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武裝拆遷隊在柏林
字數:3265 加入書籤
這一回魏某人吃虧不小當時氣得這個小心眼哇哇怪叫:“她媽了個巴子的這幫德國人看樣是不教育不成長!”原本在這樣的巷戰當中對於平民那就不可能有多少顧及雖然中**隊多少還提到一些但是麵對這種情況那就根本顧及不了了。這種情況之下魏元坤那種要自己人的命不要別人的命的個性就揮了出來基本上什麽大家夥隻要是管用那就都調了上來但是鑒於重型火炮有限中國人民誌願軍不可能像蘇聯人那樣將重炮直接推上街頭來進行火力直射支援。至於空軍也不可能隨時隨地都飛到上空來進行火力支援因此要想解決問題很多情況下還是要靠步兵。
不過這也難不倒魏元坤在進攻戰開始之前魏元坤就讓人開始四處搜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城郊的一個大院當中他們還真就找到不少好東西----各種各樣的工程機械應有盡有其中也不乏大量的破碎錘、挖掘機一類的拆遷設備。一見到這些東西當時魏元坤就決定這些玩意他都要了!然後命令後勤部門迅對這些東西進行改裝在增加了防彈裝甲並且安裝了用來防禦鐵拳反坦克火箭的席夢思床墊之後這些裝甲拆遷設備就被投入到了戰場之上。當成功的伏擊了第二百五十師德德國人還沒來得及慶祝自己的勝利的時候他們的耳朵當中就傳來了機械的轟鳴聲。遠遠的之見在坦克的掩護下一大群工程機械浩浩蕩蕩的開了過來。在這些工程機械上都裝上了機槍遠遠的就朝著德國人駐守的建築物猛烈開火而附近的步兵此刻也對對麵建築物地每一個窗口展開了壓製不讓德國人的反坦克手猖狂。基本上隻要是拿著鐵拳反坦克火箭的人一露頭就會被****。然後旁邊的人就會現這個人的腦門中間多了一個圓圓的彈洞。
一開始德國人還不明白中國人開來這些東西就究竟有什麽作用。但是當這些工程機械靠近了以後他們才意識到這些東西。端地是巷戰當中的大殺器。當他們還嘲笑中國人裝甲力量不足居然將這些民用工程機械開來當掩護的時候工程機械上的巨型大圓錘已經照著他們藏身的樓房摟頭砸了過來。巨大的錘頭頓時將一座建築物給砸出了一個大洞接著伴隨的步兵一擁而上順著砸出的大洞衝進去衝進去的步兵除了佩戴有一般步兵地輕武器之外還帶著大鐵錘、鐵釺、鑿子、鋸條等等物品。乍一看還以為他們是搞裝修的但是一進了建築物。這些步兵在爭奪了整棟建築當中第一二層的控製權之後就開始在第一層地各個支撐點上迅用手中的工具開始打眼然後埋設好炸藥。當人員撤出後迅引爆。將整棟建築物徹底炸毀。當然了如果遇到有些建築物的質量不過關而且裏麵的抵抗過於頑強那麽第二百五十師的人也不介意用其他的拆遷工具直接將德國人的建築物給退平了便是。
這一套下來雖然看上去度慢了一些但是卻真正的治標治本先是大鐵錘砸然後是挖掘機挖。拆倒了還要用推土機推一遍軋道機壓一遍一套下來德國人就算是將這些廢墟奪回來那也沒有辦法在用於軍事目的了外加上有趙蠻熊戰鬥工兵團挖坑爆破地幫助在進展上魏元坤的第二百五十師居然在攻城的各個部隊當中是一路領先。
仗還可以這麽打?!幾乎所有人----無論是德國人還是蘇聯人甚至是中國人都沒料想到魏元坤還有這樣的手段居然在巷戰當中使用武裝拆遷隊這樣的大殺器。各個部隊於是也有學有樣。紛紛搜集攻城裝備沒有的話那就自行改裝那裏的德國人抵抗頑強陣地久攻不克負責進攻那裏的指揮官就會毫不猶豫的立即組織拆遷隊掃蕩過去。
在戰鬥中德國人在他們地戰鬥報告當中哀歎:“中國人和蘇聯人的武裝拆遷隊堪稱是巷戰當中所遭遇過的戰鬥力最強的隊伍我軍在武裝拆遷隊麵前除了節節敗退。根本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他們雖然進度緩慢但是卻能以每天三個街區的度壓縮我們的空間!”在報告當中德國人聲稱:“這支部隊雖然是臨時組建。但是在巷戰當中卻威力強大尤善使用重兵器……對於建築物有著常的破壞力。”
當然這也是有很多戰例可以證明的。在一場戰鬥中兩個師的蘇聯近衛軍步兵圍攻一個團武裝黨衛軍駐守地建築群蘇聯人地進攻一開始就陷入了困境因為在這片陌生的城市內到處是矯健如獵豹、飛奔如碩鼠地黨衛軍戰史在偷襲。不禁麵上要層層戰鬥就連下水道內鐵內排水溝內都是危險的戰場。黨衛軍士兵通常利用這些下設施出現在蘇聯人的後方動偷襲。常常逼得蘇聯人不得不放棄一些已經被占領的區這樣的打得蘇聯人暈頭轉向。激戰三日而不下傷亡達到了五六千人無奈之下隻得退走這時候正好趕上附近中國人第二百五十師的一隊武裝拆遷隊路過結果被蘇聯人花了大價錢請了過去“隻要攻克了那裏我們將我們這一段時間來的繳獲分你們一半……快去拆吧!”
