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東華針織廠

字數:3906   加入書籤

A+A-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第五章東華針織廠

    進入七月份的天氣愈顯悶熱,最高32度的氣溫,讓人在日光下曬上幾分鍾就會有種頭昏眼花的感覺。

    臨海工業學院二號樓一層的大階梯教室裏,孫秉雲一個人坐在最後排靠右的角落裏,一手托腮,眉頭微皺的看著排桌上放著的一遝白紙愣神。

    兩天前身為市長的老頭子專門又往一建家屬小區跑了一趟,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催他趕緊回校上課。這年頭工業學院並沒有實行學分製,校方在管理上還是比較嚴格的,孫秉雲身份特殊,但一個月不到校上課商院的領導還是把狀告到了孫向南的麵前。迫於無奈,孫秉雲不得不放棄悠閑滋潤的逃課生活,正式回到學校上課。幸好的是,他的前身本就是個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人物,再加上本身並不住校,故而在校內基本沒什麽朋友。回來的這兩天裏,孫秉雲不管是上專業課還是上大課,都會找個角落安身,每次押著上課的鈴聲進門,下課的鈴聲一響就背包走人,他不去理會別人,別人也不來搭理他,倒也樂得個清靜。

    今天是周二,廣告專業沒有專業課,隻有一堂“鄧論”,是商院廣告、國貿以及會計三個專業同上的大課,課時是兩節,中間沒有課間休息。在臨海工院,廣告和會計都是小專業,隻有一個班,前者生員28,後者30,反倒是國貿專業學生多一些,雖然也隻有一個班,但卻有將近60號人。不過即便如此,偌大的一號階梯教室裏,也隻零零散散占用了一半的座次——畢竟是大課,老師不點名,逃課的學生就多,從剛上課那會開始,孫秉雲就有些後悔,早知道如此今天下午這堂課他也不來了。

    自從拿下了解放大街與建華路街道兩側的燈箱廣告牌經營權之後,鼎新廣告公司的運作就算是步入了正規,但從根本上來說,它仍舊是一家“皮包”公司,真正屬於公司自有的資產幾乎連一分錢都沒有。

    公司首先拿下的三處樓頂大型廣告牌,是臨海建業集團行政主樓上的那三塊,這三塊廣告牌在一分錢沒花的情況下拿下來,隨後就抵押給了工行解放大街分行,獲得近十二萬元的貸款,這筆貸款也就成了公司最基本的運作資金。

    隨後,就在拿下建華路與解放大街街道燈箱廣告牌的經營權之後,在廖萌萌的牽頭下,建業集團行政主樓上的三塊廣告牌就被西華縣十三屯村政府以每半七萬元的價格拿下了一年的使用權,用來為十三屯做形象廣告宣傳。因為是真正的“關係戶”,盡管建業集團樓頂上的廣告牌還沒有真正的立起來,十三屯村政府便已經把一年的廣告占用款撥過來了,其中扣除支付給廖萌萌的三萬聯係費用之外,在象征性的撥付給建業集團一萬元占用費,鼎新廣告公司的賬麵上才算是有了一部分資金。但因為那三塊廣告牌已經抵押給了銀行,現在貸款還沒有換上,故而公司的資產還是實際上的負值。

    再者,直到目前為止,公司還沒有一個正式的辦公地點,當初在市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的時候,公司駐地一項填寫的是解放大街魚柳巷43號,但事實上,這個地方是林孜秀原來家庭住址,如今房子都被她那個不知所蹤的老公賣掉了,公司的辦公地點自然不能安排在那裏。而要想在正式的辦公樓裏租下一個辦公間,需要投入的費用又是一個負擔,故而這件事到現在還擱置著。

    至於在公司員工方麵,那更是一副慘不忍睹的局麵,公司從總經理到副總經理再到業務主管、財務經理等等等等的一切職務,都是林孜秀一個人擔著,至於說廣告文案與設計專員,則是由孫秉雲臨時充任的。

    公司的業務如今並不需要誰去操心,現在歸入日程的基礎廣告牌項目上,都已經有了廣告商家,這裏麵就包括建業集團樓頂的廣告牌以及外環兩處街道上的燈柱掛牌。前者是安排的十三屯村形象宣傳廣告,內容很簡單,就是兩句標語以及幾幅村政府提供的圖片,公司要做的事情,僅僅是把這些東西拚湊在一起,用噴繪布往鋼架上一罩就完事了。至於後者就更簡單了,範匡澤會來事,雖然現在市裏用不用他們車廠的車還沒確定,當他已經向林孜秀做了承諾,至少二十萬的廣告費是肯定會給的,同時呢,燈柱掛牌的廣告也不用鼎新去操心,他們自己有專人設計。

