沒了。

    他們的目標就是考大學,還要考最好的大學。

    這是奶給他們下得死命令,他們家目前有把握能考上大學的除他們兩個小家夥,還有王學彬和王學飛這對雙胞胎。

    說句實話,王學彬和王學飛才是真正的書呆子。

    他們愛讀書,愛學知識。

    不然王學飛咋會有當教授的願望。

    想當教授,必須要成績好,上大學之後,還要參加課題研究,以及準備考研等等,不是一句話就能輕易決定。

    今年年關節還沒到,大家都要忙著準備春耕時,心裏都有些慌裏慌張,但還有一絲明顯洋溢在臉上的喜悅之意。

    雖說這個瞞上不瞞下的舉動太大膽了,一不小心就萬劫不複。

    可對他們這些農民來說,絕對是利大過弊。

    他們唯一能靠的就是種地,地種得好,糧食就多,他們也就有想頭,有幹勁。

    “一國,你真不打算要那田了,不然我把我家那地分你一半。你說你不種地,光養兔子,我這心底都不踏實。”王連業一邊趕著黃牛去耕地,一邊碰上要去山裏看王成遠的王一國和王曉悅他們姐弟。

    忍不住心中顧慮的開腔,想要幫他一把。

    王一國對王連業這人還是了解的,每次被他逼著下決定,這顧忌就接踵而來,生怕擔心他沒地種,吃不了飽飯。

    他就不跟他開玩笑,一臉嚴肅,“連業,咱們都是哥們兒,都說好了,我不要田,你咋還把這事兒記在心上,你是不是成心讓人抓你的小辮子,說你辦事兒不公道。”

    王連業使勁搖頭,“不是,這話不能這麽說。我就是老觀念,覺得幹啥再強,也比不過種地。”

