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中國數字

字數:3605   加入書籤

A+A-


    李林甫的管家還是頭一次遇到買東西不給現貨的,這事自己也沒辦法拿主意,隻能回去向李林甫請示了再說。

    剛一出門,牛仙客的管家就把他給攔住了。

    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打聽桌椅的價格,順便也問下買了多少套。

    這是牛仙客特別吩咐的,他府上買的桌椅家具,套數一定不能超過李林甫。

    雖然已經做好了挨宰的份兒,但是聽一套座椅居然要賣66貫,牛仙客的管家心裏還是暗暗咂舌,同時慶幸這次出來多帶了一些錢,要不然買了家具錢不夠那就慘了。

    要是別的店,錢不夠再回去取就是,可是眼下這間“天字一號”家具店董事長是皇帝,總經理是皇子,錢沒帶夠就敢來買東西,逗皇帝玩呢?

    一個欺君之罪扣下來,就算是牛仙客也吃罪不起。

    見牛仙客的管家這表情,李林甫的管家心裏暗笑,等回頭你和我一樣拿到兩張紙,就知道什麽叫真的宰你沒商量了。

    果不其然,牛仙客的管家進去沒多久就出來了,一臉苦色什麽話也沒說就走了,這給後麵的人造成了一個假象,以為東西太貴他錢沒帶夠,心裏都打定主意進門之後先問清楚價格再決定買多少套,甚至排在隊伍後麵的幹脆就讓下人趕緊回家再多拉一些錢過來。

    李林甫的管家還沒走,上來跟牛仙客的管家打招呼的同時順便問他買了幾套,牛仙客的管家一臉心疼地說買了7套,花了450貫,同樣零頭給抹了。

    李林甫的管家見他手裏拿著的那兩張紙,就知道對方和自己是一樣的遭遇,沒再多說什麽,拱拱手,翻身上馬走了。

    兩位宰相府的管家空手而歸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別說排隊的官員們心裏好奇,就連在旁看熱鬧的商人百姓們也納悶。

    這“天字一號”鋪賣的究竟是什麽東西,居然貴到連宰相都買不起的地步。

    因為東市有規定,所有店鋪隻能營業半天,天黑前就得關門,所以排在後麵的官員進店速度明顯加快,這些人進店後被分別領到中間還有左邊的屋子參觀體驗,左邊的屋子進去的是六品到四品的官員,中間的屋子是七品以下,家具樣式都大同小異。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三品以上的官員參觀體驗的椅子都是帶扶手的太師椅;六品到四品的官員隻有主座上的椅子是太師椅,兩邊客座都是靠背椅;七品以下無論主座客座都是靠背椅,沒扶手的。

    這規格是李清製定的,並不是他偷懶,主要是大唐這時候的家居風格更趨向於簡單大方,就是後世的簡約風格,不太注重細節上的裝飾,所以這桌椅李清自然就是怎麽簡單怎麽弄。

    而且李清給的圖紙隻規定了桌椅的大小規格,細節上沒有任何規定,回去後覺得不好看,讓木匠在上麵雕點什麽做裝飾這個是完全可以的。

    關鍵價格也不貴,相比起三品以上的官員66貫一套桌椅,六品到四品的官員買一套隻需要39貫,而七品以下的官員一套桌椅隻要26貫。

    一是為了照顧這些官員的消費能力,二是為了薄利多銷。

    畢竟當朝宰相就兩位,但整個長安光是九品官就有上百人。

    盡管不是全長安的官員都跑來買桌椅,大多數人都還在觀望之中,可是“天字一號”鋪第一天營業,直到天黑關門前依舊賣出了500餘套,總計收入2萬1300貫。

    日銷售額2000多萬,拿到管家呈上來的賬冊時李清都給嚇一跳,這還是他給所有人打折抹去零頭後的收入。

    以前隻知道壟斷國企待遇好,現在李清終於知道這壟斷國企有多賺錢了。

    當然了,再能賺錢也有個上限,李清估摸著等全國的大小官員全都買了椅子之後,靠賣桌椅大概能賺到是總數也就是二十萬貫左右。

    按照十分之一的股份,自己能分到兩萬貫,全部充值換成時間加速骰子就是200個,要是在遊戲裏直接都算跨入土豪行列了。

    突然間得了這麽一大筆錢,就算李清現在貴為王爺都有點感覺不太真實,生怕看錯,又拿起賬本,讓一旁的宮女舉著燭燈走近,仔細又把賬冊上的數字看了一遍,確定沒錯。

    這一次李清不光是激動,同時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這賬冊的上的計數數字用的並不是他想象中的“壹貳叁肆”這些字,而是有點類似羅馬數字一樣的簡便符號。

    一就是一豎,二就是兩豎,三是三豎,四是一撇一奈畫的叉,五有點像阿拉伯數字8,隻是上麵沒兩邊是分開的,六是上麵一豎下麵一橫,七是一豎兩橫,八是一豎三橫,九有點像個“夕”字,十就是一橫一豎正十字。

    把專門記賬的人召來一問,李清才知道這數字符號在唐朝叫“籌碼”,不是賭博用的那個籌碼,籌是算籌的意思,碼是計數的意思。

    看著這組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數字,李清失望地發現自己將阿拉伯數字引入大唐的願望怕是要落空了。

    因為從漢字的結構來看,這種筆畫式的簡易數字符號顯然更符合中國人一筆一劃的書寫習慣,阿拉伯數字方便是對於西方字母式的文字而言的,因為西方字母式的文字書寫中多連筆,而且用的又是能夠快速書寫的鵝毛筆,所以阿拉伯數字才會被西方廣泛采用。

    至於中國采用阿拉伯數字那是近代以後的事情,實際上曆史上應該在宋代甚至更早以前,阿拉伯數字就已經傳入中國,但是並沒有像很多穿越小說中所寫那樣,一出現就被廣泛采用,因為用毛筆寫阿拉伯數字並不方便,而且也不符合漢字的書寫習慣。

    當然這種事情李清遇到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當初一穿越過來的時候,他首先就想到要把標點符號給搞出來,借機刷一波聲望,後來發現真的自己想多了。

    沒有標點符號,古代人斷句真的很困難嗎?並不是,因為現代人學文言文的時候,語文老師都要教怎麽斷句,更不要說是古代人了。

    當然有標點符號確實會更方便一點,但是古代的讀書人真的沒有懶到這個地步,而且古文都是言簡意賅,不像後世白話文,語意直白,看的時候不需要多想,標點符號斷句加快閱讀速度的必要性才顯現出來,古文不是這樣。

    更重要的是,標點符號不符合中國人的文字審美,這就是為什麽書法作品裏從來不會看到標點符號的原因。

    所以穿越的兩大錯覺,一是引入阿拉伯數字覺得會讓計數更方便,二就是覺得標點符號古人肯定需要。

    要不穿越一場,李清還真被那些穿越小說給騙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