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羽林武學(下)
字數:5374 加入書籤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燕歌一諾,日推薦、收藏過三百,加更一章,兄弟們鼎力支持!
……
興慶宮,勤政務本樓大殿,黃綠間雜的秋色從殿外隨著秋風溢了進來,皇帝頻頻微笑點頭,心情甚好。
微笑拱手,李岩奏道:“陛下,兒臣以為,羽林武學生應思想單純,唯一效忠父皇,故羽林武學不應設在帝都長安,而應選在有山有水,地形複雜的山穀內,既可模擬戰場,又可實行封閉式教學,結合實戰演練,假以時日,到了戰場,才能是支戰無不克的奇兵。否則,帝都長安繁華,酒肆胡姬貌美,難保不消磨掉武學生開疆擴土的英雄誌。”
“嗯,此言有理。”皇帝李隆基也知道軍隊應遠離城市駐紮,才能維持軍紀和戰鬥力,他偏頭想了一下,又道,“羽林武學應按照國子監設立司業、監丞、博士、助教等職。”
“陛下聖明,國之重器,豈可輕授於人?武學監應由陛下親領,在操訓演練中,武學生能獲得陛下的恩賞。在畢業典禮上,優異者能親自聆聽陛下的教誨,在沙場上他們必然是敢死輕生,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岩慷慨激昂,對皇帝一片忠心天日可表。
讓朝中大臣來掌管羽林武學,無論是誰,他的桃李遍及天下,日後成勢,我李岩豈不為人作嫁,讓皇帝掌管,他又忙不過來……
李岩與郭子儀、杜希望高大的身軀相比,矮了一頭,可他俯仰之間,迸發出義無反顧的萬丈豪情。
誰也不敢小瞧他是個翰林學士,剛剛投筆從戎的清俊少年。
國士無雙,皇帝也被他的豪情感染,大聲讚道:“好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就以這句詩詞為武學校訓。”
“陛下,羽林武學除了招收良家子弟,胡人青年外,還應留出一部分名額給熟識弓馬,勤奮上進的貧家子弟,畢竟戰場上需要的是敢死輕生之士。”李岩順勢提出了羽林武學的招生範圍,寒門出將相,這個道理古今都是。
李岩一心為國,見識不凡,皇帝一高興,當即應下。
郭子儀,杜希望心中震駭,不僅為年少的李岩設想得如此周到暗暗吃驚,皇帝竟然對他到了言聽計從地步。
看來是父子的天性使然,高力士陷入了沉思,岩哥兒提議讓皇帝親掌武學監,日後軍中將校俱是皇帝的學生,這是掌控大唐軍隊多好的一個法子,岩哥兒對皇帝是忠心耿耿,無人能及。
“聖人,岩哥兒等人微言輕,莫若在兵部挑一位官員負責武學的籌建。”高力士上前奏道。
這會兒李岩的嘴巴閉得緊緊的,擇人任事,那是皇帝的權力,自己也沒這個能力舉薦官位比自己高的人。
“兵部何人可以辦得此事?”皇帝李隆基傾身垂問。
高力士認真思索了一會兒,舉薦道:“兵部郎中裴光庭,是儒將之雄裴行儉的幼子,為人沉默寡言,不善交遊,而且他在兵部勤於職守,成績顯著,陛下你看呢?”
“遷兵部郎中裴光庭為兵部侍郎,兼職武學監司業;李岩為正六品武學博士,昭武校尉,統籌武學事宜,郭子儀,杜希望俱為正六品武學博士,昭武副尉。”皇帝當下傳了口諭。
我這是一日三遷,身兼數職,恩寵無比,幸好李岩見慣不驚,聽到皇帝又授自己官職,立刻叩首謝恩,與杜希望,郭子儀退出了勤政務本樓。
還未出得宮門,身後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轉頭一看,原來是高力士匆匆追來,將李岩喚到一邊,低聲叮囑道:“岩哥兒,皇帝適才傳下口諭,要你們盡快將大唐的西北、東北邊境製成沙盤,送入宮中。”
“一定盡快,謝過高將軍。日後羽林武學勢必要請將軍任職,傳授弓馬。”李岩畢恭畢敬,叉手為禮。
“又來拍為師的馬屁,你今天一日三遷,風頭甚勁,容易招人妒忌,要注意謙虛謹慎,出了宮,你一人立刻去裴光庭府上拜訪,將升職的消息提前告訴他,這樣處理好武學中上下級的關係,裴光庭既不是張黨,也不是源黨,但其父裴仁儉所率領、提拔、推薦的副將偏將不少,像程務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都是為世人公認的名將,經其父鑒識推薦而做到刺史、將軍的人也多達數十個,在大唐軍中有極廣的人脈……”高力士殷殷關切之意,溢於言表,竟像對待自家的子侄一般,反複叮嚀。
“李岩謝過恩師提點!”李岩眼圈兒紅紅,第一次稱呼高力士為恩師,真心實意地叉手為禮,心裏卻已把高力士的一番話默念了一遍,牢牢記在心裏,此中的關節可是千金也換不來的。
高力士欣慰地笑了:“去吧,岩哥兒,切記,在人前還是叫我高將軍。”
李岩抬起頭來時,眼角隱隱有淚光閃動,點了點頭,告辭轉身而去。
看著李岩的背影消失在宮門,高力士擦了擦眼角的淚,喟歎了一聲:“岩哥兒,這孩子總是這樣重情!待師待父,都是一樣的純孝。”
出了興慶門,郭子儀,杜希望迎了上來,郭子儀興高采烈拱手道:“李昭武,不如我們尋個酒肆,兄弟幾個喝杯酒,慶賀慶賀。”
杜希望眼中也是殷切感激之意,望著李岩。
抬頭看看天色,李岩估摸著也就是申正時分,離兵部下值還有半個時辰:“也別去什麽酒肆,那兒人多口雜,我府中的美酒佳肴齊備,我們兄弟邊喝酒邊聊聊武學的事。”
“幾乎忘了你家的山中仙釀,走!”杜希望和郭子儀同時叫了起來,隨即跟在李岩身後,翻身上馬,直往平康裏李學士府第而去。
進了府,李岩就聽見隔壁公主府的哀樂傳進耳裏,腦海中泛起永穆公主哀哀的麵容,得讓姐姐開心些,小妹騰空剛回府裏,將她拉到一旁,低聲地吩咐了幾句,李騰空麵露驚喜之色,點了點頭,雀躍一般往隔壁公主府報喜訊去了。
三人在中院的花廳坐下,奴仆奉上茶點,李岩吩咐他們:“趕緊的準備幾個下酒菜,開壇山中仙釀。”
李岩端起茶杯:“兄弟以茶代酒,先敬二位哥哥一杯!”
