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屏障

字數:6573   加入書籤

A+A-


    秋以來。京城的天韋便開始一日涼似,日。尚未那蕭瑟的秋意早已是籠蓋四野,席卷了皇城內外,街頭巷議間,人人都搖著頭直說這天氣邪乎,一麵還不停的將自己的手臉頸子縮進那厚厚的大棉襖中。

    榮國府的大觀園裏,也少了往昔的熱鬧,大冷天的那些主子丫鬟們誰個又高興出來喝風?一個個都躲在自家的屋裏,點著暖爐,喝著熱茶,人前說說話,閑了呆,慵懶的仿佛連時間都變得慢了許多。

    唯一的例外,就是賈芸。

    距離鐵網山秋獼之期,已經隻剩下了兩個月,扣除將來排練的功夫,留給他修改劇本的時間越的倉促起來,賈芸一邊回憶著前世裏僅僅曾看過一遍的這部新編曆史劇中的巔峰之作,一邊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將其中的唱段轉作對話,並增刪一些核心的段落。每一夜,他都幾乎需要工作到亥時甚至子時,相比起其他人掌燈即睡的悠閑,賈芸的辛苦和勤奮,讓伺候他起居的小紅和四兒感佩無比。

    “這二爺寫戲,竟是寫的魔怔了一般,莫非要嘔心瀝血不成?!”

    小紅不解的望著書房裏奮筆疾書的賈芸,低低的和四兒交談著,四兒也皺著眉頭說道;

    “誰說不是呢,昨兒夜裏我起來幫二爺添水,聽見他一個人在房裏又哭又笑的,還拍著桌子在哼唱著什麽,差點嚇得我不敢進去”小紅姐姐,你說二爺會不會衝了行麽客,遇了什麽神?要不就是得了迷斟!”

    小紅忙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又歪著頭想了片刻,說道:

    “不拘是什麽,咱們倆何不偷偷兒的幫二爺壓壓邪氣。你這會子就去外頭找一本《玉匣記》來,我們照著上麵的燒些紙錢送祟,說不定二爺就好了。”

    四兒點點頭,轉身便出門而去。半日方才拿了一冊回來小紅忙問為何去了這麽久,四兒笑道:

    “我剛剛兒的找到了這書,才想起咱們兩個。都是不識字的,又不好去問二爺,於是偷偷的央著蘅蕪院裏的鶯兒姐姐幫著念了。

    小紅也笑道:

    “難為你想得周到,不知這上麵寫的什麽?”

    四兒道:

    “說是衝了秋煞,要用黃紙絞成菊花的樣式燒了才能好。”

    小紅聽了,忙回屋裏翻箱到櫃的找了一圈,終於找到了一些蠟黃的薄紙,又用剪刀剪成一朵花的式樣,細細的燒了埋進土裏,這才覺得心中放下重負,誰料到屋裏的賈芸此時突然高高的叫了一聲:“好了”!驚得屋後水池邊的幾隻小雀兒撲棱棱飛起在空中小紅和四兒兩個更是驚疑不定,連忙慌慌張張的跑進書房,卻見賈芸抱著一大疊的稿紙,正興奮的四下踱步,滿臉兒上都是抑製不住的欣喜之色。

    “二爺

    小紅忙怯怯的招呼了一句,心想不會是自己一片好心,別反倒送祟不成,惹下了神明怪罪吧。賈芸自然不知道兩個小丫頭的心思,看見她們進來,忙跑過去揚著手中的稿紙說道:

    “好了好了,我這新劇本可總算是完成了!”

    小紅和四兒這才暗暗舒了一口氣,卻見賈芸突然好似想起了什麽,抬腳就往外走去,一邊走,一邊還高聲的囑咐道:

    “我去一趟蘅蕪院,你們午飯不用等我了。”

    說著,也不顧小紅在後頭說著什麽,披上一件大衣便自顧自的徑直往寶釵居住而來。

    蘅蕪院裏清冷依舊,一夜霜打,卻見滿地介皆是枯葉,人踩在上麵,輕輕的出一絲兒脆裂的聲音,都說“落葉不為塵,蒼苔有古意”眼前這景致雖則看著有些荒疏,卻更襯托著居室主人的隨和與高潔。

    寶釵的丫鬟婆子本就在小姐之中是最少的一個”又是一大清早的。都不知躲在了哪個角落裏偷懶,賈芸一路行來,竟沒有碰上一個守門通稟的,一直走到門口的回廊上,才聽得裏頭寶釵說話的聲音:

    你且試試這一件來看,我這些秋衣都是隔年做的,我又天生怠慢出門,所以穿的次數極少,你若不嫌棄的,隻要合身,拿去穿就是了。”

    賈芸好奇的探頭一看,卻是呆在了窗口。裏頭隔著一扇細紗的花棱窗,隻見湘雲脫成一件小小的秋香色褶子,露出兩截雪白一般的臂膀。腰裏還緊緊的紮了一條長穩五色宮絛,越把個俏麗豐滿的身形整個兒的凸顯了出來,自從賈芸穿越紅樓世界以來,除了五兒,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另外一個女子在自己眼前作出這般香豔的打扮來,更何況還是一個真正的絕色佳人。

    賈芸就這樣呆立著,連一絲兒大氣都不敢出。史湘雲的身邊,薛寶釵正舉著一件亮銀灰色的短毛大褂子在說話,湘雲早一把接過衣服跟著自己的身量不停比刮著,一麵又說道:

    “姐姐的好意,我豈能不知的,難道還會以為你看不起我不成?那可真真不算是人的了!”

    寶釵聽了,點點頭道:

    哦也知道你是明白人,才會不避嫌疑的把衣服尋出來,你若見氣了,咱們素日的情分便假了!”

    湘雲聞言,低頭默默的思忖了片刻,隨後難得的歎了一口氣,說道:

    “我若真有你這樣一個姐姐才是好的!”

    寶釵笑道:

    “咱們這樣的,便是親姊妹也不過如此了吧,又何必在乎什麽親疏遠近的?!你趕緊的試試這件褂子要緊,若是不合身,我讓鶯兒給改一改。”

    湘雲忙忙的答應一聲,將灰毛褂子穿在身上,正好合身,旁邊的鶯兒拍著手說道:

    “這褂子該給史姑娘穿的,一寸兒不短一寸兒不長,竟是奇了。”

    湘雲摩挲著大褂外頭那一層柔軟細密的灰鼠毛,輕輕的說道:

    “外頭人都以為咱們官宦人家,金山銀海的,吃飯穿衣再沒有一個節製的,豈不知誰家裏不是一兩一兩的銀子攢起來、花出去的,尤其咱們這樣的大家子,祖上留下那許多的規矩,一樣也不好刪減,一輩輩下來,人越來越多,花銷也越來越大,加上進項又比不得當日,這寅吃卯糧的日子其實難過。”

    賈芸在外頭聽得清楚,心中不由一陣酸楚。能讓這個心胸開闊,樂天豁達的少女做出此等渭歎,也正可知四大家族川兒。經腐爛到了怎樣的地步。“護官符”上說:“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足以見出鼎盛時期的金陵史家是何等的富貴驕人,別的不說,就看賈母史老太君的見識風度,就能遙想出當年史家的門風教養。

    可走到了湘雲和他的父輩上,漸漸就不那麽的風光了,尤其是這個,丫頭。從小沒了父母,寄養在叔伯家裏,本就是惹人口舌的,又不像林黛玉那樣,有一個祖母疼愛著,到是從小就受起苦來。原著中,曹雪芹曾借著寶釵和襲人的一段對話,表露出了她生活的艱辛一

    “在家裏一點兒做不了主,他們家嫌費用大,竟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兒的東西都由她們娘們兒動手”幾次到了賈府,和寶釵說話,“見沒人在跟前,她就說家裏累得慌,再問她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她就連眼圈兒都紅了,嘴裏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

    這樣的言行情景,誰能想到會生在一個堂堂公侯府邸的正經姐身上!所以書中寫她更有幾次明裏暗裏的提示寶玉,不要忘了經常在賈母麵前提起自己,好讓老太太派人來接她進園子裏住,因為,隻有在大觀園裏,在寶釵、黛玉、寶玉等人的身邊,湘雲才能真正的自由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和少女青春嬌憨的那可愛一麵來。

    果然,寶釵聽了湘雲的這番話,也觸動愁思,一時默然不語起來。她想起了之前張德輝欺侮他們孤兒寡母的事情,想起祖父傳下的這份家業這些年來的不斷衰敗,還有從金陵族中隱隱傳來的那些對薛婚不滿的風言風語,雖說靠了賈芸的出手,他們算是暫時保住了皇商的位置和族中的權力,可是,長此以往,自己這一支最後的結局又是誰能預料呢?!

