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不顧母弟朱靈忠
字數:3465 加入書籤
docunttelentbyid"readerft"cssna "rft" rsetdef2;
正常輸出章內容
docunttelentbyid"readerfs"cssna "rfs" rsetdef3
記性不佳,昨天把微信號寫錯了,雖然已經在一章改過了,改得稍晚了點,或許有書友沒有看到,是kniyk。 vw
袁紹帳下的武臣,有以族姓出名的,如淳於瓊,有以勇猛出名的,如顏良醜高覽韓猛等等,而如論久經沙場部曲驍銳的話,卻沒有幾個,麹義是其之一。
所以,在與公孫瓚的作戰,袁紹對麹義大加重用,先是用麹義襲擾公孫瓚的前陣部隊,繼而又用麹義為先鋒,與公孫瓚決戰。
從冀州傳來的這道消息,說的是袁紹公孫瓚終於決戰,並及決戰的經過和勝負。
在這道消息,荀貞看到了好幾個熟悉的武將名字。
淳於瓊顏良醜張郃高覽朱靈。
最先看到的是朱靈的名字。
曹操固守甘陵國的貝丘,田楷攻之不下,雖然穩住了袁紹的右翼,但僅此一城,明顯單薄,是以,袁紹檄曹操出城,佯北擊與貝丘相鄰的甘陵縣,然後遣朱靈從魏郡最東北邊與甘陵國接壤的清淵出,向東潛行,經貝丘,共行約二百裏,奔襲鄃縣。
鄃縣在甘陵國的最東邊,和平原郡接壤,乃是甘陵國的東大門,本是袁紹的地盤,守將季雍於數月前投降了田楷,致使甘陵國幾乎全境陷落,使袁紹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局麵。
在魏郡外圍的據點被公孫瓚一掃而光,同時,趙郡方向的黑山軍不顧天寒,加大了擾掠攻勢之後,袁紹也判斷出,公孫瓚必會在近期發起總攻了,故此,他決定采納審配的建議:在此之前先把鄃縣奪回。首先,以此來進一步地穩固右翼,同時威脅公孫瓚的左翼,其次,也是為了殺雞儆猴,讓部將們知道,凡是背叛的他都沒有好下場,並希望能夠借之鼓舞士氣。
朱靈與季雍是老鄉,兩人都是甘陵人,彼此相識,而且朱靈家在鄃縣,對鄃縣的內外虛實他更是非常熟悉,袁紹可能是出於這個原因才遣的他去攻奪鄃縣,然而在朱靈到達鄃縣城下時,卻出現了一個使他兩難的選擇,季雍奉公孫瓚之令,把朱靈的母親弟弟帶城頭,呼他投降。母子情深,此為人之本能,弟弟倒也罷了,老母為敵所脅,該如何是好
朱靈望城頭而泣,說道:丈夫一出身與人,豈複顧家耶
他竟是不顧老母親弟,令部曲力戰攻城,最終打下了鄃縣,生擒季雍,但是他的老母親弟都被殺害了。朱靈沒有擅自做主殺掉季雍,以圖報仇,而是盡人臣之分,遣人把他送到了袁紹的營。季雍不僅叛變,且害死了朱靈的母弟,袁紹焉能留他當即命將殺了。
季雍是甘陵廣川人,不久後,廣川亦為袁紹奪回,袁紹令兵士搜捕到了季雍的家人,亦悉殺之。這是後話,不必多說。
孝之一字,不但是人的本能,而且因受求忠臣於孝子的觀點影響,漢家向來是以孝治天下,鄉裏蒙學教的第一本書是孝經,前漢劉向專門寫過一本孝子傳,後世的二十四孝不少都是出自其,可見時下人對孝的宣傳和奉行程度。
若是在與羌胡或叛賊作戰時,漢賊不兩立,不顧父母,為國盡忠,固然令人感佩,但時下不過是諸侯混戰,袁紹也好,公孫瓚也罷,同為漢臣,彼此互攻,實為不義之戰,朱靈卻不顧老母,看起來是在給袁紹盡忠,然當荀貞看到此處時,卻頓覺此人真是心狠,有梟雄的潛質,一下想到了劉邦對項羽說的那句話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荀彧等也在,和荀貞一起看這道從冀州傳來的重大軍情消息。
他們也都是頗為吃驚。
荀攸說道:袁本初得人效死力至斯
戲誌才智謀多端,為荀貞謀劃時固是重利,然其本性卻是個重情義的,隻從他今雖貴重,仍與他的妻子相敬如賓琴瑟和鳴,不像別的一些人那樣廣納美妾可看出這一點,他歎道:朱博言以不顧家,似忠而實可謂狠辣。
再往下看。
朱靈奪回了鄃縣,公孫瓚分兵去攻,卻與打貝丘一樣,也是攻之不下。
袁紹由此加固了右翼。
巨鹿太守董昭殺掉了郡謀圖叛從公孫瓚的大姓仕宦,穩定住了巨鹿的局麵,隨後他募兵籌糧,增強守備,一麵抵禦郡東公孫瓚部隊的侵略,一麵配合袁紹的西路軍,對侵擾趙國的黑山軍展開反擊,穩紮穩打,在短時間內又為袁紹穩住了左翼。
兩翼既穩,河內的孫堅又已經撤兵回豫,河內雖失半郡,挨著魏郡的諸縣卻還在張揚手,後顧近期也無憂,袁紹可以全力以赴地等待與公孫瓚決戰了。
十天前,公孫瓚發起了總攻。
公孫瓚兵強馬壯,參與此戰的步騎達有四萬之數,步卒三萬,列為方陣,是為進攻的主力,幽州突騎萬人,分列左右,既是護衛兩翼,又可在戰時用為兵。袁紹的部曲步卒多,騎兵少,他使麹義率其本部精銳步卒八百,輔以蹶張士千人為先鋒,自統步騎數萬在後。
麹義引兵與公孫瓚對陣野。
公孫瓚一則輕視麹義的兵少,二來因麹義部有強弩千張,是以沒有用步卒去攻,而是令左右翼各出騎兩千,縱之衝陣。幽州突騎,名不虛傳,冒著如雨下的弩矢,悍勇爭進。
四千精騎,四千匹戰馬,奔騰起來,聲勢駭人。
從麹義這邊抬眼望去,滿目皆是敵騎,彌滿原野,數不清的矛尖在冬日的陽光下淩冽閃亮,隨著敵騎向己陣衝來,數不清的弩矢箭矢從敵騎的衝擊隊形射出,像蝗蟲一樣,鋪天蓋地,帶著呼呼的風聲,撲麵而至。敵騎的衝鋒喊殺聲馬蹄奔騰的聲音混在一起,震耳欲聾,戰馬卷起的煙塵彌漫了半空,數裏外都能感到地麵的震動,近處的人甚至站不穩腳。
在呐喊殺近的敵騎後邊,公孫瓚的主力還沒有動,無數的旗幟在招展,幾乎兩邊望不到頭。
回觀己陣,蹶張士在後,迎戰當前的,麹義這裏隻有八百步卒。
底部字鏈推廣位
4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