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 57 章

字數:6384   加入書籤

A+A-


    年節底下, 紫禁城又迎回了闊別四月的主人, 氣氛格外熱鬧了幾分。

    繡瑜雖然不在家, 但永和宮還是打掃得整齊明亮, 門上換了春聯, 寢殿換了溫僖貴妃安排的“曹後重農”宮訓圖,正堂裏供著妃位年節下該得的金玉如意, 如意背後的牆上掛著內務府新製的“九九消寒圖”。圖上用虛線勾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字, 每個字九劃,每天用紅筆填上一劃, 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便是春回大地的日子。

    以往這都是胤祚的活計, 誰都搶不得。今年又多了個九兒,繡瑜意思意思填了一劃, 就擱了筆讓他們兄妹兩個爭去。

    回宮第二天就是臘八,永和宮的廚娘依例拿紅粳米煮了七八樣粥,有榛鬆、栗子、果仁、梅桂、白糖......胤禛喜歡吃栗子的, 胤祚和九兒都喜歡甜甜的果仁兒粥, 除了這幾樣, 旁的不過略嚐一口。

    他們真正興奮的是這日學裏放了半日假, 繡瑜讓他們給宮裏的娘娘們送粥去,從壽康宮開始,再來是貴妃的永壽宮, 一路到榮妃的長春宮為止。

    這也是宮裏唯一一天皇子們可以隨便吃外食的時候, 畢竟貴妃四妃都有孩子, 也是要給旁人送粥去的,誰敢亂來?利益相關,比什麽防範手段都有效。

    過了臘八就是年,永和宮也開始準備給各家的禮。如今繡瑜手上不缺銀子,就是白嬤嬤帶著宮女夏香在管這事兒。繡瑜隻特意問了給佟家的禮。

    白嬤嬤拿了如意館太監書寫的泥金大紅箋上來,娓娓道來:“漢錦十匹,蜀錦十匹。玉杯、犀杯各五對。十壇內造貢酒,茶葉六盒。紫貂五,烏拉貂皮十。另有獅蠻玉帶一圍,金鑲奇南香帶一圍單給姑爺;大紅倭緞朝服一套單給承恩公福晉,官綠莽緞朝服一件給公爺。”

    這份禮比承乾宮的薄些,但又比宮外尋常親貴人家給出嫁妹子的禮厚上許多,恰好和了繡瑜的意。

    繡瑜遂吩咐道:“你親自送去。告訴姑奶奶,她婆婆就是個紙老虎。我滿人正房福晉最要緊的是管家理事,所謂‘地下一把鏟子,炕上一把剪子’。佟夫人是個拎不清的,她若真不喜歡,就該把媳婦關在屋裏什麽也不教,日後自然有吃虧的時候。你告訴繡珍,不要怕吃苦,立規矩算什麽,承恩公府上下十幾房主子,幾百奴才。她能跟著佟夫人學上一星半點兒,日後自立門戶就夠用了。”

    白嬤嬤領命而去。

    終於到了臘月二十,空氣裏已經是滿滿的年味。無逸齋雖然還未停課,但是教書的先生們和聽課的阿哥們已經達成了微妙的默契,康熙也睜隻眼閉隻眼地放小兒子們輕鬆一會兒。唯有胤禛的老師張謙宜是個不通人情的榆木疙瘩,胤禛仍是每天晚上喝著參湯寫到半夜。

    起先胤祚很有義氣地幫四哥代筆寫了好些不要緊的文章。

    可後來大阿哥領了今年武英殿冰嬉的差事,這群小阿哥們頓時得了寶貝似的——他們不敢煩皇阿瑪,還不敢煩大哥嗎?胤祺來約了胤祚多次,後來老七老八也去了,連更小的老九老十都被溫僖貴妃娘家的侍衛們馱著滑了好幾回。

    胤祚終於苦著臉求到了額娘麵前。

    繡瑜叫了胤禛來,問明情況,笑著戳了戳兒子皺起的包子臉:“這也值得你焦頭爛額好幾日?你們幫額娘帶妹妹去玩。額娘幫你寫功課。”

    胤禛大惑不解,卻被胤祚苦苦哀求的目光盯得背後發毛,隻得點頭應了。

    繡瑜不禁搖頭,這個張謙宜雖然認真負責,卻是迂腐過頭了。所有皇子約好一起偷懶,偏胤禛一個人在學習,讓旁的人——尤其是太子怎麽想?

