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綱廷對蘇門案
字數:2394 加入書籤
太子見父皇剛剛喜形於色忽又麵有惋惜的樣子不解其意地望著徽宗。趙佶醒悟過來忙說:“你講的辦法可行照例寫本子上來交朝臣們廷議。”停了一下他又對李綱說:“李愛卿朕見太子能夠很好地把京師的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朕很欣慰。朕賜你玉瓶一對聊作表彰。”李綱慌忙伏地拜謝:“微臣無才無德陛下厚愛不勝惶恐。”徽宗微笑著說:“平身吧。愛卿有大才朕早已心知可惜你也是個不善丹青的所以太子也隨了你與書畫無緣啊!”
見父皇說到書畫太子趙桓馬上接口道:“父皇兒臣近日收了米芾的一副挑山改日帶進宮來孝敬父皇。”“哦?”趙佶有些意外當世“米黃蘇蔡”四大名家的筆墨在市麵上已很少見到人人都將家中的珍藏視為傳世之寶不肯輕易拿出來示人隻有那些家境中落的破落戶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得這四位均已過世的北宋書法名家的大作得見天日。徽宗問太子:“是真跡嗎?哪裏來的?”
趙桓回答說是四川眉山蘇門後人攜來定為真跡無疑。北宋中葉“蘇門三學士”——蘇洵、蘇軾、蘇轍名滿朝野個個不僅才華橫溢而且一度官職顯赫。隻是後來蘇家也卷入黨爭蘇軾從參政知事的副宰相職位上被貶到嶺南做一個小小的惠州知州那位曾經提攜過高俅的“小蘇學士”蘇轍也從三品官職致仕返鄉蘇家往日的輝煌早已不複。這不蘇家在故鄉攤了官司故而上京準備告禦狀。
徽宗聞聽很是奇怪心想饒是蘇門已經不是當年的氣勢但其威望猶存怎麽會在當地被人欺負忙問詳情。太子說這便是今日乞請聖裁的第三件事。
原來眉山有一據說與朝中大員沾親帶故的唐姓巨富要起一座文殊院恰與蘇家在地皮上起了糾紛。蘇家也是仗著家門顯赫衝突中傷了對方一個家奴的性命。那唐姓巨富便將蘇家告上官府又花重金買通上下連四川經略使和提刑使據說也受了賄賂拘了蘇府官家等十幾個人又責令蘇家賠禮道歉並讓出土地。蘇家咽不下這口氣因此來京托門子告禦狀。因為蘇門子弟遍及天下三蘇的文章更是全國士子詠讀的名篇故而開封府聽了蘇家的申訴之後趙桓和李綱都采取了謹慎的態度沒有公開介入案情的調查。
“原來如此。”徽宗聽了也不禁沉吟半晌。原本消減世家豪門的勢力以免他們聯手做大是從他哥哥——哲宗皇帝開始就貫徹地一項政策。按說這次蘇家打傷人命就應該予以懲治可偏偏蘇門幾大文豪名聲太響絕非一般的世家可比詩詞書畫樣樣皆精深得徽宗喜愛於是便有些愛屋及烏難以決斷了。
大宋朝自哲宗之後隱隱形成了新學、蘇學和理學三大學派相互紛爭的局麵作為蘇學的嫡傳正宗的蘇家雖然因為元祐黨爭的牽連勢力大不如前但朝野上下的影響之廣泛還是讓任何一個官員都不能小視的偏偏四川這幾個人就吃了熊心豹子膽?絕不那麽簡單!趙佶皺著眉頭轉臉問邊上一語不的李綱:“愛卿有何見解?”
李綱於刑案上不甚內行但因此事幹係重大故而也早費神調閱卷宗請教了開封府中的老人見皇上垂問便忙跪倒回稟:“聖上明鑒微塵以為此案其中要點有三。這先蘇家行為確有不檢點之處作為天下學子皆聞其名的大家在類似的事情上沒有正確處置體現表率反而縱奴傷害人命理應受到嚴懲。隻是在量刑上因實事求是當事人和指使人按律查辦是應該的但無關的人不應過多的受牽連。”
他微微抬頭瞟了一下皇帝的臉色見徽宗輕輕點頭李綱又低下頭接著說:“這第二樁是四川各衙門的官員在此事中的態度值得考勘且不說他們是否象蘇家說的那樣收了原告的賄賂但說這判決就頗為不妥。涉案的雙方看來都不是一般人家故而此案引起了外界的普遍關注可以說四川百姓無人不知曉這件事對此官員們就應該格外慎重先要居中調停大事化小的才對偏偏他們把事情搞得路人皆知鬧得蘇家還進京來告禦狀於朝廷顏麵無光。而且案子應該分為兩個部分蘇家鬥毆傷人是一個土地之爭是另一個豈能因為蘇家傷了人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偏向原告連著土地案子也偏向原告?這是微臣以為的第二個要點。”
見皇帝眼中露出嘉許的意思李綱膽子壯了起來:“第三個要點是案子的起因就是那塊要蓋廟宇的土地究竟該是如何的歸屬又當如何的處置。那唐家敢與蘇家生如此糾葛想來在民間巧取豪奪小民的土地怕也未必可知?據微臣從卷宗中查看絲毫不見詳細的情節現下倒不好定論不過這倒讓微臣聯想多多。據說這原告唐家爭這塊土地是為著蓋文殊院的其實本朝開國以來道佛兩家的廟宇修建的也不少了雖然比起南梁那種局麵來尚有所不如但南梁因此亡國的故事不可不戒。廟宇過多一來損毀良田二來減少耕農三來影響國家稅收其它不利林林總總。依微臣所想朝廷應有個限製不使它過度。不知聖意如何?”
聽李綱說的頭頭是道徽宗對於自己給太子選了這麽一位能幹的幫手還是很滿意的。對於剛才李綱對案子的分析趙佶也覺得有些道理他想了一下吩咐太監去取自己出宮的便裝來要此刻便去開封府見見蘇家的人順便看看米芾的書法。
太子見皇上對自己提的幾件事情這般的看重心中很是興奮。倒是李綱見皇上倉促間要出宮有些擔心皇上的安全。徽宗從李綱的神色看出他的擔憂正好有太監稟報說一清道長在院外候旨徽宗便說有仙長一同前往總會是安全的吧。沒想到趙佶這一出宮果然生出事情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