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試大會
字數:3712 加入書籤
京都理工大學的學生宿舍裏,帶著一身疲憊的郭鬆林回到宿舍。他接了一份家教和一份家電修理助手的差使,回來後還要學習,同時進行自己的研究,這讓他每天都處於勞累之中。
郭鬆林自小就很聰明,三歲的時候就光著pi股跟姐姐去學校讀書識字,五歲的時候已經讀完小學,並且考上了中學。
可惜家裏十分貧寒,父親年紀大了,一家人隻能靠幾畝薄田為生。雖然貧困,但郭鬆林是個懂事而且有誌氣的人。聰明沒有讓他有任何的驕傲,而是更加刻苦努力。十四歲,他便考入京都理工大學。
之所以前來理工大學,是因為這所學校有他喜愛的專業,電子係。而且見他是難得的人才,學校免除他的學費,並且資助部分生活費用。本來,郭鬆林已經不需要往家裏要錢,甚至每年還能資助家人幾千元。
但天有不測風雲,辛勤cao勞的父親得了腎衰,這是種要人命的病。而且如果不移植腎髒,隻有定期做血液透析才能保命。因為腎壞了,血液中的雜質、毒素無法被清理掉,最終產生尿毒症狀。
看病需要花錢,但家中也就萬多元積蓄,很快花光了。郭鬆林也拿不出這許多錢,隻好努力打工,希望能賺到足夠的錢幫助父親。他的收入相當不錯,就算打工也是高智商的打工,每月賺七、八千塊。
可惜這些錢僅足夠維護父親的病情不惡化,如果不移植腎髒,情況早晚要壞。郭鬆林無數次獨自抹淚,麵對困難,有時再聰明的人也顯得無力。
疲勞的郭鬆林回來後便坐回自己的床鋪,倒下就要睡覺,他太累了。
卻聽舍友興奮地叫道:“鬆林!這回好了,你父親的病可以治了!”
懶洋洋的郭鬆林像被電擊一樣猛然坐起,盯著他的舍友大聲問:“你說什麽?”
舍友們都知道郭鬆林的情況,幾位好心的同學都幫助過郭鬆林,彼此間關係極好。“你看,這是報紙,一個叫金星會的組織在招騁人才。”郭鬆林一把從舍友手中搶過報紙,認真地看起來。
“凡加入金星會,一切生活費用由金星會承擔,無論醫療、買房、吃穿用度等等……”看到這裏,郭鬆林呆住了,世界上有這麽好的事情?於是他繼續往下看,直到明白金星會的全貌。
“鬆林,你是電子係的天才,正符合他們的條件,金星會一定要你。”舍友十分高興地說,他們都希望自己朋友的困境能得到改善。
郭鬆林確實是電子方麵的天才,他小時候用家裏的舊收音機和鄰居家丟的幾節舊電池組裝出副對講機。那時他才十歲,初中三年級,憑借的隻是課本上學來的少量知識和課外閱讀。
郭鬆林沉思良久,眼睛漸漸亮起來,用緩慢而有力的聲音問:“我的機會終於來了。”
全國各地,無數個城市,無數個鄉村,許多像郭鬆林一樣的人6續得到了消息,看到了金星會打出的廣告。他們不遠千裏,從四麵八方向京都匯聚,因為京都是金星會統一麵試的地方。
全國數十省市的三千多名自以為符合條件或是學生或已經成家有工作的人齊聚京都。為了這次麵試,主要的負責人葉誌高和江誠專門在京都租了一棟大廈。
麵試的過程由葉誌高、江誠、關震和從京都大學請來的十二位教授擔任麵試官,此外還有愛湊熱鬧的揚紫真,以及林小仙、赤腳大仙。之所以請這麽多人過來,因為麵試可能要麵臨方方麵麵的問題。
十二位教授分別是理論物理、化學、數學、機械、電子等諸多方麵的專家,學識深厚廣博,請這些人來,為的就是確定麵試者真的是人才,真的可以造成。
