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了,全亂套了

字數:3314   加入書籤

A+A-




    去-六.九.中.文-看最新更新

    “什麽殺死比爾?”丁昆與王易聞言都是一愣,一齊轉目望著王大胖。

    “沒什麽,沒什麽,是我一時口誤了。”王大胖慌忙掩飾道,他急急低下頭,假裝埋頭研讀劇本,心中卻是暗自驚歎,“靠,丁昆這家夥,居然這麽快就鼓搗出《殺死比爾》的竅門來,而且還把它的敘事手法,運用到《荊楚爭雄記》當中。”

    所謂《殺死比爾》,是昆丁繼《落水狗》、《低俗小說》、《傑基布朗》之後的第四部導演作品,因為前一部電影《傑基布朗》的失敗,讓昆丁足足沉寂了六年之久。而《殺死比爾》,就是昆丁在這六年中思索總結得出來的作品。

    《殺死比爾》的故事非常簡單,講述的就是昔日曾隸屬於殺手組織一員的女主人公如何逐一殺死比爾的手下——同時也是自己過去的同事,最後連殺手老大比爾也一起幹掉的故事。這種老掉牙的複仇故事,早已被千百個導演翻來覆去拍了不知道多少遍。即使是一般的電影觀眾,也能猜得出這種故事的模式:先是講述恩怨情仇的緣由,然後是描述主角幾經辛苦終於脫困,並苦練絕藝千方百計準備複仇,最後則是幹掉仇人大仇得報。但是,昆丁果然不愧為鬼才,他把如此普通的,直線發展的故事砍成了十段,然後再以非線性的方式把故事重新排列組合,又在每一章中揉合了不同的類型片風格……這樣一來,本該是俗套無比的複仇故事,在昆丁的重新拚湊之下霎時間變得層層疊嶂,妙趣橫生,無論是票房跟口碑,《殺死比爾》都取得了極為理想的成績。

    而《殺死比爾》中那種把直線的故事砍成十段,然後再重新排列組合的敘事手法,居然被丁昆運用到了《荊楚爭雄記》的改編當中!這種別開生麵的敘事手法,當然不被還沒有看過《殺死比爾》的王易所接受,即使是知道《殺死比爾》這部電影的王大胖,也同樣大吃一驚。

    《荊楚爭雄記》的故事內容,是講述主人翁卻桓度因家族滅亡而亡命天涯,曆經劫難,在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孫子兵法》,於是借機偽裝成大兵法家孫武,投靠吳國,借助吳國的力量以報大仇的故事。這種複仇模式的故事,早已被王易之前的武俠小說家重複過千百遍。王易的創新之處,在於他在舊有的題材元素上作出了與眾不同的翻新與糅合,把曆史、軍事這些以前很少人用過的元素,大膽創新地添加到武俠小說中去。

    而且,最讓人拍案叫絕的一點,是王易把一種似是而非,疑似真實的八卦,加入到他的武俠小說中去,比如說在《荊楚爭雄記》裏,卻桓度偽裝成曆史上的軍事大家孫武,做了孫武在曆史上一切本應該做的事情。因此,小說中涉及到的曆史事件,並沒有因為孫武是假的而有任何改變——比如說,曆史上的孫武,最後也確實如《荊楚爭雄記》裏麵的卻桓度一樣,隱居完善他的《孫子兵法》去了——故此,讀者無法引經據典去證明孫武到底有沒有被卻桓度頂替掉,所以王易故事裏麵的邏輯是成立的,是完整的。而這樣的情節設計,確實是非常能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的——哇!你看,原來寫《孫子兵法》的那個兵聖孫武是假的!這種你無法證明它真偽虛實的八卦,是很有噱頭的。而王易後來更把這個在他的**座裏弄出來的套路,在他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尋秦記》裏進一步發揚光大,讓小盤把千古一帝秦始皇給頂掉了,從而取得了開宗立派式的巨大成功。

    本來,有這些創新與賣點在這裏,王大胖對《荊楚爭雄記》信心十足,即使隨便找一個普通的編劇,把之改編成電視劇,也應該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他做夢也想不到,他找來的這個丁昆,居然比王易還走得更遠,竟然創新到連原來大眾喜聞樂見的線性發展敘事模式,也敢挑戰。

