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兩界山
字數:3077 加入書籤
好好的五行山,為何會被改名為兩界山呢?其實裏麵隱含著許多的意思。
其一,兩界山不僅是大唐和韃靼兩國的分界點,而且還是南瞻部洲和西牛賀洲的分界點。
其二,從兩界山開始,所有的取經成員陸續出場,所以兩界山成為西遊故事情節的重要分水嶺,兩界山之前的情節都是鋪墊,而從兩界山開始,西天取經才是真正的開始。
其三,唐朝時傳說兩界山介於幽冥界與凡間之間,是通往鬼門關的必經之路,也就是說這邊是生,那邊是死,所以兩界山生與死的分界點,是人心兩重境界的分界點。
從兩界山開始,唐王李世民剛剛從地府裏走了一遭,經曆了一場生與死的考驗,從此他由貶佛到信佛。
在兩界山前,唐僧還是世俗中洪福寺的陳江流,是一個精通一些佛法的凡僧,翻過山去他就成了西天取經的聖僧,兩界山對於唐僧來說,是突破心理極限,挑戰自我的心理障礙,等他過了兩界山以後,他才發現,之前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原來取經很簡單嘛,有三個神級的徒弟,加上一個龍族的白馬,一路上對他照顧有加,而且還有許多個龍套神仙,輪流值班照看打點,碰到了妖怪,就被請進洞府中泡泡澡,桑桑拿,隔三差五的,還能遇到幾個美女妖怪的豔遇,占完女妖怪的便宜,他還不用負責,大徒弟孫悟空直接幫他滅口善後,最牛叉的就是,觀音姐姐、以及各路神佛都會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保證他生命無憂,功成名就。
這兩界山,對於西遊世界中的主角孫悟空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未被如來壓在兩界山下之前,孫悟空個性張揚,奉行的是強者為尊,可是他被兩界山壓了五百年,無法脫身,這五百年來,他靜心地思考他之前的所作所為,才漸漸地發現,想要在西遊世界中生存下來,就必須學會妥協,學會團結,學會借勢,學會利用一切關係,最重要的是,還要分清對方有沒有後台,千萬不要動不動就一棒子打死,要不然後果很嚴重,所以他從兩界山開始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他充分地利用了各種人脈關係,團結一切力量,遇到沒有後台的妖怪,一棒子打死,遇到厲害的妖怪,立刻到天宮找玉帝、到南海找菩薩、到西天找如來,去搬救兵,不用自己親自動手,而且許多厲害的妖怪,都有強大的後台,他也不敢輕易得罪,萬一弄得不好,開罪了哪個神佛,恐怕又要被壓上個五百年。
而且,兩界山還是孫悟空由道入釋的分界點,對於豬八戒、沙悟淨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其四,在兩界山,唐僧的取經團隊成員,由人轉變為神,本來唐僧從長安出發時,唐王曾指派了兩個凡人隨從,協助唐僧西天取經,可是他們來到兩界山雙叉嶺時,就被鞏州三怪給活捉了去,奇怪的是,三怪隻吃了唐僧的兩個隨從,卻獨留唐僧不吃,沒了隨從,就給了唐僧在後麵收下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找了個合適的理由。
其實在兩界山附近,也有不少的妖怪猛獸,作為一個普通的獵戶,劉伯欽卻能在這裏過得風生水起、自由自在,不曾被什麽妖怪捉了吃了,這一點,真是奇怪至極。
而且李不凡剛剛看到劉伯欽與寅將軍對戰,劉伯欽一點也不弱於虎妖寅將軍,身手不凡,絕非普通獵戶所能做到的,他似乎得到過某位、或某些高人的指點。
心細如塵的李不凡,剛剛發現了,當他提到兩界山下壓著一個神猴時,劉伯欽身子明顯有些異變,難道孫悟空就是指點劉伯欽的高人?
李不凡打探地問道:“劉兄,方才我發現你與虎妖交手時,那虎妖對你似乎有些忌憚,而且你的身手不凡,似乎是我道門之人。”
“原來李大俠是道門之人,失敬失敬,不過在下並非道門之人,而是經過一位高人的指點,學會一些簡單的降妖伏虎法術。”
自從李不凡從寶蓮燈世界回到西遊世界以後,他不喜歡道士的打扮,就換成了江湖俠士的打扮,所以劉伯欽一直一起李不凡是一個會神通的江湖遊俠。
李不凡問道:“不知是哪個高人指點了劉兄?”
劉伯欽有些為難,吞吞吐吐了半天,才道:“呃...這個...不是在下不肯實言相告,而是在下答應了他,不可透露他的姓名。”
李不凡胸有成竹地猜測道:“其實不用劉兄說,我已經猜出了那位高人的身份,指點劉兄的是不是就是壓在兩界山下的神猴。”
劉伯欽麵色一驚,難以置信地問道:“啊?你是如何得知的?”
看劉伯欽的表情和語氣,李不凡便知自己猜對了:“這麽說,我猜的沒錯,神猴就是指點你的高人?”
劉伯欽點點頭道:“既然李大俠已經猜出,在下也就不再隱瞞了,不錯,在下自小就喜歡與神猴玩耍,偷著送些吃喝給神猴,陪著神猴解悶,神猴見深山之中,有不少的野獸妖怪,便指點了在下一些降妖伏虎的法術,而且他還教在下采摘一些奇花異果服食,自從以後,在下變得力大無窮,見到野獸妖怪也不畏懼。”
果真是如此,其實從劉伯欽在陰司受苦這一節,也可以間接地推斷出,指點劉伯欽的高人就是孫悟空。
雖然西遊的原著中沒有交代劉伯欽父親在陰司受苦的原因,但是通過劉伯欽母親和劉伯欽的善心,可以大致地猜測出劉伯欽的父親應該不是大惡之人,既然劉父不是大惡之人,為何他會在陰司受苦呢,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最有可能就是因為劉伯欽曾送過吃喝給孫悟空,孫悟空以恩報恩,指點了劉伯欽一些法術,所以如來命地藏王菩薩,折磨一下劉伯欽的父親,當然,無論是如來佛祖做做樣子也好,還是他真的懲罰劉父也好,這一切都是為以後唐僧給劉父超度埋下了伏筆。
劉伯欽偷著給孫悟空送吃喝,違逆了如來的法旨,所以劉父在陰司受苦;劉伯欽救了唐僧,唐僧為劉父超度,使劉父得以超生,被閻王安排在富貴之地投生;唐僧是孫悟空的師傅,他為劉父超度,也算是幫助孫悟空了了劉伯欽的善緣。
這些不正是佛家所宣揚的:一草一木,皆為天定;一飲一啄,皆為前緣。(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