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字數:7495 加入書籤
軒轅氏:
傳說姓公孫,居於軒轅之丘,故名曰軒轅。曾戰炎帝於阪泉,戰勝蚩尤於涿鹿,諸侯尊為天子。後人以之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春秋時,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喜歡稱公。按照周朝製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他們的後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孫為姓,因此,公孫並非一族一姓的後人。黃帝初始並非姓公孫,從《說文》、《國語#8226;晉語》、《史記#8226;三代世表》、《漢書#8226;文帝紀》、《史記#8226;齊世家》、《史記#8226;屈原賈生列傳》、《與陳伯之書》等都有記載黃帝久舉於姬水,故取姓姬,這是在黃帝在曆史中第一次也是正式的起姓。姬姓的族人可以說是黃帝的嫡係後裔。
相傳黃帝誕辰是二月初二,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在鄭州進行祭拜。黃帝的先祖是有熊氏。由於有熊氏的人們崇尚土德,土是黃色的,母親附寶給他起名叫黃帝。居住在軒轅之丘,因他長在姬水,就以姬為姓,軒轅為號,所以後人也稱黃帝為軒轅氏。相傳中華文明發端之始,黃帝就開始造車,並因此被稱為軒轅氏。軒轅二字指的就是車。神話傳說時代和往古的神話傳說史實中,龜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靈物之一(另三大靈物為龍、鳳、麟)就已經滲入到與農耕民族極為相關的水文化之中。
中國第一帝王黃帝,號為軒轅氏,軒轅二字,即天黿,即力天,意思是神化了的大龜。軒轅這兩個字,大家都不會解釋,研究古書以後,發現軒轅可能就是天黿,在古代,軒轅和天黿讀音是一樣的,黿,就是水族動物。黃帝以天黿作圖騰,說明他的圖騰是水族動物。”(見<<中國古代史講座>>上,第128-129頁,求實出版社1987版)。他還就此進一步論證說:估計夏、周兩個王朝與黃帝是一個係統,有血緣關。因為夏的圖騰和黃帝的圖騰接近,周也自稱出自天黿,都是以龍蛇之類水族動物作圖騰。這一論說,從遠古社會的圖騰上尋出軒轅的含意。科學地闡釋了中華民族為什麽是所謂的“龍的傳人”。
在遠古神話裏,黃帝是稍後於炎帝出現的一個大神。傳說他長有四張臉,可以監視四麵八方。他是中央的天帝,統治著整個宇宙。在民間,還有種種關於他和他的臣子們創造發明的傳說。有書上說,黃帝發明了車,所以人們叫他軒轅氏。
軒轅生平
很久以前,在大地西北方的姬水河畔,生活著兩個古老的部落,有熊氏族和有蟲喬氏族。他們世代以水為姓,通婚融合,不斷發展。某年,有熊氏族的首領少典,娶了有蟲喬氏族中的女子附寶為妻。一天晚上,附寶觀看北鬥七星時,天樞之處忽然白光閃耀,照得四野通明。附寶受到感應懷孕了,後來,她在壽丘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公孫軒轅。軒轅生來神奇靈異,很小就開始說話,少年時反應迅速,長大了品質敦厚才思敏銳,**以後更是聰明絕頂。少典死後,軒轅成為有熊氏族的首領,娶西陵部落首領的女兒嫘祖為妻,嫘祖教人們種桑養蠶。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軒轅之丘。那時候,由於姬水河流域人口越來越多,軒轅決定率領部落向東遷移。在東進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已經遷移過來的炎帝部落,雙方發生衝突。在阪(ban)泉的曠野上打了三次仗後,兩個部落合並結盟,統一歸軒轅領導,尊稱軒轅為黃帝。炎帝自己則去了南方,教化那裏的人們。經過這次融合,黃帝所率領的氏族空前強大。於是,黃帝決定在泰山之上聚會鬼神。適時,黃帝駕乘寶象車,由六條蛟龍牽引駛向泰山;鶴形、人麵、一足的神鳥畢方在車旁侍奉;風伯打掃道路,雨師淋灑淨水;炎帝的下屬蚩尤率領虎狼走在車的前方,鬼神們跟在車的後方;興雲駕霧,無翅能飛的騰蛇伏在地麵,而鳳凰則飛在寶象車的上麵
泰山聚會的場麵宏大而威嚴,黃帝感慨萬千,親自創作並演奏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樂曲。看到黃帝誌得意滿的樣子,炎帝的下屬蚩尤非常不服氣。回來以後,他聯合風伯、雨師、誇父等部落首領,興兵作亂,不再聽黃帝的命令。蚩尤是苗蠻九黎氏族的首領,好戰喜亂,非常厲害。他銅頭,能吃石頭,飛空走險如履平地。另外,他還有八十個兄弟,都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吃沙石。同時,他們還會製作棍棒、刀、戟、大弩等兵器,因此威震天下。阪泉之役如果不是炎帝主和,勝負結果很難預料。