    丁昆首先把《荊楚爭雄記》的故事分成前後兩大部分:一是卻桓度城破家亡亡命天涯;二是卻桓度偽裝成孫武在吳國建功立業得報大仇;接著,丁昆以第二部分,也就是卻桓度偽裝成孫武在吳國建功立業得報大仇的故事,作為電視劇的基點與發展主體,再把第一部分的故事,一點一點地插進去,從而形成一種奇妙的敘事結構。

    比如說,劇本的第一集,並非是像小說中以敘述卻桓度城破家亡作為故事的開端,而是直接講述他偽裝成孫武,晉見吳王闔閭並一步步受到重用的故事。而在第一集的末尾,正當觀眾誤以為這是一部講述兵法大家孫武發跡史的時候,卻桓度昔日最重要的部下——卓本長突然出現了,通過他們的對話,觀眾才發現,原來站在電視螢幕中的所謂“孫武”,竟然不是真正的孫武,而是一個叫做卻桓度,一個所有的電視觀眾都從來沒有聽過他名字的冒牌貨!他之所以要偽裝成孫武,投奔到吳國,一步步往上爬,原來是為了報仇!

    而在第二集裏,時間又回溯到數年之前,講述了卻桓度家族滅亡,他帶著卓本長等二百壯丁,從地道逃亡,後又被叛徒出賣,幾經曆險終於脫困的故事。這一集,回答了上一集留給觀眾“卻桓度到底要報什麽仇”的懸念,卻又保留著“卻桓度為什麽變成孫武,又是如何變成孫武”這個重大的懸念,以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

    到了第三集,時間又跳回到第一集定下的坐標,繼續講述偽裝成孫武的卻桓度,如何在吳國建功立業,同時積蓄力量複仇。而到了最後,卻桓度又會在吳國遇到了昔日的故人,從而引發出一段回憶,從而讓故事又跳回到卻桓度亡命天涯的那一段日子裏。

    整部電視劇的劇情,就是以卻桓度為核心,讓他在兩段不同的時空裏來回交錯,不斷推進故事的發展,一直到最後一集,卻桓度麵對自己最後最強的仇人,劍術高手囊瓦時,卻桓度這才回憶起自己是如何偶然見到了孫武的屍體,並在他的屍身上找到了《孫武兵法十三篇》,其後,卻桓度又回想起自己昔日是如何把劍術與兵法,完美地融為一體,從而劍術大進,最後,他施展出自己從《孫子兵法》領悟出來的絕世劍術,一舉擊敗仇人,得報大仇,而故事也在這兩條線索的交接中以卻桓度的飄然歸隱為結局,完美結束。

    王大胖一邊看著劇本,額頭一邊在狂冒大汗,既有為丁昆出眾的才華所震驚,也有為眼前難解的困局所焦慮:“靠,這個丁昆,果然是鬼才,他竟然比《荊楚爭雄記》的作者王易,還要了解這個故事。要知道,《荊楚爭雄記》最強的賣點,不是卻桓度如何報仇雪恨——這種俗套的東西,早就已經被千百人寫過——而是卻桓度偽裝成孫武這個似真似偽,偏又無法證明真偽的八卦,丁昆把這一個賣點作為整部電視劇最大的懸念,其產生的吸引力,確實比原來以複仇為懸念的小說,要強大得多。但是,這種改動,已經不算是改編了,可以說是一種重新的再創作了。這當然會惹怒原來的作者王易,認為這是一種不尊重他原著的舉動。”

    就個人而言,王大胖其實更欣賞丁昆改編之後的故事,但是這種過於超前的敘事手法,觀眾能接受得過來嗎?還有,坐在王大胖麵前的王易,又可不可以容忍這種幾乎是再創作式的改編?

    王大胖左思右想,猶豫不決。而坐在王大胖兩旁,一直大眼瞪小眼的王易與丁昆兩人,終於按捺不住,口沫橫飛,唇槍舌劍,開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來章來自:-六.九.中.文-(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