    鶯兒見寶釵和湘雲,都突然顯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來,忙笑著寬慰道:

    “依我說,咱們很不用為史姑娘擔心的,聽翠縷和送她們來的老宋媽說,府裏已經給史姑娘定下了一門好親,日後鸞鳳和鳴,夫唱婦隨的,好日子正在後頭呢。”

    湘雲原本還在愣,這會子聽鶯兒突然說出這番話來,一張小臉兒早已羞得通紅,一改往日豪爽闊達之態,竟是倚著床牙子扭捏著身上的大褂,連頭都不願抬起來。寶釵何等聰明,一望而知這湘雲定是對這個,未來的夫婿頗有好感,否則斷不至於作出此等的小兒女形狀來,心中不由替她高興,又忽然想起自己的終身大事,想起紅樓戲院中那個決然而去的背影,一時間,又是神思飛揚,不可自抑起來。

    屋裏各人有著各人的心思,窗外的賈芸又何嚐不是如此。

    湘雲的婚事,也是《紅樓夢》原著中的一樁懸案,根據脂硯齋批語和另外一個“重要的批注者“畸劣叟”透露,湘雲的夫婿乃是那個曾在秦可卿的喪禮上神龍一現的王孫公子衛若蘭,在判詞中,曹雪芹稱之為“才貌仙郎”大約也是一個不弱於寶玉的貴族子弟,和湘雲確屬良配,若兩人當真能白俏老,地久天長,倒也算得是上佳的結局。

    可是在判詞的最後,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一段話“終究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顯示這衛若蘭很可能早早就因為某些原因而死去,湘雲則不得不麵臨著寡居落寞的悲傷生活,有如她自己詩中的“寒塘鶴影”一般,孤寂清冷,直到年華老去,青春不再……

    而賈芸更清楚的知道,很多後世紅學家所潛心研究認定的這個所謂的衛若蘭的死因,就是當朝皇帝和義忠親王老千歲這虎兄兩派的那場惡鬥!也就是說,兩個月之後的鐵網山圍獵,很有可能還牽涉著湘雲的結局。若是自己能夠成功的挽救這場危機,那是不是意味著湘雲就能夠和她的如意仙郎廝守一生,從此過上美滿的生活,不用再被局固在離恨天警幻仙姑的那冊薄命管中?!

    賈芸越想越遠,突然現,自己肩頭的使命又變得沉重了幾分。說到底,這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那許許多多的女子,隻不過是險惡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罷了,她們從一出生就不得不依附在某一個難以更改的派係陣營之中,隨著家族的沉浮,無奈的接受著或悲或喜的命運。大觀園雖然美麗,卻根本經受不住任何的風雨,一旦外頭的保護罩破碎,園中之人。那是一點兒抵抗的實力也沒有的,不過”

    賈芸慢慢兒的昂起了頭來。

    不過,自毛既然穿越而來,或許能夠,不,是應該,應該為這座園子和裏麵的這些人兒樹立起另外一層更加堅實和牢固的屏障來!

    想到此處,賈芸略打疊了一下自己的思緒,輕輕的敲了敲門,向著裏麵喊道:

    “寶姑娘在麽?”

    裏頭傳出一聲低低的驚呼,接著便是一陣忙亂的腳步之聲,過了半炷香的功夫,鶯兒才匆匆忙忙的跑來開了門,一邊還不停的抱怨著看門婆子的懶惰。

    “二爺來得早!”

    寶釵笑著迎了上來,後頭的湘雲則穿著剛剛兒的那件灰鼠皮的大褂,臉上依舊帶著一片紅撲撲的圓暈。

    “前幾日開社之日,寶姑娘曾說等我新劇完成之時,一定要先給你過目,今兒我總算是能來交稿了。”

    賈芸裝出什麽都不知道的神情,隻笑著說道,

    “況且正好史姑娘也在,兩位的詩才,我曾早已領教,著實是方家裏手,還望一並與我斧正啊。”

    湘雲和寶釵對視了一眼,雙雙露出了好奇和激動的神色,寶釵道:

    “芸二爺乃是寫戲文的宗師,就連皇帝也誇獎的,咱們女孩子家能看過幾本書,識得幾個字,哪裏當得起斧正二字,快別羞煞我們了。”

    湘雲也道:

    “安姐姐說的是,咱們能夠第一個拜讀大作,才稱得上是幸事呢。

    賈芸笑道:

    “不過我卻有一個主意。不知兩位能否答應?”

    “哦?願聞其詳。”

    寶釵湘雲忙同聲回答,賈芸道:

    “咱們這會子卻不用死讀默誦的法子,而是分了角色來吟誦,如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