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未來的創業
字數:4327 加入書籤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官員的子弟很少有繼續涉足仕途的,不為別的,就因為他們頂不住父輩頭上那圈光環的壓力,同時呢,一個高官成長之路上,總免不了結下諸多的仇怨,花無百日紅,誰都不希望自己當年結下的仇怨最終著落到子女的身上。
隻不過相對於那些高高在上、派係分明的官員來說,臨海市雖然也有相當多的權力紛爭,但彼此間的矛盾卻還不至於過分激化,故而廖新民、劉思海還都打算讓自己的兒子進仕途爭取一番作為。
孫秉雲對市團委裏麵的一些情況也算是有些了解,正如老頭子說的,臨海市團委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現任團委書記蔡廷,是去年的全國優秀團工作者榮譽獲得者,人很能幹,酒場上可謂是難逢對手。團委副書記楚曉彤是位女同誌,容貌清秀、性情潑辣,最重要的是,她老頭子是臨海化工的老總楚一峰,交際麵廣的很,臨海市響應國家號召搞得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學,就是楚一峰個人捐資辦起來的,當時學校建成典禮上,楚曉彤出盡了風頭。至於說方靜和陳思臚,這兩個人的來頭孫秉雲還不清楚,不過可以想見,他們作為團委裏的老人,即便是單純的論資排輩,也要比劉濤靠前的多。
團委是個升遷速度相對來說比較快的地方,可作為團工作者,如果三十四五歲之前沒能爬上去,那再想起身就很困難了。劉濤比孫秉雲大一歲,今年二十二,大學畢業之後,他也就二十四了,那時候他再進團委一步步向上爬,即便前麵沒有擋路的,時間上也卡得比較緊,更何況現在團委裏的情況很不樂觀,他所要麵對的擋路者著實不少。
孫秉雲聽老頭子說了這番話,或多或少的也就琢磨過味來了。很明顯,這背後又有一樁交易。
劉濤也好,廖萌萌也罷,他們要想在仕途上獲得比較快的升遷速度,除了從基層做起之外還有另一個路子,那就是進入國企或者是市屬的集體企業玩一手跳轉。走企業黨委的路線,朝市團委係統裏跳,這樣的先例有很多,比如說現任團委書記蔡廷,他當年就是市棉紡廠的黨委副書記,兩年前跳入市團委擔任團委副書記,隨後不久轉正。
這條路子要走的話,的確可以算的是一個捷徑,但話說回來,其中的風險也很大,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必須做出足以令人歎服的成績,如果沒有成績,那什麽都是白饒,背景關係再硬也不行。
“爸,你的意思是將來讓劉濤進咱們創業?”心裏想到一些可能性,孫秉雲試探著問道。
孫向南沒有直接回答,他的目光停留在電視機屏幕上,此刻,新聞裏正在播報的新聞,是一則關於分稅製大討論的,其中具體講的內容,孫秉雲這兩天也在關注,那就是中央國稅與地方稅收分家的分稅製問題。
在孫秉雲前世的記憶中,分稅製的實施是在九四年,當時他並沒有關注這方麵的問題,畢竟一個無權無勢的小市民,根本不會去考慮臨海市的稅務局怎麽一夜之間就變成兩家了。
而在重生之後,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時間裏,他開始著重關注國家大政方針的走向,同時聯係事實,從根源為這些政策的實施尋找緣由。
就在這段時間裏,他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問題。
首先是國家對糧價放開,短時間內導致物價飛漲,同時呢,北朝出現十幾年來罕見的災情,糧食大範圍歉收,中朝邊境走私猖獗,屢禁不止。國內各地湧現出一大批糧食加工企業,什麽精米、麵條之類的粗加工投入陡然增大。
針對這件事,孫秉雲專門查了一資料,最終弄明白了其中的關聯,毫無疑問,這年頭做麵條搞出口都能實現暴富。
其次,就是在國家緊縮銀根的情況下,財政部向各省財政廳求援的事,從這種近乎矛盾的現象中,孫秉雲察覺到國家財政赤字激增,財政上“弱中央,強地方”局麵的形成,已經對國家的宏觀調控造成了障礙。國內現在通脹壓力持續增大,連國債的發行都很困難,麵對糧價持續攀升的局麵,國家數度出台政策卻始終未能實現平定物價的效果。
現在,剛剛經過重新組建的國務院,拋出了分稅製,要在財政上全麵確立中央的主導地位,但從目前頗具爭議的輿論環境來看,這裏麵存在困難很大。
聯係前世的所知,孫秉雲很清楚下一步會發生什麽,想來用不了多久,“抓一批人,殺一批人”的反腐敗鬥爭就要轟轟烈烈的展開了,旨在保證稅收工作中中央財政占大頭的分稅製也勢必會得到全麵推行,原本相對獨立的人行係統,也將被納入國務院的監管體係......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一個強勢的中央即將出現,那麽隨之而來的還會有什麽?
