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棄暗投明忠良後
字數:3299 加入書籤
鄂西的山區早晨還是很冷的雖然沒有什麽風但坐在奔馳的戰馬上眾人還是不由自主地把身上的衣物掖了又掖。這裏的山不是很險峻但樹木非常的茂密層層疊疊的看不見一點泥土。一輪朝陽從背後悄悄地升了起來溫煦的陽光無聲無息地照在每一個人的背上給大家增添了一絲溫暖。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前麵領路的小校放慢了戰馬的度宋江舉目望去他們剛才一直沿著奔跑的山腳在前麵出現了一個豁口隱隱地向山腹深處延伸而去。待宋江等人策馬追到近前那小校報告說已經快到林將軍的營地了。宋江望著道路兩旁茂密的草木把臉一沉問道:“這裏是進山的第一道關要林將軍為何不派人把守?”小校衝宋江笑了笑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把手指放在嘴裏打了個呼哨瞬時間山坡上鑽出來幾十個手執弓箭、長槍的梁山軍士兵齊齊地向宋江等人行軍禮。宋江望著那些戰士被凍得通紅的麵頰和被露水打濕的衣服心中很是感動連忙舉手向大家致意。
小校說從這裏到營地一共有三道崗哨都是潛伏哨在朝向神農的那一側也基本相同此外在山上一些比較容易攀援的小路也布置有人監視。現在是對房州出來的人一個也不放過全部羈留在營中而對從山裏出來的人基本不加限製。宋江對林衝的布置還是比較滿意隻是覺得戰士們在這樣寒冷的暗夜裏野外潛伏太過辛苦了考慮著見到林衝後要交代一下。
寇振濤在進入官軍的營盤之後一直保持著矜持的態度有意無意地打探著這支軍隊的一切。雖然在天黑之前隻有一個多時辰的時間但他還是明顯感覺到了這支部隊紀律的嚴明以及士兵身上流露出來的成熟和朝氣。營盤建在離大路幾十丈外的一處山坳裏由於前麵有一座小丘遮擋著所以從大路上經過的人是很難現這座營盤的。營中靜靜的將士們行色匆匆但多半都沉默不語。就連營中大量的戰馬也統統被套上籠頭集中管理喂養沒有出在騎兵營盤常見的那種人喊馬嘶。
營中主將是一個年近四十的高大漢子沉穩而剛毅聽他的手下都叫他林將軍。在自己說明來意之後林將軍如其所願的沒有為難自己而是將他和他的隨從囚禁在兩座相鄰的軍帳裏酒茶肉食樣樣不缺隻是帳外有十幾個人警戒著不許他們出帳走動。其間林將軍進來探望了兩次見自己堅持要見宋江他點點頭什麽也沒說就離去了。天亮之後有士兵進來送來了早飯雖然不如自己府中的精細但在這寒冷的早晨喝下這熱乎乎的稀飯還是感覺到十分的愜意。吃罷早飯他一個人在帳中無聊的悶坐心中暗暗反思自己這次行為的對錯忽然門簾一挑林將軍陪著兩個人走了進來。
隻見前麵那人身材短粗微黑麵皮四十歲左右的樣子臉上既威嚴又和善身上一件黑紅色的披風濕淋淋的像是被露水打濕過;後麵的人身材修長白淨臉麵細腰乍背雙目炯炯有神一副颯爽英姿的模樣。寇振濤正疑惑中林將軍介紹道:“先生不是要見我們宋將軍嗎?這位就是。”說著一指前麵那人。寇振濤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名滿天下的及時雨宋江竟然就是這個其貌不揚的樣子!
