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白雲觀棒喝

字數:4247   加入書籤

A+A-


    濱江市西南郊有一座土山,山不高,也就一二百米的樣子,但麵積較大,占地數百公頃,幾千畝。

    城市在擴展,但都得繞過這座數千畝的土山。現在,土山的周邊到處是林立的水泥建築,到處是高樓大廈,到處是喧囂的人流。而土山則成了鬧市中的一片淨土。

    不過,土山不禿,被上百種林木所覆蓋,周邊是墨綠色的鑄鐵護欄圍繞保護著,名聞國內的濱江市森林公園就是這裏了。

    這些林木,夏季裏鬱鬱蔥蔥,濃蔭密布。鳥雀鳴唱,花朵飄香。它是這個數百萬人口的城市之肺,吸收著這座城市排放的汙濁,釋放著清新的氧氣。

    白雲觀是一座有著近千年曆史的道觀。還沒有濱江這座城市的時候,白雲觀就已經存在了。那時,周邊都是些散居的農民和遊動的牧民、獵戶。

    它位於土山腳下,觀前是一條十數米寬的小河,一座石橋架在上麵。小河也是白雲觀的屏障,所有車輛都隻能停在河那邊,然後步上石橋,才能進入道觀的山門。

    這幾年,道觀香火日漸鼎盛。人們不知怎麽了,在這日漸喧囂的城市裏,心中好像沒了主心骨,這才有了佛廟的興隆、道觀的昌盛,甚至連洋教天主教也把他們的基督耶穌派出國門,來到以道教為純粹國教的中國,和同是外國進口的教派佛教一爭短長。隻是基督不喜歡住在清幽的地方,他更願意在鬧市裏,高高地豎起他的十字架。

    因為高考前在家鄉棲鳳山得到道士指點的緣故,李國藩對白雲觀也情有獨鍾。在省農大的時候,多次來過這裏。今天他從省報社出來,不自覺地踏上了二路汽車,來到了白雲觀。

    因為春節將近,雖然是嚴寒的冬季,樹木凋敝,森林公園內遊人稀少。但白雲觀還是香客盈門,善男信女如織。

    李國藩走進觀內,先請了幾注香,在三清殿前的香爐點燃供上,雙手合十做了一個揖,之後便來到功德簿前,寫上臨泉李國藩供奉香火一千元的字樣,把獎金中的一千塊錢給了看管功德簿的道士。

    道士抬起眼皮看了李國藩一眼,對他一下子捐獻一千元無驚無喜,淡淡說了一句:“多謝居士,無量天尊。零點 看書 ”便繼續讀他的《道藏》了。

    李國藩又參觀了四禦殿和其他幾處地方,就想離開白雲觀,卻被一個青年道士攔住了:“無量天尊。這位居士,多謝捐助。我家方丈有請,居士用完齋飯再走。”

    隨著這位年輕道長來到方丈室,一位步履輕盈、麵色紅潤、須發皆白的老道長站了起來,望著李國藩微笑不語。李國藩一見,可是大吃一驚:“天哪!竟然是您老人家!”

    這位道長不是別人,正是十年前在棲鳳山道觀指點他和曹慕德、張雨三人的老道長。隻是當時這位道長就須發皆白,老態龍鍾。十年不見,這位老道長不但沒有顯老,氣色好像更勝從前。

    “李居士,今日光臨山門,山人很高興啊!十年未見,看居士今日舉止神態,當為萬人之主。嗬嗬!可喜可賀。”年輕道士出去後,老道長笑著對李國藩道。

    李國藩一想,可不,自己治下有兩萬多口人,老道士真是神啦!

    剛才那位年輕道士是白雲觀的知客,他已經安排一桌素齋,擺進了方丈室內,又沏了一壺茶,給老道士和李國藩斟滿後便退了出去。

    吃著素齋,老道士問道:“李居士,山人之名想來你還不知,老道法名雲玄。多謝李居士捐助的善款。

    隻是李居士,觀你氣色,似是心事鬱結,而且怨氣透出華蓋,怒氣充盈胸間。這對你可不利呀!心者神也,神之不守,實在傷身啊!”

