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出使趙國

字數:4156   加入書籤

A+A-




    倉大敗田藏得俘兵七萬有餘加上曹陽與池所得十多萬。這些俘兵留著多耗糧草等到趕到說不定還要全部斬殺李信隻得令這些俘兵化整為零前往九原郡。他留下韓信在敖倉全權處理此事自己則率領大軍前去擊李歸部解陽之圍。

    兵圍陽的李歸部不過二萬人馬李由一見外邊楚軍被趕到的秦軍包圍立馬打開城門形成內外夾擊之勢隻用了三個時辰便把城外楚軍全部解決掉。

    李由倒是客氣敲鑼打鼓異常隆重的將李信軍迎入陽城內感謝的話說完一馬車又述起了同宗之誼言語中極盡拉攏之意。李由心中的那點算盤早被韓信說破李信也自有自己的打算這話自然是不投機。說了一會李由也就放棄不再說下去給李信安頓了住處稍作休息。

    隻在陽睡了一夜李信便以擊城的鄧說部與許城的武逢部為由告辭離去。李由隻是客套的留了一留並不強留任由李信拔營而去。城與許城並無多少人馬鄧說、武逢見大軍壓境裝模作樣的出城打了一仗便率軍朝陳丘逃去。李信也無意追擊任由兩人率部逃脫令英布、黑夫坐陣城自己則拿許城當了行轅。

    過了三五天韓信趕到許城給李信稟報了三個消息。第一:因為李信連勝幾場大仗胡亥或者是趙高已經下旨封李信為大將軍而被封為上將軍聖旨不日就會送達。第二:朝庭派司馬欣與董翳輔佐邯一個為內史幫處理軍務一個為都尉掌管糧草。由此可見朝庭是怕做大派來兩人名為協助實為牽製。其三:俘虜的事情已經辦妥因為走內史、上郡入九原風險太大已讓他們過黃河由趙國、燕國境入九原。現在正逢亂世十多萬人馬必會因種種原由逃跑、為賊、被殺等到了九原不知能否還有三成*人馬。

    對於這三個消息。李信唯一在意的隻有第二個消息。他與司馬欣有仇不管願不願意反正這仇是結上了。他怕司馬欣這小心眼的會在這個關鍵時刻尋機報複他一下。

    從探子傳回來的消息可以得知陳勝現在是越來越把握不住部下紛紛揭杆而起的英雄豪傑也越來越不把他放在眼裏。據說陳勝現在的肺都快氣炸了鄧說與武逢逃到陳丘之後他二話沒問就把這兩員敗將斬於劍下嚇得陳丘的大小將領人人自危。

    陳勝生氣是有道理的。淩邑人秦嘉、符離人朱雞石聚眾造反把東海郡郡守圍困在郯城。他得知這個消息後派武平君前往充任監軍想控製住這支兵力。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秦嘉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二話沒說就把武平君斬了自封為大將軍。殺就殺吧還誣說是奉了他地密昭才殺武平君的。

    更讓陳勝生氣的是周文兵敗自吹自擂殺了吳廣的田藏同樣兵敗。二十萬人馬就這樣完了陳丘以北完全失去了所有的屏障。秦軍已經壓境他寫信給武臣讓其率軍來援武臣卻一點音信不回。

    “如今陳丘以北再無兵馬可阻攔我們過得幾天等前來必會下令兵圍陳丘。看來陳勝這次是在劫難逃了!”李信自言自語了一句問道:“九原那三十萬秦軍可有異動?不行就帶兵返回九原我們也反他娘的。”

    “九原的三十萬秦軍並無異動!”韓信頓了頓道:“將軍突然起了返郡之心是不是心中有所怕!”

    “怕?我怕什麽?隻不過隨便問問!不知這王離是否可以收買若能收買我們又可得三十萬甲士。”

    “王離此人沒有收買的可能其家代代忠良。對大秦是死了心的效忠……”

    兩人正說著話親兵來報道來訪。

    “來了?他一個人來地?”李信問道。

    “一個人來的!”親兵道。

    “沒跟隨其他的將領?”

    “除了二百多個親兵並無其他將領!”親兵道。

    “這倒奇怪也不知他突然隻身前來有何要事!”李信轉頭朝韓信看去。

    “隻怕是一件難辦之事或者此事與將軍關係重大他隻得親自前來向將軍解釋一番怕傷了與將軍地和氣!”韓信道。……

    進屋的時候韓信已經退下李信把他讓於上席還沒開口。

    道:“李將軍朝庭下旨封你為前軍大將軍。這事吧!”

