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119章
字數:4527 加入書籤
第119章:
康熙禦極多年, 早已習慣了乾綱獨斷,他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 無人敢攔。
康熙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即十七年前胤礽受封為皇太子的那一天,太子嫡福晉瓜爾佳氏於太和殿前跪接金寶金冊,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妃。
冊封典禮的排場比照皇貴妃的規格,風光無限,康熙更是越過眾位庶母給了太子妃名義上掌管六宮事物的權利。
雖然宮權早已為四妃所瓜分, 可現在石氏扮演的就是當年溫僖的角色, 四妃名義上還得聽她裁決。
太子妃本人還罷了,可她背後的皇太子明顯不會像溫僖那樣痛快放權, 日後這宮裏可有得爭了。惠妃榮妃氣歪了鼻子。
繡瑜這才知道,康熙那句“你和宜妃帶著孩子們到山莊去住”到底是為何意。他下定決心要把天下給了太子, 可到底舍不得委屈自己的女人在宮裏被兒媳婦壓一頭,索性叫她們避到溫泉行宮去。
繡瑜心裏又笑又歎,歎的是他一片維護之心,笑的卻是男人果然都是自以為是的東西, 居然把她跟宜妃湊一塊。
短短七日之後,胤祚迎娶了米思瀚之孫、馬奇之女富察氏。
胤禛起先幫著自家大大咧咧的弟弟,跟內務府打了不少擂台, 終於風風光光地把婚事辦了起來。可等到熟悉的小院內外掛上紅綢,富察氏的嫁妝送進了宮, 琳琅滿目擺了一院子, 都是些女人家的玩意兒。擠得人落腳的地方都沒了, 他越看越嫌棄,隱隱不樂意起來。
汀蘭陪嫁的下人開始在阿哥所走動,陌生的麵孔笑著衝他福身說:“四爺辛苦了,我們爺和福晉改日來給您道謝。”
那句“我們爺”讓胤禛莫名窩火,連著好幾日對馬齊都沒好臉色,倒叫馬齊摸不著頭腦——這沒指婚的時候客客氣氣的,新娘子都快進門了還成仇人了?
敏珠見他半夜起身寫字,神色不像是受了委屈,倒像在跟什麽人置氣似的,忙跟在旁邊研墨捧茶地伺候,好半晌才聽他低聲嘀咕:“還沒進門呢,倒你們我們起來了。還道謝,哼。”
敏珠不由又好笑又好歎,第二日請安的時候提起這事。繡瑜差點笑噴了口中的茶,胤禛一旦幼稚計較起來,比十四還逗樂。
她先吩咐宮女:“叫四爺下了朝來永和宮見我。”然後轉頭看向敏珠,眼神中透著十足的滿意。
胤祚這個孩子大大咧咧的,胤禛敏珠成婚至今,他都完全沒把自己當外人。在他眼裏四哥娶了福晉,就好比換了個職位、穿了件新衣裳、多了幾個伺候的人,但哥哥還是哥哥啊!他照樣在胤禛房裏出入無忌,想待多晚待多晚,想吃什麽就點菜,喜歡什麽玩意兒告訴一聲拿去就是了。
難得敏珠為人和善,和胤禛一起寵著他,換了別的嫂子,早板起麵孔,拐彎抹角地趕人了。
繡瑜想著笑道:“我做了一件湘妃色繡迎春花的褙子,你拿去穿。”
敏珠原以為隻是一般的賞賜,等到領回家掀了外頭包著的鵝黃緞子,在燈下細細一瞧,才發現是繡瑜的針線。她登時愣住了,拿手細細撫摸著,心裏湧上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歡喜。
先不說這邊繡瑜如何打趣寬慰吃了未進門的弟妹一缸子醋的大兒子。那邊小十四也在吃醋,而且吃的還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董鄂氏的醋。
晉安半跪在地上摟著眼睛紅紅的小阿哥,覺得懷裏抱了個炸1彈似的。他不住地左顧右盼,見那些放風的小子還算專注,才拍著十四的背安慰道:“此次出征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五六個月,總是要回來的嘛。快收了眼淚吧,我的爺。”
十四已經到了不好糊弄的年紀,聞言放開他的脖子,嘟著嘴氣道:“你早就想去邊關了!不然幹嘛求皇阿瑪叫你跟著董鄂費揚古在西路軍?他是你的老上司又是你妻族的叔父,指不定就把你留在歸化不叫回來了!”