    麵對老道長,李國藩的心境變得十分平和,而且倍感親切,內心產生了十分的信賴。於是說道:“仙長,我是有很多不幸要跟你說說,求仙長能為我化解一二。

    幼年,我的母親就去世了。而這個害得我母親去世的人,如今位居廟堂。我想替母親報仇,卻找不到好辦法。

    我也是個不幸的人。五歲成了孤兒,在養老院長大;大學時處了個對象,處了三年啊!可畢業又因為我回農村,和我吹了。對我的打擊和傷害不小。現在我都有點兒不敢再處對象了。前不久,我到是又有了一個情投意合的女友,可又因為種種原因,她去了國外,我又變成了孤家寡人。

    老仙長,我是不是天生就是福薄的不幸之人?”

    “李居士,你對道教了解多少?”老道士突兀地問道。

    “這…倒是看了一些介紹,但了解的不算多。”李國藩猶豫了一下回答。

    “嗯!易經和道德經是道教的根本。道家和道教有本質的不同啊!道家為諸子百家之一,而道教為一大修行教派。

    道教講的是天、地、人、鬼。天為現實之宇宙,地為現實之萬物,人為世間之人和人之自身,鬼者歸也,乃人之歸處,故名之鬼。

    道教行事,也就是修行,為五件,即山、醫、命、相、卜。道教沒有離開過現實世界。所謂出家在家、出世入世,都是在現實世界打轉轉。

    山人此生,在醫和相的修行上頗有心得,也對命有較深的獵涉。命是什麽?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規律。昔年東坡居士有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李居士你所遇之劫運,也是規律使然。試問居士:你對母親去世,心結一直沒有解開。你對害你母親的人又了解多少呢?他遇到了什麽?經曆了什麽?你要報仇,你母親要是健在,會同意否?

    再者,你成了孤兒,抑鬱難平。回過頭來再看,這個孤兒的生涯是不是又教會了你好多東西呢?至於仇怨,就如同你乘車路過了一個垃圾場,車過去了,你的視野就應該也過去,才能看到風光是美麗的。如果你一直想著那個垃圾場,就算是車已經進入了風景名勝,你還是在垃圾場裏沒有出來。你內心的仇怨就是心靈的垃圾場。

    有幾句話,居士可能也聽到過。唐朝杜牧居士曾言:假如三萬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羅隱居士也有言: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俗語說,命裏隻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滿升。李居士,山人希望你能從中悟出些道理來。

    當今人主有句話,山人很讚成,就是與時俱進。李居士,你也應該與時俱進。拋開垃圾,去看風景。

    至於居士婚姻之事,此乃命中注定,強求是強求不來的。不過,山人倒是覺得,姻緣在實質,不在名分,此話待居士日後驗證。

    李居士,山人是出家之人,也知道天下事隻能前瞻,不能後顧,遂有今日天下之盛。你看,老道不也與時俱進,在看電視嗎?道法自然。居士凡事要自開心結,任其自然,才能萬事順通,人神合一。

    最後、山人把古時的一句話送給居士:坎坷之身,須懷壯誌之憤;窮困之境,應無頹廢之思。願居士自勉之。”

    李國藩明白了,老道士是要他放棄仇怨,把事情的原委搞清楚。還有責怪自己隻顧個人感受,不管他人想法之意,道家尚以自然為法,世人不可自作聰明,設計局麵。不覺汗顏,心下也真的輕鬆了不少。起碼製定的第一個複仇計劃,即以宋濤為突破口,設計陷害他,借以打擊國雲飛的想法沒有了。

    “當今天下,尚需人治。我道教是以無為為念,但也知有為才能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之理。居士如今尚需有為,方不負蒼天寄望,不負平生抱負。再者,居士今後還要肩負無數百姓之所托,不可因一己之私,而忘卻了責任。

    山人有本書,跟隨了老道八十餘年。今日就送給你,望居士認真去讀,還要讀懂。”說完,取來了一本發黃了的線裝書。

    李國藩以為是道家經典之類,接過一看,竟然是清朝本《三國演義》,不覺大為奇怪。

    搶錢有禮,免單無罪!喜慶逐浪第三屆年會,注冊即可免費領取逐浪幣官場pk網遊,第二屆逐浪原創大賽火熱進行中。萬元大獎,最終花落誰家?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