    現在真正讓孫秉雲操心的,是解放大街以及建華路上兩側的那些燈箱廣告牌,這270多塊燈箱廣告牌中,現在有60塊被東華針織廠拿走了,因為中間有劉濤這層關係,對方給出的價碼也很不錯,廣告安排一個月,每塊費用三千,總和下來就是18萬。但是,東華針織廠的廠長薑國才並不是那麽好對付的人,他做這個廣告可能一方麵是真的準備為廠裏的新產品做些宣傳,另一方麵可能也是不好駁了劉濤的麵子。總的來說,他在對待這筆業務的態度上要正規的多,按照他的說法,這筆廣告可以交給鼎新來做,廣告費也可以在協議簽訂之後按先期全額的方式提前支付,但是,在這份協議簽署之前,鼎新必須把平麵廣告的策劃文案以及初步的效果圖拿給他看,而且必須保證讓他滿意才成。

    說到薑國才,這人倒也是臨海市有頭有臉的人物,他是真正從基層爬上來的人才。過去,東華針織廠還是市輕工局下屬的一家集體企業,因經營不善,企業常年虧損,85年的時候,東華針織廠從輕工局名下剝離,歸為東華鎮的鄉鎮企業,薑國才出任廠長。

    在孫秉雲的印象裏,薑國才這個人很聰明,他出任東華針織廠廠長之後,就把眼睛緊緊盯在了國內流行的服飾行業上,因為沒有屬於自己的優勢品牌,他就選了一條捷徑。喇叭褲流行的時候,他就讓廠裏轉產喇叭褲;腳蹬褲流行的時候,他就讓轉產腳蹬褲;看到文化衫出現流行的趨勢,他的廠裏又開始大量出產各式各樣的文化衫。這種沒有長期性、純粹跟風式的經營策略,倒也讓東華針織廠的經營出現了轉機,因為沒有品牌優勢,東華這幾年都是打得價格戰,他們出產的東西沒別的優勢,就是兩個字“便宜”,也正因為如此,薑國才才會被人戲稱為“薑地攤”,那意思就是說他們廠裏出來的都是地攤貨。

    在孫秉雲前世的時候,東華針織廠在九二、九三年有一次轉型,那時候正值超短裙在國內服裝行業“肆虐”,作為較為開放的沿海城市,臨海自然也受到了“迷你潮流”的衝擊。大街上一走,年輕的大姑娘、小媳婦們也不管自己腿型如何,全都紛紛的穿上超短裙,裸露著兩條白慘慘的大腿。

    就在這個時候,東華也轉產了一陣子超短裙、短褲,不過因為廠裏經營狀況的好轉,再加上本身心思的活泛,薑國才在九三年夏初的時候,突然將經營主方向轉向了襪業,而且是銷售麵相對狹窄的女式長襪一麵。他斥資八百萬,從意大利引進了四條生產線,準備引領東華追趕潮流,全麵轉向絲襪產業,或許在他看來,超短裙的盛行肯定要伴隨著絲襪行業的快速發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薑國才的思路並沒有錯,但是他高估了國人對服飾流行元素的接納程度。“迷你潮流”在九二年夏末出現,九三年夏初趨向流行,但沒過多久,這種過分暴露女性肢體的服飾文化,就遭到了國內媒體的狠批,大部分單位、高校甚至明文規定不許穿著類似“迷你”、“超短”的裙裝。就這樣,一股對審美的追求潮流敗退在社會公德麵前,同時,也給剛剛出現經營轉機的東華針織廠帶來了致命的一擊。

    前世,東華針織廠是在九四年年初被鄰省一家服裝廠並購的,包括那四條八百萬元引進來的絲襪生產線,整個廠的資產也隻折賣了四五百萬的樣子。而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東華被並購的三個月之後,義烏夢娜襪業正式掛牌成立,又隔不到一年,上海浪莎襪業成立,而這兩家國內的襪業巨頭在最初的起步上顯然要落後於東華,但他們卻在不長的時間內便走向了鼎盛。

    對前世東華的決策與衰敗,孫秉雲沒有興趣去回憶,當然,他更沒有興趣在關鍵的時候拉薑國才一把,他現在考慮的兩件事:第一,怎麽將東華涉款18萬的絲襪產品廣告設計文案對付過去,第二,坐等東華經營陷入困境,到時候看能不能把這家企業拿下。

    要想聚斂財富,僅僅依靠鼎新廣告這個在起步階段就不太幹淨的公司顯然是不成的,孫秉雲從一開始就在尋找下一步落腳的方向,而從目前臨海市的具體情況來看,走向實業方麵走出第一步,東華針織廠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