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文定之禮

字數:3886   加入書籤

A+A-


    頭一個消息,林暘心中早已經隱隱約約猜測出來,薛遠知道了太多人的把柄,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給太多人造成了威脅,向來他進京就沒想過活著回去,皇帝和他本人都知道,因此,在皇帝加恩於薛寶釵之後,薛遠安排妥當身後事情毅然赴死。

    林暘覺得有絲害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用到了薛遠讓他死,他死了,如果有一天皇帝要把他、林海或者林家當成棋子的時候,到時候又該如何呢?林暘苦笑一聲:“權力還真是個好東西。”薛遠位卑權輕,所以皇帝毫不猶豫的把他當作棋子,但是另一方麵如果他有了較大的權力,有了更大的作用的話,也不會這麽輕易死了。

    聽說薛遠死後極為哀榮,皇帝讓戴權前去祭奠,而且親自題寫了皇商的匾額給薛家,薛遠做官之後,並沒有讓大房和二房分家,而是把他手裏的產業交給了二房和薛家族人共同管理,四成的利息作為報酬,日後薛蟠的兒子長大後,再還給薛家大房。薛家人在恂王的見證下定立了契約,隻要恂王和薛寶釵穩穩當當的,薛家人就不敢貪了薛遠的產業。

    林暘並沒有親自去祭奠,他對薛家的感覺很是微妙,他其實從心底其實看不起薛家的,將家族榮華寄托於閨閣女兒身上,有那種不切實際的期望不如教導好自家的兒孫。可是他現在才知道薛遠的無奈,商戶人家無權無勢,隻能倚仗將女兒送入高門才能讓自己的富貴不被別人覬覦。無論是書中和現在,薛蟠都走不了讀書的路子,隻能繼承家業經商,那薛遠就不得不為他找個靠山,將薛寶釵送到青雲之上,書中他失敗了,可現在他成功了。

    林暘根本沒心思去關注薛家到底如何,隻知道薛蟠早已經娶了妻子生下兒子而已,薛遠和薛家不過是他生命中的一個匆匆過客而已。林暘的心思全被東平王進京而吸引住了。

    東平王府和皇室的關係可說不上好,東平王府為首的穆家把持著福建等地,從走私和通商口岸中攫取了許多利益,皇室一直想著要收服穆家,可是從太上皇的父皇開始,到如今已經是第三朝,穆家還是安安穩穩的立在了福建。

    如果不是因為東平王府關乎著朝堂穩定的話,林暘真想當麵去問問東平王他為什麽會這麽蠢!竟然進京城了,這不是把命往皇帝手裏送嗎?林暘已經開始盤算起來,穆崢守完父孝後,黛玉也正好及笈了。

    沒讓林暘好奇太久,東平王穆玢就登了林家的門。酒色之徒,這是林暘對他的第一印象。穆玢已經開始發福了,絳紅的衣衫將他渾圓的肚子裹的緊緊的,配合著呼吸一張一合的,林暘瞬時想到了河邊的青蛙,如果不是因為場合不對,林暘怕就要笑出來了,他忍不住在心中吐槽真是歹竹出好筍,從東平王身上可是看不出穆崢一丁點影子。

    東平王登門主要說了兩件事情一件是表達對這門親事的滿意,第二件事情是想要定下來小定的日子。林海表示要翻閱一下日曆,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日子,實則是不想這麽倉促。而東平王卻好似沒有聽出林海的婉拒,立時提出了幾個好日子出來。

    林海沉默了一下,知道東平王是有備而來,定然是東平王府或者是公主府出了什麽事情,估計是因為濮陽公主生病的原因,想要看著孫兒訂下媳婦。林海想至此不顧林暘朝他使眼色欣然答應了。

    林海送走了心滿意足的東平王後,林暘就忍不住道:“父親不應該這麽輕易答應的。”宮裏已經傳出了消息了,東平王請立穆崢為世子,皇帝已經批了,就等著下明旨了。林暘知道後頓時不想著讓黛玉和穆崢結親了。

    原先他讚同這門親事,是因為他覺得穆崢在京城待了這麽多年,東平王並不願意或是把爵位傳給穆崢,到時候皇帝對東平王府出手的話也不會關著穆崢什麽事情,穆崢隻管在留在京城過小日子就行了,即便是穆崢被牽連身上沒有了實職,林暘也隻有高興的,虛職才能更加安穩。

    可是現在一切都不在林暘的計劃之中,穆崢要繼承東平王府,無論皇帝怎麽對待東平王府,穆崢都躲不開逃不開,陷入那攤渾水之中,林暘自然不願意把黛玉嫁給他了。按著林暘的想法,隻要能拖到濮陽公主病逝之前不小定就好了,東平王和穆崢都要守孝,黛玉的親事也能在緩緩,而且萬一穆崢真不好了,也不會影響黛玉再訂親嫁人。