    第二天張謙宜收到四阿哥的功課,一整張澄陽紙上隻用秀麗的小楷寫著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德妃這是怪他不懂人情世故了!

    張謙宜本來不服一個女人對皇子的教育問題指手畫腳,可是上次他責罰四阿哥惹怒康熙,虧得德妃求情才免於懲罰。張謙宜雖然嘴上不承認,但是心裏還是感其恩德。他瞥了一眼底下裝作正襟危坐,實則不時抬頭打量他表情的四阿哥:“罷了,今日先到這裏吧。”

    胤禛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告辭出來。胤祺胤祚兩個早帶著小太監蹲在牆根兒底下等他了,胤祚眉飛色舞:“我說什麽來著?額娘總會有辦法的!”

    景仁宮大修之後,變成了內宮的藏書之地。傍晚,康熙閑來無事,正坐著轎子往那邊去,結果剛走到禦花園的石子路上,隔著老遠都能聽到千秋亭那邊歡聲笑語,一個稚嫩的童音在大喊著:“快!快些!”

    康熙不由好奇,停轎細聽了一會。梁九功先反應過來:“皇上,這好像是永和宮九格格的聲音。”

    康熙也恍惚聽見繡瑜在說話,落了轎帶人從側麵而入,結果就見千秋亭的空地上圍了一大群宮女太監。正中的地上特意被潑了水,凍了結結實實的一層冰。冰麵上擺了個木箱子,底部稍微磨圓,九兒穿著大紅色鑲白色風毛小襖兒坐在箱子上,兩條腿撲騰個不停,笑靨如花,口裏不住地喊著:“快些,哥哥,快推!”

    胤祚一屁股坐在地上,擦汗說:“不行,哥哥推不動了。”

    繡瑜趕緊上前抱了女兒:“九兒乖,哥哥累了,明兒再玩。”又吩咐:“快帶六阿哥下去換衣裳,別著了風寒。”

    這時梁九功輕咳了一聲,眾人才發覺康熙的存在,趕緊上來見禮。康熙笑著叫起,衝繡瑜張開雙手,難得想要抱抱女兒。

    九兒乖巧,隻在熟人麵前稍微鬧騰些。繡瑜把她交到了康熙懷裏,她就乖乖趴著咬手指。

    眾人進了亭子裏。康熙刮了刮女兒的鼻子:“你個淘氣鬼兒,這麽多太監宮女不使喚,倒使喚起你哥哥來了。”

    九兒沒聽懂,撲扇著睫毛盯著他看。

    繡瑜笑著捧了茶果上來:“皇上可別偏心那兩個猴崽子。老六,你自己說怎麽回事?”

    胤祚已經換了衣裳上來,聞言不好意思地抓抓腦袋:“兒子們答應了昨兒帶妹妹去走冰來著,可下了課五哥催得急,就混忘了。”

    康熙也笑了:“言而無信,確實該罰。可怎麽就你一個人呢?你四哥去哪兒了?”

    胤祚更是委屈地扁了扁嘴:“兒子跟四哥下五子棋來著,都輸了三件事情任憑他吩咐了。”

    一屋子的人都樂了,康熙更是很不厚道地撫膝大笑。禦花園頓時一片其樂融融之像。

    康熙隻小坐一會兒就趕著回去處理前朝的事物。

    胤祚捧了杯薑茶在手裏,看著底下宮女們鬥草,忍住不說話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可九兒正在興頭上,康熙一走,胤祚又被一個粉白的團子撲在腿上:“六哥,還滑!”

    胤祚欲哭無淚:“額娘!”

    繡瑜搖著扇子笑而不語,逗得他愁眉苦臉,好一會才說:“九兒乖,你哥哥累了。再拿一個箱子上來,叫他坐著,讓小太監推著你們兩個,比誰滑得快。”

    胤祚的眼睛亮了一下:“這法子好!”

    眾人依計而行,很快禦花園裏又響起了九兒清脆的笑聲,隻是這次還多了胤祚耀武揚威的吆喝。

    繡瑜怕兩個孩子出汗著了風,隻叫玩了一刻鍾就起身招呼他們:“好了,回去吧。”

    兩個孩子不情不願地從箱子上下來,早有人打了熱水上來,繡瑜拿手帕挨個兒給他們擦了腦門上的汗,忽一抬頭,卻見旁邊小徑裏一簇四季青旁邊露著一雙小小的粉白兔鞋。

    她不由問:“誰在那邊?”