蚩尤起兵反叛黃帝,不講仁慈,濫殺無辜,使萬民遭殃。人們都希望黃帝能夠重整天下,結束戰亂。黃帝生性仁義,不好戰伐,因此,一心勸說蚩尤罷兵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忠告,屢次進犯。黃帝仰天長歎:如果我失敗了,蚩尤掌管了天下,民眾就要受苦了。姑息遷就蚩尤,就是養寇為患。這種情況不能在容忍下去了。
於是,黃帝親自率部征討蚩尤。他派應龍在冀州的原野上發起進攻,應龍生有雙翅,會飛,還能從口中噴水。應龍把江河的水吸入口中,飛上高空,向蚩尤的陣中噴水。頓時,洶湧的波濤從天而降,直奔蚩尤衝去。蚩尤派風伯和雨師出陣迎戰。風伯和雨師,施展神威,一個縱風,一個集水,反過來把暴風驟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不會收水,結果黃帝陣腳大亂,潰敗而歸。後來,更是九戰九敗。
沒有辦法,黃帝率部退到泰山,躲避在昏暗的霧氣中。他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冥思苦想退敵之策。正在的時候,一個人首鳥形的女子出現在黃帝麵前。黃帝用最高禮節稽首再拜,伏在地上不敢起來。這個女子說自己是九天玄女,問黃帝有什麽要求。黃帝說自己總是打敗仗,欲求萬戰萬勝之法。於是,九天玄女向黃帝傳授了玄女戰法。得到九天玄女傳授的戰法之後,黃帝又請來旱神女魃助戰。女魃會收雲息雨,住在昆侖山上。為了振奮低落的士氣,黃帝派人去東海之外七千裏處的流波山,捉來體壯如牛、蒼身無角、吼聲如雷的一足怪獸夔,剝下它的皮做戰鼓。同時派人捉來雷獸,用其身上最大的骨頭當鼓槌,敲一下夔皮戰鼓,聲音能傳出五百裏,足以震懾四方。另外,黃帝又用九首馗牛的皮做了數十麵戰鼓,與夔皮戰鼓一起組成鼓陣。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黃帝率部重出泰山,在涿鹿的曠野上,與蚩尤展開激戰。蚩尤派出魑(chi)魅等山林中害人的怪物進攻黃帝,黃帝讓手下吹牛角發出龍吟的聲音以禦之,結果魑魅應聲而亡。蚩尤又運用神術,升起漫天大霧,籠罩黃帝的隊伍。由於三天三夜分不清方向,士卒們充滿恐惑。黃帝命令風後效法北鬥天機製作指南車,用來分辨方向,順利撤出包圍圈。
黃帝命應龍再次騰空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之水衝向蚩尤的軍陣。蚩尤急派風伯、雨師應戰,狂風裹著暴雨又向黃帝的軍陣襲來。黃帝馬上派旱神女魃上陣,女魃施展神力,刹那間烈日當頭,熱浪滾滾。她走到哪裏,哪裏就風雨全消。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蚩尤見狀,親率八十個兄弟衝殺上來。蚩尤兄弟強悍勇猛,幾乎無人能敵。黃帝手持雷獸鼓槌,擂擊夔皮戰鼓。頓時鼓聲震天,蚩尤的八十個兄弟被嚇得失魂落魄,很快就戰死了。蚩尤見狀縱身飛向空中,迅速逃離了涿鹿的原野。黃帝命令手下布好鼓陣,一聲令下,數十麵馗牛皮戰鼓同時敲響,連擂九下,地動山搖。已經飛到冀州中部的蚩尤應聲落地,再也逃不掉了。捉住蚩尤以後,黃帝命人給他戴上枷栲,在黎山之丘處死了他。這個地方後來被稱作:解州,解州產池鹽,鹽水是紅色的,當地人說這是蚩尤的血化成的。對於跟隨蚩尤叛亂的苗蠻九黎氏族,黃帝把其中願意歸順的人們遷到鄒屠之地,不願意歸順的遷到有北之鄉。
為了防止蚩尤死後作怪,黃帝命人把他的頭埋在了東平壽張的闞地,墳高七丈,當地人每年十月祭祀的時候,都有赤氣直衝天際,被稱為蚩尤旗;把他的身體埋在泰山南麵的矩野。蚩尤身上的枷栲,取下來後被拋擲在大荒之中的宋山上,後來化作一片楓樹林。打敗蚩尤之後,黃帝又派應龍殺死誇父。一時間蠢蠢欲動者聞風喪膽,無不歸順臣服,各部落一致承認黃帝取代炎帝神農氏,成為天下共主。
從此,天下有作亂者,黃帝就會親自去征伐,平定之後再離開。黃帝還派人用蚩尤的畫像昭示四方難以教化之地,告誡那裏的部落不要忘記蚩尤作亂的教訓。
黃帝為百姓披荊斬棘,開山通道,自己卻沒有過上一天安閑的日子。他的足跡東到渤海,登丸山和泰山,西邊到崆峒,登雞頭山,南到長江,登上熊山、湘山,北邊驅逐葷粥,與各部落首領在釜山合符。他在涿鹿的廣平山下建立都邑,周圍守衛著軍隊;用雲來命名官員的職位,設五種官職分別管理天、地、神、祗和物類,使各司其序,不相混亂。軍隊稱雲師;設立左右大監,以監察數以萬計的大小部落;親自主持對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禪之禮;立寶鼎,用蓍草推算曆法,預測未來的節氣朔望;任用風後、力牧、常先、大鴻等賢能之人治理國家;順應天地四時的輪回,遵循陰陽五行的變化,服從生死存亡的道理。