    好歹掙不到錢的時候,還能從地裏刨食兒。

    “行了,今後你這話就別說了,讓人聽到,你這個隊長還怎麽當?”王一國說出去的話,決不食言。

    他不要田地就是不要,他如今就準備著搞養殖。

    他有好幾個朋友是開飯店,還有一個是做拖鞋生意,需要用到的就是兔子毛。

    他和人家都商量好了,他提供貨源,他們隻需負責買賣。

    其他事兒都不用操心。

    況且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將來還能再擴展,再聯係其他生意人。

    “大不了我不當了,我就跟我爹一樣做個老農民。”王連業腦子一抽,當著王一國他們的麵,說了一句氣話。

    王一國和王曉悅他們裝作什麽都沒聽到的朝他打聲招呼,接著往山上走。

    他這個當隊長的心理壓力肯定大,這幾天,他們都瞧見,一批接一批的村民往他們家跑。

    又是借黃牛,又是借種子,沒話找話。

    跟他一樣都想圖個心裏安穩。

    明明王一國和王連業搞田地劃分的時候,跟大家說過,出了事兒就他一人擔著。

    不關他們的事情。

    顯然,他們不能完全相信王一國說得話。

    如此,王一國又抽了一個時間,把王家村村民都聚在一起,跟他們當眾發誓,還有談話,和解決各種疑問。

    甚至年過節前幾天,他從山上打了兩頭野豬回來,每家每戶都分到了一點野豬肉。

    在年關節這天,吃得滿嘴流油。

    半點慌亂也沒,大家都充滿蓬勃朝氣和實打實幹的勁頭。

    大概是肉吃飽了,肚子裏有油水,心跟著躁動,沒有那麽前怕狼後怕虎。

    大半年過去,王家村的形式一片大好。

    王成遠跟著王一國幹了將近一年,期間,遇到過很多次熊瞎子和野豬的襲擊。

    好在他身旁有幾頭野狼跟著,上去就圍住它們,咬著不放。

    他才每次都能脫險,還把野狼咬死的野豬肉跟野狼分一半,他拿一半扛回家。

    相處時間久了,野狼們都能讓他趴在它們身上睡覺,漸漸聽得懂他的口令是什麽,也會按照他說的執行。

    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忠誠。

    李華蘭也沒堅持要王成遠繼續考大學,她就是心疼兒子,跟著他爹每天早出晚歸,或者有時候不回來,幹脆住在山上,又或者到外地聯係生意,半個月才回來。

    這出去見過的世麵多了,人倒沒有以前那般懶散,反而勤快得很。

    誰讓比他年輕,比他有本事的人一抓一大把,人家不僅沒驕傲,還那麽刻苦耐勞。

    他要是不跟著學一點,警醒自己,那他什麽時候才能成功,才能自己當大老板。

    “華蘭,飯菜給成遠準備好了,眼看著要入秋,你給他多拿幾件衣服?”陳老太拎著菜籃子進屋,跟準備上山去給王成遠送飯菜的李華蘭細心叮囑。

    李華蘭也考慮到了,早從他和王成義住的屋子裏,拿出幾件幹淨衣裳,疊成整齊又方正的豆腐塊。

    “媽,你瞧這幾件夠嗎?”李華蘭指著她疊好的豆腐塊問。

    “夠了,夠了,還有成義他咋還不寫信回來,這都快五個月了,我著急。”陳老太對自己兩個大孫子,還是很牽掛。

    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她和老大媳婦一起帶大的,論感情,深著呢!

    李華蘭比陳老太還牽掛,還焦急。

    老大當兵沒幾個月,她心頭掛念,老二成天不著家,越曬越黑,她也時刻惦念和關心。

    就沒有一個讓她省心的。

    值得欣慰的是,她小閨女和小兒子都很乖巧,不生事,每天就抱著書本,練著大字。

    她叫他們休息一會兒,他們都說一點不累,反正學著玩。

    李華蘭每回聽到這個答案,都是無話可說。

    他們把學習當樂趣,是好事兒。

    不過在他們看來,太辛苦了。

    再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作業一寫完,就溜之大吉。

    他們家這兩個小家夥太老實,太實在了,你讓他們出去玩,他們還不樂意。

    她:“……”

    “媽,成義他進部隊剛訓練這幾個月,肯定是沒時間給我們寫信。三弟當年新兵入伍,不也是隔了一年才寫一次信,我們就再等等。”李華蘭拿王一民舉例子,陳老太就沒啥好說的了。

    她大孫子跟老三不一樣,老三時常嘴上說,惦記他們。

    實際行動根本不積極,一年才寫一次信,啥玩意兒!

    她相信她大孫子比老三強,一年至少寫兩封信回來。

    起碼寧將軍是真看好她大孫子,上次來信還誇她大孫子跟他爹王一國是個優秀的兵苗子,前途無量。

    “弟,你不出去玩嗎?”王曉悅坐在位子上,用筆指了指院子大門。

    她右耳好燙,肯定是她媽李華蘭在心裏腹誹,他們學習太拚命了 。

    而王曉悅想說,她這麽奮力學習,是想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學習狂。

    這樣就不用跟同齡的女孩子玩什麽過家家的遊戲,對她來說,真的太幼稚。

    再說她跟同學之間相處很融洽,她知道女孩子最關注什麽?男孩子最關注什麽?

    她有時候甚至還有一種自己是老阿姨的狀態,看著那些水嫩青蔥的蘿卜頭,在她身旁嘰嘰喳喳,她就感覺自己的心態到底是沒放端正,沒法跟真小孩兒一樣,無憂無慮。

    現在她開始責怪自己,把洋洋給帶壞了。

    洋洋跟他不一樣,小男子漢,應該鬧騰些。

    咋就這麽安安靜靜地跟著她每天一起讀書念字,半點耐煩都無。

    與他剛進學校上課的那情況完全不同。

    “姐,我不想出去玩,他們都太笨了。”洋洋用毛筆寫完一個大字,抬頭說。

    王曉悅:“……”

    難道這就是智商上的碾壓,那她弟太棒了,她要是沒有上輩子的智商和學識打底,是不是就會成為她弟口中最笨的那些人。

    洋洋瞄了幾眼他姐眼神裏透露出來的驚訝和佩服,忙加了一句話,“姐,你不一樣,你比我還聰明。”

    “弟,你不用謙虛了,姐心裏有數。”最讓王曉悅越來越悲傷地是,她的個子真的沒有她弟長得快。

    她弟已經高她一個頭,眼看著將來長大就要往一米八以上的個頭奔。

    她卻緩慢增長,甚至每月每年均勻的有些過分了。

    能指望的就是在她青春期發育時,勇猛一些,別拖了她弟的後腿。

    免得讓大家都不敢相信,她會是他姐?

