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113

字數:4637   加入書籤

A+A-


    皇帝用用金銀定七萬、櫧錢七萬、書段千端、櫧帛九千、饌筳三十一席、羊十九、酒十九尊, 送別了貴妃。

    康熙一個人沉默地在奉安殿待了一晚上, 足足半月沒進後宮。然而不管沒了誰,宮裏的日子還是要過起來的。敬事房遞牌子的托盤中加了皇太後的信物, 催促皇帝盡快恢複在後宮走動。

    眼見就是年關,宮裏又張燈結彩, 禦膳房的廚子絞盡腦汁地想那每年不重樣兒的菜式菜名, 什麽”福如東海宴“,什麽”四海升平席“。恰逢朝鮮遣使進貢,禦膳桌上還多了一道名叫“八方來朝”的餃子宴。

    除了十阿哥禿禿的發辮叫人看了心裏空落落的之外,貴妃存在的痕跡越來越少。

    繡瑜因為那日清晨冒雪前去探望貴妃小病了一場, 倒叫孩子們好一陣緊張, 一日三趟地過來請安。

    這日她剛從沉睡中醒來,一夜好睡,身上汗津津的,倒是鬆快了許多。抬眼卻見屋裏漆黑一片, 靜悄悄的不知是何時辰。她隻當天還未亮, 下意識地喚值夜的宮女。

    卻是夏香從外頭進來, 笑道:“娘娘醒了, 快打水來,收了簾子。”

    強烈的日光透過窗紙猛地照進屋裏, 耳邊同時響起廊簷下嘰嘰喳喳的鳥雀聲,甚至還有前朝祭神的鞭炮聲、給太後唱戲準備的昆戲班子吊嗓子的聲音遠遠地傳來, 分明早已天光大亮了。

    繡瑜的目光這才落到宮女臂彎裏那厚重的呢絨帳子上, 笑道:“好伶俐的丫頭, 過個年到處都鬧騰騰的,更睡不著覺了。誰想的這個法子,本宮要賞她。”

    恰好九兒從外頭進來,聞言臉上露出促狹的笑容,親自捧了盞茶給她:“先容女兒賣個關子,額娘要賞點什麽給那人呢?”

    繡瑜隻當她給自己討賞呢,便捏了她的臉說:“開了額娘的妝匣叫她自己挑好不好?”

    九兒故作憂傷地歎道:“女兒倒想討額娘的恩賞,可惜這是荷蘭人用西洋針法織就的料子,叫孔雀呢,擋光防噪還輕巧,可惜皇阿瑪不喜歡不叫納為貢品。卻是有人特意和紅毛番使臣淘換來的呢。”

    工部不理外事,隻有胤禛在跟荷蘭人打交道。繡瑜不由歎道:“難為他還注意到這些小事。”

    誰料九兒促狹地轉過頭,高聲朝外頭喊:“四哥,你可聽見了?”

    東間裏傳來稀稀疏疏的笑聲,卻是胤祚在打趣哥哥。繡瑜換了家常的衣裳出去,才見孩子們都在。東間裏太監宮女一屋子人,卻靜悄悄不聞一點聲響,見她出來才紛紛開口請安。

    如今衙門封了筆,學堂減了課,閨房不動針,阿哥格格們都閑著,難得齊聚一堂。胤禛和敏珠領了弟妹給她磕頭拜年,繡瑜把裝了金裸子的大紅蜀錦荷包挨個兒別在他們腰間。宮女端了餃子上來,一家八人剛在東間的圓桌周圍坐定,康熙就來了。

    康熙剛剛往阿哥所探望了十阿哥,還心有餘悸,如今見了病愈的愛妃與齊齊整整六個孩子,如何不喜?先就著繡瑜手上吃了兩口餃子,讚道:“陷兒和得不錯。“轉頭就見六個孩子瞪著無辜的大眼睛看向他,康熙趕緊輕咳一聲,就從胤禛開始一一盤問,無非是差事如何學業如何。

    胤禛胤祚大都對答如流,然而康熙是個標準的虎爸,總能挑出些小瑕疵小毛病來叫他們改進。

    胤禛性子沉穩,大都老實地低頭應是,偶爾跟康熙觀點有矛盾的時候也是先反思自己的過錯,記下來暗自琢磨。胤祚卻喜歡找各種稀奇古怪的角度反駁皇阿瑪的觀點,叫康熙一時嗤之以鼻一時又沉吟不語。

    康熙的目光又轉向兩個格格。九兒是康熙二十二年生的,已經完全是個大姑娘了,遺傳了母親的好相貌,生得烏發如油肌膚如玉;瑚圖玲阿小姐姐三歲,天生的跳脫活潑,仿佛一個女版的老六。因為過年,兩個格格俱是一樣的大紅妝花旗袍裙,外罩著對襟小褂,傍著母親站著,仿佛一對小黃鸝。