擊退了蘇聯近衛軍步兵的攻擊德國人正在慶功之即隻見一幫殺氣騰騰、全副重武裝的中國人開著各種各樣的工程機械殺將進來德國人當時大吃一驚慌忙抵抗但哪敵得住這幫亡命之徒不過兩個小時的功夫德國人駐守的建築群就被拆得幹幹淨淨。連堵半人高的牆都沒給剩下。戰後重建過程中的德國人尤其是柏林市民從此落下了一個毛病那就是隻要一看到大型工程機械那就兩腿抖一個勁的哆嗦。而這種症狀在後來醫學上還創造了一個新的名詞叫做“武裝拆遷隊恐懼綜合症”。
當然武裝拆遷隊雖然戰鬥力強悍但是誤傷平民的事情也就少不了了。光是自己人的戰報當中就提到了不少柏林一家屬樓因為駐守的黨衛軍抵抗頑強結果遭到了武裝拆遷隊的強行拆遷在挖掘機和推土機的攻擊下駐守這棟建築物的兩個排黨衛軍士兵全部陣亡但是一百多名平民連同黨衛軍士兵一塊也被活埋在瓦礫堆下麵在這場戰鬥中甚至不少衝進樓裏的中國戰史也被收不住手的拆遷人員砸傷;在第二天第二百五十師早在進攻一家房地產公司的時候遭到了德軍埋藏在建築物當中的反坦克炮的伏擊憤怒之下的中國人在淩晨用鏟土機拆除了德國人埋藏在地下的反坦克炮掩體的同時導致了旁邊大量房屋的倒塌一名2o歲德國男子因為來不及逃出而被飛濺的磚頭擊中頭部死亡……
因為這樣的舉動創建了第一支武裝拆遷隊的第二百五十師和他們的師長魏元坤又一次在軍事史上留下了他們的名字。在戰後無論是那個軍事院校那本軍事教材都明確的寫著:“在進行巷戰的時候如果你是進攻的一方那麽武裝拆遷隊以及相關的工程機械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而如果你是防守的一方當你遭遇到對方武裝拆遷隊的攻擊的時候那你就要打起十二萬分的小心了武裝拆遷隊的任何車輛都要優先進行攻擊……因為如果讓他們得逞那麽在強大的建築物都會在瞬間灰飛煙滅。”
而在戰後很多德國將領比方說叛逃到中國人這邊的曾經的德國黨衛軍元帥威廉.魯道夫赫斯在自己的回憶錄《德意誌比較榮耀》當中感歎:“雖然在戰爭中我們犯下了很多錯誤但是我認為最大的錯誤不在於別的而在於我們沒有組建這樣一支部隊那就是武裝拆遷隊當初如果我們建立了他那麽在布列斯特要塞、在列寧格勒、在塞瓦斯托波爾、在斯大林格勒我們就不會白白耽誤那麽多功夫甚至取得可恥的失敗了。因為在堅固的要塞在嚴密設防的城市在武裝拆遷隊麵前都不過是一灘紙糊的玩具武裝拆遷隊可以輕而易舉的摧毀他們沒有任何要塞能夠阻擋他們的攻擊就像是城管部隊可以輕易的鎮壓任何遊擊隊、反zf武裝和特種部隊的偷襲一樣……在這裏我不禁為死在蘇聯人要塞下的德國士兵感到悲哀如果當初在巴巴羅薩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軍隊當中就組建了武裝拆遷隊那麽戰爭絕對不會是今天這樣的結局也許在1943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將萬字旗插上了克裏姆林宮的樓頂了屆時整個世界的曆史恐怕都要改寫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