    洋洋仗著自己個子高,摸了摸王曉悅又軟又毛茸茸的腦袋。

    奶和爺說了,他要守在姐身邊,保護姐姐,別讓壞人欺負了她。

    而且他長得快,個子高,就更能唬住那些人,跟他們打架,絕對輕鬆勝出,不費一點力氣。

    “弟,你怎麽又摸我的頭了,我懷疑是你給我摸矮的。”王曉悅站起身,佯裝氣哼哼地鼓起嫩白紅潤的包子臉,看向洋洋。

    洋洋立即把腦袋放到了王曉悅的手下,大義凜然道:“姐,隨便你摸,把我摸矮了,也沒關係。”

    “說什麽呢!你會越長越高的。”王曉悅揉揉洋洋常年隻有一寸短的頭發。

    啊!真是愈來愈紮手了,不過弟弟還是跟以前似的,軟萌可愛。

    包子臉要比她大一圈,胖嘟嘟,越看越覺得他們倆真像龍鳳胎,外村人都沒有誰懷疑過或質疑過。

    就算是本村人,都迷惑了,當年李華蘭生王曉悅的時候,確實隻生了一個孩子,沒有多出來一個娃。

    咋這洋洋長著長著就像王曉悅,莫非他們經常在一起生活和玩耍,便會越長越像一個人。

    入秋以後,就要迎來秋收。

    各家各戶都動員起來,看誰家最厲害,種的糧食最多最豐收。

    這積極性比往年厲害多了,就那不願意幹活和偷懶的都比以往勤快了一點。

    “秀嬸兒,你這是又上山去送飯?”這正在田裏忙著收稻子的村民,見了路過的陳老太手腕挎著一個籃子,個個都喜氣洋洋地揚起腦袋,朝她打招呼。

    陳老太一一應聲和回答。

    全身輕快地都要被風吹起來,這些村民在剛劃分田地那會兒,一個一個謹小慎微,滿是忐忑和慌張。

    而今終於幹出一點成績,實現她大兒子王一國為了讓大家能自己種地,自己吃飽飯,對縣長莫東林和上麵做出的承諾,她就不得不感歎還是她大兒子聰慧,有主意。

    這下,就算捅出去,也沒人說他們不好,亂下決定。

    果然這人還是要把目光放長遠些,不能太局限。

    他們家現在這日子是她做夢都沒想到的,她大兒子王一國都拿著賺來的錢開始修路了。

    他本打算還沒這麽快,可是他小閨女太聰明,讀完三年級,又跳到五年級,再跳下去,就要上縣城讀初中。

    他哪舍得讓小閨女去擠什麽公共汽車。

    他想好了,要在縣城給巧巧和李華蘭,還有徐春花租一個房子。

    她們三個住一起,方便照應,不用每天都要做公共汽車趕回來。

    等學校放假了再回來住一段時間,至於修路是一件好事,利人利己,就算不為他閨女考慮,他也要為自己年邁的爹媽著想。

    現在縣城都不準牛車進城,說是影響街道幹淨和環境。

    那他爹媽總是用兩條腿去趕集,多吃力的。

    他就想路修好了,這買汽車開,不用擔心路太陡,開的顛簸,坐在車裏,會感到非常不適。

    之後的目標就是攢錢買房修房,他爹媽念舊,哪怕他把大房子買到北京,他爹媽也記掛王家村的一切。

    不如把老房子重新修繕,讓爹媽他們住得舒服些。

    以後想家了,也能回來看看,住幾天。

    “嘿喲,使勁兒~”

