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係統,來瓶芬達

字數:4817   加入書籤

A+A-


    關掉了屬‘性’麵板,接下來又到了緊張刺‘激’的‘抽’獎環節了。.。!
    這一次,陸舟什麽話也不想說。
    因為他發現,無論自己是正著‘奶’還是反正‘奶’,這破係統從來都不會順著他的意思來。
    平常心吧。
    圖紙是不用想的了,2%的分支科技也是不可能的啦。
    雪碧還沒喝,這次來湊瓶芬達?
    想著這些有的沒的,陸舟默默地點選了‘抽’獎。
    輪盤飛速轉動,快到讓人看不清它的軌跡。
    “給我停!”
    在慣‘性’的帶動下繼續轉了幾十圈,輪盤終於緩緩停下。
    恭喜宿主,‘抽’樣品!
    陸舟:?!
    握草?
    人品爆發!
    竟然不是垃圾了?
    非氣一掃……等等,先別急著‘奶’!
    陸舟迅速停止了不切實際的妄想,盯著半透明的全息屏幕,緊張地等待著第二個對話框彈出來。
    獲得樣品:專注膠囊
    看到這行字,陸舟鬆了口氣,心懸著的一顆石頭落了下來。
    專注膠囊還行,至少可樂雪碧好太多了。
    正好,他下學期打算輔修物理作為第二學位。
    隻不過這麽一來,似乎又得爆肝了啊……
    關掉了‘抽’獎界麵,陸舟看向了任務欄,不過正要點去的時候卻是猶豫了下。
    等等,這馬要回國了,如果在這裏開了獎勵任務,任務條件和普林斯頓關聯起來了怎麽辦?
    一般來說,這係統發布的任務,周期都不短。
    猶豫了一會兒,陸舟最終決定,等回國之後,過完年在領取這個獎勵任務好了。
    再怎麽說,這年還是得過的。
    退出了係統空間。
    見距離睡覺還有不少時間,陸舟便從行李箱裏取出了筆記本電腦,打開桌的台燈,開始編輯論。
    數論這東西,看破了,那便是‘蒙’著一層紙,看著模糊朦朧,卻觸.手可及。若是看不破,那便隔著一座山,似是近在咫尺,卻是咫尺天涯。
    證明思路已經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腦海裏。
    而此時此刻的還原,無非是水到渠成。
    打字的手微微輕顫,看著屏幕跳出的一個個數學符號,如同燃燒的音符,一切都仿佛回到了那場講座,那無聲而‘激’昂的報告會現場。
    那一瞬的光榮,可能這輩子,他也不會忘掉了。
    陸舟深呼吸了一口氣,停下敲打鍵盤的手,起身去給自己衝了杯咖啡,走到了窗邊站著,靜靜眺望著外麵。
    夜幕下的帕爾默廣場依舊燈火斑斕,與遠方融入夜‘色’的普林斯頓大學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夜的涼風迎麵吹來,將他心頭的燥熱吹走了些許。
    這種感覺很舒服。
    雖然說不出舒服在哪裏。
    在這時,兜裏的手機忽然震了起來。
    陸舟掏出手機,看了眼屏幕,是老唐打來的。
    按下了接通鍵,剛把電話貼到耳朵邊,還沒等他出聲,對麵便火急火燎地開口了。
    “你把孿生素數猜想給證明了?!”
    陸舟迅速把手機挪開了半寸:“是啊。”
    才一天消息已經傳回國內了嗎?
    他還以為至少得等論正式發表之後呢。
    唐教授:“你小子現在在哪?”
    “我還能在哪,當然在會務組的安排的酒店……怎麽了?”
    唐教授緊接著問:“還回不回來?”
    陸舟被問的莫名其妙:“回來啊,為啥不回來?”
    唐教授尷尬咳嗽了聲:“咳,我的意思是你啥時候回來?”
    陸舟想了想說:“過個兩天吧,我現在正在整理證明過程。德利涅教授讓我把論整理出來發給他一份,說是可以投稿在。”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
    良久,老唐輕聲感慨:“你小子可以啊,我還記得我第一次以一作身份在投稿,都是三十五六歲那會兒了。”
    陸舟笑了笑,謙虛道:“多虧老師指點!”
    三十五六歲能在投稿,已經很強了,這還是在那個通訊不便的年代。
    “說來慚愧,我還真沒教你什麽。”
    “不不不,是您帶我走進數學這扇大‘門’,您的數分課和對我泛函分析的指點,令我感受到了數學海洋的——”
    唐教授毫不客氣打斷了陸舟的鬼話:“行了行了,別說了,和我說說你的打算。”
    陸舟微微愣了下:“打算?”
    “是的,”停頓了片刻,老唐繼續說道,“剛才我的老朋友給我打了個電話,準備推薦你參加華組部的萬人計劃。”
    陸舟第一反應是萬人計劃是什麽。
    第二個反應是……
    一個沒忍住,陸舟下意識脫口而出了:“給錢嗎?”
    唐教授愣了下,頓時噴了。
    “整天知道錢錢錢,能不能有點出息!”
    恨鐵不成鋼地數落了陸舟兩句句,老唐才開始向他講解到底什麽叫萬人計劃。
    總之,為了貫徹科教興國等等一係列戰略,由華組部牽頭,十一個部‘門’跟進,於兩三年前啟動了一係列人才引進、培養計劃,而萬人計劃便在此列。
    其體係主要由三個層次構成,分別是傑出人才、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目標是用10年時間,遴選1萬名左右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傑出人才,給予支持。
    第一梯隊傑出人才共一百人,大概是諾獎級的,或者換個說法是有挑戰諾獎的希望;第二梯隊領軍人才共八千人,主要麵向老頭子;第三梯隊青年拔尖人才兩千人,主要麵向35周歲以下的青年。
    與此類似的還有華科院的“百人計劃”,還以及同為華組部發起的“千人計劃”,不過後麵這兩個主要都是麵向海外華人的人才引進計劃,並不是針對自己人的。
    另外,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人才,“萬人計劃”會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其主要表現在科研工作崗位、科研經費支持、以及物質獎勵等等方麵。
    這不但是個頭銜,更是一種來自國家層麵的肯定。
    頓了頓,唐教授繼續說道:“數學這一塊的經費一直不多,評了之後具體有多少獎勵我沒法和你保證,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是如果評了這個計劃,對你以後在國內的科研活動肯定是大有幫助,至少能得到來自國家層麵的支持。”
    聽到有經費支持,陸舟靦腆一笑,說道:“這怎麽好意思……這個計劃怎麽參加?要寫什麽材料?”
    老唐嗬嗬笑了聲,說:“材料這些東西,其實都是次要的,到時候我會告訴你怎麽‘弄’。你的底子在這裏,雖然太年輕可能是個問題,但有我們幾個老家夥寫的推薦信,問題不大。”
    陸舟欣喜道:“多謝老師提拔!”
    “不用謝我,說起來還是王熹平那個老……教授牽的頭,你好好感謝下他行了,我能做的也是簽個名。”唐教授笑了笑,輕聲感慨,“你老師我做了半輩子學問,也做了半輩子冷板凳,除了學術的事情,也幫不你什麽。現在,能教你的東西也不多了,你自己好好把握住機會吧。”
    陸舟鄭重說道:“您一輩子都是我老師。”
    “哈哈,這話我愛聽,”握著手機,唐教授笑了笑,臉帶著幾分欣慰,“行了,不和你小子扯淡了,改你的論去吧。相信以後,無論是海內還是海外,數學界定會有你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