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三十六計

字數:3198   加入書籤

A+A-




    “那楊素現在還能上陣不?還是隻能口述謀劃了?”孟海公繼續詢問道。

    “頭一天倒是也見到了楊素上陣,隻不過看起來的確狀態不太好,隨後幾天都是楊玄感等兄弟出兵,的確可能是已經經不起車馬勞頓了!”樊梨花想了想,開口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先探探他的手段吧!”孟海公點點頭,他也大致能夠估摸出楊素的狀態不會太好的,至於具體到什麽程度就不好說了。

    “蘇定方是我新招募的大將,與楊素交手你可以多和他交流交流!”孟海公繼續說道,“至於我帶來的那隊精銳,你到時候自己看下就知道,足以讓楊素也吃驚了。”

    “問題是以楊素的威望,陛下所帶的隋軍降卒恐怕都不怎麽敢與之交鋒吧?”樊梨花反問道。

    “這倒不是重點,畢竟隋軍並不是我這次帶來的主力,我帶他們前來更多的是和背嵬軍一樣的性質,作為農民兵的一個訓練指標而已!”孟海公笑道,“而我麾下的精銳重裝騎步可以說是世所罕見的精銳,更是對我本人忠心耿耿。而強弩兵的裝備、強度也是世間一流的水準,出其不意之下足以一次擊潰對方!”

    “哦?如此強軍,末將卻是要見識見識的!”樊梨花聞言,卻是露出來好奇之色。

    “嗯!今日就必要在繼續交鋒了,你作為這邊作戰的主帥,也需要熟悉一下援軍的實力,好好和各級將校磨合一番!”孟海公笑道。

    交待樊梨花去熟悉大軍,孟海公卻是和蘇定方溝通起來。

    這一段時間下來,蘇定方的成長一直都沒有停滯,可以說每一天都有新的變化,孟海公和蘇定方交流,一方麵是把自己的某些‘先進’的思想灌輸給他,蘇定方這種級別的天才,哪怕是孟海公給出各種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他也能接受,而不像很多人對於超拔時代幾十年的東西就完全沒法接受的情況。

    另一方麵,孟海公也是在和蘇定方的交流中,蹭著蘇定方的快速通道共同進步,雖然說相對於蘇定方的天賦,孟海公的進步肯定比較小,但是相較於原本孟海公的基數,卻也是不小的進步了。

    “這段時間你也把《三國演義》看通透了,現在有什麽要說的嗎?”孟海公笑著詢問道。

    “末將以為,這其中有不少內容似乎與世間所傳不符,很多事情也並不十分合理,顯得太過理想化了!”蘇定方遲疑道,“總的來說,似乎並不像是實際記載的史實?”

    “這個不是問題!”孟海公擺擺手,笑道,“《晏子春秋》、《呂氏春秋》裏麵的東西都是史實?不過是為了闡述道理而修訂過的故事罷了!歸根究底要你研究的是通過這個故事傳達的內容精髓!”

    “既然如此,末將就明白了!”蘇定方點點頭,“其中的兵法思想可謂是深入淺出,較之於晦澀的兵書要平實很多,不僅僅是對將領有參考價值,對於將校士卒也是有學習價值的!”

    “這個不著急!”孟海公笑道,“日後有機會軍伍裏麵還要普及教育,這種有軍事價值的教育也可以考慮安排說書人給將士們作為娛樂!寓教於樂嘛!”

    “陛下所言極是!有此一招,就能避免掉很多的計略!”蘇定方應道。

    不說別的,光是這種‘大白話’的故事就足以讓很多人規避掉不少的計略,比如連環計,比如反間計。真要到那個時候,人家腦子裏就會想到曹操誤殺蔡瑁、張允的故事,從而做事的時候會更加小心謹慎的求證一下屬下是不是真的叛變了。

    “咱們還是說你的學習吧!”孟海公笑道,“你的學習對本王,乃至是對全體將校士卒也是有參考價值的!”

    “我來問問你!我聽某位老先生提過,有三十六計之說,你給我說說,所謂瞞天過海之計在《三國演義》裏麵有什麽案例?”

    “這個詞你自己分析一下,就說當代,開皇九年,隋朝大舉攻打陳國,任命賀若弼為行軍總管。隋將賀若弼多次大張旗鼓地進行換防,以麻痹敵軍,讓陳軍習以為常,根本就不認為這是在集結大軍,而僅僅是換防而已,就不再布置兵力來防備了。等到此時,賀若弼率領大軍渡江,陳朝人竟根本沒有察覺。隋朝大軍襲擊並占領了陳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黃恪。”

    孟海公笑道,“這類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在背地裏偷偷地行動的案例應該很多吧!”

    “瞞住上天,偷渡大海。陛下微言大義,末將佩服!”蘇定方細細咀嚼‘瞞天過海’四個字,就感覺獲益良多。

    “至於書中故事,望梅止渴、孔明借箭、青梅煮酒、白衣渡江等等都能算是這個運用吧?”蘇定方略一思索,就給出了不少的案例。

    望梅止渴,說是有梅子,其實是為了生津,為了趕路。

    草船借箭更不用說,看起來是夜襲,其實是為了羽箭。

    青梅煮酒,劉備假裝胸無大誌瞞天過海忽悠曹操。

    白衣渡江則是陸遜、呂蒙忽悠的關羽,陸遜書信謙恭,呂蒙名氣不顯,使得關羽錯誤的判斷了東吳的目的。

    至於更多的也不是沒有,那就沒必要多說了,基本上這幾個經典的案例記錄下來就可以作為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的案例闡述了。

    沒錯,一方麵孟海公是在考校蘇定方,另一方麵也是在準備編纂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也就是說,目前來看這個有心人還沒有出現,至少孟海公並沒有看到這方麵言之有物的東西,僅僅是空泛泛的“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隻能算是虛數而不是實數。就像大衍五十,大道三千一樣,並不是具體的內容,而是泛指。

    而孟海公現在就準備做這個有心人,讓這個東西提前出世。(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