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一年兩熟

字數:6782   加入書籤

A+A-




    “趙國公?”

    李豐滿眉頭一皺,那不就是長孫無忌了?廢太子的親娘舅,為何要與他過不去?

    一旁的王朝也麵露惑色,這是在搞毛啊,怎麽還把趙國公給扯出來了?

    新的貴族想要在長安立足確實不易,但是趙國公是什麽人物,這種事情他犯不著啊。

    而且趙國公素來都是個明白人,明知道安平候的真實身份,又怎麽可能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這不是在公然跟皇帝唱反調,閑著沒事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嗯,此事必有蹊蹺!

    “確定是趙國公府的人?咱們之前與他沒有什麽過節吧?”李豐滿再次向老富貴兒確認。

    老富貴兒肯定點頭,“朱宏彥老奴認得,他是趙國公側夫人娘家的一個表親,很得趙國公器重,整個匯通邸店都是由他在負責管理。”

    “過節嘛,應該是沒有,當年東宮與趙國公府關係親近,那趙宏彥每次見到老爺都很是恭敬,他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誰也沒有刻意為難過他。”

    李豐滿納悶,沒有過節,這無緣無故的那個朱宏彥是抽風兒了還是怎麽的,為毛要故意針對他們安平候府?

    “或許是因為前夜你們匆匆從匯通邸店運走的那三千五百萬貫財物。”王朝突然出聲插言:“三千五百萬貫可不是一筆數目,光是存在匯通邸店的租金,每日都不會下了三千貫,你們這般突然匆匆運走,也就相當於是斷了他們的財路,他們能高興才怪。”

    “況且,七大世家之所以會同時把需要交易的財物全都暫存到匯通邸店,這其中也未嚐沒有別的一些勾當在裏麵,不定,那取貨的契約都有陰陽之分。”

    這種事情以前也並不是沒有發生過,雖然不是在匯通邸店,但這次的交易額如此龐大,誰也不敢保證這其中會不會真有貓膩存在。

    如果真的有,那朱宏彥必難辭其咎,同時,他也必是收取了七大世家無盡的好處。

    現在,李豐滿突然釜底抽薪,將錢財全部提前取走,在損了匯通邸店的利益的同時,也相當於是斷了朱宏彥自己的財路。

    如此著想的話,眼前發生在安平候府封地的困局就有了很好的解釋。

    在場的除了根福不願動腦子外,李豐滿與老富貴兒都不是笨人,王朝的話雖然沒有明點透,他們還是從中品出了一些味兒來。

    或許,這就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你們,趙國公知不知道這件事情,這其中有沒有他的授意在裏麵?”李豐滿分別看了老富貴兒與王朝一眼,輕聲向他們詢問。

    二人同時搖頭,老富貴兒道:“不大可能,趙國公不是如此沒有度量的人。就算是他不知老爺的身份,可老爺是晉陽公主的救命恩人,也深得皇上器重,他不會這麽氣。”

    王朝道:“老管家得不錯,這種事情,還值不得長孫無忌記掛在心,多半是那朱宏彥自己在自做主張。否則的話,若是長孫無忌出手,定是一擊致命的淩厲手段,斷不會像現在這般,跟兒鬥氣一樣,無聊無趣。”

    以長孫無忌現在朝中的地位與權勢,想要整一下的二等縣候,哪裏會用得著這麽幼稚的手段,完全不符合他國舅爺的身份好不好?

    聽到二人的分析,李豐滿輕鬆了口氣。

    他剛到長安城,屁股都還沒有坐熱,實在是不太願意與長孫無忌這樣的ss有什麽齷齪。

    “你們,這件事情該怎麽解決?”李豐滿繼續向二人詢問:“總不能讓別人騎在咱們安平候府的脖子上作威作福吧?”

    “這事兒好辦!”王朝邪氣一笑,伸手活動了一下手腕,幽幽道:“今晚上我就帶人去一趟朱府,保證把那個朱宏彥打得他老娘都不認得他。”

    根福一聽有架要打,趴在長凳上連連點頭:“這個好,這個好,我也要去!”

    李豐滿扶額。

    這兩個暴力狂,怎麽什麽事情都想著要用暴力去解決,如果什麽事情都去打一架就能解決,這個世上還要法律做什麽?

