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舔犢情深禁宮苑
字數:2627 加入書籤
李彥聽說自己的門人闖下如此大禍駭得麵如土色一麵派人去叫程剛主動投案一麵慌慌張張趕奔皇宮去往皇帝趙佶麵前請罪。這李彥曾經在宮內伺候多年平素心思乖巧擅於揣摩主上的意思加上在書畫方麵特意下過功夫故而很得了趙佶的喜愛終於步步高升雖然沒有像童貫那樣身居宰位但也是皇城內跺跺腳顫三顫的主。眼見不懂事的手下得罪了東宮太子生怕自己多年的苦心經營受到打擊便尋思著主動來請罪盼望皇上能看在往日情分上網開一麵為他開脫。
徽宗見李彥連滾帶爬地闖進來就是一驚聽是下麵衝撞了太子也不由得是臉色一沉:“看來朕素日裏對你們是縱容太過居然放縱手下圍毆官差。若驚嚇了太子定要爾狗命!”李彥哭哭啼啼唯求饒命。未等他把路上想好的托辭說完就有小黃門進來稟告說太子求見。
趙桓進的殿來見李彥正跪在一旁頓時火往上撞:“父皇兒臣署理開封府有公案涉及太平藥鋪便差人拘到衙門問話。哪料狂徒們依仗李彥這奴才的勢力竟持械拒捕格殺官差情形極為惡劣。兒臣現已將傷人的狂徒拘拿在案特地前來請父皇嚴懲李彥。”
趙佶起初隻是聽李彥說外麵拒捕沒料到還死傷多名官差氣得指著李彥的鼻子問:“朕素來待爾等不薄爾等卻不思報效縱奴行凶。今日若不懲戒怕是朕往後的日子也不安生。”看著這個寵信的宦官宰禦座下哆嗦著一團趙佶的口氣還是忍不住軟了下來:“念爾等往日還有些寸功汝且出宮去吧此生不得再入京城!”
趙桓瞪著李彥:“父皇如此便宜這奴才?按律當治這狗頭的罪予以嚴懲不然今後這京中聖命還如何通行?國家威嚴如何得以體現?”徽宗歎了口氣衝李彥揮揮手:“汝且下去吧今日就離開京城。”又轉臉對太子說:“皇兒執法如山是沒有錯的不過也要張弛有度不使臣民以為官家苛嚴過甚。”
知道兒子年輕氣盛地受不得委屈為了轉換氣氛待臉色灰白的李彥退出殿門之後他從書案上翻出一個手劄微笑著遞給太子。趙桓接過來展開一看卻是當世的大家周邦彥的一篇詞律新作。趙桓雖然不像父皇那樣偏好些這個但皇室多年的教育使得他在詩詞上也還是有些鑒賞能力的輕輕地念了一遍之後也不禁的擊節叫好。聽著兒子對周邦彥新詞有板有眼地評價褒讚趙佶點點頭歎了口氣說:“太晟正(官職名主持宮廷音律)也老了半年多才寫出這麽一新作想想也是年過花甲的人了。這些年來我大宋文壇凋零的厲害有些後繼乏人了皇兒他日在這個上也要多用些心提拔些新秀的好。”
父子倆正說話間太監來報說樞密使童貫求見。趙桓見又來一個父皇麵前受寵多年的老宦官心中未免有些不快輕輕地冷哼了一聲。徽宗看穿兒子的心事勸解道:“人和人不同宦官和宦官也不一樣。這童貫論起忠君報國還是可靠的皇兒休要低看了他。”
童貫入得殿來畢恭畢敬的給皇帝和太子見禮又向太子請罪。徽宗奇道:“愛卿何罪之有啊?”童貫叩頭答曰:“汴京中出現拒法狂徒械傷官差奴才忝為兵馬統轄竟使此事在天子腳下生奴才實在該死!奴才是在想若太子親去緝凶時賊子作亂萬一驚嚇到太子奴才豈不是無顏麵對聖上了。”
徽宗點點頭:“皇兒未曾說及此事愛卿倒坦誠相告還算難得。”他轉臉看一旁的太子:“皇兒當如何處置啊?”趙桓聽童貫已先行自責倒也不便作隻好說:“童大人有此心也還罷了隻那九城司忒地氣煞人不把我小小的開封府放在眼裏。童大人自個兒看著辦吧。”
童貫見太子並沒有過多地怪罪自己忙不迭地應允:“是是是奴才定給殿下個滿意回去就傳喚九城司一定嚴懲!”見這事似已過去他轉臉向徽宗道喜:“我主萬喜。那江南方臘如今迭遭重創已向朝廷乞降奴才不敢擅作主張特來請旨。”徽宗喜上眉梢:“四大劇盜不到三年相繼煙消雲散愛卿功不可沒啊!”
童貫正待謝皇上誇獎哪料太子插言:“前事功在宋公明此番也該著宗元帥。”童貫心中一顫對太子的怨恨之心油然而生不過臉上不敢有一絲表現:“太子所言極是奴才不過忝居要位而已全仗皇上恩德廣澤前方將士拚死用命。奴才不敢貪功求賞隻是這江南的事當如何辦還請聖裁。”
徽宗本想與兒子多獨處一會兒於是不耐煩地說:“既然方臘願意歸降準了便是。”童貫自從得知宗澤在前線取得大勝便擔心自己在軍界的權威受到影響不欲宗澤就這樣收獲全勝的功勞故此早已打定主意要逼方臘繼續打到底最起碼要讓宗澤多折損一些兵將好給自己貶低宗澤留下口實。此刻見皇上有意準降連忙跪下叩頭:“吾皇萬歲恩威所至賊兵自然難以抗拒隻是奴才擔心那方臘不是真心投降而是迫於我軍威勢故而用的是緩兵計。倘日後尋機再反將起來又要糜費國家錢糧。莫若傳旨宗澤將方臘眾賊斬盡殺絕以免後患。之所謂“宜將剩勇追窮寇”啊!太子殿下您說是不是呢?”
趙桓隻有十七歲正值血氣方剛恃勇好鬥之時早先也知江南方臘甚是凶頑官軍數月圍攻未竟寸功。如今聽得軍事上已處於優勢心中難免產生畢其功於一役的念頭聽童貫力主打到底原本對他的那些許惡感便稍有減輕見童貫恭恭敬敬地開口問自己的主意不願放過難得的主導國事的機會:“童大人說的宜將剩勇追窮寇甚是有理。朝廷威勢正盛不妨讓將士們多多曆練日後對外用兵也好多些經驗。”徽宗巴不得童貫趕快走便說:“既然你二人俱如此講就命樞密院擬旨剿滅方臘殘軍。愛卿下去吧。”
趙桓被父皇拉著到禦書房欣賞他新近的得意之作又到一清道長那裏聆聽教誨父子倆有說有笑相處甚歡。其間徽宗問兒子:“桓兒朕見你日臻成熟心下甚為欣慰。朕這些字日對朝政愈懶散一清道長勸我到處走走到京城之外去散散心屆時會把監國重任交付給你你可要好生學習修身養性莫要辜負了朕的期望。”(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