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年華二八乾坤改
字數:4011 加入書籤
半年之後,邋遢道人再也顧不得什麽循序漸進了,開始傳授蘇長生《指玄篇》,《悟真篇》當中的內丹法門了。
至於《胎息訣》當中的養生之道,更是早就被蘇長生掏得一幹二淨,論起《胎息訣》,《蟄龍眠》秘法的修行,便是邋遢道人都不敢說自己的造詣能夠強過蘇長生多少了。
事實上,蘇長生之所以如此突飛猛進而不留隱患,精擅養生之道的《胎息訣》可謂是功不可沒。
道門所求者,千古以降也不過是長生二字。
華山道統這一脈講究的是性命雙修,養生易命,黃白飛升之術實際上便是內修丹法,外修功德,以求長生飛仙之術,通天徹地之能。
《指玄篇》,《悟真篇》都是陳摶老祖傳下的內丹法門,隻不過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
《指玄篇》重感悟,求頓悟,講究的是靈機一動,通篇盡皆玄之又玄的心性感悟,正所謂:不悟玄機,殊昧妙理,又言道:開言句句談玄理,勸世聲聲唱洞章,最是晦澀難懂。
而《悟真篇》則是講究積累,循序漸進,每日言行舉止,言談感悟盡皆化為心頭靈機,通過心性修養,最終達到虛寂無為,返本還原,與道體合一之境界。
講究的是勤心苦誌,日夕修持之功,每日的修行無非就是要洞曉陰陽,深達造化,方能追二氣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最後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得玄珠成象,太乙歸真,則金丹大道成矣!
一經修習《指玄篇》,《悟真篇》這類內丹法門,蘇長生的進度終於是如邋遢道人所願,開始慢了下來。
畢竟不比武學技擊之法,可以用天魔幻化的外掛作弊,更不比修為進度,有著高屋建瓴的經驗,突破不過是轉換功法,不存在感悟方麵的問題。
天魔幻化再BUG,也不能代替他打磨心性,體悟道韻。
見此情形,終於找到了師道尊嚴,體會到傳道授業的快感的邋遢道人心中不由大呼:早知道如此,老道早就關門,放內丹法了,何必苦苦搜盡腸枯,愁白了頭呢?
可憐邋遢道人活了近百年,見識不可謂不淵博,卻哪裏知道有一種物種換作掛比,開掛的快樂是他根本無法想象的。
強行跟開掛選手較勁,那不是找罪受嗎?
若是後世,任意一個非村通網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恐怕一句:裁判請你回到裁判席都已經懟了上去了。
到了後來,嚐到了甜頭的邋遢道人幹脆將最後一點存貨:堪輿風水的《觀空篇》也掏了出來。
每到一個地方便讓蘇長生運用《觀空篇》的法門,堪輿地脈,尋龍點穴。
蘇長生不幹還不行,老道士死乞白賴,振振有詞地說道:祖師傳承,豈能忘卻?
陳摶祖師赫赫威名,八CD來自於這《觀空篇》和《易龍圖》,我等後輩豈能忘本?
一副你要是不幹為師便揮淚斬馬謖,清理門戶的架勢。
世人皆知陳摶老祖一睡八百年,一子定華山的典故。
實則在道門之中,真正將陳摶老祖推上神壇的卻是《觀空篇》和《易龍圖》兩門絕學。
這兩門絕學修煉到極致,號稱可以一眼遍知天下事,尋龍定穴,開辟洞天,無所不能。
昔日宋太祖黃袍加身,便是受陳摶老祖的指點,幫助他掌控龍脈,定下國朝數百年江山。
不過對於邋遢道人而言,這純粹是為了拖延蘇長生的修行進度,免得讓自己過早地淪落到無貨可教,膛目結舌的地步。
事實上到了後期,對於蘇長生的請教邋遢道人都已經隨口以道門經典中的隱喻搪塞過去了。
唯有在《指玄篇》,《悟真篇》和《觀空篇》這些玄之又玄的玄學範疇,邋遢道人方才能找回一丁點師道尊嚴。
事實上純以武學而論,恐怕這方時空能勝過蘇長生者早已寥寥無幾,邋遢道人實乃非戰之罪也!
…………
一路走走停停,雲遊二人組從未停下遊曆天下的腳步。
四月,臨安。
臨安作為南宋首都,真龍之氣移位,天下人力物力傾斜,早非原先的模樣了。
其繁榮昌盛之處,縱觀南國大地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氣運鼎盛。
當今當政的高宗皇帝雖然昏庸無能,作為皇帝著實不算合格,然而文華之氣卻是鼎盛無比,尤其精擅書法,行文草書灑脫自然,筆法溫婉秀麗,頗有古人遺風。
與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李後主,頗有幾分相似之處,都是非常出色的兼職皇帝。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這位高宗陛下的喜好,導致滿朝文武之中書法大家比比皆是,盡皆專研書法之道。
無數的文華之氣從滿朝朱紫的氣運中蔓延而出,編織成一片片錦錦繡華章,讓這偏安一隅的臨安城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神韻。
正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果真是直把臨安當汴京,國朝養士數百年,文華之氣鼎盛璀璨,卻使得龍氣都多了幾分柔弱無力,英武奮勇之氣蕩然無存。
…………
臨安城外,邋遢道人習慣性地指點江山。
“乖徒兒,你看這臨安氣數如何?觀世情,察人心,明氣數,亦為修行之道也!”
“你要是能點出臨安龍脈所在,《觀空篇》這一門經典,為師便算你出師了。”
蘇長生默然不語,根據邋遢道人所教,精純醇厚的內氣上行,沿著精巧複雜的路線注入雙眼之中,絲絲縷縷的紫氣從雙眸中散逸出來,賣相不凡。
這一站,便是一夜!
良久之後,蘇長生方才開口說道:“臨安,國朝之首都所在,真龍之氣匯聚,乾坤移位。”
“龍歸大海,配上西湖熔煉了千百年的柔水之精,臨安城的格局應為真龍歸巢之局!”
蘇長生手中不停掐算,識海虛空鏡中一道道卦象盤旋交錯,不斷地算計著。
“真龍者,至陽至剛之氣,而柔水之精分屬少陰,兩者相合,便是陰陽相濟,太極無始。”
蘇長生越說,眼中的眸光便越發地明亮了。
“真龍入少陰的格局,頜下含珠,當有一節點上承真陽龍氣,下接少陰柔水,此地便是……”
“那個地方!”
(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