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龍卷風(三)

字數:6038   加入書籤

A+A-


    郭運昌在電視機前收看了《幽州新聞》,看了王懷誌市長在冠山鄉考察、慰問的新聞後,臉上閃過一道極度厭惡的表情。

    郭運昌的妻子胡晴是幽州師專的副教授,身上有一股書卷氣,身子則略顯幹瘦。

    胡晴也看了新聞,調侃道:“這回王懷誌倒是沒忘記突出一下市委書記?”

    郭運昌“哼”了一聲:“這還不是做給朱書記看的?”

    胡晴道:“有人說,‘不怕俞澤民,就怕朱閻王’,是不是真的?”

    郭運昌:“心中沒鬼,怕什麽?”

    路通了,電也通了,通訊也恢複了,冠山鄉的救災工作進入了恢複生產和生活的階段。

    這次受災的一個最大特點,是許多住戶的房頂上的瓦被龍卷風“旋”掉了,隻要重新鋪上瓦就可以了。

    急需瓦啊。

    鄉裏本來是有幾個小磚瓦廠的,現在一下火了起來,就有人趁機加價出售磚瓦。

    當然就有受災村民不高興,反映到鄉政府。

    牛三立知道了,把阿柄、李任江、高佬他們叫來商量對策。

    大家分析了一下,如果到縣城去買瓦片,一是難免遇上人家趁機加價;二是現在道路不好,光路上顛簸,就又要損失一些瓦。

    對此,阿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的想法:“鄉裏統一組織燒瓦,優先供應受災戶,價格隻按平常價格的八成收。特困戶不收費,這些瓦就當是扶貧救災了。”

    大家都覺得這個辦法好,而且技術上也不是問題,鄉裏陶瓷廠的前身就是磚瓦廠,有陶瓷廠的師傅指導,燒瓦的煤炭也可以先向陶瓷廠借,問題應該不大。

    牛三立就把這事交給阿柄、李任江操辦。高佬負責技術指導。

    鄉裏不但組織了燒瓦,還組織了鋪瓦施工隊,幾天之內就幫大部分受災戶解決了鋪瓦的問題。

    鋪瓦還不收工錢,由鄉裏統一出了。受災戶以及鄉裏的群眾沒有不誇鄉裏好的。

    那位搶了一袋米、一桶油的“黑皮”,家裏也被龍卷風掀翻了瓦片,也同樣得到了鄉裏的救助。

    黑皮被治安拘留了幾天,也被放回了家,原來還以為要重判的,沒想到就這麽回家了,一打聽,是人牛書記交待放人的。

    回到家一看,房子修好了,家裏米、油都不缺,又聽父母說了鄉裏幫助鋪瓦的事,就很是悔恨,在父母帶領下,找到牛三立,強烈要求參加鄉裏的鋪瓦施工隊。

    牛三立很高興地答應了,還鼓勵黑皮:“好好做事,憑本事賺錢。”

    後來,牛三立得知黑皮在施工隊表現確實不錯,推薦他到張玨的水泥公司做了保安。

    黑皮與牛書記算是“不打不成交”,在牛三立麵前拍著胸脯道:“牛書記,以後,我這一百多斤就交給你了!”

    以後,我們還會說到黑皮的故事。

    牛三立還抓住時機做了一件比較重要的事,就是大麵積栽種茶樹和銀杏樹。

    這次風災,摧殘了原來種植的一些濕地鬆。

    五年前,冠山鄉黨委、政府決定在冠山鄉大麵積推廣種植濕地鬆,被證明是一項錯誤的決策。這些濕地鬆如果在平原地帶栽種,10年左右是可以產生一些經濟效益的,如鬆脂和木材。但栽種在冠山鄉就不一樣了,冠山鄉海拔較高,光照不足,加上農民太窮,無力投入,濕地鬆的生長十分緩慢,五年過去了,大部分濕地鬆都長得又矮又細,照這樣下去再過十年都難以成材,農戶不但長期得不到收益,還要長期投入人力、物力管理,這讓大部分種植了濕地鬆的農戶後悔莫及,還不能砍掉這些生長不良的濕地鬆,因為縣林業部門不同意,拿不到砍伐證。

    當初推廣種植這些濕地鬆,也有林業部門的“功勞”,現在讓他們打自己的臉,難哩。

    而在這次的風災中,許多濕地鬆都沒能抗過去,有的被攔腰折斷,有的被連根拔起,讓許多農戶欲哭無淚,牛三立與蔡猛、薑鳳等人帶著幾個農技站的技術員反複研究和討論後,得出一個共識:冠山鄉本來就不應該栽種濕地鬆,正好借此機會改種別的。

    改種什麽?牛三立心中有數:趙鑾雄在十八盤村搞的苗圃基地,就是為大麵種種植茶樹和銀杏樹準備的。

    也算是天賜良機了,連砍伐證都不用申請了。

    為了讓農戶受益,趙鑾雄的茶葉公司與鄉裏簽了合同:從栽種茶樹的第一年起,茶葉公司就向出租山地的家戶支付一定的土地出租費用和管理費用,實際上,農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轉型為茶葉公司屬下的茶場工人了。