    可是林海答應你了穆崢和黛玉小定了,日後真出了什麽事情,黛玉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的。林暘有些著急,想要勸說林海改變心意,可是林海隻對他說道:”人無信不立,咱們家早已經認定了穆崢怎麽能隨意失信呢?”林暘卻道:”為了晏晏日後的安樂,我情願做個違背諾言的小人。”

    林海歎口氣道:”你怎麽知道玉兒嫁給穆崢就不能平安喜樂嗎?穆崢若是沒有這個本事能夠在日後護著玉兒,當初我就不會答應這門親事的。”從鹽政案之後,皇帝的步伐越發大起來了,留給林海的時間也不多了,林海必須得在那之間將黛玉安排妥當,穆崢雖是最無奈的人選可是也是最好的人選。

    林暘知道林海的心思一定,是沒辦法再更改的,隻能悶悶不樂,林海忍不住道:”你與其把希望寄托給穆崢,不如寄托於你自己,若是你能幫著穆崢度過這道坎,那麽他就多了一份成功的可能,你妹妹自然也是無憂的。若是他真的陷進去了,但是你自己有了權勢和地位,日後即便是你妹妹退了這門親事,也會有人來求娶的。”

    這是林海第一次明確表示要林暘往上爬,讓林暘汲汲營營,以往林海的行事都是求無愧於心,並不在乎自身的名利和地位的,林暘感到有些不安喊了聲父親,林海安撫的朝他笑了一下道:”你和我不一樣的,我的做法未必會適合你。”林海之所以能夠不計較成敗,不論成敗,不論一世,隻求無愧於心,除了因為林海自身受到的傳統儒家教育之外,還因為林暘。林暘能夠立的起來,林海自然無憂,可是相比之下,林暘的顧忌和擔子太多了,才不可能隨心而欲。

    林海一想起來就覺得對不起林暘,是他太過於自私,把家裏的責任交給了林暘,林暘重情義,無論林暘在名義上是不是林家的嫡長子,他心中都會把自己當成林家人都不會棄林家於不顧,自己就是因為著一點才放心去追求心中的仁義。他想想小時候那樣拍拍林暘的肩膀,卻發現林暘已經比他高很多了。

    黛玉的文定之日很是熱鬧,跟林家沾親帶故的人家也都過來了。出人意料是不僅潯陽公主來了,濮陽公主也托著病體來了,賈敏一見到濮陽公主親自來了,下了一跳忙安排丫頭們服侍濮陽公主,濮陽公主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就沒有推辭。潯陽公主卻沒有隨著濮陽公主一同去休息,賈敏聞弦歌而隻雅意,讓顧淨帶著掌珠來陪著潯陽公主。顧淨有些奇怪為什麽婆母特意囑咐一句要帶掌珠過去。不過她也沒有疑惑太久,因為從潯陽公主的反應來看,她這次來林家多半是為了看掌珠的,準備了豐厚的見麵禮,而且補全了洗三禮,滿月禮甚至還提前給了周歲禮,且一直抱著掌珠不撒手。賈敏見狀就讓顧淨去招待客人,自己陪著潯陽公主。

    潯陽公主見沒有了外人,眼眶立馬紅了,止不住的說道:”這孩子的眼睛真像她外祖母。”林暘其實並不像他的生母,可是掌珠卻隔代遺傳了她外祖母的一雙漂亮的眼睛。

    黛玉這天打扮的極其漂亮,鮮豔的石榴紅繡折枝牡丹褙子,藕荷色纏枝紋二十四幅的月華裙,身材纖細婀娜,明豔端莊中透出一股風流靈巧。濮陽公主很喜歡她,拉著她的手越看越滿意。黛玉雖然羞紅了臉,可是落落大方的道謝。

    濮陽公主親自把皇後賞賜的點翠嵌珠的鳳凰步搖插入黛玉烏鴉鴉的青絲當中,黛玉愈發的雍容華貴,光彩照人了。賈敏一看道到那步搖就鬆了一口氣,那步搖用了翠鳥羽毛,紅寶石,米珠,紅珊瑚,翡翠裝飾而成,輕巧而別致。皇後賞了這麽件罕見的步搖,就說明她心中也是很看重這門親事,看重黛玉的。

    黛玉收下了文定之禮,要回針線。因著時間緊迫,黛玉根本來不及做些大東西,這些荷包香囊扇套還有一些是原先做好的,打算給林昀用的。下剩的一些是黛玉和丫頭們一同趕製出來的,但是東西極為精致,用的是原本就精致的蘇繡,黛玉心思又靈巧,很會配色,做出來的東西很是出彩。不過黛玉心中還是覺得有些遺憾,給穆崢準備的東西不夠鄭重。

    小定之禮算是圓滿結束,可是朝堂之上的風波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