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卯榫

字數:5213   加入書籤

A+A-


    傳統木作技術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兩個字是“卯榫”。

    卯和榫,是傳統木器料材末端,那些如齒輪般密合的凹凸部件之合稱。

    卯榫是傳統木器,建築,甚至一部分石器的鏈接機關,也是傳導,受力的關節部件。

    靠它們,木工才能將一條條的木件拚合成一件完整的木器。

    也是靠著它們,傳統木工才能製作出一座座構件複雜,但卻不用一釘一鐵的木殿建築。

    這種結構曆史悠久。

    它幾乎貫穿華夏五千、上萬年的文明史。

    甚至從河姆渡和半坡文明時期便大規模采用……

    有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講,一部華夏的匠作曆史,就是一部華夏的榫卯曆史。

    榫卯的作用如此重要。

    所以榫卯結構處理的好壞和變化,直接關係到一件木器的好壞。

    它的製作和拆裝關係到一個匠人技藝的高低。

    黃大龍的這把柞木椅子能夠流傳六百年下來,榫卯的處理自然非比尋常。

    趙晨星甚至拿腚想,也知道,這把椅子的榫卯結構,一定是嚴絲合縫,經過精密計算才製作出來的。

    越是精密的東西,閉合強度越大。

    因此,拆卸木件的難度也隨之加大。

    為了應付這種情況,趙晨星還專門為這把柞木椅子量身定做了拆卸工具。

    而那種工具,則正是趙晨星手頭的樺木“鴨嘴木柱”。

    樺木是生樹種。

    生樹一般有一個統一的特性……

    軟。

    柞木是陽生喬木。

    這種樹也有一個特性。

    硬。

    就因為樺木的木材比柞木軟很多的緣故,所以,以它為力量的傳導杆,將原本嚴絲合縫的柞木榫卯敲開,產生的相互作用力會全部由樺木以形變的方式接收。

    這樣,就不會傷到那些珍貴的柞木卯榫了。

    懷著這樣的想法,趙晨星將開了“鴨嘴”的木柱抵在柞木榫卯的鏈接,又以鐵錘緩緩敲打傳力。

    很快,他便在那些原本嚴絲合縫的榫卯鏈接處敲打出了縫隙。

    秉著拆解古木椅,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原則,趙晨星輕車熟路。

    又過了一會兒,鏈接這官帽椅的“煙鍋榫”,“明榫”便一一被趙晨星震的鬆解了。

    沒有了榫卯的束縛,這把柞木椅子就像打亂的拚圖一般可以隨意拆解開了。

    而後,趙晨星輕輕的將這把椅子上的零件一一卸開,直到解開最後一道“抱肩榫”將那把椅子腿上破損的“牙條”移下來為止。

    當“牙條”被趙晨星摘下來的時候,它立刻便沿著早有的裂紋解體成了兩片。

    “太幹了,濕度不夠,沒保養好……”看著那兩片柞木的木芯,趙晨星嘀咕了一句。

    而後,他拿著那殘件,走到台鉗桌上,又找來一個碗,一把豬鬃刷子,一把鑷子,對木件的碎裂處進行清掃。

    趙晨星知道,在粘合前,清掃木件破損處是必須的步驟。

    因為積年累月的破損會產生一層肮髒的氧化層。

    那氧化層裏的雜質和毛糙會嚴重破壞粘合劑的修複功效。

    所以,這一步處理同樣重要而精細。

    甚至相比於剛才“解卯”的過程,趙晨星清理斷麵的過程更加一絲不苟。

    整整一個鍾頭,他的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那破損的牙條。

    甚至就連光老板的回歸,他也未曾察覺到。

    這種精神的高度集中,對於趙晨星的體力消耗是很大的,以至於在完成清理工作後,他的手臂都有些微微顫抖。

    不過令趙晨星慶幸的是,他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當完成清理之後,趙晨星懷著一絲忐忑,將那兩片斷木重新拚合比對在一起時。

    終於……嚴絲合縫。

    裂縫間,沒了灰塵的斷木再沒有難看的黑色貫穿疤痕和汙垢了。

    拚合的裂縫,隻剩下了頭絲一般粗細的小縫隙。

    趙晨星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扭過頭,他看著在不遠處翹以盼的光老板和黃大龍,微笑的說道:“隻剩下沾了。”

    “好!”黃大龍激動萬分。

    “你要的魚漂,還有紅糖!”光老板趕緊晃悠了幾下手頭的東西。

    看著那些東西,趙晨星點頭說道:“下一步,開始製膠!”

    休息了一會兒後,趙晨星仔細的洗了一遍手。

    等他的手徹底陰幹後,趙晨星這才把光老板的幹魚漂和紅糖接了過來。

    接下來,就是他拿這些東西,熬製膠水的過程了。

    在熬製之前,趙晨星用擦過酒精的剪子將魚漂剪成很細小的塊狀。

    同時,他又吩咐光老板幫忙買來幾瓶純淨水燒開。

    趙晨星修補和熬製“魚膠”的手段非常古老,現代人看著,裏外裏都透著新鮮。

    所以,那位在一邊“觀摩”的黃大龍也就忍不住的話。

    他好奇的問道:“趙兄弟,我見別的木工都用現成的膠水呀?可你為什麽要用魚漂呢?”

    對問,趙晨星一邊剪切魚漂,一邊回答道:“因為我要修舊如舊。”

    在趙晨星的想法裏,修舊如舊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古手藝,修補古家具。

    而這種古老的拿魚漂熬製膠水的辦法,正是古時候,老匠師修補木件,給家具做“美容”,經常施用的方法之一。

    確實,現代木工絕大部分都使用合成膠水。

    但是趙晨星知道,相對於現代化學的膠水,這種以魚漂為基礎的生物膠水,是有自己獨特的一些好處的。

    先,魚漂製作的膠水沒有甲醛,甲烷等有害成分,不會致癌,也沒有刺鼻的味道。

    其次,魚漂膠水幹的相對緩慢,不腐蝕木頭。

    更重要的是,它的膠體包容性強,可以用加紅糖或者其它著色劑的方式靈活的調整顏色。

    而普通的化學膠水,顏色完全由廠家設定,是沒有辦法靈活調整的。

    “……修舊如舊,如果膠水不能調和出柞木原本的顏色,怎麽成呢?”趙晨星最後說道。

    介紹完後,趙晨星將手頭剪碎的魚漂用溫開水泡軟,而後不停地以樺木棒子捶打。

    捶打魚漂的過程依舊漫長而仔細。

    在這個過程中,趙晨星不斷地將一些化水的紅糖灑進黏糊糊的魚漂中調整顏色。

    在經過不知多少次的捶打之後,那些原本微黃色的魚漂變成了果凍樣的膠體。

    顏色也因為紅糖的摻和而變成了明亮的琥珀色。

    端著裂縫的牙條,趙晨星迎著日光燈不斷地比對著,這牙條和膠水的顏色之差。

    又拿糖水微調過幾次後,他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

    “就是它!”

    這一句話說出,趙晨星屏氣凝神。

    而後他拿著幹淨的豬鬃刷子,把膠水均勻的塗抹在牙條破損的斷麵上。

    須臾後,膠水被均勻的塗抹完畢。

    趙晨星大氣也不敢喘息的將兩半牙條拚合在一起。

    一上午的忙乎,隻為了這一瞬間的粘合!

    成敗……在此一舉!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