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宋公明進台灣策

字數:2174   加入書籤

A+A-




    宋江見方臘態度誠懇起來便也把身子向前躬了一下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以往我與陛下各舉義旗遙相呼應如今為何成為歧路人中個緣由還請陛下多多思量。在下也是凡夫俗子自從在梁山接了晁天王的位子無一日不如履薄冰殫精竭慮的隻是兩件事一是怎樣做才能對得起追隨身後的眾家兄弟一是怎樣做才能促進國強民富。江湖中俠義道不都一直在說要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嗎?過去我們是激憤於貪官汙吏魚肉百姓想的是鏟奸除惡殺富濟貧。可是十幾年過去貪官惡霸殺了不少朝廷官軍也屢次敗在我們的手下可是國家呢貪官汙吏並未見少百姓呢好日子也遠沒有到來。所以我苦悶啊煩惱啊是不是隻有我們坐了江山才能改變一切呢?如何才能讓百姓揚眉吐氣過上好日子呢?”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是要給對方一個思考的時間:“我讀了很多的書請教過許多飽學之士上至學士太尉下至農夫走卒我都靜下心來向他們垂詢想從前人那裏尋求些答案想從世人那裏找到點線索。三皇五帝之後盛世未見於典籍相去遠矣而後世之盛者文景之治一也貞觀之治二也皆取於太平盛世。國無大難便有力抑天災拯庶民。然太平盛世何可求?一者輕傜薄役收民心二者養精蓄銳清吏治三者厲兵秣馬禦外寇。如果再要說就再加上一個“術”字通過各行各業推陳出新改良器具開荒拓市方能開創一個清平世界!於是我又查閱了熙寧變法的文檔現大宋本也是可以做到強兵富民的可惜天時人和未逢其利草草夭折令人痛惜。思古來帝君開國皇帝多時賢明之君而其後繼者常有昏庸之輩。曆朝曆姓莫不如此。依我看誰來做皇帝都一樣我已對改朝換代重塑江山沒有多少興趣了。我現在想的是如何清吏治變舊法開疆拓土造福於民。”

    “何其難也!”方臘慨歎道:“公明啊你是沒有坐到這個位子上來等你到了這一步就知道什麽是長安居大不易了!”宋江說:“當然難了。以王臨川先生那樣絕頂聰明之人經天緯地棟梁以丞相之便得皇帝之助窮數十年之力仍是功虧一簣。宋江豈敢謂之易事?”方臘點點頭:“熙寧新政我也聽說身邊大臣們談論過有人說是嘩眾取寵有人認為過於標新立異還有人說是舍本求末逐利忘義。”

    “不然”宋江搖頭否定:“臨川先生熙寧變法其中最大之不得法在於各級官府實施推行不力其間奸人作祟節外生枝導致法令難顯功業王命不出京門而非變法自身的原由。自古世間眾人賢能者少蠢笨者多故多數人並看不見新政的好處更有人因新政觸及自身利益如何肯為新政鼓吹?墨守成規自然容易得多肯花心思揣摩新政就大不容易了。啟事新政是符合庶民之利的。我等舉旗造反無非是看不慣這世間的不平。新法欲還庶民以更多的平等百姓自然是歡迎。然居高位者不願庶民與大人平等故而推行起來頗多周折。能做到舍己為人的方能正視新政之利弊。比如陛下是通過造反得以榮登大寶若又有人來造你的反你肯答應嗎?”

    方臘聽了無言以對隻好微笑搖不語。宋江窮追不舍:“倘新造反之人提出的政治主張較之陛下實施的對百姓更為有利陛下肯將江山托付於他嗎?所以說這些事要做就必須能夠舍己為人能夠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待。陛下乃賢達能練之人又是立國之君諳知民間疾苦自然明白這樣的道理:為國君者若能將天下視作天下人之天下方能成為曠世明君!”

    方臘咀嚼著宋江的話不覺得臉上有些燒忙轉換話題問道:“公明兄書信中提到的台灣究竟是個怎樣的情況?我暗中問過一些人知道那是一個大島似乎在福建外海大越國浙江沿海的漁民有去過那裏的說那裏主要是些叫高山族的土人好似落後的很。”

    宋江點點頭說:“我的手下已多次到過那裏現在還有人在那裏。陛下說的沒有錯台灣的確是海外孤島長有七百裏寬有三百裏現人口不足十萬多為當地土人刀耕火種打獵捕魚較之中土要落後許多。隋唐之時中原始與該地有較多的聯係。本朝以來那裏依然是放逐謫貶官員之地設了一州三縣中央並不從那裏征收稅賦隻是養活百十官吏和千餘駐兵而已。台灣距中土有四五百裏隻有閩浙和嶺南三地的老船戶方有膽量駕船過海交通甚為艱難。不過恰是因為台灣孤懸海外宋某才覺得很適合陛下移駕前往。”

    他抬頭觀察了一下對方的反應見方臘臉上似乎沒有什麽更多的表示這才接著往下說:“台灣雖隻一海島但地域也頗廣闊氣候宜人並非苦寒之地。現有的宋廷官府形同虛設駐軍全無戰力陛下若揮師而就不費吹灰之力就可控製全島。憑我中土之先進農耕以及陛下的教化恩澤當地土人自會俯帖耳以為驅使。因交通不便趙家皇帝想要奪回台灣非有強的水師不可然依大宋水軍之現狀料難成功。且朝中眾文武皆視台灣為化外之地無人重視陛下自可在那裏從容展。依著大越國以往的路數也好陛下願意重起爐灶推行新政也好盡可以在沒有外來威脅的情況下養精蓄銳東山再起。若陛下仍想與趙家皇帝爭奪天下一則可以在那裏先休養生息整軍備戰二則可以通過在台灣的展來展示陛下的治國之道先爭取到民心。不知陛下以為如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