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字數:5323   加入書籤

A+A-




    當天下午蘇元君的屬下就找來了,因此諸寧也沒有和蘇元君有過多的接觸。但是看到屋子裏那個被蘇元君用壞了的浴桶,他上前拿起一塊木板晃了晃,在自己的另一隻手上敲了敲,感覺還挺厚實的。

    兩手拿起木板的兩端,對著膝蓋使勁一折,沒斷。倒是他不受控的蹲了下去,太疼了。這麽結實的木板,說壞就壞,看來蘇元君的力氣是真大啊,真是個野蠻的人。

    蘇元君這次回來是因為前不久和黨項族的戰爭剛剛結束,結束了持續半年的戰爭,將這些遊牧民族趕到了他們的老巢,讓皇上在過年期間聽到了喜訊,高興了一把,就把蘇元君給召回來了。

    說是要好好表功一下,是以蘇元君才跟著聖旨回京了,一路上都是皇上派去宣旨的人馬,他自己就帶了幾個護衛。為的是讓皇上放心。

    這大梁朝,建立了剛剛九十幾年了,傳了四代。建朝初期,也就是從聖祖的時候開始,曆代皇帝就重文輕武,準確的來說都不是輕武,而是抑製,甚至可以說是打壓。

    原因無他,聖祖皇帝自己本來是前朝的將軍,前朝後期皇帝昏庸,叛軍四起,於是前朝皇帝就派當時還是將軍的聖祖皇帝去鎮壓叛軍,沒想到幾個月後聖祖皇帝帶著叛軍打到了將軍,推翻了前朝,自己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成立了大梁王朝。

    但是這一段史書上都記載的經曆,更是深深的落刻在了聖祖皇帝的心裏。於是開始崇尚文臣,先是大辦科舉,振興書院,樹立讀書人的崇高地位。更是把那些剛出跟著他打天下的大臣的兒孫全部都接到了宮裏,安排了當時德高望重的大儒親自教導。

    短短幾年過去,那些貴族子孫們,不管是文臣的後代,還是武將的後代,全部都一心撲在了讀書上,認為打打殺殺實在不是君子所為。

    於是聖祖皇帝去世的時候,這幾大貴族都沒有了能力出眾的武將,聖祖皇帝以任人唯賢的名頭,將軍權全部給了自己培養出來的一批民間力量上。

    這些人沒有家族牽絆,就算是當了二十年將軍。到時候給些銀子解甲歸田,再上一批皇上能把握的人,所以大梁是鐵打的兵權,流水的將軍。兵權永遠牢牢的握在皇帝的手裏。

    但是這種情況漸漸的就有所改善了,到了第三代皇帝文帝這裏,他這人不認同前兩代皇帝的做法,認為天下太平,沒有必要防的這麽嚴實。更何況就以他的能力,還能出了內亂不成。

    因此這種情況就稍微有所改善。蘇元君的爺爺本來是鄉間種地的,但是在村子裏因力氣大而聞名,正好被文帝派去的暗衛給發掘了。幾年培養之後,果然是一個好苗子。

    於是放入軍隊,從小兵做起,加上皇上有意培養,十幾年下來大大小小的功勞不少立。最後在三十五歲那年被皇上順理成章的提拔成了正三品的懷化大將軍。

    本來他過幾年就該解甲歸田了,但是偏偏被皇上看重了他的脾氣,再加上皇上也沒有那麽防備武將世家了。再說了在皇上的心裏,他就是一個田裏種地的莊稼漢,要不是自己提拔,哪能有如此大的機遇。還成為掌控兵權的世家,開哪門子的玩笑。

    於是在發現蘇元君的父親,也是個難得的好苗子之後,就讓他進了軍隊,放任他的發展。當時有些老臣還不樂意,覺得有違聖祖皇帝的命令,畢竟他們這些老牌世家的子弟都不能接觸武將這塊。

    皇帝當即就說,全朝的好兒郎隻要有能力,都該為保護朝廷效力。大臣們這一聽,皇上這是鬆口了,當即紛紛培養自己的兒子,畢竟朝中文官冗多,很多人都是隻有官名,而沒有職務,更別提什麽權力了。

    再加上每三年科舉出來的人,各大家族的繁多子弟,就一個七品的沒職務的文官都叫他們搶破了頭。現在皇上鬆口,放開了武將這邊,也是自家子弟的一條出路。

    但是這些子弟,從小接受老師講課授業,將文人這套是堅持到底了。不管家裏老爺子怎麽打,就是不從武。廢話,現在滿朝上下都知道,武將不受皇上的重視。出去是個文人,看門的都高看你一眼,真當了武將,說不上連好的媳婦都娶不上了。

    因此隻有少數,極個別,其實也就兩個世家子弟,頂著眾人不解的目光,棄文從武了。有一個就是景家小兒子,算是男主的爺爺輩。

    蘇家是泥腿子出身,一直以來人丁稀少,到了蘇元君這一代更是隻有這一個男孩,當初蘇家父子被敵軍圍困整整一個月,恰好在大孫子出生當天,皇上的援軍到達了,蘇老爺子一高興,就給大孫子起名叫“援軍”。

    還是後來遠在京城裏的先帝,聽說了之後,哈哈大笑,於是連帶著賞賜聖旨一起下來的還有“蘇元君”這個名字。所以說蘇元君這個名字其實是先帝賜下的。

    可惜在蘇元君三歲的時候,先帝就去了。傳位給當今皇上,至今已有二十年。

    蘇元君先是進宮見了皇上,皇上早有準備,在攬月殿給他辦了一個慶功宴,規模不大,參加的都是些武將,文臣很少,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淮南王李明蕭。

