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割稻穀

字數:5523   加入書籤

A+A-


    麵對陳德彪出的難題,楊樹笑著說道:“主任,我中的那點錢,還不夠修十米路呢,你就別逗我了。”

    “你看看,大學生說話,就是有水平。”陳德彪轉頭對老婆說道。

    “喝水!”

    陳德彪老婆沒接話,給楊樹遞來一杯茶。

    楊樹借機說道,“主任,修路我現在幫不上忙,倒是有個想法,多少能為村裏增加一點收入,想跟你商量一下。”

    “有什麽事盡管說,能幫的,我一定幫。”陳德彪很豪氣,他是個人精,見楊樹主動提著禮物來家裏,必定是有事的。

    “信你才怪!”

    楊樹暗地吐槽一句,笑著說道:“是這樣,村裏的水庫不是閑著嘛,我準備把它承包下來。”

    “承包水庫?”

    陳德彪很驚訝,“墩子,你這都是要去城裏上班的人了,哪有功夫打理水庫?可不能把錢打水漂了。”

    陳德彪,難得說了一句實在話。

    樟樹村出了楊樹這麽個大學生,作為村主任,陳德彪還是很稀罕的。

    楊樹又這麽懂事,就更喜歡了。

    “主任,我是認真的,不是瞎玩。”楊樹也不知道怎麽解釋。

    陳德彪看了楊樹一眼,彈了一下煙灰,問道:“這事,你父母知道嗎?”

    “知道。”

    “他們同意了?”

    陳德彪印象中的楊友仁,可不是這樣的。

    “算是同意吧,他們給了我一年時間。”

    陳德彪這才點頭,“行,這事我知道了。這樣,村委會合計一下,有了進展,我再找你。”

    此事真要成了,也是給村裏創效。

    “謝謝主任了。”

    楊樹沒再久留,呆了一會兒,轉身離開。

    “老婆子,你說,現在的年輕人,想法怎麽跟我們那時候不一樣呢,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非得留在村裏瞎折騰?”陳德彪有些不懂。

    “孩子想幹,那就讓他幹唄。”

    陳德彪美美地抽了一口煙,“也是,我操那份心幹嘛。”

    …………

    離開陳德彪家,楊樹又聯係了鎮裏的電信公司,申請安裝一部固定電話,準備通過撥號上網,解決網絡問題。

    跟著,楊樹就下地去了。

    晚稻已經全部種下,今天他們家是去收割最後一點早稻。

    割稻穀,是比插秧還累的活。

    到了田裏,楊樹一家三口,一人一把蹭亮的鐮刀,先將一茬茬的稻子割倒,壘成一摞一摞的,再抱到打穀機脫粒。

    十年之後,偏遠如樟樹村,也基本告別手工收割,全是收割機。

    現在還不行。

    脫粒時,要一邊踩踏板,一邊翻稻草。

    打穀機的滾輪高速旋轉,帶來巨大的扯動力,雙手必須緊緊握住稻草。

    還得時刻注意脫粒情況。

    手、眼、腳,三者必須互相配合,才能完成這一看似簡單的動作。

    因此,操作打穀機的,基本都是大人。

    楊樹現在還記得,小時候,他們一家四口收割稻子時,總是父母兩人操作打穀機,楊樹兩兄弟則負責抱稻子。

    將一摞一摞的稻子,從田裏拿起來,抱在懷裏,小跑著送到父母手上。

    小小的身子,在田野來回穿梭。

    那時候他們精力充沛,不僅感覺不到累,還經常比賽,看誰跑的快。

    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中間休息的時候,父親總能就地取材,用脫了粒的稻草,三兩下就紮成一座圓錐形的“小房子”,為兄弟兩遮擋毒辣的陽光。

    母親則抱來一隻大西瓜,用鐮刀剖開,大家坐在稻草上,一起分著吃。

    甘甜的西瓜,就是最好的解暑品。

    那時候。

    日子雖然過的苦,卻很知足。

    不像現在,隨著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村子裏開始有了“貧富差距”,有本事的人都蓋起了小洋樓,沒賺到錢的,隻能住老房子。

    金錢的刺激,衝刷了村裏的淳樸氣息。

    攀比之風,悄然盛行。

    那個夏天一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端著飯碗,聚在樟樹下,一邊吃飯,一邊嘮家常的情景,已然一去不複返。

    …………

    “爸,我來吧!”

    這一次,楊樹主動站到打穀機上,接下這一重擔。

    “那你試試。”

    父親沒有阻攔,他也看出來了,楊樹似乎變得比以前壯實了。

    楊樹操作打穀機,母親抱稻子,父親割稻子,一家三口,配合默契,效率一下就提了上來。

    “+4點農業熟練度”的符號,每隔十分鍾,就在楊樹在眼前飄過。

    就算身體素質得到提升,一小時下來,楊樹已經是汗流浹背,再加上稻子上的毛毛紮在身上,弄的全身癢癢,很不舒服。

    “兒子,歇一下吧!”

    母親一邊說著,一邊抱來一隻大西瓜。

    楊樹家裏今年種了兩畝西瓜,除了自個兒吃,大部分還是要運到縣城賣錢,是家裏為數不多的經濟來源之一。

    最大、最甜的西瓜,都舍不得吃。

    可惜,家裏,包括他們村裏,種的都是普通的花皮西瓜,又在西瓜最多的季節上市,毫無價格競爭優勢。

    基本都是賤賣,一斤也就兩三毛錢。

    不像那些無籽西瓜、黑美人以及反季節西瓜,能賣出一兩塊錢的高價。

    忙活下來,賺的隻是一點辛苦錢。

    往後幾年,村裏種西瓜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基本都是種一點自家吃。

    …………

    因為多了楊樹這一勞力,下午五點多鍾時,剩下的稻子就全部收割完畢,用蛇皮袋裝好,再用農村特有的手推獨輪車運回家。

    獨輪車隻有一個輪子,沒有鬥,兩邊是用鐵架子焊的平板。

    別看獨輪車造型簡易,卻是農村運貨的好東西,無論是崎嶇的山路,還是狹窄的田間小路,基本都暢行無阻。

    關鍵還不怎麽費力。

    隻要掌握平衡感,比用扁擔挑可省力多了。

    戰爭年代,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區,老百姓還自發組織過獨輪車隊,為紅軍及時運輸糧食、水、布鞋,甚至彈藥、傷員。

    小小獨輪車,也曾立下汗馬功勞。

    …………

    回到家,母親在廚房做飯。

    楊樹跟父親拿著肥皂跟換洗衣服,提著毛巾,準備去河裏洗澡。

    一到夏天,村裏的老少爺們,都到哭咽河裏洗澡,熱鬧非常。

    因為哭咽河。

    樟樹村的男人很少有不會遊泳的,至不濟,也能來兩招狗刨式。

    到了河邊,一群光屁股的毛孩子,在水裏正玩得歡脫呢,一會兒紮個猛子,潛到水中;一會兒比賽誰遊的快,遊的遠。

    興致來了,還三五成群,在水裏玩老鷹捉小雞。

    那叫一個熱鬧。

    大人則聚在一起,一邊愜意地泡澡,一邊聊著莊稼地裏的事。

    洗澡,儼然成了一場盛會。

    跟往常不一樣的是。

    楊樹一來,立即成了全場的焦點。

    “墩子,聽說你準備在家包水庫,不去上班了,是真的嗎?”

    七公問。

    楊樹注意到,父親的頭,瞬間低了下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