“哪來的這些強詞奪理?呐,我留個信物給您,必定回來,行了吧?”晉安從懷裏摸出個白帕子,卻是一把冷鍛鐵打造的爪刀,緞紋清晰,通身雕刻鋒利的血槽,長不過兩寸,剛好可以握在手裏防身。本來是給十四的生日禮物,恰好拿出來哄哄炸毛的小貓。
十四不滿的情緒稍緩,眼珠子一轉,卻又哼道:“一把小刀,有什麽了不起?要爺信你,就把這個留下!”說著突然伸手,去拔晉安腰間的長劍。
他知道這劍是那個討厭的費揚古將軍所贈,是晉安的愛物,早就好奇已久。豈料追虹比他想的長了許多,也重了許多。十四雖然得手,卻因為慣性向後退出兩步,跌坐在地,寶劍也脫手墜地,險些劃了手。
晉安嚇了一跳,過去扶起摔了個屁股蹲兒的小阿哥,沒好氣地說:“瞧見了吧,當心傷了您自個兒。”
十四沮喪地錘了一下地麵,爬起來就賭氣要跑。晉安笑著捉住他,拍了拍袍子上的灰,隨口道:“皇上命四阿哥統領正紅旗大營,於中路殿後策應。將來,十四爺若能做到這個位置,這劍就送給您了。”
“哼,誰要他董鄂家的東西?”十四嘴上不屑地說著,卻打量了那劍好幾眼,暗暗記在了心中。
這兩樁趕到一起的喜事,除了給宮裏平添幾分喜氣之外,也叫眾大臣看清了皇帝破釜沉舟的決心。康熙高坐於太和殿之上,先受了太子和太子妃的頭,又見胤祚和富察氏相攜進來給他請了安,心中大感快慰。嫡子愛子都成了家,康熙欣慰地捋捋胡須,轉頭投入到備戰的大事上。
馬齊看著去年大熟,好不容易結餘下來的銀子,又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剩下空蕩蕩的庫房,心疼得好比閨女遠嫁,卻也無可奈何。
朝堂上的勾心鬥角不必細說。隻說最後結果,卻是太子坐鎮京師,大多數阿哥皆隨康熙在中路。三阿哥領鑲紅旗大營為左翼,五阿哥、七阿哥分別領正黃旗、鑲黃旗為右翼,四阿哥領正紅旗大營墊後。八阿哥還小,跟隨康熙在中軍大帳幫著抄送往來文書信函,做的正是上次出征時胤禛的活計。
因為眾皇子雖然弓馬嫻熟,但是自胤祺往下皆是從未上過戰場之人,所以每人身邊都有康熙委派的親信大臣在旁輔佐,這才是真正拿主意的人。
六阿哥跟著裕親王拖後監督糧道。大阿哥卻被一杆子支到東路軍中,跟隨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出征,統領前鋒營、漢軍火器營以及綠旗兵。
如果說東路軍兵力隻有七千人,大阿哥還算想得通,畢竟都是來自寧古塔、黑龍江的久戰之兵,戰鬥力強嘛。可看到康熙指派給他的副將,不僅是大阿哥和惠妃,前朝後宮的眼珠子都滾了一地。
那不是旁人,正是太子的叔祖父索額圖。這真的是安心來打仗的嗎?別沒遇上噶爾丹,他們自己倒先打起來了。
每逢出征、封爵總是後宮妃子們攀比兒子的好時機。
五阿哥才智平平,又錯過了上次出征刷經驗值的好機會,本來宜妃已經不抱太大希望。沒想到康熙卻把天子親領、也是兵力最強的兩黃旗之一交給了他,宜妃頓時心神大暢,把九阿哥沒能跟去的那幾分不甘都平了,對著康熙感激涕零。
三阿哥的差事中等偏上,榮妃也鬆了口氣,不用怕自己失寵連累兒子了。
以往總是永和宮占盡風頭,這次胤禛胤祚的差事卻都不顯眼,要是擱在平日,繡瑜估計得被三妃明嘲暗諷好一段時間。不過這次有了惠妃墊底,省卻她好大麻煩。
胤禛本來不大喜歡墊後的差事,可看到大哥的遭遇,頓時大感慶幸,也能直言安母親的心了:“這些不顯眼的苦差總是要有人做的,皇阿瑪同時帶了我和六弟在軍中已然是格外開恩了。您盡管帶著弟弟妹妹們安心在行宮修養,別為兒子們擔心。”
他今年剛滿了十七歲,已經初見棱角,說話的時候氣度沉凝,儀態端方。繡瑜屏退眾人,攜了他在身邊坐下,隻說:“大清且還沒到宗室親自守土的地步呢。皇上此次帶你們出征,並非是要兒子們上戰場殺敵立功,而是為了曆練。你處事的時候拿捏著分寸,不可鋒芒畢露與人爭功,要緊的是體現出皇子的氣度與本事來。”
繡瑜猶豫良久,還是拍著他的手隱晦地說:“正紅旗人才濟濟,如果你想的話,其實是個不錯的差事,但是得注意分寸。”
胤禛心裏一動,若有所得卻又不甚明了,正要細問。竹月卻在門口高聲求見,她進來的時候神色凝重:“娘娘,四爺,永壽宮傳了太醫,敏嬪病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