    “不知道!”李信搖了搖頭笑道:“我何德何能竟被封為大將軍。”

    “李將軍謙虛了一月不到的時間內連破反賊二十萬大軍這樣的功勞就是封為上將軍也不為過。為兄倒是沾了賢弟不少的光一場仗沒打被擢升為上將軍這可是當年蒙大將軍也沒有地榮耀說起來我都有些臉紅。”

    “末將是上將軍的下屬打兩場勝仗也是上將軍指教有方不敢專功!”李信繼續謙虛著不時的打量著的臉色等待著他將此次來的真正目的道出。

    “李將軍!”歎了一口氣猶豫了半天終於道:“朝庭派司馬欣為內史名為協助你我剿賊實則牽製你我怕我們作大。我知道你與司馬欣有仇可他司馬欣與趙高走得極近有時候他說地話比我說的話還要管用這個你能理解?”

    “能理解!上將軍有什麽話直說是不是司馬欣有什麽毒計要害我?”

    “賢弟多心了他倒沒有什麽毒計害你!隻是……隻是不久前司馬欣曾偽造了一封陛下的書信派人送給趙國大將李良希望能夠策返李良歸秦。據使者稱李良當時猶豫了許久並好吃好喝的款待了使者看來這事有戲!”

    “這跟我有什麽關係?”李信故作輕鬆的道。

    “司馬欣的意思是此乃一場大功想再添一把火將這事做成了。所以想派個有勇有謀的人去趟勸說李良歸順秦國。他先就想到了你希望你能去完成這次任務……”說道不時的瞅一眼李信觀察他臉上地變化。

    果然是個好計策此事若成領頭功的是司馬欣。此事若不成很可能被李良殺掉或者回來之後被朝庭問罪。說得好聽再添一把火這事就成了。也不想想那封書信本就是假的若被李良識破哪還有命在?

    “這事不好辦我哪有說客之才?不如換個能勝任的人去?”李信推托了一下道。

    “李將軍又謙虛了憑你的本事讓李良歸降並非難事!說白了司馬欣是看到你屢立大功眼瞧著就打到陳丘怕你再立大功於是想到這個方法把你調開。我聽他說這事時的意思好像你若不聽令行事他就要告你個擁兵自重、抗令不遵的罪名還請賢弟三思而後行。”站起身接著道:“其實這事一點危險也沒有我們出關後的幾場仗都是大勝這一切他李良都是看在眼裏的不敢對賢弟怎麽樣。但賢弟若是不願去我絕對支持你不就是抗令不遵嗎?我就說眼看大戰在即是我舍不得你這員猛將離去大不了就陪賢弟入牢罷了!”

    嘴上說的動聽可其一言一語又有哪句不是希望李信接了這趟差事?李信明白地難處朝庭上自李斯死後趙高一家獨大他是無論如何也不願去惹趙高的於是道:“這事隻要上將軍下道令末將哪敢不遵?末將感謝上將軍能在下令之前親自跑一趟告訴末將這件事情不過信有一事想問明我走之後我地兵馬由誰帶領?”

    “我替賢弟先看著等賢弟完成此事保證完好無缺的把兵馬再還給賢弟!”……

    走了就如他來的那樣匆忙連一口水也沒顧上喝。李信一人坐在屋內沉思起來。韓信走了進來道:“將軍真要去趙國說服李良降秦?”

    “不去又能怎樣?我們現在受製於人哪能抗令不遵?”

    “將軍若去不如把一千騎兵帶走……”

    “騎兵不能帶又不是去打仗帶那麽多人馬前去徒惹李良懷疑。”

    “那把英布與黑夫帶上也好有個照應!”

    “嗯!”李信點了點頭道:“看來這趟趙國還得非去不可將來說不定還得借道趙國返回九原這次前去就算說服不了李良降秦也得跟他們打好關係免的到時借道之時再生阻礙。”

    “將軍孤身犯險一切都得小心從事。信會把那一千騎兵安排在黃河附近隨時準備接應將軍不知將軍何時出?”“這事不急等的命令到了再走不遲。(m.101novel.com)