黃帝和妻子嫘祖身體力行,帶領百姓開墾田地,播種百穀草木,植桑養蠶,用德行教化天下,勤勞心力耳目,節用水火財物,使人民安居樂業。軒轅黃帝有土德之瑞,死的時候,大地都裂開了,人們把他安葬在橋山。黃帝生前,天下百姓都得其利;死後澤被萬代,百年之內餘威猶在,百年之外,人們還在遵從他的教導。
豢龍氏曰:
黃帝的有熊部落生活在姬水河流域,所以,黃帝姬姓,被稱為有熊氏;由於黃帝居住在軒轅之丘,因此又被稱為軒轅氏。在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則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
雖然至今仍有冥頑不化之輩,比照西方的考古學否認黃帝的存在;但是,黃帝作為中華文明的基石而存在是誰也抹殺不了的。在上古的三皇五帝中,黃帝是第一個在正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偉人。西漢#8226;司馬遷在其著作的《史記#8226;五帝本紀》中,把黃帝作為開篇之作。中國有文字記載的五千年悠久曆史也由此開端。
黃帝平定蚩尤的故事,是中國上古社會第一場驚天動地、鬼神助陣的戰爭。這場戰事與人類最初的使用石製、木製等原始武器的混戰不同,已經開始有了陣法、戰術和節製,並且開始使用新式的武器和工具。
據《龍魚河圖》一書中記載: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可見,當時的蚩尤的九黎氏族應該已經掌握了青銅武器製作和使用。
而《山海經#8226;大荒北經》中記載的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以及《誌林》一書中記載的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黃帝乃令風後法鬥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
這些描述表明:曾經作為炎帝屬臣的蚩尤,在長期的刀耕火種實踐中,不但會縱火彌漫煙霧。而且已經掌握了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遊牧氏族出身的黃帝氏族則不善於此,所以戰爭開始的時候,黃帝一方始終處於被動。但是,黃帝一方善於根據戰事變化,采取相應的辦法解決了自己麵臨的困境,如:發明指南車、製作戰鼓作為聯絡信號等等。
黃帝與炎帝、蚩尤等部落的衝突融合,以及對其它氏族的同化,奠定了中華民族形成的基礎。從此以後,曆代中國人都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黃帝成為無可爭議的中華民族始祖。蚩尤雖然戰敗被殺,但是仍被後人奉為兵主,也就是戰神,受到廣泛祭祀。今天,生活在貴州一帶的苗族,在他們傳唱的史詩中,依然認為蚩尤是自己的遠祖。
在後代子孫的心中,作為始祖的軒轅黃帝無所不能。因此把各個行業的發明創造、著作《黃帝內經》、修道成仙等等傳說故事,都附會在他的身上。
在陝西黃陵縣的橋山有黃帝陵,自春秋以後兩千七百多年來,赴黃帝陵祭祖者絡繹不絕。從秦文公(公元前756年)一直到清朝,曆代帝王祭陵昭祖的史錄有七十六次,立碑文三十餘方。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毛澤東主席親筆手書祭文,向軒轅黃帝宣誓: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主權。此物此誌,永矢勿諼。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監臨之,皇天後土
現在,每年清明時節,都有數萬華夏子孫前來拜祭。
青龍白虎玄武朱雀
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故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製宮闕殿閣取法焉。”。
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東西南北四宮,分別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一種龜形之神)為名。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
