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入雲龍道法驚天
字數:2780 加入書籤
入雲龍公孫勝最近正在醞釀一件大事天大的事。
到京城兩年多了他已經做了許多的大事比如剪除巨賊蔡京比如改善徽宗的體質比如說服皇帝遏製朝中官員對梁山忠義軍的詰攻比如鼓動皇帝對收複燕雲十六州重新有了信心。不過相比現在想做的這件事那些以往的作為不過是小試牛刀——這便是要讓徽宗把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桓!
趙詰已經四十四歲按一般人來說還算是年富力強的中年可是趙佶在皇宮養尊處優、荒淫無度身子骨早已經像個遲暮的老人。尤其是趙詰始終對於政事缺少漏*點這固然是受宋朝曆代皇帝世代相傳的信奉老莊道教“清淨無為”思想的影響更也是因為他本人嗜好玩樂專注書畫。這種藝術家輕佻浪漫的個性用在一國之君身上實在難以駕馭當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於是徽宗對於那些讓自己難以決斷的重要事情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交給朝中大臣去全權處理因此他在位的這十幾年內奸臣權臣橫行宮闕朝綱鬆弛。與其去千方百計的操縱這位消極從政的皇帝還不如讓他徹底退休把國事交給更富有進取精神也更便於公孫勝駕馭的太子趙桓。
作為皇長子太子趙桓繼承了皇室血統中優秀的一麵:聰慧過人文采橫溢。同時趙桓還與幾位祖先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念念不忘收複失地東征西討耀祖光宗。如今不過十七歲的他在一年前就在祭祀先祖時在宗廟放聲大哭後立誓要繼承太祖、太宗、真宗及神宗等諸位先帝未竟的事業。此事傳到公孫勝耳中讓他心中怦然一動。五十年前同樣年少的神宗皇帝十九歲即位翌年便啟用王安石推行新政企圖通過變法來富國強兵使舉國上下為之一振令環伺列強膽戰心驚。可惜朝中及後宮中的保守勢力對新法百般阻撓兼之王安石的新法在實施中有些脫離現實操之過急最後變法大計功虧一簣。神宗憤而舉兵征西夏又遇到挫折就此鬱鬱而終!如果說當年神宗的革新時機把握得不好的話而今經過這五十年的時事變遷王安石新法中的很多內容已經悄悄地在各行各業潛移默化推廣開來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富國強兵的基礎已經部分達成。假若此時此刻再有人自上而下地推動變法完全可能把過去半途夭折的新法貫徹下去。那樣的話大宋王朝不僅可以走出內政外交的困境更有望創出一片全新的局麵!
宋江對於公孫勝的這一想法是基本讚成的他也希望通過新君執政將朝中原有的文武格局徹底打亂把有利於自己宏圖大計實施的人推向權力的第一線。比如現在的太子少保李綱將來就有望坐上太師的位子而新君如想對外用兵象忠義軍這樣戰鬥力出眾的部隊也會得到朝廷格外的重視。要達到這一目的出了要壓製可能來自於保守派的反對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徽宗讓位呢?
軍師吳用曾提出讓公孫勝用金丹慢慢要了趙詰的命這樣操作對於公孫勝來說並非太困難可是宋江不同意。他認為這樣做一來並不人道畢竟徽宗皇帝不是天怒人怨、無可救藥的暴君二來毒死趙詰會使公孫勝在朝中的影響力大打折扣並不利於日後整個局麵的控製。在多次密函往來商議之後還是請公孫勝盡量用修道成仙來誘導趙詰讓他感覺做皇帝是毫無情趣的苦差事而主動提出禪讓這種曆史上並不多見的權力轉讓。
為此公孫勝先暗中試探了徽宗的口風確認他對自己的長子趙桓比較滿意。之後公孫勝一麵加緊與太子的接觸努力在日常接觸中加強趙桓對自己的好感和信任另一方麵開始把徽宗領上主動讓權退居二線的道路。
這一日正值汴梁城中風和日麗春光明媚。公孫勝照例在早朝之後來到東暖閣麵君論道。見到徽宗正衝著一堆奏章愁眉不展一問方知是湖廣四川幹旱少雨各州官員上本請減今年徭役稅賦。徽宗問:“一清仙師你說寡人登極以來為何總有災害?不是這裏旱就是那裏澇沒有哪一年說是風調雨順。難道是因為寡人有失政德嗎?”公孫勝答道:“陛下正憂國憂民怎會有失政德?祖師雲: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間萬物皆有其道也。陛下何以過於自責?為人不可求全責備天地且向東南傾人事何求無瑕疵。隻要陛下順應天道無事不可解。”徽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公孫勝繼續說:“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世間之事並非全可仗人力亦非不可仗人力。既然有州郡受災可命當地官吏設法救濟中央職部居中調和先解黎民之苦後補國家之虧。此即為仗人力。若為長久計可在戶部之中專籌資金按年積累;無災之年亦不挪用有災之年應付自如。預則立不預則廢天下之事莫過於此。陛下以為如何?”徽宗大喜:“仙師不禁法術精深亦是理政高手此天賜於寡人為師也!”公孫勝微笑謙辭:“陛下謬讚貧道不敢領受。然適才之言乃是仗人力耳。為天子者修身養性以求感應上天得天之助方為上品也!”徽宗不解地問:“感應上天?如何能做到?”公孫勝正色道:“陛下可聽說道術中有呼風喚雨之能?”徽宗眼睛一亮:“寡人聽人說過然從未見識過。仙師可會此法?”公孫勝避而不答:“祖師說過世間萬物皆有其道也。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徽宗追問:“此語還請仙師詳細解說。”公孫勝微微一笑:“今日春光燦爛陛下不妨去祭天。”趙詰眨眨眼睛:“好好就依仙師所言。”
聖命既出皇宮內外一片忙亂:太監宮娥忙著準備儀仗虎衛禁軍忙著淨街戒備欽天監忙著打掃圜丘皇家道觀的道士們更是手持法器亂作一團。欽天監的監正是蔡京的兒子蔡攸陪著皇帝和仙師離了紫禁城一路南行。隊伍剛過南熏門徽宗忽然傳旨停輦指著前方的空中問蔡攸:“那玉津園的東麵好像有亭台樓閣重重疊疊寡人從未見過。卿家可知是什麽去處?”蔡攸眨巴眨巴眼睛不知該如何回答。見一旁的公孫勝拂塵輕擺微笑著衝他點點頭。蔡攸心中猜測應道:“微臣隻見雲彩間隱約有樓台殿閣離地怕有百丈之高。”徽宗揉揉眼睛又問:“看到人嗎?”蔡攸望了公孫勝一眼:“好像有一些道家童子手持幡鍾節蓋相繼現於雲間。”徽宗大喜轉頭衝著公孫勝說:“一清仙師此必是神仙下凡。你我君臣前去拜見如何?”公孫勝手拈長須:“貧道以為神仙下凡定會為我大宋帶來祥瑞。凡夫俗子前去打擾恐惹神仙不悅啊!”徽宗不舍說:“若隻仙師陪朕去拜見想必神仙不會見怪吧?”公孫勝朝他一努嘴:“人仙相會恐泄天機。陛下怕是要失望了!”徽宗回頭再向東望去見剛才雲間的亭台樓閣漸漸淡去很快就蹤影全無了。他歎了口氣:“寡人身為天子以為貴極然人與神仙畢竟天隔。寡人益信神仙之事也!”遂降旨在神仙下凡的地方修建一座新的道觀賜名迎真宮聲稱要在此常駐修道爭取與神仙相會。(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