頭一偏,郭子儀揮手,不滿意嚷道:“那不行,我等兄弟,要喝就喝山中仙釀那樣的烈酒,清茶還是免了吧。”
淡淡地笑了笑,李岩望著偏廳外色彩豐富的庭院秋色,緩緩道:“庭院中春榮秋枯,一場繁華過後就是一片淒涼。郭大哥,杜大哥,你們別看我今日三遷,恩寵無比,就如花團錦簇的春景兒,難保沒有秋冬的蕭索枯寂,今日朝堂之上,權傾一時的中書令張說就因為不檢點,搶了聖人的風頭,被勒令回府閉門思過。”
伴君如伴虎,今夕不知明朝事,兩人也是粗中有細的人物,聽得李岩坦誠真切,心中瞿然一驚,端起茶杯,異口同聲道:“謹受教!”
一杯熱茶下肚,有了幾分君子之交的味道。李岩站起身來,眸子明亮,透過打開的交窗,望著一碧如洗的藍天,有隻雄鷹在天際翱翔。
“李岩之誌,不在日日勾心鬥角,為權位在朝堂爭寵,咱們兄弟也不玩虛的,出塞擊胡,如那隻雄鷹一般展翅翱翔,長空萬裏。”
想那皇帝李隆基在開元後期,年老怠政,不惜國力,開疆擴土,邊將貪功,胡亂殺胡邀功,逐步升遷上來,大唐的軍權由邊塞的胡將掌握,才釀成了安史之亂。
曆史上,把持相位十九年的父親李林甫,仍然沒脫了兔死狗烹的下場。
或許,我能通過改造這朱雀大街,轉變朝中當權者理政安民的思路!或許,我能通過這羽林武學,壓製邊塞胡將,延續大唐輝煌的盛世。
也給自己這個穿越者找一條自保之路。
一個月來,李岩在軍營中與羽林騎摸爬滾打,身先士卒,從不叫苦喊累,已贏得了郭、李二人的尊敬,更何況他提議的軍姿隊列,三操兩講的訓練方式。
李岩親率的五百羽林騎已有幾分脫胎換骨的味道。
即是皇義子,李岩又身兼文武要職,識見更是遠超杜,郭二人,他們相互看了一眼,拱手道:“願隨李昭武驥尾,出塞擊胡,開疆擴土。”
瞧著日後這兩位中唐名將,李岩虛榮心作祟,他們說的話自個兒愛聽。
酒菜上來,三人卻沒有多少鬧酒的興致,細細籌劃起武學的事宜。
“我們辦這武學,以實戰演練為主,不能像聖人所說,成為一群紙上談兵的趙括。”杜希望善於思索總結,道出羽林武學辦學方向。
“武學可以請百戰餘生的老將作博士,也可奏請聖人,將立有戰功的傷殘邊軍,作為教官給武學生傳授戰場廝殺的經驗。”郭子儀淺淺抿了一口酒,提議道。
三個臭皮匠,還頂不了一個諸葛亮,何況那兩位是中唐名將,李岩又多了一千多年的見識。
“武學設在山穀中,不止是訓練武學生的智略勇力,還應從軍器監調來工匠,研製改良兵器,訓練新的戰法。”李岩夾了片玻璃般的豬耳,細細嚼道。
說到這個,郭子儀和杜希望隻有聽的份兒。
“今晚我還得去跟兵部侍郎裴光庭府上,與他商議一番,明日常朝,由他提出設立羽林武學一事比較好,幹了這杯酒,哥幾個該忙啥忙啥,日後把武學生一個個練成了軍校,哥幾個封王拜節那還不是件平常事。”李岩豪氣四溢,與郭杜二人碰杯後,仰脖一口而盡。
淺飲慢酌,不知不覺間,李岩量淺,有了七八分的醉意,待會可還要去裴府。
……
一日三遷,看似恩寵,可寵臣能有幾個善終,權奸的故事還長著呢,弱弱地問一句,兄弟,你投推薦票,收藏本書了嗎?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