東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所以稱東宮為青龍或蒼龍;
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
北方七星鬥、牛、女、虛、危、室、壁,其形如龜,稱玄武。
於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成為鎮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惡、調陰陽。四神之中,青龍與白虎因為體相勇武,主要地被人們當作鎮邪的神靈,其形象多出現在宮闕、殿門、城門或墓葬建築及其器物上,在最後一種場合裏,龍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鎮懾邪魔,保衛墓主的靈魂安寧。
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四靈聖獸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雖然在歐美奇幻中很少出現,但是在中國和日本的神話傳說中,它們卻以尊貴無比的四聖獸身份出現。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征,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征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麵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裏,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話中的西方之神。形體似虎,白色,凶猛無比,因此成為尊貴的象征。同時白虎也象征著威武和軍隊,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例如古代軍隊裏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稱“朱鳥”,古代神話中的南南方之神。。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裏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玄武,也叫“真武”,俗稱“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傳古淨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遊,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經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飛升,威鎮北方,號玄武君。但宋朝忌諱玄字,因而改稱真武。玄武又相傳本身是北海一隻大龜,此龜曾經被當作柱子支撐整個蓬萊仙山,因其靈性深覺,曆經多年的聽道聞道,終於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寢多有馱碑之龜,正是以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稱北冥,聽到這個名字估計不少讀者又聯想起北冥歸海,還有金庸老先生筆下人物逍遙子的《北冥神功》。
“四神”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為劃分天區,製定曆法,提供了比較科學的參照。到了後來,隨著陰陽五行學說的流行,四神“鎮四方,避不祥”的守護神職能更為人們所重視,並被賦予了更高的神性。二十八宿也成了崇祀的對象。秦漢時期四神與春、夏、秋、冬四季,青、白、赤、黑四色相配,已被當時文獻如《淮南子》、《史記》等書所係統記載,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思想體係。
另外,漢代還流行八卦四靈紋銅鏡,上麵鑄有“四神”和“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等銘文,這也有宗教含義:即鏡中反映的是人的形象,靈魂附之,故以四神保護,避免邪魔侵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