    草叢裏出現些許慌亂的騷動,最後一高一矮兩個女孩牽著手出來,弱弱地給她請了安:“德額娘萬安。”

    繡瑜不由愣了一下,一時竟忘了怎麽稱呼。

    竹月估摸著年紀,大聲喊道:“五格格,六格格金安。”

    繡瑜這才反應過來。頭上別著玳瑁石榴花的是延禧宮兆佳貴人的皇五女,矮些那個是翊坤宮郭絡羅貴人的皇六女。她趕緊笑道:“起來吧。”

    接下來幾個孩子之間的見麵卻有些尷尬。胤祚比兩位格格都要小,可皇子尊貴,沒有給未得封的格格們行禮的規矩。虧得胤祚脾氣好,點點頭喊了聲“姐姐們好”,算是打過了招呼。

    同為女孩兒的九兒本來該給姐姐們行禮,可是她年紀小不認得人。兩位格格的生母都隻是貴人,當著德妃的麵,沒人敢催九格格見禮。就連比她大了許多的五格格也覺得理所當然,六格格卻抿了抿唇,欲言猶止地看了一眼九兒。

    繡瑜不由歎氣,康熙其實待女兒們相當不錯,公主們幼年的時候一應吃穿用度跟皇子們別無二致。

    可好吃好喝的養著不代表重視。皇子們就是身有殘疾如七阿哥,出身低賤如八阿哥,都有一幫願意在他們身上下注的大臣和奴才。可這些女孩兒們,不管容貌再俏麗,性格再溫婉,都隻能做這宮裏一株不起眼的小草。

    繡瑜想著,親自抱了女兒下來:“這是你五姐,六姐。快給姐姐們行禮。”

    九兒就衝兩位公主福了一福:“姐姐安安。”

    繡瑜迎上兩位格格困惑的眼神,笑著解釋:“她說話遲,你們別笑話。”

    她這自曝其短的行為一下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兩位格格這才低低地笑了。

    九兒倚著繡瑜站了,好奇地打量兩位格格。永和宮沒有跟她年齡相近的女孩。兩個哥哥又整日孟不離焦,少有時間搭理她。她想著,拽了拽繡瑜的衣角:“額娘,讓姐姐和我們一起滑冰吧。”

    繡瑜不由驚訝,轉而笑道:“格格們若閑來無事,不妨一起玩一會。”

    其實兩個格格剛才躲在一旁偷看許久,就是喜歡這種新奇的滑法,結果德妃真的邀請她們了。五格格又猶豫起來,她已經是大姑娘了,叉開腿坐在箱子上總是不雅。六格格卻躍躍欲試,也不要人扶,三兩下就爬上箱子坐穩了。

    胤祚在旁邊使壞,突然大喊一聲“走咯”,狠狠在箱子角上推了一把。冰麵上滑溜溜的,那箱子就原地打起轉兒來。沒想到六格格卻是個膽大的,隻是在開始的時候“啊呀”了一聲,很快就雙手後撐,穩住了身子,踢著腿大笑起來:“你嚇不著我!再來,再來!”

    眾人都跟著笑了一回。繡瑜晚間入睡時,突然跟竹月歎道:“六格格倒是個性子好的。九兒和我肚子裏這個若能像她一樣,就不愁將來了。”

    “呸呸呸,您肚子裏的肯定是個阿哥!而且娘娘,您不覺得六格格的性子野了些嗎?哪有咱們九格格乖巧?”當年六格格的生母郭絡羅貴人屢次跟繡瑜作對,竹月難免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六格格。

    “膽大又不至於失了分寸,就是好性子了!先帝爺的女兒絕大多數都嫁到了蒙古,咱們萬歲這兒估摸著也差不了多少。瞧著吧,六格格將來必有所成。”繡瑜撫摸著自己的肚子,陷入沉思。

    如今宮裏尚且沒有十三阿哥,她肚子裏這個多半又是個格格。

    清朝公主們的遠嫁不同於以往文成昭君式的和親。根本原因在於大清跟蒙古之間的緊密聯係,賦予公主們更高的地位。在夫家眼裏她們是清廷的代表,在娘家眼裏她們又是聯絡蒙古的棋子。君不見,皇太後的養女固倫端敏公主屢屢頂撞康熙,康熙愣是拿這老姐姐一點辦法都沒有。

    女孩兒們嫁到草原上,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她們失去的是遮風擋雨的屏障,同樣也是男尊女卑的枷鎖。

    九兒的性子已經有些過於安靜了,她肚子裏這個可不能再像五格格似的靦腆文弱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