    康熙的目光陡然柔和下來,嘴角帶了笑容,感歎道:”小九也這樣大了。梁九公,南邊新進上來的蘇緞挑兩匹給九格格。“

    九兒愣了一下,才說:”謝皇阿瑪。“

    這還是頭一次皇阿瑪單獨賞她東西,不是內務府的份例,不是除夕宮宴上跟公主們一起得的金玉小如意,也不是跟永和宮的兄弟姐妹們共享的瓜果點心。她抽了抽鼻子,低頭眨眨眼睛。

    繡瑜不著痕跡地挽了女兒的手,拉到身邊安慰著。

    康熙又看向最小的兩個兒子,嚴肅的目光裏帶著幾分調笑:”朕聽說顧八代這個月時常告假,是怎麽回事啊?“

    十三十四都有喜武厭文的趨勢,如今上書房的規矩不比以往嚴謹,他們就常常逃了課或去武英殿練武,或去上飼院騎馬;還偷偷把木劍帶進課堂,藏在桌子底下,有空就拿出來揮舞,自在得很。

    顧八代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又怕皇帝怪罪他教書不盡心,隻好請假。

    胤祥聞言心裏砰砰直跳,下意識往後退了一步。十四卻沒發現任何不對勁,理直氣壯地說:”許是他年紀大了,身子不好吧?“

    ”是嗎?“康熙沒好氣地說,”那你背一段《孝經》來聽聽,就倒數第二篇第三段吧。”

    十四從小到大最不怕就是背書,張口就來。

    他雖然背得一字不落,但是這得意洋洋的樣子卻不入康熙的法眼,隻皺眉道:“《孝經》隻是最基礎的東西,你四哥在你這個年紀,四書都念過三本了。”

    十四目瞪口呆,張口就想說我也會背四書,皇阿瑪,您倒是考我啊。

    繡瑜趕緊給兩個大兒子使眼色。胤祚突然插話道:“皇阿瑪明鑒,顧八代請假也許是因為他兒子顧儼近日續娶成婚,顧家人丁稀薄,他妻子又早喪,想來他不得不回家幫襯著些吧。“

    康熙聽了頓覺有理,又見十四的功課好像並沒有落下,也就揭過不提,反而打趣起自己的兒子來:“說到成親,你額娘給你挑了兩個侍候的人,趁過年趕緊把事情辦了吧。朕看初七是個吉日。朕給你們幾個一日假,去吃老六的小喜酒去。“

    他一邊說一邊看著兒子的臉慢慢轉紅,頓覺有趣,撫膝大笑:”老四,好好教教你弟弟,這麽大了還跟個孩子似的什麽都不會,來年福晉進門可不能丟了臉麵!“

    十四眨巴著眼睛,不懂就問:“六哥不會什麽,才會在福晉麵前丟了臉麵?我們也要學嗎?”

    康熙一頓,片刻爆發出更大的笑聲,撫摸著十四的腦門,曖昧地笑道:”你還小呢。“

    ”皇上!“繡瑜摟了九兒在懷裏,捂了女兒的耳朵,瞪向青天白日亂開車的皇帝。

    永和宮一時其樂融融。

    然而貴妃去世還是打亂了繡瑜的一些部署,比如皇太子清洗了毓慶宮,她好容易安插進去的人折了兩個。再比如除夕的宮宴上,敏嬪坐到了她的下首。雖然笑容仍舊是謙卑恭敬,但眼神裏除了小心翼翼更多了一份期盼。

    入主一宮對後妃來說,就意味著從此不僅不用被主位轄治、親自撫養自己的兒女,還可以培養其他的低階妃嬪,抱養她們的兒女。就好比農奴翻身做主一般,整個天地煥然一新。

    易地而處,繡瑜自認抵擋不住這樣的誘惑。自打貴妃病了,就把要她挪宮的話撂開不提,還賞了幾樣暖屋子的玩意兒給她。可心裏到底存了幾分防備,雖然對十三一如既往,卻借口九兒大了要開始學著管家理事,不許姐妹倆再跟著章佳氏騎馬去了。

    再下方則是冬月二十八才生了十五阿哥胤禑的王貴人。宮裏人人都說王貴人是個有福氣的,繡瑜當時病著,也沒多做理會,如今看來這傳言倒有幾分道理。

    十五阿哥是個活潑健壯的大胖小子,生下來就足有八斤九兩重。王貴人生他明明是頭一胎 ,卻順順利利不過花了三個時辰功夫,如今出了月子更是像一朵盛開的的牡丹花兒,整個人養得珠圓玉潤、肌膚生光,叫繡瑜這種差點最後一胎翻車的人羨慕不已。

    康熙中年得子,衝淡了失去貴妃的悲傷,對十五阿哥也極喜歡。他滿妃生的出身高貴的兒子、能擔大任的兒子多了去了,小兒子就是生來承歡膝下養著逗樂的嘛,故而不僅沒有因為漢軍血統瞧不起十五,反而還因此多疼了胤禑幾分。

    王貴人也因此坐到了敏嬪的下首,倒壓過了良貴人、成貴人、定貴人等一眾有兒子的老人。

    如今宮裏除了四妃,其餘矮子裏頭拔高個,就數這兩個人拔尖兒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