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規勸自首(三)

字數:3505   加入書籤

A+A-


    趙大海將她的一隻手捏著揣在自己的茄克口袋裏,溫暖的氣息在她身上流淌開來,似乎傳遞給了她一絲希望,就想這麽永遠依偎在愛人懷裏一直到老。---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

    “來生再續緣,與你共纏綿,生生世世相愛,歲歲年年共度。”

    兩種情緒在她心中交替出現、糾纏、攀升。

    愛,就是偉大的藝術,和你最愛的人在一起,靠在他寬厚的肩頭,你根本不會孤獨無依,即使想起任何困難也不會害怕了,因為愛的精神代代相傳,他會陪你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輪回轉世,你最後一眼看的仍是你的愛人,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分離,不過是跨過一道門檻,從彼岸到此岸,如果你仔細留意,還會和他再相聚。把愛當成一種精神吧,有了愛,再也不懼怕任何事了。愛人和被人愛才是最重要的。

    陽光正當中天,他們漫步到了河堤上,眼前一片蒼茫,河水在靜靜地流淌。永不停息。

    二人又手牽手順著河堤折回,他們仍像熱戀中的一對情侶,沒有人知道這是一對即將分手的戀人,一對特別的戀人。

    他們回到車裏,又開車漫遊在鄉村公路上。

    葉文賢心裏飄過一絲漂緲的惆悵,生活就是如此嗎?

    趙大海說附近的一座山上有一座寺廟,葉文賢讓趙大海帶她去。

    到了山下,他們將車停好,就一起爬山。

    山上的翠色漸漸濃厚,一些光禿的樹技頭已開始冒出了點點綠意。樹林間撒下片片斑駁的陽光。

    葉文賢突然想起一句詩,“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多悲壯的意境,正如他們此時的心情。

    山裏有點涼,山風莫名地從各個方向吹來,葉文賢把吹開的絲巾重新係好。

    路上經過好幾處墓地,二人此時對這些特別敏感,不願觸及。生離死別對他們來說既是抽象又是具體的概念,似乎遙不可及又似乎就在眼前。人這一輩子不就是為這些情感在掙紮嗎?當他們站在山頂上用百年倦眼看待山下的紅塵時,什麽都無所謂了。有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何必煩惱,何必思念?

    廟裏冷冷清清。幾個年青的小和尚在一片空地上植樹,見有二個年青人上了山來,不時也向這邊張望,小聲說笑著什麽。一個老和尚閉目在香案前敲木魚念經。

    他們向老和尚說明了來意,雙雙虔誠地上了香,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默默許下了各自的心願。趙大海還捐了一千元香火錢。

    老和尚留他們在廟裏吃了一餐素食。休息時老和尚給他們講了禪,他們決定下山。

    天色漸漸暗下來了,無邊的夕陽為山下的萬物鍍上了金色的光輝。一條蜿蜒曲折順著山勢流淌的河,水麵上泛著點點金波。

    日落與日出一樣靜美,就如同女人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的愛,讓人感慨萬千。

    沒想到二人想出來散心,卻仍是心事重重,那種無形的網仍如影隨行,籠罩在他們周遭,揮之不去,逃脫不掉。

    人要是能如這些和尚清心寡欲多好,可這塵事的煩惱又讓人怎能回避得了。他們聽到那個老和尚喃無喃無的誦經聲就很難受。

    葉文賢更覺得寺廟充滿了蕭條、恐懼的氣氛。她覺得不應該要求趙大海來這種地方,她一貫是不信這些宿命的東西,但不知怎麽她卻信了,而且還在佛前許下了心願,既是為趙大海又是為自己。

    剛才經過老和尚一番似懂非懂的禪道,她似乎悟出了點什麽,她內心深處仍存有一絲夢想。這個夢想就是希望他們的愛的阻礙能在佛前得到化解,讓有情人能成眷屬。

    這可能嗎?她又懷疑佛的力量,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就能改變人的一生。有時候一分鍾前和一分鍾後差別都很大,人的力量是多麽緲小,佛法無邊?不過有些事是恒久不變的比如感情,感情這東西不是說來就來該走就走得了的,它能與時間爭鬥嗎?

    此時葉文賢那麽希望時光倒流,感情永留。

    暮色已籠罩了原野。朱自情在《光明》中寫道:“風雨沉沉的夜裏,前麵一片荒郊,走盡荒郊,便是人們的道。”我們的道在哪裏?

    在回城的車上。趙大海為了驅趕走纏繞在他們中間的沉悶氣氛,不停地說著一些輕鬆的話題。

    葉文賢沒有多少心思聽,隻在偶爾應和一聲。

    話語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它能讓二人人的距離越來越近,也能讓二人的心越來越遠;它能讓二人懂得對方,也能讓他們越來越不明白對方;它是雙刃劍,既是安慰劑,也是一把尖刀;既是一條可以通到你想到去地方的路或橋,也是一條隨時可以消失或者豎上一塊此路不通牌子的路或橋。

    趙大海見她仍開朗不起來,就逗她,“剛才,那幾個年青的和尚看到你這麽清秀、漂亮的女香客眼兒都直了,不斷地拿色眼飛你呢。”

    葉文賢被她逗笑了,臉上舒展開來,“你瞎說,要是那樣還當什麽和尚?”

    “是啊,現在做和尚也是一種職業而已,並不是以前那種真正意義上的看破紅塵、六根清淨的出家人了。社會的浮躁欲念並沒有在他們心裏徹底根除。你沒聽說現在的和尚、尼姑都別著手機,有的還上網呢。他們居在深山要手機、上網幹什麽?還不是凡欲未了,斷不了塵世的生活,有的和尚還耐不住寂寞和欲望,晚上脫下袈裟潛入凡間去找相好呢。這種事在佛法極盛的古代就能發生,何況現代那些真真假假的僧人。《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裏記載,南宋有個水月寺,寺裏有個玉通高僧在深山修行五十二年,一日來了一位投宿的俏麗婦人紅蓮,夜半裝作肚疼,求玉通發善心為她暖肚。那玉通看了小婦人如花似玉的身體,五十二年的道行一夜之間崩潰了,佛門淨地成了二人極樂道場。正是,豈顧如來教法,難遵佛祖遺言;一個色眼橫斜氣喘聲嘶,好似鶯穿柳影。一個淫心蕩漾,言嬌語澀,渾如蝶戲花陰;和尚枕邊訴雲情雨意,紅蓮枕上說海誓山盟;玉通房內翻為快活道場,水月寺中變成極樂世界。可憐數點菩提水,傾入紅蓮兩瓣中。玉通事後悔曰:我的魔障到了,吾被你賺騙,使我破了色戒,墮入地獄。”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