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碧流觀來人
字數:4918 加入書籤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清晨,雲蒙山,仙壺峰。
正是朝陽初起,霧靄叢生的時,忽有一道青光破空而起,在一堆雲霧遮蔽下,迅速之極的飛離了雲蒙山,而若是有人能看清這青光路數,便會驚奇的發現,這一道青光,卻是一個身長數十米的青色小船,隻是上麵無帆無槳,隻有一身的符咒流轉,光彩耀人。
“師兄,咱們碧流觀什麽時候和那些扶桑人搭上關係了,不就是死了幾個人嘛,何必還非得讓咱們去找他們?”青色小船中一個清脆的聲音傳來,語氣卻顯得沉悶,抱怨道:“他們那一夥人不自己到咱們碧流觀來說,還要咱們去親自問,這弄得好像是咱們碧流觀求他們似的,哪來那麽大的架子!”
青色小船大小自如,自從出了雲蒙山後,便一路符光流轉,漸漸縮成不足十米之長,更顯得小巧精致,可遁光之速,卻越發迅速,連著那上麵的諸般符咒起動,雖不能再帶起雲霧相遮蔽,卻自有其他法術,也使得這小船不為常人所見。
這青色小船內一共坐著三人,包含老、中、青之色,卻都是一身道士打扮,俱是衣袖翩翩,氣度非凡,而先前說話的,便是那年青道士。
聽了這年青道士之言,那顯得年紀最長的道士微微一笑,撫須道:“清鬆,你的《青玉藏神訣》想練到第三層,可不是一意苦修就能達成的,你閉關都大半年了,怎麽還沒想通這個道理,這次掌教讓你來,就是想讓你多見多識,以期能有觸類旁通之效,你又何必再發這些勞騷!”
清鬆道士聞言不由撇了撇嘴,小聲嘀咕道:“我閉關這些日子,覺著馬上就能突破,就差那臨門小半步罷了,指不定再過兩天就明白過來了呢,再者說,我可沒聽說有誰是看了那些扶桑人的法術能悟性大發,道行精進的!”
“胡說,天下道法,本就是殊途而同歸,咱們要見的人,雖然隻是那真言寺的旁支之流,可其中陰陽式魂法術,卻也有獨到之處,怎麽就不堪入你之目了?再者說……”年老的道士微微一笑,輕斥了這個小師弟一通,看著他愛聽不聽,一臉不以為然的樣子,便又笑道:“從你《青玉藏神訣》第二層圓滿到如今,這其中過了多少時日,而這些日子裏,你什麽時候不是隻差那臨門半腳,可這快一年了,也沒見你能真跨過去,這等感覺,哪能作數!”
清鬆道士被人揭了老底,不由臉上一紅,抬眼看了看一旁始終未曾說話的中年道士,見他還是一幅天塌不驚,神遊物外的樣子,雖不知道他有沒有聽見二人的話,卻也不想再就著這個話題再說下去,連忙改口問道:
“師兄,那夥真言寺的扶桑人來,到底是要幹什麽?怎麽來的隻是修為如此低微之人?我先前聽清木說,是一夥人領了咱們的符詔,卻還在雲蒙山裏被人殺了,連清楊師兄前去相救都沒趕得及,被人一把火燒得形神俱滅,半點消息也沒能留下,不過那夥扶桑人來咱們雲蒙山來又是幹什麽,真的就是為他們那個法器嗎?”
年老道士撫須道:“嗯,事情倒就是這麽個事,據那夥真言寺的扶桑人說,確是有人偷了他們一個叫作的“大智慧珠”的東西,然後一路亂逃,最後不知怎麽回事,竟逃到咱們雲蒙山裏,而他們也知道一些規矩,因知道偷東西的也是華人,便怕咱們這山中哪位道友見狀,順手將他們給滅了,便來求了一道符詔,想著便是追逐過程中不小心惹上了哪個散修,也能憑著這個擋上一擋,也好追回那樣東西,誰知道卻遇見這這種事,不僅那些扶桑人死得幹幹淨淨,連咱們那塊符詔也讓人給毀了,便是師兄用那碧流鏡,也照不出半點端倪,這卻是掃了咱們碧流觀的麵子!”
清鬆點了點頭,顯然對此事也是聽說過,緊接著皺眉道:“那些入山追究之人,不過是些凡夫俗子,不過,我聽清木說,那夥扶桑人拿的是當年師祖送出去的玉符,而那真言寺的來曆也不是隻在世俗稱霸,也有幾分神通可言,當年得了這玉符,便是因為助了祖師一次。可怎麽來人都是這樣的手段,遇了事,連幾個回合也撐不下來?”
年老道士微笑道:“這個卻是扶桑人中的事,臨行前掌教也大致與我說了,此次來的人,是那真言寺下的分支家族,而當年那位救過咱們祖師的大和尚,便是這一支家族的人,而那枚叫作什麽“大智慧珠”的東西,便是那位大師從寺中帶給他們家族不多的幾樣法寶之一!不過,對於這種家族類的存在,盛衰之變,本就平常,自從那位大師死了之後,這個家族幾經變故、江河日下,百十年來,早已從那真言寺的大分支淪為遠分支,而與那真言寺關係漸遠後,這個家族中更是再沒有一個能結成元神的高手,幾經變化,這個家族倒是在世俗中建了不小的勢力,於修道界而言,卻是漸漸邊緣化,是以來人反倒是以凡人居多!”