見寇振濤目瞪口呆的樣子宋江和藹的笑笑:“寇先生昨夜休息的可好?軍中簡鄙照顧不周還望先生見諒。”“哪裏哪裏宋將軍取笑了。”見宋江態度親善寇振濤趕忙稱謝說:“林將軍治軍有方對在下也是百般照顧在下感激不盡啊!”寒暄過後林衝離開去主持軍中事務花榮陪著宋江與寇振濤進入正題。
在寇振濤主動地將房州城中的情況敘述一遍之後宋江已經完全明白了對方的意圖他沉吟半晌慢慢地開口問道:“聽先生所言房州文武多有厭戰之心將士百姓常懷匡正之意不知先生可否代為聯絡。如果房州能夠少受刀兵之苦先生就是功一建百姓也會感激先生的大義。”寇振濤思忖了一會兒:“順天王座下丞相劉光輝與我關係篤密我出城之前曾與之密談可以由他來號召官員將士裏應外合掀翻王慶。”宋江又問:“那如何能與劉先生聯係上呢?”“我可以書寫一秘函給舍弟寇振海讓他去找劉丞相諸事可行。”“好就這麽辦”宋江一把拉住寇振濤的手說:“先生還要再辛苦一下前往神農城把王慶的救兵帶到房州來。”“為什麽?”寇振濤不解地問。
宋江解釋道:“神農城山高道遠我軍征剿不便若上萬守軍堅守不出不但徒增士兵傷亡拖延戰事對於房州百姓恢複正常生活也不是件好事。”寇振濤聽宋江言不離百姓心中很是感動。宋江繼續說:“所以我想請先生借助王慶的求援文書把神農城的守軍調到房州來。兩地相距三百裏等援軍到了房州城下估計最快也是六七天之後了這段時間裏我基本就可以解決掉房州和寶康以逸待勞地收服神農城的援軍。”寇振濤望著宋江那充滿自信的眼神不由得對眼前這個矮子有了重新的認識:“將軍神機妙算故此所向披靡寇某誠服也。神農守將司馬琳與在下還有些交情在下願說服他領軍來降。”
“不可萬萬不可!”宋江連聲說道:“宋某素聞司馬琳諳熟兵書戰策能為不在唐三長、李山彤之下當屬英雄豪傑。這樣的人通常心高氣盛不肯輕易服人隻怕先生唐突行事非但不能得手還會危及先生性命!”寇振濤胸脯一挺:“倘能說服司馬琳領軍來投免去一場刀兵寇某命何所惜!”宋江也做感動狀:“先生急公好義真名士也!不過宋某以為先生的性命遠比一萬降軍重要。如今王慶大勢已去覆滅隻在須臾之間。房州光複之後百業待興若象以往那樣貪官當道汙吏橫行政不對路有可能再生腋變黎民百姓將苦不堪言。何人來治理?何人來救黎民與水火?非軍人也是先生也!先生乃名門之後家學淵源知書達理又深通民情宋某將竭力上奏朝廷舉薦先生為一方之治故此還請先生體恤萬金之軀非為先生一人為萬千百姓也!”
寇振濤嘴角顫抖激動得一時說不出話來隻是用自己白皙的手緊緊地握住宋江的手。過了一會兒他終於穩定住情緒:“將軍知遇之恩永生難忘在下牢記將軍之言賤命已非個人之命為百姓也。此去神農軍營寇某自會小心行事極力鼓噪司馬琳兵來援房州。不過寇某以為神農之兵是否分而化之更為妥當?比如讓司馬琳領七八千人馬前來援救我代他在神農坐守這樣將軍可以更輕鬆地剿撫司馬琳而後隻要一支輕騎馳到神農城邊寇某定有辦法讓神農開城投降。”“假如能如此甚好!不過既聞司馬琳為一方名將不知是否會輕易為先生所用?”
寇振濤自信地說:“這司馬琳乃是本朝名臣司馬文正相公之後因先祖陷於黨爭為後世詬病為元祐一黨之魁徽宗皇帝下明詔元祐黨人遠放南疆子侄學生皆不予錄用故此疾俗憤世棄文從武。可惜此人文武雙全之輩蓋因宋廷官員皆不敢輕易起用象他這樣家世有非議的人滿身才華盡沒於野。王慶遇得此人後驚異於他的兵法韜略百般籠絡委以重任。不過司馬琳生性淡泊不屑於王慶的行為舉止雖得王慶之知遇卻輕易不肯為之出死力。倒是見在下身世與之相似同病相憐故此彼此之間多有往來故此適才寇某才敢說要直接說服其到將軍麾下投效。”“原來司馬琳也是個懷才不遇之人我倒想與之結交不知道是否有此機緣。”宋江的愛才之心再次泛起:“敢問先生與仁宗朝名相寇萊公可有淵源?”寇振濤被宋江一語點中要害麵上微微一紅:“宋將軍切莫見笑忠湣公正是先祖。因先祖一生剛直清廉為大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卻遭奸人構陷連遭貶斥直放到雷州做一個小小的司戶令我們這些晚輩心灰意冷。在下也是一時激憤投了王慶隻落得如今的兩難境地。”宋江連忙出言安慰:“寇先生乃是名家後裔忠良子弟當為國家棟梁。可恨奸黨在朝中把持故而象先生這般的才俊隻能隱於原野。宋某不才願以一腔熱血換得清君側匡正義故而毀寨下山接受招安。隻要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平定王慶叛軍宋某定將竭力保舉先生出世重振寇家門楣。”(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