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還有胡兒在眼前

字數:3829   加入書籤

A+A-


    翌日,清晨。

    聽聞了昨晚的情形,嶽帥沉穩果決,隨即下令立刻拔營北上,急襲襄陽六郡。

    以嶽帥的話說:金寇技窮矣,退意已生,宜早下襄陽,一舉奠定勝局!

    嶽帥的意誌便是嶽家軍前行的方向,說早確實也是夠早的。

    三更造飯,五更拔營,清晨時分便已踏上行軍北上的征途了。

    更為讓蘇長生嘖嘖稱奇的是:如此急促的轉進行軍,嶽家軍上下卻沒有半分慌亂,一切都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要知道,大軍出征在外,最危險的時候便是安營紮寨和拔營而起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大軍最為脆弱的時候,尤甚於夜幕降臨的營嘯之危。

    蓋因大軍行宿在外,劃分營地,整理營帳,掘土生灶,布置防禦……林林種種的瑣事繁複無比,偏偏又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有經驗的大將,往往都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突襲,哪怕不能襲營得手,一擊而潰也能造成極大的混亂,對敵軍的精力和士氣造成嚴重的打擊。

    而嶽家軍從拔營而起到行軍上路,用時甚至不到一個時辰,而且在此期間沒有任何的混亂,一切都秩序井然,有條不紊。

    偵騎四出,遊騎遮蔽四野,先行踏白軍出營開路,然後步卒拔營,大部轉進。

    又有偏師騎兵斷後遮蔽後路,護持後勤淄重……一切都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自上而下,各司其職,甚至都不需要嶽帥操心半點。

    要知道嶽家軍經過擴張,已經接近十萬之眾了。

    而且還有新投的舊宋降卒近四萬餘眾,能夠達到如此精銳的程度,可見嶽帥不但久負善戰之名,練兵的手段也是不容小覷,屬於當世一流,甚至頂級的存在。

    若是尋常軍伍,如廂兵之流,哪裏會有如此令行禁止的秩序,倒頭就睡,翻身就起,有飯就搶,一次紮營,拔營所造成的混亂,甚至能導致整支隊伍內亂,崩潰。

    越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越是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完成任務,避免不必要的混亂,同時也不給敵軍可趁之機。

    光是一次拔營,蘇長生便知曉:即便收攏了數量龐大的舊宋降卒,嶽家軍依然還是那支能征善戰的驍勇之師。

    這種觀感,在真正的行軍路上體現得更加明顯了。

    自古以來,統兵出征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光憑一身武力和血勇之氣撐死了也就是什伍之才,連個校尉都難以勝任。

    為大將者,非但要知天時,識地理,更要有超群的管理之才,方能統帥大軍。

    就以行軍來說,嶽家軍傾巢而出,前後左右中五營並行,互成掎角之勢,中間所留的縫隙隻存在極其細微的波動。

    鋪天蓋地的騎兵更是散出去數十裏,背鬼軍,踏白軍等騎兵的遊騎遍布將大軍前後左右各個方向遮蔽得水泄不通。

    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瞞不過中軍主將的耳目,更為難得的是在行軍轉進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保持著嚴密的陣型,宛如一座行走的戰爭機器,嚴絲合縫,充斥著一種暴力的美感。

    這些看似尋常的細節,卻是真正區分強軍與弱旅的分界線之一,非但需要各級將領具有豐富的經驗,更考驗什伍基層武官的能力,行伍之間必須配合默契,不斷在行進之中進行微調。

    由此可見,嶽家軍確實是一支冠絕天下的勁旅。

    許多軍隊也頗有善戰者,久經沙場,排兵布陣也沒有問題,然而就是在行軍轉進之中,無法做到滴水不漏,難以遮掩這些細微的漏洞。

    一旦遭遇敵軍伏擊或者輕騎突襲,這些細微的漏洞便會被不斷擴大,繼而被撕開防線,切割開來分而殲之。

    而金軍也好,昔日的契丹也好,這些異族最擅長的便是騎兵奔襲,仗著來去如風的優勢不斷地襲擾宋軍陣型,如草原上的狼群狩獵一般,最終撕開防線,將一場場正麵對決演變成追擊戰,殲滅戰。

    這也是宋朝麵對異族騎兵總是輸多勝少的原因,因為即便贏了也無從追擊,不能攥取最大的戰果。

    一旦敗了,那便是山崩地裂,狼奔豬突,整支大軍煙消雲散。

    勝則小勝,敗則潰敗!

    在曆史上,宋軍數十萬大軍攻營拔寨,所向披靡,但是一戰失利便大軍崩潰,主將僅以身免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而嶽帥正是看到這一點,方才苦心孤詣地組建了背鬼軍,踏白軍等數支騎兵,對麾下軍士也是嚴苛訓練,務求令行禁止。

    比如現在,雖然加入了數量龐大的舊宋降導致軍陣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地方。

    但是嶽家軍強大的基層武官卻是經驗豐富,深諳此道,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彌補著一個個的空缺。

    就好比一個武功高強的武學宗師,你明知道他招式之間存在破綻,但是卻是一閃而逝,難以抓住破綻進行一擊必殺的機會。

    若是有金軍輕騎準備襲擾嶽家軍便會發現,那些偶爾顯露出來,一閃而逝的空隙和破綻甚至不足以讓戰馬奔馳,更不要說趁勢衝擊,撕破防線了。

    大部軍陣之外,近萬精騎在行陣之間遊曳奔走,填補著大軍行進所露出來的空隙。

    還有數千遊騎四散而出,在前方和兩翼來回掃蕩,不斷地往複奔走,可謂是滴水不漏,不給敵人絲毫的可趁之機。

    “雄軍可恃,王命卻是難違!嶽帥的性情……”

    隨侍在嶽帥身邊貼身護衛的蘇長生心中暗自斟酌:“不過破敵足矣,有些事或許也應該提上日程了!”

    一念及此,蘇長生屈指輕彈,暗中對劍一做了個手勢,無聲無息地將命令傳遞出去。

    …………

    七日之後,傾巢而出的嶽家軍在嶽帥的指揮下從容淡定,輕取隨州州城。

    旋即又派出大軍不斷掃蕩著境內殘餘金兵,一副不疾不徐,緩緩推進的態勢。

    三日之後,牛皋部傳來捷訊:三萬大軍攻破信陽軍,大破金寇,掠城三日不封刀,幾乎將信陽軍境內金寇一網打盡,片甲不留。

    聽聞此消息的嶽帥眉頭微皺,旋即命令修整了數日的嶽家軍再次發兵,劍指郢州,南北夾擊足有十二萬大軍強攻襄陽六郡。

    為了爭取時間,嶽帥下令每攻一城都日夜輪轉不休強攻城池,通過毫不停歇的輪番攻勢強攻郢州各城,並且下令:城破者,不納降,不封刀,凡南侵金寇者雞犬不留!

    (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