    這個決策,也得到了賈伯光縣長和分管農業、林業的李保國副縣長的支持。

    省電視台開來了一輛轉播車,《東江新聞》的美女主播俞小佳親自來到冠山鄉采訪。

    俞小佳真人比在電視上還漂亮。

    采訪進行得很順利,受災情況和救災情況都拍到了不少感人的畫麵,稍加剪輯就是很好的新聞了,上央視也不是問題。

    俞小佳還挖到了幾條有特色的新聞:一是災害發生後,所有的駐村指導員、工作組都沒日沒夜地奮戰在救災一線;二是鄉政府的房子也受了災,但鄉政府的房子是最後修複的。

    二個小故事,卻體現了冠山鄉良好的幹群關係,體現了鄉裏始終將受災群眾擺在了第一位。

    說來也巧,趙鑾雄承建的“冠山鄉福利院”也在此時交付使用,包括十八盤村的陳木仔老人等一批孤寡老人被接到了福利院。

    這事本來是計劃搞個剪彩儀式的,因為搶險救災,牛三立與蔡猛他們一商量,就低調點算了。

    但俞小佳卻敏銳地捕捉到了這條新聞,在報道這條新聞時,她采用了一種對比的手法:一方麵是坐落在青山綠水間的福利院,一群流著激動淚水的孤寡老人;另一方麵是陳舊但幹淨整潔的冠山鄉政府辦公樓,是緊張忙碌的冠山鄉幹部。

    俞小佳不無煽情地說:冠山鄉最好的房子,不是政府辦公樓,而是新落成的福利院……

    這個反差,讓許多人看了都有想法,也有所感動。

    隨著采訪的深入,俞小佳還了解到,二年前,冠山鄉還是全省聞名的貧困鄉,是牛書記上任以後,冠山鄉才有了很大的變化,近二年鄉裏經濟發展很快,是脫貧致富的典型,這讓俞小佳又有了新的采訪計劃,準備對牛三立進行一個專訪,重點是脫貧致富的。

    台裏對這個計劃還是挺支持的。

    然而,牛三立本著低調的原則,不同意接受俞小佳的“額外”專訪。

    俞小佳急了:“牛書記,你什麽意思啊?”

    牛三立道:“我的意思,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是搶險救災。請你們多報道災情吧,請你們多采訪那些奮勇救災的幹部群眾吧。至於對我個人的專訪,還是免了吧,目前的時機不太合適。”

    俞小佳道:“你說得也有一定道理。這樣,對你的專訪將推後半個月播出。”

    牛三立盡量誠懇地道:“俞記者,實在抱歉,我現在一門心思就想如何搶險救災,實在沒時間想其它的。要不,半個月後,我去你們東江電視台找你?”

    俞小佳這才道:“那行,到時再聯係。”

    後來,牛三立才知道:這位俞小佳不是一般人,是省委俞澤民書記的寶貝女兒。

    俞小佳對冠山鄉的采訪報道不但上了《東江新聞》,還上了央視新聞,新聞的標題叫《狂風吹盡始見金》,很是感人。

    這天,俞澤民書記在家看完了《東江新聞》後,笑著說了一句:“不錯,朱寶國這個女婿不錯。”

    俞小佳就道:“啊?他是朱寶國的女婿啊?”

    俞澤民就笑女兒:“你還是搞新聞的,這都不知道。”

    俞小佳卻是不服:“哦,我采訪一個人,還得知道他是誰的女婿啊?”

    俞澤民哈哈大笑:“說到搞新聞,老爸我比你專業。”

    是,俞澤民就是記者出身,後來是被一位省委書記看上了,點名進了省委宣傳部,然後才一步步走到省委書記位子上的。

    京城,丁原看了央視的《新聞聯播》後,很是震憾:電視新聞中的牛三立,還是不久前跟他大談風水術的那個胸無大誌的牛三立麽?

    聶家的這個女婿,厲害啊!

    牛三立是在冠山鄉恢複了與外界的通訊以後,才與朱敏通了電話。

    牛三立開口道:“老婆,我都忙暈了我。”

    朱敏道:“知道你忙。我在電視裏看到你了,本來想去看你,怕給你添亂。”

    牛三立道:“恩。老婆,我親眼看到‘大象鼻子’啦。”

    “什麽‘大象鼻子’?”

    “就是龍卷風啦。”

    “三立?”

    “恩?”

    “我看了一些報道,對你的讚譽有點過了,你要清醒些。”

    “哦,這些天我根本就沒時間看報紙和電視。”

    “沒看也好。”

    牛三立道:“其實,我知道有些人、有些事是做給爸看的。”

    “知道就好。三立,爸很高興。”

    “是嗎?”

    “恩。爸說,本來還擔心你太順利了,這次龍卷風對你是個考驗,你的表現,大家都看到了。”

    是,“大家”都看到了。朱寶國嘴裏的“大家”,更多的是指市裏甚至省裏的高層。

    市裏,郭運昌在家中看過《東江新聞》後,很是高興,給市委組織部長陳信哲打了電話,指示說:“老陳,‘雙優’表彰文件可以下發了,要強調一條:尤其要大力表彰在搶險救災中表現突出的優秀黨員和領導幹部。”

    陳信哲嗬嗬笑道:“堅決照郭書記的指示辦。”

    讀好書,敬請關注()

    六九中文首發(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