    王曉悅和洋洋放學,路過其他村民院子。

    發現他們都打開院子大門,抬著一袋接一袋,或一桶接一桶,用打米機打好的大米。

    大米顏色晶瑩剔透,身體兩邊又尖又長,中間微圓,絕對是優質大米,並且產量充足。

    人人都歡騰和雀躍,臉上這笑都沒停下來,多少年了,還沒見過這樣豐收的壯景。

    “巧巧,洋洋,今天讓你爺,你奶,你爸,你們全家人上我們家吃飯,明白沒?”王連業和他大兒子正一人扛著兩袋大米進屋。

    餘光隨便一瞥,就看到了兩個挎著小書包放學的小家夥,臉上全是訝然和驚奇,分外可愛,讓人不自覺地注意到他們,被他們給吸引。

    王曉悅和洋洋點點頭,說道:“叔,我們明白了,我們回家就跟爺奶,還有爸爸媽媽說一聲。”

    這王連業請他們一家人去吃飯,肯定是為了感謝她爸王一國。

    搞不好,王連業已經接到了上麵領導的通知,至於具體是啥情況,可能還要等她爸王一國去商談。

    她爺和奶就在一旁坐鎮,出個主意或者提提意見。

    “你業叔請我們去吃飯,當然去了。”王曉悅和洋洋回到家,把這事兒告訴陳老太,陳老太就毫不猶豫地應了。

    說完,她還轉身阻止了正要去廚房準備晚飯的周金蘭,“老四媳婦,不用忙活了,你跟我上業小子家裏幫忙,看看他們那米種的咋樣,好吃不?”

    “媽,那咱是不是還要拿上一些兔肉?”周金蘭停下腳步,站在門前,問道。

    陳老太雙眼讚同地朝周金蘭投去一個你很懂事的目光,果斷道:“拿,再把老大帶回來的兩隻活雞給他們拎去。”

    王連業家裏喂得母雞少,才三隻,他們家日子比不得他們,平時就缺衣少肉。

    今兒他們請自己吃飯,總不好讓他們太破費,把自家能下蛋的幾隻母雞都給殺了。

    他們人多,一起去吃飯,不多準備點菜,是不行的。

    想到這裏,陳老太又趕緊從櫃子裏拿了一斤海帶和粉絲,還有兩斤清油,以及十幾個雞蛋,帶過去。

    徐春香見狀,都不好意思收下來,推辭道:“嬸子,你這是做啥?我們請您一家人吃飯,是應該的。咋您還拎著東西上門,您這不是故意……臊我們嗎?”

    “得了,春香,你甭跟我說這些,我不聽。說得難聽些,我們家這麽多人上你家吃飯,真怕給你吃窮了,你就收下吧!別說這些沒用的空話。”陳老太把手裏的東西,硬塞在了徐春香的手裏。

    然後帶著周金蘭和徐春香一起在灶房忙活。

    王曉悅和洋洋因為要做作業,暫時還不能去幫忙。

    王連業回來看到兩個小家夥,乖乖地在他們家堂屋做作業,他就笑嗬嗬地給他們一人兌了一碗麥乳精。

    “叔,你喝吧!你那麽累,我們要喝水,自己倒。”王曉悅和洋洋已經喝膩了麥乳精。

    隻不過他們知道這麥乳精在王連業家裏特別稀罕,沒王連業和徐春香的允許,他們家的那些孩子不一定能喝得上。

    都是拿來招待客人的東西。

    他們哪能嫌棄,或者沒心沒肺,一點禮貌都沒有就端起碗給咕咚光了。

    王連業被兩個小家夥的懂事,給弄得心裏十分溫暖。

    這巧巧和洋洋真是好孩子,比他們家的娃娃乖太多了,每見他們一次,就覺得自家孩子真比不上兩個小家夥一半。

    可惜他們家沒啥好東西招待兩個孩子,這麥乳精還是他爹生病了,他咬牙從供銷社買來,讓他爹補身體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