為了節省時間,初次麵試時十人一組同時麵試,每一輪麵試限時一小時。這樣一來,每天可以通過一百多人。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葉誌高在麵試的過程中現了許多“人才”。這些人自稱“民間科學家”,他們不是現了什麽“驚天理論”,就是現了某某知名科學家的“錯誤”。
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學農的農村老大爺,小學畢業幾十年了,他在麵試一開始就滔滔不絕地開始講解一套“宇宙理論”。他認為,宇宙是人類可以控製的,隻要得當,人類就可以控製宇宙。這種想法外人聽起來驚世駭俗,但李學農內心認定自己是對的。
還有一個名叫丁建國的,是一名小學教師,中專畢業。他認為愛因斯坦和牛頓的某些理論存在嚴重的不可原諒的錯誤,並且一一為其更正,拿了一大疊稿紙給在座的麵試官們看。
幾位通曉物理的麵試官開始還好奇地接過來看了幾眼,後來越看臉色色越紅,強忍著沒笑出來,少數人最終導致內傷。同時他們也很無力,就像牛喜歡青草一樣,這種事情不以人的意誌而改變。
送走一批“民間科學家”們,再送走一批騙吃騙喝的家夥,挑三撿四,最終兩千多人隻留下一百八十人,不到報名人數的十分之一的人符合條件。整個麵試耗時近一月時間,葉誌高見到許多驚才絕豔的人才,也有許多搞笑的活寶,總之是長了見識。
最終通過第二輪麵試,一百八十人全部留用入會。剩下的事情,則由江誠全權負責,葉誌高隻管理京都的金星會會員。為此,葉誌高成立了“金星分會”,辟出了這麽一個讓會員們活動交流的地方,兼具管理會員的功夫。分會由葉誌高擔任分會長,關震擔任副分會長,另外還請來財務經理和文秘若幹。
這一個月裏生了許多事情,其中最讓葉誌高意外的就是科研中心。每天兩小時的喝茶打屁茶話會終於結束了,所有人的“智慧”最終定型,就算葉誌高不在附近,他們依然是被提高了,就像陳思思等人一樣。
會不開了,研究員們有點不習慣,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開會好啊,好吃好喝好玩,大家打打麻將吹吹牛。於是,這隻未來讓全世界震驚並且改變世界科技大勢的科研隊伍擁有一個小小的習慣,那就是無論多麽忙碌,每周的周末他們都要聚在一起喝茶打屁吹牛談天,從不更改,風雨無阻,並且美其名曰:科研討論會
科研中心正式開始運轉,六代計算機的研製正式進行。一切準備就緒,正式開工的第一天,研究室便攻克了一個重大難關,這讓心理承受力不太好的科研人員們心肝兒一陣亂跳,怎麽輕易就突破了捏?記得,當初曆時兩年多時間都沒有絲毫進展,難道是傳說中的厚積薄,大器晚成,人品暴?
但接下來科研進展之順利,科研進度之迅,研究成果之豐碩,讓參與的科研人員都驚掉了下巴。用一日千裏也不足以形容科研進度的順利和迅,所有的人都沒天理似的有如神助,一個個難關被攻破,各種奇思妙想好像不花錢的豆子在所有人的腦袋裏跳出來。
科研人員們自個兒震驚自己,外麵的人則更加震驚。一條條喜訊被送到國家高層,那些接到信息的人先是震住了,吃驚,然後懷疑,直到經過確定一切是真的,他們的內心才瞬間被狂喜所充斥。
“那段時間我就像做夢一樣。無比困難的科技研對他們來說順利得像喝汽吃飯一樣容易。是他們引領了第五次科技革命,是他們改變了世界,二十一世紀注定是中國世紀。”十幾年後,一名擔任科技領導的官員在回憶錄裏這樣寫道。
(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