    淮南王李明蕭,生母早逝,被太後抱到身邊和現在的皇上一起養,所以和皇上的關係較為親近。更是在二十年前奪嫡的時候,暗中幫皇上出了很大的力,才有了現在的特殊地位。

    當今皇上性子多疑,繼位二十年,當初的兄弟們都死的死,貶的貶。淮南王算的上是京城裏唯一的親王了。

    宴會上,正乾帝對蘇元君很是讚賞,這些陪同的官員,不管私底下是親近哪派的。麵上都是笑吟吟的誇讚著蘇小將軍少年英才。

    蘇家現在的確是沒人了,一個老將,蘇老爺子,半截身子都要如土了。一個半殘,蘇大老爺,瘸了右腿。一個毛頭小子,不過從這些年來的表現看,說不定能撐起整個蘇家呢。

    但是一切都還得看皇上的意思,就算是皇上讚賞的眼神很真切。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許諾他一官半職,大梁有令,戰事時將軍才有職權,平常的時候和普通士兵無異。

    一頓鶯歌燕舞之後,皇上賞賜蘇將軍黃金百兩結束了這場慶功宴,蘇元君喝了不少酒,臉色微紅,步履蹣跚的跟著宮人往宮外走去。

    出了宮,進了自己的馬車之後,他用事先備好的帕子給自己擦了擦臉,一下子清醒了不少。眼裏透著不耐煩,京城這宴會都是文縐縐的,一不小心就是陷阱,哪裏有邊關將士們一起喝酒吃肉來的暢快。

    可是無論你在邊關是展翅高飛的雄鷹,來了這京城,都得乖乖的收起爪子,遵守著金絲籠的規矩,否則傷筋動骨的還是自己。

    所以這京城,蘇元君是一點都不喜歡,他從小到大都在邊關,京城隻回來過幾次,每次都沒什麽好印象,這次更是給了自己一個大教訓。

    自己這還沒回京,就有人暗殺自己,還假裝成黨項族,前來找自己報仇。自己和黨項那邊打了幾年的交道,怎麽會認錯?

    而正乾帝此人,出了這事,也不查證,正好直接以這個為借口向西夏那邊要了更多的賠償。

    就是在宴會上假模假樣的關心了自己幾句,就輕輕的翻了這篇。估計還嫌自己為什麽沒死,不然那就能要更多的東西了。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本人就會放棄這件事。到底是哪路的妖魔鬼怪,他蘇閻王是非得是找出來不可。

    這邊,蘇元君啟程回京之後,淮南王府的侍衛隊也找了過來,諸寧隻好也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諸寧來的時候,原身正在和魏青平飲酒作詩,原身不勝酒力,堪堪幾杯就趴倒在了桌上。而魏青平,就是原書中那個害死李諸寧的損友。

    諸寧被原身的書童小文子叫醒他的時候,很是疑惑,自己不就是腦袋著地嗎?怎麽來到了這裏,書童以為他喝多了不認識人,“世子,要不小文子服侍您歇下吧。”

    諸寧打了個寒顫,眼前這個自稱小文子的人叫自己世子,那自己莫不是成了那個昨天晚上剛看過的淮南王世子?

    另外一人更是親切的關懷道,“寧師弟,要是不勝酒力就先回去歇著吧,日後青平再陪你作詩。”

    諸寧腦子一炸,趕緊裝醉酒,被小文子扶著歇息,稍微緩過勁來,就立馬改道去了郊外的別莊。看過書的諸寧當然知道,這魏青平就是一個口蜜腹劍的偽君子。

    他和原主李諸寧是朋友,或者說是李諸寧這個小傻帽仰慕人家的才華,堂堂一個世子幾乎就是他的跟屁蟲。

    而魏青平隻是一個從小地方考上來的探花郎,他出生在一個富商之家,在朝廷上沒勢力沒背景的。就算有些銀錢打點,但是在這吃人的朝廷基本上就是杯水車薪。

    他目前還處在翰林院的候選名單上,也就是說他空有一身功名,但是沒有一官半職在身。在諸寧看來就是他拿到了做官的號碼牌。但是前麵還有多少人,才能輪到他。那就不確定了。

    所以這魏青平是個表麵如玉君子,其實就是想借著淮南王府的勢力,謀取個一官半職的,但是他這人清高,不會主動開口,幾次暗示李諸寧頭腦簡單都沒有聽懂,還是後來淮南王知道了,讓人安排了。

    誰知,這人半路就投靠了男主九公主,更是為其出謀劃策,辦了不少事情,最後成為九公主最重要的謀士。關鍵這人善於鑽營就罷了,他是踩著李諸寧的屍骨上位的。這才是讓諸寧最不齒的事情。

    他穿過來,一刻都不想和這個人待在一起,於是在知道了大峪村還有個溫泉別莊之後,立刻就找借口過去了,留下了魏青平一個人。

    消息傳回淮南王府,王爺夫婦擔心他的身體,立刻派了侍衛隊過去。是以諸寧也就輕鬆了一天,又回到了劇情裏。

    好在他現在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他在現代的時候父母離異又再婚,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很少能想起來自己這個多餘的孩子。

    還不如在這個時空,好好的活著,所以現在當務之急是保住自己的小命,那麽這個婚就一定得趕緊退了。

    作者有話要說:  前幾天修改了一下開頭,現在已經整理完畢。 如無意外的話,每天晚上十一點更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