清鬆本就是個聰明孩子,又雜七雜八的聽了一些此事的傳聞,此時再聽這位師兄細細一講背景,卻也就將此事明白的差不多了。
一百五十多年前,當代碧流觀掌教守真子的師叔祖,渡天劫而受了重傷,其後更有一堆等著撿便宜的魔門對頭來襲,整個碧流觀都擋之不住,無奈之下,這位老祖師隻好倉惶逃難,而逃難中,重傷複發的老祖師,便遇見了一個東洋的大和尚。
這個和尚雖然修為一般,可所修大法卻實再別有玄機,遮蔽天機之能獨辟蹊徑,一經發動,那一幹魔門對頭都是遍尋不見,隻能恨恨而歸,助這位祖師逃過一劫,而當這位祖師逃出大難,而言及報答的時候,這個和尚也不推脫,知道這位祖師修為著實到了高深莫測的地步,便為自己師門要了一枚碧流玉符,要日後門中有難時,渡過天劫的祖師或其後人能在力所能及之時給予幫助——這個要求,而這種請求,自然沒有據絕的道理。
一晃一百五十餘年,當這枚玉符再一次來到碧流觀麵前時,那位祖師,據說早已到了仙界,成了碧流觀創派以來第六位脫劫飛升之人,而那個大和尚,也早已身死神消,不複存活之能。
當然,令人驚訝的,還有這枚玉符,它也最終沒能成為那個大和尚師門真言寺的傳承之物,而是作為一個分支家族中不甚顯眼的存在,一代代傳到現在,直到有人再一次踏足華夏大地時,這個家族才猛然想起,還有這麽一樣東西。
大體弄明白了事情之後,碧流觀當代掌門守真子也極其重視,雖然,對於這個玉符最終隻被那個大師的後人,換回一樣不知所謂的法寶而歎息,可看著那個尋到山門上來的主事青年煉氣二層不到的修為,卻也沒什麽好說的,隻是當即拍板,碧流觀出人出力,必將這樣法寶完好送回。
然後,碧流觀內最大的目瞪口呆出現了——那個主事的白臉青年,不僅不同意說出那樣法寶的氣息外形,甚至於,打死也不願碧流觀的人出手捉人,明明白白的表示,碧流觀隻要和這雲蒙山裏的各個山大王說一聲,別讓其他人都跟著摻合就行了。
守真子很無奈,雖然從那個白臉青年的臉上清楚的看著“防備”兩個字,可卻終究也不好意思明說我們看不上你寶貝的那點東西,你那點心思完全是小人之心度我君子之腹,隻好給了他們一個符詔,讓碧流觀裏的幾個弟子跟著他們,看著他們自己取回法寶。
不得不說,雲蒙山中的風氣還是很好的,在唐一方一路逃跑中,倒真路過幾個散修修行之處,還引來了其中一位熱心腸的修士,不過這個修士本著做好事不留名的原則,讓過了一路飛奔的唐一方,然後戲弄了兩下追殺中的扶桑人,最後怡然現出身形,正氣十足的說上兩句話之後,看著那個白臉青年拿出來的符詔,又怡然離去。
而這件事情,使得白臉青年與碧流觀的眾人都放鬆了警惕,所以,當杜宇先從隱藏中半句廢話不說,揮刀便將那些扶桑殺了個幹幹淨淨之後,一直在遠方用著定光術,有一搭沒一搭各自閑聊的碧流觀眾人這才覺察不好,飛遁而至,卻隻能看著一地焦土。
深感無奈的碧流觀眾人回到觀中,卻發現對手手腳幹淨得不像話,半點線索也沒留給他們,心中微怒之餘,卻也著實沒有為此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打算,隻是照著舊時的記憶,派個弟子到了扶桑的真言寺,將此事盡數相告。
真言寺的人對此倒似頗為重視,知道在神通方麵碧流觀都沒找出蛛絲馬跡,那他們多半也是白扯,便又動用一堆世俗中的力量紛紛投入此事,一邊派了個能說會道,又知道雙方底細的和尚,要求碧流觀出手,將此事了結。
守真子若是臉皮厚一點,自然可以用那個拿著玉符的白臉青年來擋差,隻推說那白臉青年讓辦的事情已然辦完,他出麵報個喪,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那自然就沒有後來事端;不過,很可惜,守真子顯然沒有煉成這樣的臉皮,被那個口燦蓮花的大和尚幾番繞來,雖然隻答應了,盡力將那“大智慧珠”追回,不過,卻還需為那些慘死在杜宇之手的扶桑人買單,賠上一批丹藥法器作為補償。
當然,碧流觀的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不可能真把一些珍貴的東西送出去,賠償出去的東西就算比杜宇送給唐一方的那些強,也絕對強得有限,隻是也覺得那塊祖師留的玉符頗為重要,而已然身死的那個白臉青年和個小孩子似的,實再不曉得事理,要是真的就這麽算了,豈不是期負小孩不懂事嘛。
所以,在將這大致的事情安排好了之後,碧流觀便派出了清鬆子、清音子、清風子三人出麵,和那些在世俗中努力的扶桑人一起,為了把杜宇及其手中寶珠找出,而不懈努力著。
如此,在碧搖舟幫助下,不過幾個時辰,老中青三人組,便來到了真言寺下屬扶桑人此時的大本營,來正式加入對那“大智慧珠”的搜尋中。
“咦,不對,清鬆、清音準備出手!”剛到扶桑人所住的那間郊區別墅外,還未曾現身收起小舟,便見一直在操舟而行,一言未發的中年道士一聲大叫,伸手一卷,一道青光閃現,將剛準備起身的一老一少送出舟外,喝道:
“這裏元氣混亂、血氣升騰,而外麵的禁製也不是扶桑真言寺一脈,顯然是有人來襲,正開殺戮,你們且在外麵防止有人逃出,待我破了這禁製去捉那人!”
如蒙即點“加入書架”“投推薦票”,不勝感激!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