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川之虎
字數:3217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慶豐軍 !
明玉珍本是天完政權倪文俊手下將領,倪文俊在世時,便分兵攻掠巴蜀,在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前,明玉珍地位與陳友諒是相當的。
當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又襲殺徐壽輝自立為大漢皇帝,明玉珍認為陳友諒的良心大大的壞了,毫無恩義可言,便封閉東歸的棧道,發誓再不與陳友諒這個逆賊往來。
明玉珍治軍有方,基本占據整個巴蜀之地,自己為大夏皇帝,先用周製,後又改為宋製。
蜀道向來險峻,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勝時可出川四處攻掠,敗時可以閉關自保,明玉珍行的便是此道。
陳友諒亡故後,明玉珍對大漢的夙願略微減輕,陳善兒為了自保,自去皇帝號而稱漢王,以子侄禮侍奉明玉珍,又西割膏腴之地,希求得到大夏的助力,共拒宋軍。
畢竟明玉珍也是天完舊部,他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漢主暗弱,利於操控,在得到名利雙收之後,出兵黃石關,協同大漢防守黃石關。
本以為憑借黃石關的天險,宋軍無法逾越,熟料宋軍技高一籌,將戰船拖到黃石關背後,出其不意繞過要塞,漢幼主陳善兒惶恐投降,郝仁盡數掠定江漢平原之地。
夏之十萬雄兵,反而被孤立在崇山峻嶺之中,進退失據。
明玉珍大驚之下,親自都帥在渝都的水、步、馬三軍共計十二萬人,順江而下,出川東下,希求接應張文炳大軍。
行至半路,聽聞張文炳率眾投降的消息,明玉珍頓兵於宜州,逡巡不敢向前,明玉珍心中十二分的憋屈。
蜀地本就兵馬不多,而今黃石關的的十萬兵馬已經不複存在,大夏精銳,等於一半憑空蒸發。夏軍失去東下的動力,也是去前方的堡壘,大軍在繼續東下,手上這點兵馬,很容易在江漢平原被宋軍吃掉。
“荊州、襄陽,皆為重鎮,既然大漢已經亡國,我等正好可以攻取為夏之所有,留做日後東進的橋頭堡,倘若宋軍攻來時,也可作為緩衝地帶,末將願意領兵,攻掠二城池,請陛下恩準!”大夏得力幹將萬勝進言道。
萬勝乃是明玉珍倚重的股肱,曾經一一軍之力,南下擊敗元梁王,可惜後援不濟,導致最後無功而返。
江風吹著明玉珍的披風咧咧作響,黑色眼罩遮住他失明的眼睛,另外一隻眼睛,卻閃現出如同鷹隼一般的光芒,犀利異於常人。
“倘若黃石關尚在我等手中,大軍或許還可以與宋軍全力一鬥。大漢全盛之時,號稱兵馬六十萬眾,而今卻也已經悉數敗亡。宋軍兵精糧足,猛將如雲,我區區十二萬兵馬,又怎能具備實力與宋軍爭奪江漢平原。”明玉珍帶著一絲憂鬱,無奈道。
“那也不能白白便宜了郝仁,十二萬大軍,有豈能無功而返呢?”萬勝桀驁道。
“自然不能白白便宜了他!萬將軍帶兵擄掠荊州、襄陽,將青壯婦女,盡數遷入巴蜀!”明玉珍命令道。
巴蜀之地,曆來有天府之國之稱謂,卻也是一片多災多難的土地,卻曾經遭遇蒙元、滿清兩次幾乎毀滅性的屠殺,昔日富庶,後來富庶,而今卻民生凋敝。
自從南宋與蒙元爭奪巴蜀之地,天府之國的人口的大幅銳減,就是元入主中原近百年,天府之國也沒有恢複昔日的富庶,而今也不足十萬戶。
郝仁既然已經將他的十萬大軍收入囊中,大部分被遷往北地屯墾,明玉珍豈能白白損失了十萬兵馬?倒是想多擄掠些人口回去,墾荒拓地,充實地方,以巴蜀之地閉關自保,隻要他不死,料定郝仁也沒有攻破渝都的可能。
萬勝奉命率領兩萬兵馬,進軍擄掠荊州、襄陽,明玉珍都帥兵馬,留下鎮宜州,以為萬勝的後援,待自己軍隊損失略微彌補,在舉軍西歸。
郝仁既破了黃石關,從戰俘中得知夏有軍隊在此,料定明玉珍必然東來,郝仁素來知道巴蜀之地想要,明玉珍好不容易出川一次,斷然不能讓他回去。
黃石關一破,郝仁便命常遇春為統軍元帥,都帥胡大海部、俞通河部,共計三萬騎兵,一路向西,倍道而行,務必堵住明玉珍的歸路。
俞通海、吳六奇,都帥海軍、江防軍,逆江而上,直撲宜州。
郝仁則親自都帥中軍主力,徑直向西,迎戰明玉珍的大夏軍,大軍尚未過荊州,便有常遇春送來情報,遭遇夏軍兩萬,是否擊潰,請求郝仁的指示。
郝仁此時尚且不知道明玉珍的確切位置,不過他推斷,明玉珍絕對不會以區區兩萬兵馬東下救援黃石關,對於宋軍來說,兩萬兵馬,旦夕間便能擊潰。不過這兩萬夏軍,東進的目的何在呢?難道不知道黃石關已經被攻克?
“叫常遇春繞過兩萬夏軍,繼續向蜀地進軍,務必找到明玉珍的主力大軍,一舉擊潰,至於這兩萬夏軍,留給中軍來收拾!”郝仁思忖片刻,命令道。
……
兩萬夏軍,綿延著向荊州開進,一日不見斥候歸來傳遞前方情況,夏丞相萬勝知道事情不妙,趕緊準備再派出斥候四處打探,結果,漫天的塵土已經從對麵卷積而來。
郝仁的兵馬幾乎是敵人的五倍,又是出其不意,戰爭天平絲毫沒有懸念,萬勝的兩萬大軍,尚未道荊州城下,便被郝仁徹底擊潰,降夏萬勝一下士卒七千人。
明玉珍同樣數日沒有收到萬勝的消息,警覺的明玉珍知道事情不妙,趕緊都帥大軍,緊急向巴蜀退兵,卻為時已晚,常遇春的親自都帥的精銳騎兵,已經殺道宜州城下。
“明玉珍,趕緊下馬投降吧!”常遇春見圍明玉珍於城中,自己兵馬都是騎兵,沒有攻堅武器,也不著急進攻,對著城頭的明玉珍大聲勸降。
“彌勒、白蓮,本為一家,隻要你去掉帝號,納土歸降,我家陛下,必然寬厚待之,拜將封侯,不失去貴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