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家庭變故(四)
字數:3755 加入書籤
葉文賢哭著問父親:“哥哥怎麽還沒回來?”
父親說:“打了電話,他正在往家裏趕。---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
葉文賢把錢交給父親,讓父親按農村最隆重的禮儀為母親辦喪葬,但要等哥哥回來才讓母親入土為安。
葉文賢一直按農村風俗跪在母親遺體邊為母親守喪。
下午5點,一輛小車停在了葉文賢破舊的家門前,趙大海和鍾月春來了。
趙大海像女婿一樣陪葉文賢跪下。
葉文賢見到心上人,淚飛頓作傾盆雨,她沒想到趙大海也會來。這讓她非常感動,也一下子感到自己有了堅強的依靠。
晚上趙大海給了她父親5萬元辦喪事。他與葉文賢在母親的遺體前守了三天孝,仍不見哥哥葉文強回來。
焦急的父親又讓她給哥哥廠裏打電話。廠裏說她哥哥已搭車回去了。
四天時間哥哥應該到家了?這是怎麽回事?葉文賢又多了一份擔心。兒子應為母親抱靈送葬。
親威們讓他們再等二天,但當天下午,一個陌生電話打到了葉文賢的手機上,一個警察打來的。
一個更加令人痛苦而震驚的消息,葉文強出車禍死了,死在挽救的醫院。
全家人哭作一團。葉文賢家的天頓時塌了,父親一聽暈倒了,被趙大海送到鎮衛生院挽救。鍾月春陪著葉文賢。父親醒過來後,趙大海又帶二個堂伯一起去處理葉文強的死亡事故。
等趙大海處理完回來,將她母親和哥哥下了葬,已是一個星期了。
家裏隻剩下跛腿的老父親。葉文賢不知該怎麽辦?自己回了學校上課,老父親誰來照顧?她一個女孩子麵對突然發生這麽大的變故,怎麽應付得了。
好在有趙大海陪在身邊。現在趙大海是她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了。
趙大海安慰她和父親:“伯父,你就當我是你的兒子吧,我會照顧好文文,有時間我會與文文一起來看您老。”
趙大海又把他身上的幾千元一下全給了父親。把父親托咐給堂伯們,就帶著葉文賢、鍾月春回到了鶴城。
趙大海抱著痛苦而憔悴的葉文賢說:“文文,你不要過於悲傷了,還是振作精神麵對未來,專心讀書吧,以後我會定期給你父親寄錢去,你不要擔心。”
葉文賢感動得依偎在趙大海堅強有力的臂彎裏。從今以後,趙大海就是她的依靠她的主心骨,是她最親最愛的人了。她強忍悲傷每天堅持上課。
趙大海對她更加嗬護備至。每天接送她上下學,給她溫暖,讓她盡快從悲傷中走出來。
葉文賢家裏出了事,同學們都知道了。她的幾位女同學在校園內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
等葉文賢回到學校時,募捐活動還在校園內進行。已為葉文賢捐了3萬多元。
葉文賢很受感動,她在校園網上發了一封公開信,感謝同學們對她的關愛。她說自己暫時還不需要幫助,她決定將這筆錢轉贈給其他更需要支助的困難同學。她將這筆錢轉到了校團委。
團委將這筆錢作了校園特困生救助基金,留作家庭突發變故和因病無錢救治的同學急用。
葉文賢沒有將家裏的變故告訴支助她的北京媽媽李思勤。
自從與趙大海同居後,她已決定不再接受李思勤媽媽的支助了。她寫信給李思勤說明了情況,當然她隻說自己現在打工的錢能養活自己了,沒有告訴她與趙大海的事。
她將李媽媽每月寄給她的生活費轉贈給了一個比她更困難的大一新生王小琴。
王小琴說她要向葉文賢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等自己有了能力打工養活自己她也會讓李媽媽的愛心接力給更困難的學妹。
葉文賢的調查采訪中斷了。
鍾月春隻得一個人去繼續完成剩下的工作。再過一個月就要放假了。她得抓緊時間。
鄧捷給她們介紹來了一個同學接受她們的采訪。這個名叫靜的同學是鄧捷的同班同學。她知道鄧捷的事後,也決定把自己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向她們講述出來。
一個冬日暖暖的午後,鍾月春一個人去約定的咖啡屋。
靜已等候多時了。她有著清秀的麵龐,大而清澈的雙眸。陽光透過玻璃明亮地灑在她的臉上和身上,讓她恍惚間仿佛看到了一部電視劇的女主角——《玉觀音》裏的安心。原來靜與安心竟十分相似,一樣的善良淳樸,一樣的經曆坎坷,一樣期待愛情卻有著不堪回首的過去。
“我內心的苦,隻有我自己了解。”靜心情憂鬱而沉重地說,“這段迷情折磨了我四年,沒有對任何人講,也不敢交男朋友,一直覺得這是一件十分羞恥的事,像一座精神的大山壓在我心底。我需要找個人傾訴。我想到了媒體,但沒有這份勇氣。是鄧捷的傾訴給了我這份勇氣。也許給我們同年的姐妹傾訴要好一些,坦然一些。我不想將這個沉重的精神包袱帶到畢業之後,影響我的愛情婚姻、工作,否則我會因此而沉淪下去墮落下去。我感謝你能傾訴我的苦痛,幫助我卸下這個心靈的沉重枷鎖,讓我輕鬆地走出校園,去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也像鄧捷一樣,決定畢業後遠遠地離開這個讓我傷痛的地方,離開那個沒有倫理道德的男人。”
鍾月春感到這是她們開始調查以來見到的一個最痛苦的女生,她的臉上沒有一絲笑容。鍾月春猜想她一定是個被親情所傷害的女生。雖然她有了一些心理準備,但靜說出來的那個男人還是讓她嚇了一跳。
“我懷著一顆抱恩的心被姨父玩弄了四年。”
抱恩的心,傷痛的情。徐靜蕾在自己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用一句精辟的話概括了一切:“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靜哭著講述自己的一切。
“四年前,我高考成績不是很理想,離上重點大學還差幾分,但我十分向往能讀重點大學,我家在一個小縣城,父母都是小學老師,沒有什麽社會關係,對我的想法很著急,但又愛莫能助。我想到了在鶴城工作的小姨。姨夫在一家政府機關工作,想必他們在鶴城有一定的社會關係。我給小姨打了電話。小姨也十分關心我的境況,她把我接到鶴城,決定想想辦法。小姨的心願是好的,但她隻能靠有能力的姨父出馬。姨父那時30多歲,親切而幽默,在我那樣的小女生眼裏,他一舉手一投足都很有男人味。小姨也沒有孩子,他們都很喜歡我。”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