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七十九節風向
字數:4210 加入書籤
***本章節來源六九中文 請到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情況很快就摸清了,趁行的是恒運公司。而恒運的背後站著胡友榮。難怪程恪不願多細講。
孟啟新對恒運的這手很不感冒,那塊地盤是他的,即使他將廠子搬走了,如何使用那塊地也是自己的事情,怎麽就將“土地開發權”丟了呢?
“恒運啊?”榮飛翻著下麵收集來的資料,薄薄的幾頁紙,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陶氏今年的單子已經足夠了,明年上半年也夠了,讓就讓給他了。誰讓有胡書記撐腰呢。不過老孟,涉及到新都及新都職工的利益,你還是要爭一爭,他們總得講理嘛。”新都和聯投雖有股份上的合作,但並未正式加入聯投,榮飛不能剝奪新都的利益。陶氏的好日子或許已經到頭,新都之事隻是一個不甚愉快的信號而已。隨著一些資料的報備,聯投旗下的幾個主要企業越來越進入政府的視野,在目前的政治空氣下,有多少對私企帶著戒心的領導會在聯投的發展之路上設置障礙真的不敢想。而且私企的發展會將各級官員的利益深深的糾纏在一起,新都機械舊址用地之爭不過是個並不算糟糕的開始。
之前曾許諾過職工在公司搬遷後解決住房問題,孟啟新必須對職工做出解釋。從這個角度講,新都需要和恒運進行談判。或許政府會做中間人進行協調。
“已經對員工承諾的東西不能反悔。人無信不立嘛。這是個底線,恒運答應,其他都好談。”榮飛對孟啟新道。
在聯投開始對合股的新都注資後,已經預定了一些短缺的設備,通過明華貿易已經開展的海外業務關係求購組合機床,而且正在尋求購買德國奔馳重車變速箱技術。孟啟新現在的心態已經發生變化,榮飛已經隱隱成為他的老板,“是。”孟啟新答應一聲。
在元旦酒會上已經承諾拿出一定比例的稅後利潤進行有計劃的慈善事業,但聯投高層並未拿出整體的方案。榮飛過問此事後,隆月安排公關部拿出一個應急性質的方案,榮飛一看就否決了。對報來方案的公關部長管德魁說,“這份方案不行。你們這是應付差事。聯投有錢也不能這樣胡亂花。慈善是一份事業,是一門科學,既要實現回報社會的宏願,也要取得宣傳企業,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目的。這份計劃是達不到這個目的的。必須重來。我建議將目光鎖定教育,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教育上的投資是少的,可做的文章很多。贈送西灣鄉的那所設施完整的學校就是例子,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你們要先調研,找一些世界知名大企業進行慈善活動的案例來研究,將慈善與企業的經營結合起來。我再說一遍,慈善不是往出撒錢,聯投還沒有富到錢花不完的地步呢。”
管德魁已經四十開外了,在聯投總部的中層正職中算是比較老的了。他是聯投成立時招聘進來的,曾擔任過記者,在北陽有一定的人脈關係。當初隆月一定是看中了老管這點。但這種人也有缺點,就是思維已經定型,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了。聽了榮飛的一番“教誨”,老管像小雞啄米般的連連點頭,“榮總,我一定按照你的指示修改這份方案。盡快將修改稿報您。”“那倒不急,我勸你們一定要調研學習一番後再做。”
拿出10%的利潤搞慈善在聯投高層並不意見統一,傅家堡實業的傅氏兄弟就明確表示反對。最讚成的倒是出身市井的崔虎。管德魁走後,榮飛沉思片刻,思索這項活動是否開展的有些早了?就自己而言,二十一世紀世界一些頂級富翁的“裸捐”事跡可是耳熟能詳。盡管他們的財富進入了精心設計的慈善機構,並不是直接散發到窮人手中,但對世界的積極影響是在巨大的。國內幾乎沒有慈善的基礎,更沒有傳統。倒是經常聽到煤老板一類暴富人群一擲千金的笑談。財富就像武俠小說中的內功或者武技,必須有慈悲性輔佐。財富越多,對擁有財富的人的要求越高。將巨額財富留給子孫是中國人的傳統,但這個充滿溫馨愛意的傳統可能是最糟糕的一項傳統。國人的創新能力不足是否與其有關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憑空繼承一筆足以享用一生的財富,很少有人可以用開創的心態去麵對生活。
