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蓋棺定論
字數:4627 加入書籤
PS:感謝書友“130115093941530”投的2張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陳彬點點頭道:“少主保重,但凡有用得上我等之處,隻要少主一紙令來,我等必遵令行事。”
“會的,定會有那一天的。”李沐有些感動,這些人確是忠義之人,“對了,梁仲業在京城有家小,如今他死了,家眷無人照看,陳叔此去潤州,一並帶了去,總不至於留在京城,受人欺淩。”
陳彬恨恨道:“二哥……呸,梁仲業死有餘辜,不但負了主公,更負了少主,家小活該受人欺淩。”
“妻兒無辜,梁仲業總算是護衛了我十年,雖有罪,亦有功。如今人死罪滅,罷了吧。”
陳彬躬身道:“少主仁慈,屬下代梁仲業謝過少主。”
“去吧。”
“屬下告辭。”
李沐目送著這八人離去,口中輕輕歎息一聲。
魏征湊到李沐邊上,“殿下不必感慨,這些人流露民間久了,身上已無血性之氣,留在殿下身邊,當不得大用。讓他們去潤州就任軍職,成家立業,也算有了根。”
李沐點點頭又搖搖頭道:“孤感慨的並非他們幾人,而是梁仲業。一念之差,結局便天壤之別。不知道梁仲業去了地下,見著父親,以何麵目示人。”
魏征若有所思地陪著李沐歎息一聲。
……。
長孫無忌的突然死亡,並沒有引起朝野動蕩。
整個官場中,所有人選擇性地忽略了此事。
如今朝堂之上,長孫氏一脈基本被清洗幹淨。
所謂樹倒猢猻散,誰還會為了一個死人,去與掌控朝堂的攝政王較勁。
況且這些年長孫無忌的名聲又不好。
而此次長孫無忌為首發動的宮變,坊間更是物議紛紛。
連李世民都沒有質問李沐為何會在當天深夜去太尉府。
朝廷迅速認可了李沐的說法,長孫無忌是畏罪自盡的。
因為李沐出具了長孫無忌親筆所寫的遺書,還有長孫渙的親口證詞。
要知道,長孫渙持有長孫無忌親筆所寫的奏折。
奏折已經指定長孫渙成為世子,承嗣長孫氏家業。
也就是說,隻要朝廷一認可,長孫渙不僅是長孫氏家主,而且是長孫無忌爵位的繼承者。
而朝廷認不認可,便是李沐一句話的事。
有長孫渙的證言,就算有心人想攪混水也是不能。
更何況,如今誰還會為長孫無忌去攪混水?
從逼宮、殺高士廉的那一刻起,長孫無忌其實已經自絕於朝堂,自絕於天下了。
而此時,有一人進入了李沐的眼中。
給事中、兼修國史許敬宗,趁機上疏彈劾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與先朝謀取天下,眾人服其智,作宰相近二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謂威能服物,智能動眾……然長孫無忌得勢後,張揚跋扈、私相授受、倒行逆施、背君棄義,以至發動宮變,成今之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也……。”
洋洋撒撒數千字的檄文,迅速引來一批言官附和上奏彈劾。
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鼓破眾人捶,世間事莫過於此。
原本李世民是打算追諡長孫無忌的,畢竟還有已故皇後那份情意在。
卻被這波彈劾潮力阻,開玩笑,畏罪自盡之人被追諡,置李沐於何地?
李世民沒有堅持,其實在李世民心中,從長孫無忌發動宮變的那一刻,君臣之情、郎舅之情也已經消失了。
在朝堂非議和眾多彈劾的壓力下,李世民選擇了息事寧人。
打消了追諡長孫無忌的念頭。
隻是將彈劾奏折壓下,並以人為大,作為借口,與李沐商議,賜長孫無忌以死後哀榮。
李沐沒有反對,同意了。
但一轉身,李沐便知會麾下朝臣上疏,提議封許敬宗為高陽縣男,然後李沐直接攜奏折入宮麵聖。
當日,冊封許敬宗為高陽縣男的詔書便下發了。
這等於將長孫無忌的死後哀榮抵消得幹幹淨淨。
連彈劾長孫無忌都成為功勞,可以得到封賞,說明了已經將長孫無忌定性為叛亂。
朝臣們心中明白,李沐的權勢已經滔天。
於是官場中的風向迅速改變。
許敬宗更是在冊封當日,至攝政王府投貼拜訪。
得李沐接見之後,便當麵投效李沐,聲稱誓死效忠。
李沐本是不待見許敬宗此人的。
來自後世的成見太深,對此諂言媚上之人,並沒有什麽好印象。
可問題是此次確實許敬宗之舉,幫上了李沐的忙。
在許敬宗遞上奏折之後,許多言官和朝臣才響應了此次彈劾。
這等於將長孫無忌蓋棺定論,使得李世民想要維護長孫無忌死後聲名,都是不能。
其實李沐明白,李世民想追諡長孫無忌,其用意無非是借此打壓李沐的威信。
要知道,是李沐去了太尉府之後,長孫無忌才突然“畏罪自盡”的。
如果長孫無忌被朝廷追諡,就是明說朝廷是認可長孫無忌功勞的,畏罪之說,空穴來風。
那等於打了李沐的臉,從側麵印證了李沐在撒謊掩蓋真相,從而物議橫飛,李沐很可能因此背上謀害當朝太尉之嫌。
而許敬宗的奏折,讓李沐不僅洗脫了嫌疑,還將長孫無忌之死蓋棺定論。
做成了鐵案。
同時,讓李世民吃了個啞巴虧。
李沐卻可以脫身事外,坐觀其變。
所謂有功必賞,否則還有誰願意效忠於自己,替自己辦事?
為上者,必不可以心中好惡馭下。
故李沐不理會心中的惡感,直接以一個高陽縣男的爵位,厚賞於許敬宗。
不想許敬宗打蛇上棍,直接求見李沐,並宣誓效忠。
這讓李沐騎虎難下,不得不接受了許敬宗的效忠。
僅僅三天時間,許敬宗升遷民部侍郎之職。
一時間,攝政王府門前,車水馬龍、人頭如潮的景象重現。
而長孫無忌之死迅速被臣民們遺忘。
五天之後,長孫衝攜長樂公主李麗質回京奔喪。
得知長孫渙承嗣家業,長孫衝夫婦沒有一絲反對之意。
三天之後,長孫無忌被長孫衝、長孫渙兩兄弟扶柩至洛陽安葬。
長孫無忌的時代就算過去了。
大唐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二部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