    挨了揍,受了威脅,那個朱宏彥或許確實會退縮服軟,但彼此之間的仇恨能徹底化解嗎,那樣隻會更加地加劇仇恨與怨念。

    這不是李豐滿想要看到的,如果不能一巴掌把人給打死,那就不要輕易出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人報仇從早到晚,不管是君子還是人,隻要是自己的敵人,李豐滿都不想留下什麽後患。

    “根福,你給老子閉嘴!”老富貴兒忍不住又抽了根福一鞭子,屁股上的衣袖都裂開了,可根福還哪沒事兒人一樣地趴在那裏傻樂。

    “那朱宏彥就是一個人,打他一頓有用嗎?隻會引來他更為瘋狂的報複。”老富貴兒還是比較理智,直接就否定了王朝的暴力提議,“老爺,老奴覺得還是將此事報於趙國公知曉,由趙國公出麵調停最為妥貼。畢竟那朱宏彥是趙國公家的親戚,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趙國公的麵子不能不給。”

    “切!”王朝撇嘴:“長孫無忌是什麽身份,你以為隨便什麽人都能見得到他?老富貴兒,你該不會還以為自己仍是東宮的管事,不管到什麽地方都沒人敢攔著你吧?”

    屁大一點兒事兒就想要去請長孫無忌出麵,這可能嗎?人家是國公,是尚書左仆射,每忙得要死,平日裏哪有閑功夫去接見外客?

    “行了。”眼見著兩人就要掐起來,李豐滿不滿地抬手製止,“暫時還是不要去麻煩趙國公,如果連一個的朱宏彥都對付不了,那咱們安平候府以後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呆在長安城了。”

    沉吟了片刻,李豐滿道:“那些農戶既然不願留在封地,那就讓他們直接離開便好,沒有必要難為他們。至於佃農的缺口,不是西北今年大旱,近百萬人流離失所,甚至還有許多難民一路湧來,連長安城都聚集了不少嗎?”

    李豐滿看向老富貴兒,吩咐道:“先去招集一些難民回來,我想他們應該會願意有一個能吃能住的地方。”

    老富貴兒有些扭捏,“老爺明鑒,這個辦法老奴也曾想過。以前很多大戶人家都是這麽做的,趁著災年荒年收留勞力備用,效果顯著。”

    “可是今年不一樣,朝廷因為承德茶的幫助聚攏了大筆賑災的銀款用以救災,現在街頭的難民並不太缺吃喝,且大多都已準備返鄉,想要留下的恐怕並不多。”

    王朝點頭,隻要日子能過得去,沒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留在外地謀求生路。

    長安城雖然是國都,是整個大唐最繁華的地方,但卻也不是任誰都能留下得過得好的。那些災民之所以會想著往長安湧進,並不是他們想要徹底留在長安,而是長安是國都,是子腳下,大戶人家多,哪怕是討飯,活命的機會也大一些。

    “還有這回事兒?”

    李豐滿有些無語,他這算不算是自做自受,自己挖坑反而坑了自己?

    “那就分時雇傭好了。”李豐滿很快又想到了門路,“隻在農忙的時候雇傭些人來幫忙,現銀結算,隻要薪酬開得稍高一些,想來定會有很多人願意賺些外快。”

    這算什麽辦法?

    老富貴兒與王朝麵麵相覷,你農忙的時候別人也很忙好不好,不是自家的佃農,誰會有時間來幫你農耕收獲?

    老爺該不會是腦袋秀逗了吧,這麽不靠譜的主意也想得出來?

    “老爺,”老富貴兒忍不住勸道:“這怕是有些不妥吧,農忙的時候人力最是稀缺,到時怕就是出再高的酬勞,也不會有人來接受咱們的雇傭。”

    “實在不行的話,還是去買一些擅耕的奴仆回來吧,反正距離明年春耕還有幾個月的時間,老奴現在就開始讓人到集市上去找尋,總能買到幾個合適的把式。”

    買人耕地最是穩定,但代價卻是不菲,而且想要恰好買到擅長耕作的奴仆並沒有那麽容易,完全要看運氣。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老富貴兒也不願意去做這種完全撞大運的事情。

    李豐滿微微一笑,輕搖了搖頭,淡聲道:“你們以為我瘋了是不是,怎麽會想到在農忙的時候去找人來幫忙這樣的蠢主意?”

