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

字數:1974   加入書籤

A+A-




    確如曹純所說,荀敞本是儒生,非以勇武為長者,脾性沉著,所以在用兵上,不到破釜沉舟的關頭,素來慎重為先,此次馳援任城縣,雖是有荀貞下的軍令,不能按期抵達便按“失期”處置,但他依然沒有“冒進”,在行軍的過程中,廣散斥候,隨時探察敵軍的動向。

    因是,曹純方渡河時,荀敞就知道了這個情報,當曹純疾奔來襲,他亦提前得知。

    問清楚了斥候,獲悉渡河、來襲的曹軍都是騎卒,其兵所打之旗幟,上寫的是一個“曹”字之後,荀敞對孫康說道:“此定非奮武親來。奮武帳下,得重用的曹姓諸校唯仁、洪、純、昂、授數人而已,曹昂、曹授典奮武親兵,曹仁現屯穀城,來犯襲吾部的隻會是曹洪或者曹純,洪輕率,純小兒輩耳,皆不足論,君與吾將計就計,設伏勾誘,然後破之,勝何難哉?”

    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曹授是曹操的從子,其父為曹操之弟曹彬。

    曹昂、曹授的年紀與曹純差不多,比曹純小點,他兩人年紀較小,與曹操的血緣關係又是最近,所以通常不會領兵在外,而是被曹操留在身邊,典掌護衛、親兵。

    對曹軍將校的情況,徐州方麵是很了解的。

    三曹之中,曹操最器重曹仁,同樣的,徐州方麵最重視的也是曹仁,曹洪雖然對曹操立下過汗馬功勞,當年討董,要是沒有曹洪讓馬,曹操可能就死在潰兵之中了,但是如論到掌兵、臨敵的才能,曹洪卻不怎麽出眾,其人輕吝無毅重,也稱不上很有謀略,此前盡管有過一些戰功,在戲誌才等人看來,他不過是“因人成事”,依賴的多是曹操之能罷了,故而他並不被徐州的名將們特別屬意,曹洪如此,曹純年輕,未有過了不得的戰績,因更是不被看重了。

    荀敞今年三十來歲了,從中平元年起,至今從荀貞征戰已近十年,曹純才二十出頭,“無名之輩”,為鼓舞孫康的鬥誌,荀敞呼他為“小兒”,就像曹純輕他為“儒也”一樣,俱屬正常。

    在昌豨作亂被殺後,孫康本就一直小心做人,在麵對荀敞時,因那一晚荀敞平定豨亂,舉重若輕、鎮撫果決的表現又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而他越是諾諾而已,唯命是從。

    當下,見孫康無有異議,荀敞便安排各營,做出布置。

    曹純帶精騎疾馳,行十餘裏,斥候來報:荀敞部正在前邊不遠,行於由合鄉縣到任城縣的官道上,察其軍伍,隊列雖然齊整,然因正在行軍中,防禦卻不嚴密。

    曹純大喜,顧對左右說道:“此戰勝矣!”傳令各曲,“擒、斬荀敞、孫康者,論功擢賞!”命各曲急進,攻襲荀敞、孫康部。

    很快,加速行進的曹軍騎兵們便看到了官道上正在行軍的荀敞、孫康部兵馬,隊伍拉得很長,在路上迤邐數裏。奉曹純之令,隨軍的鼓手們敲響了戰鼓,頓時,全軍聞名而動,諸曲出擊,戰馬踐踏大地,騎士挺矛呐喊,如同一股旋風,呼嘯著向道路上的荀敞、孫康部衝殺而去。

    曹純沒有衝在前頭,而是帶著親兵在陣後跟行,遠望之:隻見荀兵全是步卒,又是在行軍中,“猝然無備”,自是難以抵擋騎兵蓄勢之後的衝鋒,不過片刻功夫,荀兵的行軍隊伍就被衝了個七零八落,有幾處兵士在各自軍官的帶領下,試圖聚攏列陣,卻在曹騎的反複穿插下,始終不能成陣。塵土漫天,鐵騎逞威,荀兵唯一組織起來的反抗,是些許弓弩手射出的些許箭矢,然而數量太小,絲毫起不到阻止曹騎衝殺的作用。

    幾乎沒過多少時間,大約也就是兩刻鍾,荀兵即宣告潰敗,丟盔棄甲,放棄了輜重,往東北邊逃走。不用曹純下令,殺得順手的各曲騎兵便就紛紛追逐而上。

    在親兵的護從下,曹純跟在諸曲的後邊,這時來到了此前突襲荀兵的戰場上,他環顧四方,原本大喜的心情卻忽然一沉,暗道一聲“不妙”,深覺不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