重點的稅收項目都被國稅抓走,地方財政一改之前寬裕自如的局麵,捉襟見肘的生活顯然不能讓地方政府滿意,大家都需要尋找新的財富增長點,而這個財富增長點又在什麽地方?
一個糾纏了孫秉雲前世半生的答案呼之欲出。
“劉濤將來是不是會進創業,現在還不好說,”孫向南沉了沉,說道,“不過現在趙誌軍的意思,是財政局也不算富裕,景河項目不僅拖著天利公司,還拖著財政局原本就不太充裕的一筆資金。原本,馬胖子是打算把這個項目吃下來的,但是市裏有市裏的考慮,財政局也有財政局的利益,所以這件事就一直拖著。現在既然有了創業公司,而且從目前的情況看,創業雖然沒有自己的項目,但是卻有幾百萬的閑散資金。所以,趙誌軍是希望創業能夠首先調動這一筆資金,緩解天利公司緊繃著的資金鏈,如果可行的話,劉濤和廖萌萌將來或許就會選擇創業作為畢業後積攢經驗的起步點。”
孫秉雲噓口氣,腦子裏將老頭子剛剛所說的這些,與自己這段時間關注的焦點新聞結合在一起,最終攏出了一個大致的脈絡。
老頭子口中所說的景河項目,就是市裏天利房產開發的一個別墅式住宅區項目,這個項目當初是由市財政局牽頭搞出來的,而天利房產也是市財政的下屬企業。景河項目最初的投入預算是三千萬,其中財政局與市裏幾個部門共同出資一千七百萬,剩下的一千三百萬通過銀行貸款獲取。但是就在項目確立之後,土地出讓金也繳納完畢的時候,承貸的建設銀行突然出了問題,一千三百萬的貸款項目被省行砍掉,由此,景河項目成了一個爛攤子,天利房產的資金鏈也不能用緊繃來形容,而是完全斷裂了。
現如今,老頭子和市裏準備把創業立起來,吃掉天利房產運營的景河項目,顯然是既兼顧各方利益,又能甩包袱的一步妙棋。
現在,受國內銀根緊縮政策影響,房地產市場一片慘淡愁雲,從表麵上看,這個行當似乎沒有什麽前途,誰進誰賠錢,可問題在於,分稅製一出,國家財政狀況緩解,通脹壓力減輕之後,地產行業勢必會出現井噴式的發展行情,同時,再加上未來地產行業將成為地方財政創收的最大支柱,其發展必然出現突飛猛進的結果。
前世的時候,孫秉雲從參加工作就致力於買房,為此,他省吃儉用了半輩子,可臨到最後他才發現,自己那點工資雖然增長的很快,可終究還是趕不上房價的攀升,而且差距越拉越大。從最初一個月工資可以買一平,發展到隻能買半平,再到後來就是兩個月工資買半平了。
“那,創業股份整改之後,我們可以從中占到幾成股份?”王娟從剛才就一直在保持沉默,直到這個時候才開口問了一句。
“不會超過百分之二十。”孫向南想了想,直接回答道。
“那將來如果,我是說如果,”王娟思量著又追問了一句,“如果市裏、財政局有心減持股份的話,我們是不是有優先增持股份的權利?”
這次孫向南又看了他一眼,目光中除了少許的詫異之外,倒是多了幾許欣賞。
“這一點,你可以到時候跟市裏提出來,畢竟這階段的工作都是你們在做,類似這種並不過分的要求,也可以以備忘的形式記錄下來。”孫向南最終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複。
“聽說你這學期又掛了幾科?”見王娟點頭不再說話,孫向南扭過頭,對孫秉雲說道。
“啊,是,開學以後有補考,我會盡力考過去的。”孫秉雲心裏想著王娟提出的這個“如果”,腦筋已經轉到了國家那份嚴謹行政單位辦企業的規定上,故而回答的時候有些心不在焉。
“假期好好溫習一下,雖然說學校的課程對將來進入社會之後的作用並不大,但多掌握一些知識總是好的。”孫向南歎口氣說道——這是他第一次在孫秉雲的學業上表現出寬容的姿態。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