    老富貴兒與王朝連忙搖頭否認。

    “放心,我沒那麽蠢,這麽做自然有我的道理。”李豐滿道:“現在是十月初,雖然晚了些,但應該還來得及。老富貴兒,你這兩日就去招人,一千四百畝地,從即日起全部開始動土耕作,不種黍、粟,全都種上麥!”

    老富貴兒身子一冽,詫聲道:“現在就種?!”

    “對!現在就種,越快越好!”李豐滿肯定點頭。

    “老爺,不可啊!”老富貴兒泣聲勸阻。

    王朝也看瘋子一樣的眼神看向李豐滿,開什麽玩笑,馬上就是隆冬,這個時候耕種,怎麽可能種得活?這簡直就是在胡鬧嘛!

    “農務耕作,皆有時。春耕秋收,古來皆是如此,豈能輕易更改?”老富貴兒切聲勸道:“不按農時,不遵古訓,到時必定會顆粒無收,平白耗費無盡的人力物力,得不償失啊!”

    “老管家得不錯,還請老爺三思。”王朝也忍不住出聲勸,“老爺不懂耕種,最好還是不要隨意幹涉農務上的事務,依屬下看,這事還是全權交給老管家去處理比較妥當。”

    如果李豐滿不是他的東家,不是他的長期飯票兒,王朝想要暴揍他一頓的心思都有了,最恨這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公子哥了,淨特麽瞎胡鬧,農務上的事情也是能這亂來的?

    “對,對!”老富貴兒連連點頭,“老爺身子欠妥,就不要再操心封地的事情了,老奴自有辦法去解決,老爺放心交給老奴就是了。”

    老富貴兒也是怕了,連冬耕種的法子都能想得出來,若是讓老爺再繼續下去的話,一千四百畝耕地可就給玩廢了。

    李豐滿有點兒被氣樂了,兩個沒出見識的老頑固,看把他們給嚇的。

    冬麥罷了,很稀罕嗎?

    史書上早有記載,早在漢武帝時就已經有了種植冬麥的記載,為何現在都已經是唐朝了,老富貴兒與王朝這兩個年過半百的人卻還不知冬麥的存在?

    雖然這上時代的人似乎並不怎麽願意種植麥,在來長安的路上,李豐滿也沒有見到田間地頭有種植麥的痕跡,但即便是如此,這些人總也不至於連聽都沒有聽過吧?

    “你們兩個,可有耕作經驗?”李豐滿狐疑地打量著二人。

    老富貴兒驕傲道:“老奴家世家為農,幼年時老奴也曾學過耕作。”

    王朝道:“某亦是如此,十歲之前,也曾在土裏刨過食兒,亦是耕作。”

    李豐滿再次扶額,這就難怪了。

    一個幼年,一個十歲之前,兩個全是沒長開的屁孩兒,有個毛的耕作經驗。

    “你們兩個,”李豐滿抬手指了二人一下,歎道:“一會兒你們可以出去找個熟悉農務的人去打聽打聽,冬麥,古來有之,秋冬耕種,來年六月收割,現在耕種,正是時候。”

    老富貴兒與王朝同時有些心虛,難道老爺並不是信口胡謅,這世上真有冬日裏種植的農物?

    實話,他們倆個別看年紀一大把,但是這一輩子不是在逃難就是在打仗,好不容易安定下來之後,一個成了東宮的管事,一個成了皇帝的暗衛,除了時候的一些記憶,還真是從來都沒有真正從事過農耕。

    “還記得在涪川時我曾經過,哪怕是在關中之地,想要實現一年兩熟其實也並不是那麽困難。而這冬麥,就是一年兩熟的關鍵。”

    “一年兩熟?!”

    老富貴兒與王朝的身形同時一震,齊齊抬頭向李豐滿看來:“老爺不是在開玩笑,咱們這裏也能一年兩熟?”

    這可能嗎?

    一直以來,隻有在氣候溫潤的南方才有兩年三熟或是一年兩熟的盛況,關中之地氣候多變,四季溫差巨大,可從來都沒有聽過還能有一年兩熟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