將來給孩子親戚留多少財產似乎不該現在即考慮,但如何在聯投係統開創慈善之風卻是一件不容疏忽的大事。聯投旗下的企業絕大多數走了高薪之路,以陶氏為例,其薪酬比全省建築行業平均水平高45%,設計人員的薪酬高80%。這個數據的來源有點問題,榮飛認為陶氏的實際情況比這個還要“嚴重”,那些跳槽過來的技術人員就足以說明問題。如果沒有足以打動他們的薪酬,他們豈肯放棄國企的鐵飯碗?高薪未必可以養廉,高薪能否培育慈善文化榮飛也在內心打著鼓。
榮飛目前這間辦公室是臨時性質的,隻有十五平方左右,隆月很過意不去,但榮飛堅持不換。等鳳儀酒店竣工交付使用後,聯投總部將搬過去,自己也該有間固定的辦公室了。
隨著冰消雪融,春回大地,傅家堡變成了一個熱氣騰騰的大工地,道路,廠房,住宅樓等工程相繼開工。榮飛三天二頭往工地跑,王老太也興奮莫名,天氣稍暖就鬧著榮飛將她送回了老家。老人有時就像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表現出一種狂熱的執著。老太太拄著拐杖每天都到村南看建設工地的熱鬧。
開春後邢芳上班了,鵬鵬就交給了魏瑞蘭帶。
王愛英在三月初被正式任命為董事局秘書,工資長了一大塊。享受高管待遇了。不過仍兼著榮飛的秘書,在榮飛去傅家堡時,她一般都跟著去。最近她去北重比較多,將獲得的新聞全部轉告榮飛。
“盧總問你呢。”最近一次王愛英見到了盧續,“盧總見老啦。”
“是嗎?在那種環境下是比較費心。盧總怎麽說?”榮飛理解盧續的境遇,有些時候沒事做更折磨人。
“他問我現在做什麽。我說在聯投打工。他好像沒有聽說過聯投,接著問起你,我說你過得挺好的。”王愛英注意到榮飛的麵色,“怎麽,我這樣說不對嗎?”
“沒什麽對不對的。不過也未必就算好。好的標準比較多------北重還是那個樣子?”如果都以財富做為幸福的標誌,這個世界將簡單的多,可惜實際情況不是那樣。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過的並不快活,而自己已經彰顯此種苗頭了。
“能變到哪兒去?盧總不管經營了,管了後勤等雜事。”王愛英從不後悔自己離開北重,“廠裏的工資拖了一個月了。軍品任務減少很多,民品倒是上的快,品種也多。摩托車的零件上了不少,還有汽車的。就是資金緊張------不過聽說拿到好幾個大型的技改項目,很快就會好起來。”
真能好起來嗎?在胡敢手裏很多年,或許有十年吧?流動資金不足就是靠專項技改的資金支持,或者說挪用了技改資金補充了流動資金。有什麽辦法呢?職工總要吃飯,生產也要進行,特別是民品,開發一個產品相當的不易,如果不能按期供貨,很快就將市場丟光了。即使虧損也要維持表麵上的轟轟烈烈。代價呢?企業的設備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開發能力得不到增強,最終犧牲的是企業的競爭力。記得有一台設備應付要幾次驗收的笑話,也不知道部裏那些專家領導是真不懂呢還是也打馬虎眼。
“我不該問這些事嗎?”王愛英看榮飛在沉思。
“沒有,我也希望廠子好起來。”榮飛笑道,“如今你是董事局秘書,看問題應當專業一些。嗯,四川的企業摩托車已做成了氣候,不過他們應當瞄準一行不放,三心二意不行。那些消息,都是盧總對你說的吧?”
“是。大概盧總還將我當做計劃處的人------”王愛英是計劃處的老人,對盧續的感情是有的。盧續不曉得聯投也是正常,記憶裏北重就相當的自閉,對社會情況一般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隻關注垂直係統和同行的消息,和地方政府都來往極少,休說是企業了。這種狀況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大規模開發民品才好些。
“盧總留在那兒就是浪費生命。”榮飛說。
“盧總會來聯投嗎?”
“估計不會。”
“是啊。他那個人哪------”盧續無疑是個好人,私德上幾乎無可指責,能力也有,最關鍵的是對企業的忠誠。可是造化弄人,盧續還是走上榮飛記憶裏的老路了。“屍位素餐”到企業全麵崩潰。
問題是企業垮了,最倒黴的是職工啊。榮飛想起留在北重的朋友們,單珍,譚誌忠,沙成寶,吳誌毅,還有楊兆軍夫婦------當思考的虛化的大問題的對象化成活生生的人,心情便沉重起來。尤其是至今仍孑然一身的單珍已經很久未見了。
-\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