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唯有王恕
字數:3239 加入書籤
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
正當朱見深要定案時,有一個老頭出列了,此人一出,朱佑樘之黨想笑了,梁芳萬安之流要哭了,朱見深煩透了,此人是誰?這朝上朝下沒有不對他佩服的,太子的人佩服他的正直,不怕死。萬貴妃的人也佩服他的正直,不怕死。他就是懷恩的老朋友,將來有著弘治三君子之稱的大清官:王恕。
別人不敢說的我說,別人不敢做的我做,別人不敢惹的我惹,這就是文武百官對他的評價。為官幾十年來,他跳著腳與萬貴妃鬥,與梁芳鬥,與繼曉鬥,與尤尚書鬥,與朝上一批又一批惡勢力鬥,他還有一件更敢幹的事,惹皇帝。
結果鬥來鬥去官是越做越小,從京城貶到了地方,又從地方貶到了邊遠山區,但他每離開一個地方,當地的百姓都流著淚送他,為他建宗祠,年年朝拜。他有能力,得民心,連皇上也舍不得殺他,也不敢殺他,民憤還是惹不起的。
這不,他剛被提回了金陵六部任職,這次回京是來述職的,明兒就走了,今天偏又碰上了這等事,要是不管,那他就不叫王恕了。
不過他為官幾十年,這薑可是老辣得很,他比一般人更了解這個皇上,剛才他一直在旁觀,以他鬥了幾十年的豐富經驗來看,皇上是不會殺繼曉的,罵也是白罵,事情已經到了這種程度,得走迂回路線才可以挽救,皇上其實也是個明事理的人,就看你怎麽去說了。
“又是你跳出來,朕不是讓你去雲南呆著了嗎,你怎麽會在這?”
王恕不緊不慢說道:“嗬嗬,回皇上話,皇上前些時候又下旨將老臣招回金陵了,臣是回京述職來的。”
“哼,述完職就打哪來回哪去,你想求情?別想倚老賣老,朕的話可不是說著玩的。”
“皇上息怒,老臣並非是替靖王爺求情,隻是想和皇上講一個道理,吾皇是明君,聽了後自然是明白的。”
朱見深聽得直翻白眼,鬼才信他不是求情,隻不過人家說是講一個道理,又指明了他是明君,好歹替他扳回了一點麵子,何況如果不聽他說,那豈不又成昏君了。當下皺皺眉說道:“何道理?說來與朕聽聽。”
王恕不理繼曉的怒視,悠然說道:“是,皇上要聽,臣不敢不言,國師這幾年來到處圈地建廟,建的是宏偉狀觀,鑲金帶銀,皇上主張弘揚佛法,這很好嘛,隻是這圈的都是老百姓的民宅,花的都是國庫的銀子,這個嘛,就不大好了。”
“老臣知皇上向來體恤百姓,一定是不知道這些的,這些定是小人背著皇上你使的奸計,可臣常在民間走動,聽到百姓對此民憤極大,百姓可就不管這其中曲直了,皇上,這別的都好說,民憤就不可不管,靖王爺的出發點還是好的,這民憤大了,總要出個人來做個樣子說說話,也好平息一下民怨,他也是在維護皇上你嘛,隻是這替民請願之人都要被收監砍頭,我們自是沒意見,可這天下的悠悠眾口和那千古罵名就。。。。。”王恕捋了捋胡須,適時的住了口,下麵的話就交給皇上你自個捉摸了。
朱見深聽了良久做聲不得,要不怎麽說王恕狠呢,話一開篇就表明了立場不是求情,而是講道理,所以那句殺無赦等同於廢話,人家不是求情嘛。且又明說自己是個明君,如果自己還是要處理靖王,那豈不是應了那臭小子的話,是個昏君了嗎。況且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民憤還是要顧及的,不然動亂四起,那自己的好日子也就過不舒坦了。
底下群臣也在不斷猜測,大家都認為靖王爺希望不大,畢竟在百官麵前敢出言罵皇上是昏君的人,目前為止還隻有他一個,不殺雞給猴看,皇上也拉不下這個臉麵。
可誰知,皇上發話了:“念在靖王爺年少無知,且是為民請願,從輕發落,杖責二十大板,罰俸祿一月。”
“國師繼曉,擾民有罪,取消府抵,回宮中居住。”
“太子教弟無方,回宮思過。”
“王大人嘛為官一生,一心為民,朕念其年歲已大,為其身子擔擾,就辭官回鄉好好休養去吧。”
此話一出,全朝嘩然,朱佑樘及朱佑坤都神情複雜的看向王恕,不過王恕倒沒什麽過多表情,緩緩脫下朝服,認真的疊好,雙手恭敬的托起放在朱見深眼前說道:“臣謝皇上隆恩。”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轉身大步離去。這位忠直、不畏**的老臣與惡勢力鬥了一生,這次終於把自己徹底鬥回了家。
其實朱見深是這麽捉摸的,靖王是朕的親兒,當然不會因這就殺了他,正愁不知如何處理呢,這回好了,有人求情,那就在文武百官前暴揍他一頓,挫挫他的銳氣,自己又掙回了麵子,好。
國師那也可以借機讓他收斂些,也好。
王恕那嘛,就要偷笑了,早就煩死他了,不管貶到哪裏,他總能揪出一大堆人來,再和人家對著罵,不把人家罵殘了不罷休,而這些人不是萬貴妃的親戚,就是梁芳的同仁,結果雙方都沒完沒了的上奏,讓自己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借這個機會讓他徹底滾蛋,以後耳根清靜,非常好。
至於太子,純屬發泄私憤,算他倒黴吧。
宮門外早已有奴才架起了長凳,朱佑坤一把揮開過來拖他的錦衣衛的手,昂首挺胸的走到凳前趴下任憑棍棒落在他的身上,他咬牙堅持著不叫出一聲,豆大的汗水打濕了凳下一方青石,可這些棍棒打疼的不僅是他的身子,更是打碎了他的心。
百官也有好些人將眼看向別處,不忍心看這一幕。板子打在四弟的身上,同樣也落在了朱佑樘的心頭,又一個老臣走了,四弟也受了罪,這往後的日子還會有什麽狂風暴雨,統統都向他來吧,不要再連累無辜了。
當然,那些眉眼都笑開了的人,就不提了。
王恕雖說丟了官,可因他的上奏,靖王爺之事得以從輕了結,國師也因此不敢繼續在民間做惡,消息傳出,全國官民人心大快,民間更是從此流行了一句順口溜:兩京十二部,唯有一王恕。這恐怕是對這個不畏強權的正直老臣,最大的讚揚了。
(注:兩京指北京和南京,南京做為明朝開國國都,仍然保留著吏、禮、工、刑、戶、兵六部,王恕曾做過金陵的兵部尚書)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